本文作者:胡小胖
有位同學說,她是某品牌的創始人,品牌自從運營以來,一直有個問題困擾著她,那就是品牌內訓感覺做的不是很好。她說自己對品牌內訓這塊其實一直很重視,平時經常會外聘一些導師大咖來講課,也組建了自己的品牌商學院,定期給代理培訓。但總感覺在內訓的過程中,代理聽課的積極性和互動性並不強,很多時候感覺內訓氛圍很尷尬。她看見我的朋友圈平時經常會發一些給品牌內訓的截圖,感覺我講課時學員的互動率都很高。於是她問我,如何才能提高她品牌內訓課程的互動氛圍?
品牌培訓對於一個品牌來說很重要,它是品牌三大事之一。所謂品牌三大事,指的是招商、動銷和培訓。招商指的是品牌招商活動,比如招商課、招商會、招商卡位等活動;動銷指的是品牌動銷活動,比如促銷、買贈等活動;培訓指的是品牌培訓活動,比如線上和線下培訓等。一個品牌想運作好,這三件事情必須常態化的開展。
這裡要說明的是,這位同學上面提到的內訓指的是線上培訓。關於內訓課程互動率低這個問題,其實是很多微商品牌都遇到過的痛點。很多品牌方往往會把互動率低的原因歸咎於講師不會互動。其實,作為微商講師,這個鍋我們不背,因為真的不完全是講師的錯。
當然,我不否認,講師在課程現場的互動的確很重要,但是學員是否願意配合互動並不完全取決於講師。那取決於什麼呢?我認為取決於品牌方是否建立了合理的內訓制度。換句話說,內訓課程的互動率取決於品牌的長期培育過程。
很多品牌方都覺得,內訓課程互動率不高是因為講師不行,我換個牛逼一點的講師來講就可以了。其實,我們往往會發現,你請誰來講課都不行,互動率依然很低。
說實在的,現在稍微有點經驗的微商講師,課程互動這個技巧都沒有問題,都可以做到。但問題是,講師願意互動,但是代理不願意配合互動。代理如果不願意互動,再牛逼的講師也沒用。實話實說,你就是請我來講課,我也沒辦法搞定。
我們合作的一個品牌方,他們之前內訓課程互動率一直不高,品牌創始人就不停的砸錢請他認為很厲害培訓團隊或導師來做內訓,結果沒有一個培訓團隊或講師解決了互動率低的問題。代理都很冷淡,不管講課的是誰,講師再牛逼也沒用,就是不配合講師互動。
後來這個品牌找到了我們團隊去給他做內訓,由於他之前的挫敗,請我們團隊之前,他很謹慎,要求我們安排講師去試講一堂課。本來我們團隊是沒有試講這個規矩的,但是他和我講了前面發生的事情後,最終我還是答應了他的要求。更重要的,試講的課程可以由講師自己選擇,而且只要看到初步效果就會決定合作。
其實,我心裡知道,講師去試講的結果不會理想,依然很冷淡。因為我很清楚,互動率不是靠哪一講師就可以搞定的。但是後來我們鑽了一個自選課程的小漏洞,我決定由我親自去試講,結果互動氛圍的確有所提升。
很多同學也許會想,為什麼胡小胖去講課代理就嗨起來呢?其實是我選了一堂互動率很嗨的關於講解社群紅包玩法和社群遊戲互動玩法的課程。這堂課從頭到尾就是教如何在群裡面玩紅包和玩遊戲,全程真槍實彈的發大紅包演示,玩遊戲還有各種獎勵。所以才有代理互動氛圍好的結果。
我相信,如果不是這一堂課程,換做任何一堂講微商乾貨的其他課程,互動率都會很慘。合作後,我也把該品牌內訓課互動率低的相關原因和提升互動率的方法告訴了這位品牌創始人。通過建立合理的內訓制度以及持續的品牌培育後,大概一段時間後,互動率提升了很多,代理都很積極的配合講師互動。
很多同學也許在想,我們用了什麼方法提升了內訓課程的互動率呢?其實很簡單,一切得益於我們制定了一套完整的內訓制度。換句話說,我們有一套完整的內訓流程。那麼接下來,我們就來簡答的講一講內訓課程應該有哪些流程,以及每個流程應該注意哪些事項。
老規矩,公開課,我們從思維層面上簡單來講一講。需要深入學習的同學可以來我社群學習,或者加入社群後隨時找我諮詢輔導。
這裡再囉嗦幾句,不是我社群的會員,可以問我問題,但是不要問我太深奧的問題。像一些需要細緻探討的問題,需要一步步指導的問題,我只會和社群會員深聊。非社群會員,我一般只會從思維層面上去簡單的指導下,千萬不要抱著免費可以在我這裡問出一切的想法。
付費就是付費,免費就是免費,這是一個知識付費的時代,付費和免費一定是有區別的。如果你只是期待通過免費的方式學習一些微商基礎知識,這檔節目中我已經分享了很多有用的知識。如果你想在此基礎上有進一步的知識提升,你只能通過加入我社群的方式來獲取。
好,我們來開始講內訓課程的基礎流程。內訓的課程我們大概會用三堂課的時間來講解,這也是目前最詳細的內訓課程的流程講解。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的團隊也經常給品牌做內訓服務,所以,內訓的流程我們很熟悉,下面的課程內容都是我們團隊親自實踐後的總結。
講師選拔和規劃
好,我們來看內訓的第一個流程,第一個流程是講師選拔和規劃。
品牌內訓的講師應該分為兩部分,外聘講師和內招講師。
外聘講師就是請一些專業的培訓機構來講課,比如我們團隊就是一個專業服務於品牌操盤和內訓的機構,平時會有很多品牌方邀請我們團隊幫助其操盤和內訓。
品牌方外聘導師講課一般常見於品牌起盤期和增盤期。品牌起盤初期,品牌商學院可能沒有搭建完成,內部講師沒有完全到位,所以需要通過外聘的方式來完成品牌內訓。品牌增盤期,品牌方由於需要增加講師和課程的新鮮度,會通過外聘的方式來注入新鮮血液。
內招講師就是品牌方安排自己人講課,比如招聘專屬品牌講師,或者讓品牌代理商來講課。一般品牌在外聘的過程中都會逐步建立自己的商學院,搭建自己的培訓體系。
以我們團隊為例,我們在給品牌操盤和內訓的過程中,會幫助品牌方培育自己的操盤手,也會幫助品牌方搭建商學院。目的在於合作期結束後,品牌方可以獨自運作,從而做到順利接盤。
對於一個健康的微商品牌,在給代理商的內訓中,應該做到外聘和內招相結合。但在現實中,很多品牌方認為沒必要外聘講師,覺得外聘講師只會浪費錢。於是,出現了有些品牌方花錢買課件的行為,認為自己可以通過一些渠道買到品牌內訓課件,然後自己回去安排內部講師照葫蘆畫瓢的講課就可以。
其實這種認知是錯誤的,究其原因是因為這些品牌方沒有看到內訓的多重意義。回顧那些做得好的品牌,我們會發現一個規律,越是做得好的品牌,越喜歡外聘培訓機構來講課。
難道他們不知道內訓課件可以花錢買到嗎?當然知道,但是為什麼他們還是會外聘講師來講課呢?答案很簡單,因為品牌內訓不僅僅是給代理傳授知識,還有一個很重要的意義,那就是給代理展現品牌的實力。
從傳授知識的角度來看,買點課件的確可以解決知識傳授的問題。以我的社群小胖分享圈為例,我社群裡面有多達一千份品牌內訓的課件,內容涵蓋微商各個知識體系。與此同時,我社群中也有很多會員是品牌方,按理說他們獲得了那麼多內訓課件,沒有理由再找我們團隊給他們品牌做內訓。但恰恰相反,找我們做內訓的品牌依然有很多。
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找我們內訓的目的不僅僅在於給代理傳授知識,他們還想向自己的代理展示自己品牌的實力和誠意。所有人都知道,外聘講師是需要花錢的,請得起說明品牌有一定的實力。也可以讓代理知道品牌方用心良苦,想讓自己更好的學習和成長。
從知識吸收的角度來看,傳授了知識不代表代理就能把知識吸收掉。如果是有經驗的品牌方一定會發現,課件如果不是內部講師自己開發的,講課的時候往往會不太自然,不能夠有效的按照課件開發者的邏輯講解。特別是遇到代理學員提問的時候,很多講師就沒辦法有效的回答。
再者,我們往往還會發現一個問題,就是同樣的課件,不同的講師授課,代理的吸收度卻大相逕庭。為什麼呢?因為講師的實力不一樣。這裡的實力主要體現在講師的頭銜和講師的講課水平上。
正常情況下,稍微有點知名度或有點實力的講師一般都不會甘心於做品牌內招的講師,他們都會組建自己的培訓機構接單。當然,除非品牌開價很高,高於自己接單的報酬,但這種願意開高價的品牌很少。
所以說,品牌內招的講師一般知名度和講課水平都是有限的,尤其是很多品牌讓代理商自己講課。而外聘的講師團隊在這方面相對來說會專業很多,畢竟術業有專攻。
以我的團隊為例,我團隊一半的講師都出過自己的微商書籍,在微商界都有小有名氣。所有講師都是從微商一線中磨練出來的,都具有獨立開發課件的能力,沒有做過微商的講師我們絕對不要。
講師頭銜和身份對於聽課的學員而言有一種無形的影響力,這就很好的解釋了為什麼同樣的授課內容,不同頭銜和身份的人來授課,學員的期待度和互動率都會不一樣,因為影響力不一樣。好比馬雲隨便講一句話,你會認為是經典名言,換一個人來講,也許你會認為是廢話。講廢話的那個人來給你上一堂課,你會認真聽嗎?馬雲來給你上一堂課,你會不認真人聽嗎?即使有的代理都會聽,吸收的結果也會不一樣。
很多品牌都會請大明星來做代言人,那為什麼不請一個普通人來做代言呢?因為影響力不一樣,請大明星代言可以讓代理看到品牌的實力。同樣的,外聘導師團隊也可以起到同樣的效果,這是品牌影響力和營造力的表現。
所以說,品牌方在給代理內訓的時候,一定要將外聘和內招相結合。即使自己品牌有商學院,商學院有完善的講師隊伍,也需要時不時外聘一些講師內訓。這樣就可以增加內訓講師的新鮮度和代理聽課的期待感。
與此同時,我們還可以將外聘講師的行為通過課程海報的形式在朋友圈中宣傳,以此增加潛在代理的認可度和渴望度。認可的點在於覺得品牌有實力,渴望的點在於也想加入這樣的品牌學習。
課程規劃和預熱
課程規劃
每個品牌商學院和培訓機構的課程規劃都不一樣,這裡以我們團隊為例。我們的內訓課程分為兩種,一種是專題課程,一種是階段課程。
專題課程主要是專門解決某一知識點,比如地推專題課程,成交專題課程等等。
階段課程按照由淺入深一般分為初級、中級、高級三個階段,每個階段大概是七堂課。每個階段都會根據品牌方目前的現狀來有針對性的定製課程,以便讓代理能夠最大化的吸收和實操。這裡我們以階段課程為例來講解課程的規劃。
品牌階段課程的規劃原則一般按照「一個階段一個規劃」,每個階段的課程規劃完成後才會進入到下一個課程的規劃。這個原則經過我們的實踐,發現是比較合理的。道理很簡單,俗話說「計劃趕不上變化」,我們只有經過第一個階段課程後,通過收集代理的聽課和實踐反饋後,才能有針對性的安排第二階段課程。
很多品牌商學院和培訓機構在安排課程的時候,喜歡一上來就搞個全盤規劃,或什麼年度課程規劃。一旦規劃弄好後,就會根據規劃一股勁的開課,其實很多時候代理是跟不上節奏的,內訓看起來只是一個走秀過場,結果和反饋似乎他們並不關心。所以,從效果最佳的角度出發,我們給品牌的課程規劃一般都是「一個階段一個規劃」。
在課程時間安排上,以一個階段七天課程為例,一般一個階段的課程時間安排在一個月教佳。具體的安排時間為:上半月為授課時間,每間隔一天一堂課;下半月為實踐和復盤時間。
很多品牌在安排課程上喜歡連續幾天開課,或者一個階段課程結果後,立刻安排下一個階段的課程。這種安排方法不利於代理對課程的吸收,也會讓代理對聽課產生厭煩,從而影響對學習的熱情。
課程預熱
課程預熱一般分為大課預熱和小課預熱。大課預熱是指對一個階段的整體課程進行預熱,小課預熱是指對單獨一堂課進行預熱。
預熱方式一般為課程海報宣傳,大課預熱海報宣傳一般適宜於第一堂課開課前一周內,小課預熱海報宣傳適宜於開課前三天內。
大課海報可以理解為階段課程的總目錄,海報內容一般為:階段課程的課題、講師姓名、開課時間和講師集體照,以及品牌的其他宣傳造勢口號和素材。
小課海報內容一般為:單課程課題、課程內容概要、講師姓名、開課時間和講師海報,以及品牌的其他宣傳造勢口號和素材。
具體課程海報設計每個品牌都有自己的風格,但上面我講到的一些內容要素都要有所體現,以便讓代理學員和看到課程海報的微友對內訓課程有一個基礎了解和認知。
角色安排和規劃
在課程講解中,需要安排的角色為主持人、互動員和品牌創始人。
主持人
品牌內訓一定要有主持人,主持人要學會掌控大局,學會承前啟後,同時還要扮演好互動員的角色。主持人可以是品牌方工作人員,也可以由品牌方安排一名口才較好的代理商來主持,還可以是品牌創始人親自主持,具體根據需求來決定。
很多品牌在內訓的時候並沒有安排主持人開場,整個氛圍顯得就很冷場,完全沒有儀式感。這種氛圍會讓代理學員感覺品牌不重視內訓、不重視講師,從而會間接影響到代理聽課的積極性,甚至很多時候會影響到講師的熱情。
這種主持人開場的儀式感就和結婚要舉辦婚禮儀式一樣。只要領了結婚證,是否舉辦結婚儀式都可以,但為什麼人們還要舉辦婚禮呢?原因就在儀式感給人一種不一樣的氛圍和感受。對於很多人而言,沒有舉辦婚禮總感覺少了什麼東西,就和沒結婚一樣。同理,這種感受在整個內訓過程中會給代理和講師心中產生無形的缺失感。
從一個感性的角度來說,如果競品的內訓課程有主持人而自己的品牌沒有,請問代理心理會是一個什麼樣的感受?無形中自己的品牌就比競品低了一個層次。作為品牌方,我們要知道,今天他們是你的代理,不代表明天他們還是你的代理。代理選擇品牌會不斷比較,成為代理後,他們依然還在比較。如果你在和競品的比較中讓代理感受不到優越感,你隨時都有可能會失去代理。
上面我們說的這種比較,其實不僅僅體現在有沒有主持人,下面我們講到的內訓課程中需要有的東西,都會體現在比較中。所以,在可有可無中,你最好有,有就是你的競爭力。
互動員
互動員在內訓課程中是一個不可或缺的角色,沒有互動員的內訓註定互動率低。
互動員分為兩種,一種是品牌方安排的專業互動員,配合講師的授課內容進行有效的互動;另外一種是代理學員自發性的互動,這種互動是我們要追求的,也是提升互動率最佳的方法。
那如何提升代理學員互動的自發性呢?這個是需要一個長期的培育過程,並不是哪一個講師能搞定的。這裡提供兩種行之有效的方法:
第一種方法是精神激勵。
所謂精神激勵就是品牌方要和代理商溝通,讓代理重視內訓課程,要積極提問和互動。但這種方法有一個前提,那就是品牌方和代理之間要有良好的溝通,要讓代理意識到提問和互動的意義。這裡指的品牌方最好是品牌創始人,尤其是中小品和新起盤的品牌,創始人親自溝通更容易讓代理聽進去。
第二種方法是物質激勵。
所謂物質激勵就是利用獎懲制度來提升代理學員的互動性。這種方法對於一些沒有培育好代理內訓互動率的品牌非常管用,也是行之有效的好方法。獎懲制度放在內訓中,可以用「代理積分獎勵制度」來開展。這塊的知識我們放到最後一個板塊來講解,因為這種積分制度還可以用在下面要講的很多地方。
對於一個沒有培育好互動率的品牌而言,提升內訓課程互動率最好的方法就是要把上面兩種方法相結合,一邊用物質激勵,一邊用精神激勵。
品牌創始人
現在每天都有很多微商品牌誕生,拋開那些傳統大品牌進軍微商渠道外,剩下的大部分品牌都是一些在微商中新起盤的中小品牌。這些品牌的生命力很脆弱,沒有那些大品牌的實力,很多時候代理商的維護需要品牌創始人自己去維護和溝通,創始人需要和代理商打成一片。
在內訓的過程中,我一直認為創始人應該一同和代理參與內訓的整個過程。和代理一起聽課,一起互動,一起參與每一個內訓環節。這樣一來有利於培養代理和創始人之間的情感,二來有利於代理自我表現能力的提升。
道理其實很簡單,互動是需要有帶頭人和示範者的。很多時候,不是代理不想互動,而是不知道怎麼互動,不敢互動。如果創始人做了一個很好的帶頭示範作用,並且鼓勵代理商一起互動,就會起到羊群效應,整個內訓課程互動率才會提升。
有些品牌內訓的時候,即使是外聘的講師,品牌創始人也都不管不問,給人的感覺就是完成內訓任務一樣,導致整個內訓氛圍都死氣沉沉。我一直認為,內訓課程不僅僅是一場知識傳授這麼簡單,更是一場培養創始人和代理之間情感的場所,是一場培養團隊氛圍和凝聚力的場所。
所以,如果創始人希望自己的內訓課程有互動率有氛圍,首先自己必須對這場內訓給予重視,要配合代理一起互動,起到自我帶頭作用。創始人自己都不重視,你要怎麼讓代理重視起來呢?很多內訓課程不活躍,創始人往往會怪講師不行,其實,並不見得如此。內訓課程不能讓講師一個人唱獨角戲,而是全員都需要參與。
微商品牌的運營和傳統品牌的運營不一樣,微商更加注重個人品牌的打造。對於一個品牌而言,創始人的個人品牌打造尤為重要。一個微商品牌之所以能夠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品牌創始人的魅力。代理在選擇品牌的時候,除了看中品牌實力本身,創始人的因素也很大。
所以,在微商品牌中,我們會發現品牌創始人會經常拋頭露面,自己親自講課、親自開展活動、自己做自己品牌的代言人。為什麼呢?因為他們清楚,自己才是一切的根源。
微商代理很多時候跟隨的並不是某一個品牌,而是一個人。就像我有一位朋友,之前和一位傳統老闆合夥做微商品牌,大致的分配原則是我朋友負責運營,合伙人負責出錢。在我們團隊幫這個品牌操盤大概一個季度後,品牌做得風生水起,起盤非常成功。
後來由於利潤分配等種種原因,導致他和合伙人之間產生了矛盾,合伙人想獨佔這個品牌,後來被合伙人用一些手段踢出局了。當然,作為他朋友的我們,也自然一起被踢出了局,不再找我們操盤了。
但我朋友通過這一段時間的品牌運營,積累了大批的人脈資源,尤其是品牌的頂層代理都是他一手培育的。在和原有代理商量後,我朋友決定自己創建屬於自己的微商品牌,在我們團隊操盤下也順利起盤成功。
而起盤成功的因素裡面除了我們團隊的操盤實力外,還有一個因素也很重要,那就是原有品牌的代理一大半都願意跟著我朋友做新品牌。這就是個人品牌的影響力,你在哪裡,代理就在哪裡;你去哪裡,代理就去哪裡。
而之前那個合夥的品牌,隨著代理的流失和傳統思維的運營也很快就倒掉了。這個案例其實很普遍,是傳統思維和微商思維的碰撞,是微商品牌和個人品牌的碰撞。
所以,我一直認為一個微商品牌能做起來,創始人是一切的根源。創始人和代理商之間的關係決定了代理商的忠誠度和品牌的成敗。創始人塑造的個人品牌比創建的微商品牌更重要。
好,以上就是這一堂課的全部內容,下一堂課我們再花點時間繼續把解剩下的內容講完。我們也真誠的歡迎品牌方找我們團隊操盤和內訓。操盤,我們是認真的;內訓,我們是專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