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城市進入了睡眠,只有這裡燈火通明。
有著「上海最美24小時書店」之稱的城市不眠書店,在疫情期間一度取消了夜間運營。兩個月前的今天,這裡重新恢復不打烊營業模式,成了人們尋求精神慰藉的「深夜食堂」。
從軌交9號線臺兒莊站2號口出來,向右一直走。十分鐘後,一個混著水泥和鋼管的工業風創意園區緩緩映入視線。
這裡是位於金橋的天物空間,由於剛剛建好還沒來得及大規模投入使用,部分空間還只是毛坯房的狀態。
城市不眠書店就在路邊一隅,遠遠望去,是一個透明又規整的玻璃房子。
門口那隻粉紅色的貓,來自韓國潮牌Sakun&Kuncat,看這英文拼寫,為什麼有種泰語既視感?
不管怎樣,園區裡不少地方都有它的身影,確實給這樣一個高冷的混凝土風園區,增添了幾分跳脫的可愛。
佔地600平方米,上下兩層,木地板搭配著黑漆鐵欄杆,踏著樓梯進入店內,現代感撲面而來。
一樓大廳進門處和二樓的閱讀區都是文創展示區。書店長期以來和各大文具、創意玩偶等時尚潮牌合作,定期在店內進行陳列售賣。
落地的玻璃幕牆一側是等高的書架,音樂、生活、旅行、電影等領域的書籍隊列整齊,觀望著來往的人們。
大多數的圖書都沒有拆掉包裝,一些包著塑封的試讀本上面貼著標籤,可供人們隨意翻閱。
工作日的午後,陽光透過書脊的縫隙溜進屋內,為店裡的一切添加了一層金色濾鏡。
正對大門的一整面牆上,擺滿了藝術相關的時尚讀物。你可以看到梵谷、達文西和穆夏的名字,出現在封面的正中央。
在右側吧檯處,店員為顧客調製著夏日特飲,這也是店裡的收入來源之一。
吧檯背後,除了陳列的書籍和文創小物之外,這裡還是一個可供客人落座的閱讀區。
上午9點,陳先生就已經在桌上擺了一摞書,身邊還立著一個行李箱。
工作快十年的他決定參加今年10月份舉行的註冊結構工程師資格考試,現下已經請了兩個月的假打算集中複習。
「工作壓力大了,要養娃,拼一拼吧。」陳先生不好意思地摸了摸後腦勺。
桌上的書全都是考試需要複習的參考資料,他用行李箱裝起來放在店裡,隨時來就隨時開箱複習。
這倒是跟考研周期裡,大學圖書館的場景有幾分相似。
「在家裡根本學不了,這裡很安靜。我打算以後都在這裡複習,儘量多學一會兒。」記者探訪當天,陳先生說自己打算在這裡坐到天黑。
正如書店項目負責人郭建安所說,這裡可以為人們提供一個除了家和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
在城市不眠書店裡的所有時光,都只屬於你自己。
一樓閱讀區向裡走,是一個隱藏著的「戲劇天地」,牆上的文字告訴我們,這裡是「階梯小劇場」。
據店員介紹,這裡集合了放映廳和禮堂的雙重作用。沒有活動的日子裡,會不定時放映一些孩子們愛看的動畫片,最近在放的是《貓和老鼠》和《哆啦A夢》。
觀眾們在這裡拾階而坐,頗有看露天電影的氛圍。
踏上鏤空的樓梯走上二樓,便可以沿著圍廊「飛簷走壁」了。玻璃幕牆一側,陳列著文史、社科類的書籍,店員正在仔細擦拭書架。
右側同樣是一個閱讀區,牆上掛著一系列攝影作品。
店員告訴記者,這是一位攀巖愛好者的個人攝影展。作品的列印輸出、裝裱、布展、宣傳全部由作者一人完成。
那些痴迷於攀巖的人,堅定而樂觀,在生死之外,他們熱衷於對生命極限的探索,這一切都太值得記錄了,於是便有了這些光影瞬間。
書店裡,每一本書都是故事。而這裡除了那些,每一個文創產品和攝影作品也凝結著創作者的理念和心聲。當你徜徉其中,就能夠感受到那份逃脫現實之外的、洗滌心靈的震撼。
結廬在人境,而無車馬喧。這裡遠離鬧市,歲月靜好,無論外面是華燈初上或是旭日東升,身處其中的人們都可以視而不見。
——所以真的有人在這裡過夜嗎?
——當然,他們看著看著書可能就睡著了。
在這裡,你可以自由地在閱讀的間隙選擇何時入睡以及何時醒來。
愛書人的深夜,可以不打烊。
來源:周到
【來源:周到客戶端】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