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亮相已有十年,飛控技術至今無人超越,解決三大世界性難題

2020-12-24 喵喵次元

2010年12月22日,殲-20戰機首張照片在網絡上公開,如今十年過去了,殲-20戰機完成了首飛、各項試飛驗證、改進、服役,正在進行批量生產。殲-20的照片剛被公開時,就引來了許多質疑聲,認為殲-20的機體過於細長,會導致機動性不佳;也有觀點認為殲-20的氣動設計過於複雜,不利於隱身,還會增加飛控的編寫難度。

作為第五代隱身戰機,殲-20採用了獨特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這種氣動布局兼顧了遠距鴨翼高速性能好、近距耦合鴨翼升力係數高的優點,讓殲20在保證翼展較小的情況下,依然獲得了非常高的升力係數,雖然看起來過於細長,但是亞音速機動性依然非常強悍。不過鴨式布局飛機的電傳飛控軟體本身就存在編寫難度高的缺點,殲-20採用了更複雜的「升力體邊條翼鴨式布局」,飛控軟體的編寫難度可想而知。

採用鴨式布局的飛機,由於俯仰操控舵面(鴨翼)在主翼前方,因此進行俯仰機動時,作為渦流發生器的鴨翼需要進行偏轉,會導致主翼上方的渦流極不穩定,不斷變化的升力係數會導致飛機處於非常不穩定的狀態,如果飛控軟體的程序不夠完善,很容易導致飛機失控。因此歐洲的颱風戰機、陣風戰機,都採用了相對較小的鴨翼,降低俯仰操控時對主翼的影響。

為了降低鴨式布局的飛控軟體編寫難度,颱風戰機、陣風戰機的鴨翼都無法差動,而同時代常規布局戰機的水平尾翼已經可以差動,鴨翼或者水平尾翼進行差動,可以提供額外的控制力矩,增強飛機的滾轉、盤旋等性能。而殲-20不僅採用了面積更大的鴨翼,並且殲-20的鴨翼還能夠差動,這種飛控技術至今無人超越!

到目前為止,許多國家都不知道殲-20的飛控設計師是如何解決三大世界性難題的,第一就是差動鴨翼的渦流劇烈變化問題,尤其是殲-20採用面積更大的鴨翼情況下,如何能讓殲-20機動時保持穩定性。第二就是如何控制複雜的增升渦流,殲-20不僅採用了鴨翼來產生渦流,鴨翼與主翼直接還設計了邊條翼,兩種渦流發射器產生的增升渦流同時匯集到主翼上方,如果飛控系統的技術不夠先進,根本無法發揮出複合渦流的優勢。

第三個難題就是多個氣動舵面同時工作時穩定性問題,殲-20除了採用鴨翼+邊條翼的設計外,還採用了全動垂尾,整個垂直尾翼都可以進行轉動,當鴨翼、襟翼、副翼、全動垂尾同時偏轉時,殲-20這種採用靜不穩定設計的戰機,升力中心點會非常不穩定,如果飛控不夠可靠,非常容易導致戰機失控甚至墜毀。

殲-20能夠用於如此先進的飛控技術,離不開在殲-10戰機上積累的技術底蘊,殲-10驗證了鴨翼布局飛機的數位化電傳飛控,還安裝矢量發動機進行了試飛,未來殲-20配備了矢量發動機之後,機動性還會進一步提高。

相關焦點

  • 中國空軍重購殲11B,為何不要性能更好的殲11D
    這個新聞表明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仍舊在採購殲-11B戰鬥機,而不是最新殲-11D,這個舉動是否代表中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不再採購殲-11D尚不得而知,不過現在中國空軍列裝殲-20,引進蘇-35SK,增購殲-11B,留給殲-11D空間正在縮小倒是不爭的事實。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雖然空軍當初提出「飛得快、偵得上、回得來」如此接地氣需求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需求時,航天系統同樣提出了競爭方案,但無偵-8這種使用火箭發動機(除了部分靶機/靶彈之外,這在國內無人機領域此前並不算多見)的「跨界」產品,在依靠更「現成」的技術手段贏得競標、並實現「短平快」列裝的同時,還沒怎麼耽誤賺錢——而且在構建為「撒手鐧」服務的戰場情報體系這一「剛需」的牽引下,這錢也給得心甘情願。
  • 殲20機身長垂尾小,大攻角不佳?輕巧精細實效超越美國戰機!
    這也是世界戰鬥機不斷採用新技術提高迎角的最大推動力,二代機最大攻角大多在20度左右,三代機攻角限制在24-26度,雖然看著數據差不多,但是二代機超過20度就非常容易失控,難於改出,而且二代機大攻角操縱經常非線性,一會反應大一會反應小,體驗嚴重不佳,但是三代機大多有良好的飛控系統,可以控制飛行包線,使得飛行員可以在安全範圍內無憂慮操縱!
  • 殲20有多優秀,因為這一技術,無法仿製大多數國家選擇山寨猛禽
    隨著中國五代機的露面,世界各國就掀起了一股五代機開發浪潮,在」中國行我也行「的思想指導下,無論是軍工實力強大的日本、歐洲還是水平實在有限的土耳其、印度紛紛宣布的自己的五代機研製計劃,但令人比較奇怪的是這些國家紛紛選擇了F22戰機作為本國五代機設計藍本,而氣動外形設計更加優秀的殲20戰機卻無人問津,這又是為什麼?
  • 殲20為何是鴨式而不是雞式布局戰機?這要從百年前說起
    現在中國的國產戰鬥機中,殲-10和殲-20都是採用了鴨式氣動布局的戰鬥機,被軍迷們譽為「小鴨子」和「大鴨子」,這一獨特的氣動布局也被中國人發揚光大,那麼有一個問題恐怕99%的軍迷都會納悶,為什麼這種氣動布局叫鴨式,而不是雞式或者鵝式呢,解答這個問題,居然要從100多年前說起。
  • 611所總師證實了這技術,殲20上出現一神秘裝置,作用超乎你想像
    殲-20自從殲-20出現在人們視線中以來就受到了全球的關注,今年是殲-20服役的第一年,這也使得中國成為繼美國之後第二個服役第五代隱形戰機的國家,讓中國在實現中國夢上又跨出一大步。殲-20那麼殲-20的「小翅膀」到底是做何之用?這就要從氣動布局說起。一般戰機的氣動布局設計分為,常規布局、鴨式布局、無尾布局、三翼面布局和飛翼布局。而鴨翼布局的優勢在於配平和增加機動性,而戰機控制性不好這一弊端,可以由先進的飛控程序抹平。並且鴨翼布局的戰機升力較強,就可以在相對較短的跑動上起飛,適合上艦。
  • 我軍幾架殲20一夜之間集體失蹤,等西方反應過來什麼都晚了
    也不要忘記點讚哦~親,看的開心可以點個好看 說殲-20是目前中國最強的戰鬥機一點都不為過,隨著中國空軍秀肌肉越來越頻繁,各種先進空戰裝備悉數亮相,不僅是對西方的一種震懾,也能夠提升國防教育基礎。殲-20就是這樣一種戰鬥機,殲-20,火獠牙/火牙/焰齒/威龍)是中航工業成都飛機工業集團公司為中國人民解放軍研製的一款單座、雙發、高隱身性、高機動性第四代戰鬥機,用於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戰鬥機。
  • 殲-15隱患不除,為何殲-31就難以上艦,難怪一位團長敢說出這種話
    日媒、俄媒今日都撰文表示,殲-15作為中國海軍的主力艦載機尚存缺陷,需要殲-31上艦才能解決問題,這也是國內一部分軍事愛好者的觀點。但是,有一點值得關注,殲-15的隱患不除,殲31就難以上艦。據公開的報導,殲-15入役以來已經發生兩次嚴重的飛行事故,導致一名飛行員犧牲、一名重傷。
  • 殲-20贏得全球讚美,可俄羅斯人這次毫不客氣,說的話非常不客氣
    同時解密的也有殲-20研發過程中的艱辛,在7月初,官方媒體也披露了殲-20首次打靶失敗的細節。這也彰顯中國空軍對該戰機的自信。越來越多的消息披露,顯示出殲-20卓爾不凡的性能,同時西方媒體通過對披露的信息分析,也越來越發現殲-20並非他們想像中的那麼簡單,在此前,西方總是質疑殲-20剽竊了他們的技術,現在這種聲音越來越沒有市場,而來自殲-20的威脅,特別是針對美軍加油機、空中指揮機以及預警機,西方稱之為致命。
  • 美國雖然強大,卻有三大難題,至今無法解決
    無論是強國還是弱國,都是一樣,而且很多國家難題,那是始終無法解決的。最典型俄羅斯的人口和經濟難題,就一直困擾其幾百年。除此之外,還有美國,美國雖然是超級大國,但是卻有三大難題,都是至今無法解決的。現在很多人看美國的發展,其實很多那是滿滿的羨慕。因為這個國家從建國到成為超級大國,不到200年時間,而且到現在依舊是強大無比,是世界唯一的超級大國。
  • 殲20首秀髮出驚嘆號 中國軍力若趕上美世界更和平
    資料圖:殲20戰機在珠海航展現場首次公開亮相被全球防務界廣為關注的中國隱形戰機殲-20今天上午終於在珠海航展上亮相。兩架殲-20戰機做了公開雙機飛行,不僅在現場引起轟動,也立刻受到西方媒體的大量報導。殲-20是中國現代空中力量的代表作,也進入了世界最先進的第四代戰機行列,它是中國國防能力高速發展的一個象徵。中國大型運輸機運-20同在珠海航展上展示,它將成為中國戰略空軍的主力機型之一。此外中國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武裝直升機、無人機系列也成為這次航展的亮點,不難看出,我國空軍正在獲得越來越多的力量支點。
  • 一飛智控CEO齊俊桐:一篇文章教你看透無人機飛控這十年
    如今,隨著晶片、人工智慧、大數據技術的發展,無人機開始了智能化、終端化、集群化的趨勢,一大批畢業於自動化、機械電子、信息工程、微電子的高材生們投入到了無人機研發大潮中,幾年的時間讓無人機從遠離人們視野的軍事應用飛入了尋常百姓家、讓門外漢可以短暫的學習也能穩定可靠的飛行娛樂。不可否認,飛控技術的發展是這十年無人機變化的最大推手。
  • 飛亞達機械手錶 與「殲-20」書寫飛行史詩
    成立於1949年的人民空軍,至今已有70年的歷史了,始終堅持以鋼鐵之軀翱翔於萬頃碧空之中,抒寫著一次又一次的飛行史詩。而世界三大航天表品牌之一的飛亞達,秉持對「飛」的專注與熱忱,以專業制表和美學設計,加以卓越的性能,致力於為人類的偉大計時,全新推出的飛亞達馬赫系列「殲-20」聯名限定款機械手錶,再一次見證了飛行員的英勇軌跡。「殲-20」,代號「威龍」,是中國新一代隱形戰鬥機,將接替殲10、殲11等第三代空中優勢/多用途殲擊機,擔負起我軍未來對空、對海的主權維護任務。
  • 中國電磁攔阻索橫空出世,解決殲20上航母最難天塹
    在空中作戰中,戰鬥機的使用必不可少,油耗就需要空中加油,而加油就需要艦載機,於是就出現了難題,空中加油技術有「空中繡花」的美稱,源於空中高速飛行中的兩架戰鬥機,要想達到相對靜止
  • 「達文西」解決世界性難題
    這個部位的吻合,由於面臨著「胰漏」這一世界性難題,因此導致死亡率極高。機器人手術解決人工操作難題  如今,第四代「達文西」機器人手術系統與肝膽外科專家的結合,能讓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過程更順暢。胰十二指腸切除手術最難的環節是消化道重建中的吻合,世界上所有的肝膽外科醫生都需要謹慎應對胰漏、膽漏、出血等難題。徐立友主任解釋說:「過去我們在做腹腔鏡手術的時候,完成縫合動作就好比是兩個人用半米長的一雙筷子在操作。現在,機器人手術系統的機械臂,既能到達人手所不能到達的狹窄空間,又能在人手活動不開的空間中完成縫合。
  • 大國重器殲20!屈指可數的第五代戰機,去年剛剛裝備
    但是隨著中國逐步復興,民族文化的抬頭和國力的增強,這種差距肯定會越來越小,即使一時半會沒辦法超越,但是肯定會一直縮小的,直至未來超越也不是不可能。在抗戰時候,前期精銳部隊裝備的是德國的軍械、後期裝備的是美國的軍械,而空軍是靠華僑的捐款組織的,海軍的艦艇也是購買自外國的,當時的軍隊除了一腔熱血之外什麼都沒有。
  • 我國無人直升機試飛成功,三大特性值得注意!或將專門針對邊防人員?
    另外,由於直升機自身的懸停能力,這可以讓戰場上的無人直升機能夠勝任許多固定翼飛機無法完成的複雜任務。例如,對某一地點進行懸停偵察、隱蔽式連續跟蹤鎖定等,能夠在極低的戰場識別和噪音條件下避免被敵人發現。可以肯定地說,無人化,在當今社會已成為相關技術研究與開發的主流趨勢,尤其是在軍事領域取得了突破性進展後。
  • 殲20結合兩大軍工頂尖技術獲證實,隱身難關是沈飛所攻克的?
    這篇文章從官方角度證實了此前一直在坊間流傳的一件事:國產四代隱身戰機殲-20設計製造「抓總」的雖然是成飛研究所,但北方的沈飛研究所也負責了包括隱身設計在內的關鍵部分研發。殲-20作為目前國產戰機的集大成者,確實是包括成飛、沈飛在內的國內許多軍工單位共同奮鬥的結晶。李天院士舊照。圖片來自中國空軍網。關於殲-20戰機設計有北方所參與的傳聞,此前有不少版本。
  • 辛集中學收到 殲15戰鬥機模型
    推薦閱讀★★★★★國慶前夕,河北辛集中學收到了校友範彥銘捐贈的殲15戰鬥機大、小模型,並把大的模型放在校史館展出。範彥銘校友捐贈殲15戰鬥機模型,既為校史館增添了新穎的展品,豐富了校史館文化內涵,又在河北辛集中學校史中再添一段母校情深的佳話。
  • 光伏羊 世界性大難題就這麼被羊解決了
    特別是在高原地區,發電板裝置更容易被周圍生長出來的雜草影響,這也成了一項世界難題,但就在各國人都束手無策的時候,我國想了一個辦法,世界性大難題就這麼被羊解決了。由於高原地區主要是雜草在影響發電率,因此只要解決雜草的問題就行了,在高原地區,很多人都會養羊,而羊群的主要食物就是草,只要養上一定數量的羊群,就能夠通過羊群來解決雜草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