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隨著中國五代機的露面,世界各國就掀起了一股五代機開發浪潮,在」中國行我也行「的思想指導下,無論是軍工實力強大的日本、歐洲還是水平實在有限的土耳其、印度紛紛宣布的自己的五代機研製計劃,但令人比較奇怪的是這些國家紛紛選擇了F22戰機作為本國五代機設計藍本,而氣動外形設計更加優秀的殲20戰機卻無人問津,這又是為什麼?
實際上,殲20之所以不被仿製,就是因為技術太過先進,相對於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F-22,殲20作為後起之秀,在很多方面吸取了美國五代機研發的經驗,並且由於研發時間更晚,殲20在設計的時候採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其中最難的莫過於靜不穩定隱身架構,對於這個設計,歐洲傳統航空強國瑞典就曾給出過評價:這個設計太優秀了,簡直是天才設計!這一設計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很難去仿製,因此模仿設計更為簡單的F22顯然是更好更保險的選擇。
一聽到靜不穩定隱身架構」很多人都很難理解,簡單點說通常情況下,飛機是有兩個」重心「的,一個是普通的物理」重心點「,而另一個是飛機獨屬的特殊的氣動重心點。我們以平時生活中常見的蹺蹺板作為例子,蹺蹺板是需要一個重心點作為支撐點,兩端各做一個人達到平衡狀態,飛機的兩個重心點就類似於蹺蹺板兩端的」人「,當一個重心點不變而要改變飛機姿態就必須改變另一端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對飛機各項數據進行計算從而調整飛機的飛行狀態。
如今,隨著中俄五代機的相繼推出,包括像日本、法國、英國這樣的老牌軍事強國為了」面子「不得不開發五代機,但是作為高精尖技術的結合體,五代機的研發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即使具備了技術,五代機的研發費用也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出的起的,美國的F35戰機的研發費用就超過了500億美金,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只能拉上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共同研發!
對於一些技術能力、資金有限的小國來說,很難支撐完全自主的五代機項目,因此仿製降配就是大多數小國的選擇,如果要降低成本,仿製對象當然要選擇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模仿的,相對殲20,年代更久遠,氣動外形設計更簡單的F22顯然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各國目前公布的五代機想像圖大多數都是採用F22的外觀然後再就行配置降低的版本。
相對而言,殲20採用的DSI進氣道、鴨翼布局、差動垂尾以及靜不穩定結構,每一項技術難度都是很多小國無法攻克的,當這些技術匯合到一起,對於一款飛機飛控系統的要求可想而知有多複雜,因此對於技術水平不高,又想快速研製出五代機的小國來說,仿製F22絕對是最好的選擇。(這裡指的僅僅是氣動布局,F22的雷達、發動機都是最頂尖的,大多數國家也只能模仿F22的外形,韓國武器外掛版的KFX戰機就是最好的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