殲20有多優秀,因為這一技術,無法仿製大多數國家選擇山寨猛禽

2021-02-18 歐陽好漢

新朋友閱讀本文前,請您先點擊關注公眾號這樣您就可以繼續免費收到文章了,每天都有分享,完全是「免費訂閱」,請放心關注。

隨著中國五代機的露面,世界各國就掀起了一股五代機開發浪潮,在」中國行我也行「的思想指導下,無論是軍工實力強大的日本、歐洲還是水平實在有限的土耳其、印度紛紛宣布的自己的五代機研製計劃,但令人比較奇怪的是這些國家紛紛選擇了F22戰機作為本國五代機設計藍本,而氣動外形設計更加優秀的殲20戰機卻無人問津,這又是為什麼?

實際上,殲20之所以不被仿製,就是因為技術太過先進,相對於上世紀90年代設計的F-22,殲20作為後起之秀,在很多方面吸取了美國五代機研發的經驗,並且由於研發時間更晚,殲20在設計的時候採用了更多的先進技術。其中最難的莫過於靜不穩定隱身架構,對於這個設計,歐洲傳統航空強國瑞典就曾給出過評價:這個設計太優秀了,簡直是天才設計!這一設計對於大多數國家來說很難去仿製,因此模仿設計更為簡單的F22顯然是更好更保險的選擇。

一聽到靜不穩定隱身架構」很多人都很難理解,簡單點說通常情況下,飛機是有兩個」重心「的,一個是普通的物理」重心點「,而另一個是飛機獨屬的特殊的氣動重心點。我們以平時生活中常見的蹺蹺板作為例子,蹺蹺板是需要一個重心點作為支撐點,兩端各做一個人達到平衡狀態,飛機的兩個重心點就類似於蹺蹺板兩端的」人「,當一個重心點不變而要改變飛機姿態就必須改變另一端的狀態,因此就需要對飛機各項數據進行計算從而調整飛機的飛行狀態。

如今,隨著中俄五代機的相繼推出,包括像日本、法國、英國這樣的老牌軍事強國為了」面子「不得不開發五代機,但是作為高精尖技術的結合體,五代機的研發可不是嘴上說說就能實現的,即使具備了技術,五代機的研發費用也不是一般國家能夠出的起的,美國的F35戰機的研發費用就超過了500億美金,即使是財大氣粗的美國也只能拉上自己的小夥伴一起共同研發!

對於一些技術能力、資金有限的小國來說,很難支撐完全自主的五代機項目,因此仿製降配就是大多數小國的選擇,如果要降低成本,仿製對象當然要選擇技術難度更低更容易模仿的,相對殲20,年代更久遠,氣動外形設計更簡單的F22顯然就是最好的選擇,因此各國目前公布的五代機想像圖大多數都是採用F22的外觀然後再就行配置降低的版本。

相對而言,殲20採用的DSI進氣道、鴨翼布局、差動垂尾以及靜不穩定結構,每一項技術難度都是很多小國無法攻克的,當這些技術匯合到一起,對於一款飛機飛控系統的要求可想而知有多複雜,因此對於技術水平不高,又想快速研製出五代機的小國來說,仿製F22絕對是最好的選擇。(這裡指的僅僅是氣動布局,F22的雷達、發動機都是最頂尖的,大多數國家也只能模仿F22的外形,韓國武器外掛版的KFX戰機就是最好的例子)


相關焦點

  • 全球為何沒人山寨殲20?瑞典過去給出了答案,這才是天才般的設計
    瑞典方面的專家也曾經回答過這個答案,他表示殲20的靜態和不穩定隱身結構,是一個天才一樣的設計。殲20這種異於常規飛機的結構可以最大限度地確保飛機的飛行,而且這也是目前超音速飛機的發展趨勢。殲20的製作並不是靠一個簡簡單單的靜態不穩定結構就能讓人輕易模仿的。殲20代表的是當今世界最高的軍事水平,這架飛機中使用的技術必須需要一定水平的科學研究作為基礎。就比如飛機的製作材料還有各個數據的計算等等。
  • F22能爬升2萬米,蘇57能爬升1.9萬米,殲20能爬升多高
    這款戰鬥機是一款具有出色隱身性能的單座雙引擎多用途戰鬥機,蘇57在研製之初俄羅斯有別的打算,因此並沒有過於強調它的空中優勢以及進攻行動,但是隨著時代的發展俄羅斯決定針對蘇57的這兩個方面進行開發改革。在俄羅斯空軍的發展規劃中,蘇57將會是首款俄羅斯兵役中使用隱身技術的戰鬥機。
  • 北約將我國殲10命名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兇猛霸氣
    在這套獨特的命名系統中,對於每一個名稱,2-3個書面釋義和1個讀音釋義是必不可少的,代號的形成還有四個原則:一、代號不能與其他詞彙混淆,以免錯亂,對於名稱代號所選擇的單詞,需選擇在軍事中不常用的詞,而且不能太複雜;二、名稱所選用的單詞,有一個範圍,那就是飛機所屬類型的首字母。三、區分飛機的亞類需使用單、多音節,渦槳機用單音節詞彙表示,「多」用來表示「渦輪機」。
  • 殲25戰機到底有多強多先進呢?天馬行空,獨往獨來的性能
    四代戰機僅有殲20入列,FC31前途未定,轟20待字閨中。如果以殲25編號用於填補四代戰機體系空缺的話,那麼有四種可能性:一是四代中型戰鬥機,二是四代艦載戰鬥機,三是艦載垂直起降戰機,四是四代隱身殲擊轟炸機。關於四代中型機、艦載機的討論很多,大多聚焦於殲20艦載版或FC31的軍方認證版,垂直起降戰機尚無任何消息,且短期內也沒有迫切需要;軍備解碼倒是認為,四代隱身戰鬥轟炸機是我軍空中力量的薄弱環節。
  • 北約將中國殲10命名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兇猛霸氣
    自以美、蘇兩國為首的多領域對抗開始後,中蘇等國的先進武器裝備就被北約集團冠上了不同的稱呼,統稱為北約命名,又稱北約代號。這一命名方式,1991年12月25日蘇聯解體後,這種命名方式依然運用於中俄兩個國家。
  • 殲-20總師楊偉寄語大學生:希望你們選擇航空,未來大有可為!
    更重要的是,特邀嘉賓殲-20飛機總設計師、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偉的出席活動,讓大學生們興奮不已。楊偉以自己的親身經歷寄語大學生:「35年前,我選擇航空領域,到成都所參加工作就是為了研製國家急需的先進戰機。戰機研製是高博弈、高技術、高理念的領域,要有勇創新、肯鑽研的精神,攀登科技高峰的過程是艱辛的,但也是其樂無窮的。
  • 殲-20總師楊偉寄語大學生:希望你們選擇航空,未來大有可為
    作為我國首款隱身戰鬥機,同時,也是世界上唯一一款可與美國F-22比肩的重型隱身戰鬥機,殲-20所採用的高技術,肯定是少不了的。但楊偉上面講的這段話裡,更強調的是博弈與理念。這一點,楊偉院士希望在座的這些大學生們,尤其是未來從事航空研究的大學生們,必須要牢記。
  • 伊朗科薩爾VS以色列幼師,就好比山寨F-5打改進型幻影5,根本打不過
    獅(LAVI)和幼獅(KFIR)很多人傻傻分不清楚,LAVI是以色列1987年夭折的四代機項目,也是偽軍迷們給殲-10找的前身。KFIR是以色列摩薩德從法國「偷」來的幻影5戰鬥機技術,原本以色列從法國達索那裡訂購了幻影5戰鬥機,但因法國迫於阿拉伯國家壓力對中東實施武器禁運。
  • 殲-16到底有哪些優點,殲20都服役了,為何它還在大量生產?
    16都是比較低調的,很少對外界透露與之相關的消息,時至今日,大眾對於殲16的也遠不如殲10、殲20等戰鬥機,但是據有關數據顯示,目前16的數量早已超過了200架,而且還順利走出了國門同外軍多次展開聯合演習,足以見得解放軍對它的重視。
  • 殲-20是全能型戰鬥機,美國人:中航一本小冊子洩了殲20重要性能
    殲-20的戰鬥機究竟如何?有各種分析報導,此前為美軍服務的權威機構認為殲-20功能更加側重於遠程截擊機的角色,這源於殲-20隱身特性和超過F-22一半以上的作戰半徑。另外,殲-20一直沒有展現過其攜帶了航炮,分析認為這款先進的隱身戰鬥機沒有設計機炮,這似乎是想證明這款戰鬥機並有準備與他的對手進行近距離的「狗鬥」。
  • 我們連殲20都有了,為何在空軍序列中,還有著數百架二代機?
    一般來講,一個國家的軍力強大與否,武器裝備的先進程度至關重要。你的武器裝備越先進,那麼軍力也就越強。尤其是在現代戰爭體系之下,武器裝備的作用變得愈發的明顯。數量上的優勢再大,往往也無法彌補質量上的差距。以空軍為例,像美國F-22猛禽這樣的具有隱身功能的四代機,完全可以吊打所任何三代機,以及更低版本。
  • 外媒為何表示美國F-22與F-35對比殲-20有些過時?
    美國的F-22和F-35戰機都是各代戰機中的佼佼者,F-22於2005年就已服役,隱身技術依然算得上世界頂尖,發動機也是其他國家無法比擬的。F-35則雷達多用,電子戰能力世界頂尖並且F-35系列各型號全區域適用,但是一向愛「自吹自擂」外國媒體此次卻站在了「殲-20」這邊。
  • 殲-8:橫跨半個世紀的傳奇
    這一飛,開始將共和國難以應對敵高空偵察機的歷史甩在身後;這一飛,讓共和國有了一顆生命力頑強的種子戰鬥機,後來衍生出多個子型號,以龐大的陣容守衛著祖國的長空。從雛鷹振翅到搏擊長空,從獨步雲端到換羽群飛,捍衛和平是殲-8半個世紀不變的初心。如今殲-8正逐步淡出視線,但殲-8的傳奇仍在。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走近殲-8,重新回顧和品味它的故事。
  • 警方搗毀一仿製「樂高」玩具山寨窩點 2億元玩具被查封
    正版樂高因為多來自於進口,所以在國內售價不菲。於是,一些廠商開始生產、出售仿樂高的積木玩具。去年十月,上海警方發現,市面上銷售的「樂拼」積木拼裝系列玩具與「樂高」玩具極度相似,疑似不法分子未經授權擅自複製、生產。
  • 中國殲10的北約代號為螢火蟲,那殲20呢?兇猛霸氣
    在這套獨特的命名系統中,對於每一個武裝設備的命名,2-3個書面釋義和1個讀音釋義是必不可少的,每個名稱還要具備以下四個條件:一、名稱要保持新穎, 名稱代號所選用的單詞,需選擇在軍事中不常用的詞,而且要求簡單易懂;二、對於名稱所選擇的單詞,有一個範圍,那就是飛機所屬類型的首字母。三、為更好地區分飛機類型,以單、多音節來進行區別是比較好的,單音節意味著是渦槳機,渦輪機用多音節詞彙表示。
  • 殲-6叫「六爺」,殲-10叫「棍子」,殲-20叫「黑絲帶」,中國戰鬥機...
    不過,這個詞的變化對於俄語和漢語來說,並沒有實質性的影響,因此,我國和俄羅斯都沒有改稱呼,「殲擊機」的使用得以延續,「殲」這一簡稱也得到了沿用。如果我們看上世紀20-30年代的書刊,經常能看到「驅逐機」,英語是「destoryer」,海軍的「驅逐艦」也叫這個。
  • 從殲-9到殲-20的50年,以及the next……10年?
    ,這就使得包括611所在內的國內各廠所都有了大顯身手的機會,競爭也更為激烈。雖然空軍當初提出「飛得快、偵得上、回得來」如此接地氣需求的高空高速無人偵察機需求時,航天系統同樣提出了競爭方案,但無偵-8這種使用火箭發動機(除了部分靶機/靶彈之外,這在國內無人機領域此前並不算多見)的「跨界」產品,在依靠更「現成」的技術手段贏得競標、並實現「短平快」列裝的同時,還沒怎麼耽誤賺錢——而且在構建為「撒手鐧」服務的戰場情報體系這一「剛需」的牽引下,這錢也給得心甘情願。
  • 藉助模仿、反向工程與間諜活動 中國軍事技術為什麼仍無法迎頭趕上
    一、後發優勢正在明顯縮小   學術界普遍認為,新興國家具有「後發優勢」,即通過借鑑與參考先進國家的研究和技術,從而可相對容易且快速地縮小與競爭對手的軍事技術差距,而且隨著全球化、軍民兩用技術以及通信技術的進步更加促進了這一進程。
  • 北約把中國殲10叫做螢火蟲,那殲20呢?名字非常霸氣
    中國自主研製的第四代戰鬥機殲-10的北約代號就是「螢火蟲」,帶有很明顯的貶義色彩和嘲諷意味。我們國家擊敵的利器殲10系列戰機,幾款性能都十分優越,任何一款戰機放在地球上都有很重的位置,擊敵力度快、準、狠。關於殲10 ,「猛龍」是最符合它的氣質,看來北約還是沒有打聽清楚「猛龍」的威力。自然北約給殲10的代號為「螢火蟲」,這種態度確實是有些隨意了。
  • 中國仿製這麼多俄式裝備,為啥不追究?俄專家:我們沒申請專利
    所以在我們中國國產武器裝備的發展之路上,必然離不開對國外先進武器裝備的仿製,比如說我們中國的北方鄰國俄羅斯,長期以來就一直是我國武器裝備的模仿對象。直到今天,我們中國部分武器裝備還是參考俄式裝備生產製造的。那麼我們中國仿製這麼多俄式裝備,俄羅斯為啥不追究?對此,俄專家表示,原因是俄羅斯沒申請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