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顧客正在挑選商品。 黨田野 攝
中新網西安12月6日電 題:西安國營老商場「倚老賣老」64載堅守歲月待客來
作者 黨田野 張一辰
掀開厚重的棉門帘,64歲的姚芳像往常一樣走進鹹寧路百貨商場。在這家與自己「同歲」的國營商場裡,姚芳幫母親買過頂針,為兒女買過糕點副食,這次她想買幾盒鬱美淨面霜,寄給在外求學的孫女。
「我們曾經用的那些『國貨』,在很多商店現在都看不到了,只有這裡才能買到。」姚芳告訴記者,經常逛老店買老貨,並不代表自己過時,她只是更喜歡這種懷舊的感覺。
圖為顧客正在挑選商品。 黨田野 攝
位於西安市東郊的鹹寧路百貨商場始建於1956年,主要經營副食、針織、服裝、文具等日用百貨。因物美價廉、品種豐富,該商場一直是附近民眾購物的不二選擇。
在此工作近三十年的售貨員劉春蘭仍記得商場「紅火」時的場景。「每天顧客太多了,各個櫃檯都擠滿了人,後來商場還擴建了幾次。」劉春蘭稱,不少人逛著聊著,從陌生人變成了朋友,從街坊變成了一家人。
時光荏苒,這些曾經的擁躉早已從意氣風發的青年,成了兩鬢漸白的中老年人。然而,商場卻沒有發生太大變化,老式玻璃櫃檯和水磨石地板依舊光亮,售貨員手邊的算盤和頭頂的吊扇也訴說著歲月中的堅守。
圖為百貨商場裡的售貨員。 黨田野 攝
近年來,隨著市場競爭日益加劇,西安傳統百貨業受到不小衝擊,大洋百貨、民生百貨等老牌百貨紛紛關門歇業,鹹寧路百貨商場也面臨如何「轉型升級」的難題。
「有人建議我們取消『針頭線腦』『傳統國貨』這類不賺錢的櫃檯,引進一些年輕人喜歡的時髦產品,這樣能提高經濟效益,但我們最後還是拒絕了。」鹹寧路百貨商場經理柯躍彩認為,國營百貨商場不能缺少為消費者服務的情懷,只要有顧客還在買這些商品,那就說明它還未過時,仍需保留。
圖為西安市鹹寧百貨商場。 黨田野 攝
對於不善擺弄智慧型手機的古建明老人而言,老百貨商場的「情懷」體現在「人性化」上。在這裡購物,不用「掃碼」,走近櫃檯便有售貨員前來介紹產品。「現在購物都用手機支付,商品信息也要自助查詢,總怕花『冤枉錢』。我還是喜歡來老商場,有人跟你說話,心裡熱乎。」
夜幕降臨,姚芳帶著幾盒面霜走出百貨商場。這家老店還能開多久?姚芳心裡也沒有答案,但老商場裡「光陰的故事」卻歷久彌新。(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