陝西華州皮影傳承人:在堅守與創新中雕刻歲月

2020-12-19 新華社

新華社西安6月16日電題:陝西華州皮影傳承人:在堅守與創新中雕刻歲月

新華社記者陳晨

刻刀紋絲不動,手推著牛皮在刀尖下遊走,精細的紋路逐漸顯現出來。68歲的汪天穩坐在工作檯前,厚厚的鏡片架於鼻尖,眼神中還帶有年輕時的犀利。陽光透過紗窗,將屋內懸掛著的各式色彩斑斕的皮影投射在白牆上,輕風吹拂,恍若一場靈動的皮影戲就此啟幕。

這幅頗有詩意的「畫面」,深藏在西安文化街區的一間閣樓上。不遠處,明城牆內外車水馬龍、遊人如織。但只需輕掩屋門,外界的喧囂瞬間便被阻隔。

汪天穩是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陝西華州皮影」的代表性傳承人。作為陝西皮影重要的發源地之一,相傳皮影戲在華州已有上千年的歷史。上世紀中葉,皮影戲曾是冬日農閒時陝西農民主要的文化活動之一。誰家有娶妻生子的喜事,總少不了皮影戲班子前來「鬧一鬧」。

「手工皮影講究一個精細,許多經典模板都是多少代手藝人傳承下來的。而每完成一件作品,需要經過選皮、過稿、潮皮、雕鏤、敷色、熨平等二十餘道工序。」汪天穩說,即便是一幅常見的20釐米大小的皮影,通常也需3到4天才能完成。

自12歲拜師學習皮影雕刻技術起,汪天穩便與皮影結下不解之緣。一把刻刀,他握了56年。一張皮影,凝結半生芳華。在50多年製作皮影的歷程中,汪天穩繼承和發展了「推皮走刀法」,即刀不動皮動的絕技。經此手法雕刻出的皮影,刀工勁道全無滯澀,線條嚴謹又不失灑脫。刻鏤完成後,他還要用粗細不一的毛筆上色。所有部件製作完畢,再用線組接起來,形成造型各異的皮影形象。

進入汪天穩的工作室,仿佛置身於一個華州皮影的微型博物館。從傳統的鐘馗捉妖、明皇擊鞠圖,到山水花鳥圖,再到富有現代氣息的喜洋洋、小豬佩奇等皮影,一幅幅色彩鮮明、形態曼妙的作品,無聲訴說著傳統工藝與時代共進的流變。

「說到底,手工皮影有人的情感在裡面。」汪天穩之子汪海濤說,機器製作皮影曾經大量搶佔市場,手工皮影生意一度頗為艱難,但只要作品不夠完美,父親一律要求收回重做。「父親總說,不要考慮錢,作品首先要對得起自己。」

堅守終於迎來春天。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對傳統文化愈發重視,老匠人們皺起的眉頭舒展開了。汪海濤說,這幾年明顯感到「回暖」,陝西一些地方將皮影引入課堂,父親、姐姐和自己都曾被請入高校開講座。「每次到學校講課,學生們都對傳統藝術表現出濃厚的興趣。與年輕人交流,是父親最開心的時候。」

為了吸引更多人關注傳統文化,汪天穩不斷嘗試將現代元素引入皮影中。小熊的長安之旅,是他們精心推出的一幅新作品:可愛的卡通熊邂逅大雁塔、兵馬俑,歷史的穿越感與流行元素相得益彰。

社會各界也紛紛行動起來,希望通過網際網路技術實現老手藝的新傳承。在百度信息流推出的「匠心中國行」公益項目中,汪天穩講述的皮影故事短短幾天內就吸引了20多萬的點擊量。多位外地網民聯繫他,想要拜師學藝。老汪沒想到,做了半輩子皮影,年近古稀之時,自己反而成了「網紅」。

「一生只做一件事,並且把它做到極致。歲月雕刻了我,我也雕刻了歲月。」最近,有人將汪天穩製作皮影的視頻配上文字發到了「抖音」平臺上,引來35.4萬的點讚量和2000多個留言。有網民說:「看得心生感動,向手工藝人致敬!有了他們,我們的傳統文化得以發揚光大。謝謝你們!」

汪海濤說,看到這些留言,父親拿著手機端詳了許久,臉上一直帶著笑意。(完)

相關焦點

  • 陝西華州皮影展現非遺魅力 有何讓人叫絕之處?
    傳承人表演華州皮影 王碩/攝中新網4月2日電(記者 王碩)幾根竹竿、兩隻手、一張嘴、一套鑼鼓,支撐起所有的人物和情節,這就是陝西華州皮影。有句俗語:「中國的皮影在陝西,陝西的皮影在華州」。華州皮影有何讓人叫絕之處?
  • 【西部網】中國皮影之鄉:皮影戲活化石與創新流派爭鋒交融_網媒...
    4月1日,「中華文明凝心鑄魂之旅」2018全國網絡媒體採訪團來到中國皮影之鄉——渭南市華州區,在薛宏權影子坊參觀皮影雕刻工藝品,現場觀摩華州皮影製作工藝流程,聽取皮影非遺傳承人講解,欣賞傳統皮影戲、現代創新皮影戲演出
  • 美麗中國·渭南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啟幕
    張一辰 攝中新網陝西渭南4月28日電 (記者 張一辰)由文化和旅遊部恭王府博物館、陝西省文化和旅遊廳、渭南市人民政府主辦,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展示研究中心等承辦的「華州非遺·影動神州」2019傳承技藝美麗中國·渭南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4月28日在陝西省渭南市華州區啟幕。
  • 陝西農民汪天喜雕刻皮影揚名海外
    劉高潮文/圖  皮影「非遺」項目國家級傳承人汪天喜這幾年春節都沒在家過,參加文化部和陝西省組織的「歡樂春節中國年」巡演活動,向世界各國人民演示宣介中國民間藝術——皮影。今年走進了丹麥,去年在義大利、奧地利,前年在美國、加拿大,在之前是澳大利亞。
  • 渭南皮影,如何能走出一條傳承保護發展創新之路
    來自陝西華州、山東泰山、雲南騰衝、甘肅環縣、四川閬中、河北唐山、湖北雲夢、北京京西、河南呂氏、山西侯馬的10省市皮影戲項目,56名皮影傳承人齊聚華州。、華州區人民政府等一直致力於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與發展的專家、學者二十餘人,討論了陝西華州皮影製作技藝傳承保護與發展、陝西華州皮影中的戲種、曲藝、曲腔、樂理研究、各地皮影傳承保護與發展經驗借鑑、傳統皮影「碰撞」現當代設計四類議題。
  • 古老的華州皮影
    精美的皮影華州皮影為世界皮影之先,源於西漢,成於隋唐,傳於宋元,盛於明清,至今已兩千餘年歷史,藝術水平出類拔萃。其造型優美多姿,雕刻細膩精湛,染彩絢麗厚重,唱腔動聽委婉,被譽為「中華戲曲之父」「世界電影之祖」——世界上70多個國家和地區都有皮影,歐美藝術史曰:「世界皮影源於中國,中國皮影源於陝西,陝西皮影源於古華州。」華州人世代相傳:皮影雛形誕生於漢文帝時期,有民謠為證:「漢妃抱子窗前耍,巧剪桐葉照窗紗;文帝治國安天下,制樂傳入百姓家。」
  • 全國精品皮影及代表藝人將匯聚陝西渭南華州
    全國精品皮影及代表藝人將匯聚陝西渭南華州 2019-04-20 19發布會開始前,來自渭南華州的皮影藝人帶來了皮影戲《人之道》、華州老腔《關中古歌》《渭華起義英雄漢》等片段,鏗鏘的老腔一響起來、長板凳一敲起來,令全場氣氛不禁為之一振。
  • 華州皮影:傳統文化的創新傳承_本網專稿_山西新聞網 - 主流媒體...
    今日下午,全國網絡媒體陝西行採訪團來到陝西渭南華州古城,一同參觀了皮影的製作過程,並觀賞了趣味十足的皮影戲。     據了解,華州皮影製作選用上等牛皮為原料,經過刮、磨、洗、刻、染、綴等24道工序精工細作,一件成品需要刻三四幹刀才能做成。其雕刻是採用全國獨一無二的「推皮走刀法」,即:雕刻時扎破牛皮保持不動,來回推動牛皮,這樣刻出的皮影刀口圓潤、線條流暢齊整。  製作過程如此繁雜又精細,但是匠人們在製作時卻如行雲流水一般,既快又穩,可見經驗之豐富。
  • 傳經典揚文化遊「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
    此次文化藝術周,將舉辦華州皮影精品展覽,全國各地皮影代表作品與雕刻技藝展示(北京、浙江、四川、山東、河南、雲南、河北等),這位老人今年75歲,是泰山皮影傳承人範正安,掌握著最複雜的表演技藝:十不閒。說到今天來參加渭南華州皮影文化藝術周活動,非常激動。
  • 騰衝皮影:一場歷史堅守中的藝術輪迴
    而皮影作為民間文化融合的縮影,在地肥水美的「極邊第一城」中,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堅守中發展:皮影融四方 皮影戲起源於漢朝時的陝西,興於唐朝的山西、河南一帶,盛於清朝的河北。騰衝的皮影戲是清朝道光年間從廣東、湖南一帶流傳過來的,在電視尚未普及的年代,它就是村民們的"手工電影"。
  • 西安周至皮影雕刻
    西安周至皮影雕刻技藝是流傳於周至縣馬召鎮上孟家村。清光緒年間由禮泉老藝人趙一刀傳入,並一直在葛氏家族中傳承發展,到葛佔峰時已傳承五代。周至皮影雕刻是在泡製好的牛皮上畫好圖案後,用專用刀具雕刻成各種戲劇人物、花鳥魚蟲、飛禽走獸,然後塗上各種色彩,再用牛皮絲組裝合成。
  • 華縣皮影戲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姜建合
    姜建合,男,漢族,出生於1968年6月,華州下廟鎮姜田村人。1981年跟隨陝西東府著名老藝人,原陝西省戲曲研究院碗碗腔教練李俊民學藝,其天資聰穎、刻苦勤學,在傳統演唱上,大膽創新,形成音韻悠雅,字正腔圓,激情奔放的演唱特點,演出期間得到著名老藝人張智勇、郝炳黎等人的教誨。曾為加拿大、法國、美國、敘利亞、瑞士、日本、泰國、德國等來華友人演出華州皮影戲,近年來,多次代表華州皮影戲參加國內外文化交流活動。
  • 華山風骨篇-華州皮影
    儘管今天的華州皮影實在算不了什麼,不管是產業的推廣、可操作性還是普及度或者皮影戲的表演、探索和走向,華州在今天看來還有更多的工作要做。但是站在一個局外人的角度而去發現華州的顯著特徵時,尤其是能代表華州性格的事物時,這皮影就有了能兼古融今的特別意義了。這樣說不是勉強,而是出於某種敏感的捕捉。
  • 高觀皮影「母家班」,白色幕布後200多年的堅守與傳承
    高觀皮影是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兩百多年來,高觀皮影為劍門山區演繹了數以萬計的藝術精品,成為人們喜聞樂見的藝術形式。它和唐明皇幸蜀有關,表演者是農民也是藝人,沒有經過專業訓練,全靠師父親心傳口授……今天,我們走近高觀皮影市級傳承人母培德,聽他講述「母家班」在白色幕布後的堅守與傳承。
  • 視頻|1小時100把皮影摺疊扇售罄 文博會上陝西文創銷售出爆款
    100把皮影摺疊扇1小時售罄,正在舉行的第十五屆深圳文博會上,陝西文創產品出現銷售爆款。  該產品設計開發者、華州皮影製作技藝非遺傳承人、渭南市華州取宏權影藝文化傳承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騫小鳳說,他們帶了多款皮影文創產品,銷售最快的是一款10元錢的皮影摺疊扇,帶的100把開展一小時售罄,已經和後方聯繫正在快遞至展會現場。
  • 汪氏皮影作品入選福建陝西傳統民間工藝交流展(西安站)
    美 美 與 共 / 絲 路 同 行展覽共展出福建陝西兩省民間工藝精品160餘件(組),其中福建參展作品80餘件,陝西參展作品品80餘件,涵蓋了壽山石雕、木根雕、惠安石雕、漆藝、陶瓷、皮影、剪紙、木版年畫、泥塑、農民畫、布堆畫、面花等多種藝術門類。
  • 抖音上的皮影戲原來可以這麼玩
    這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但如果用皮影的形式將它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來,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  像這樣的皮影表演,在「@華州君」的抖音帳號上還有很多。詩人範成大在《夜市行》中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兩句詩形象描繪了宋朝元宵佳節人們觀賞皮影的熱鬧場面。華州君則通過抖音,將古代的元宵節的表演帶到現代。
  • 傑克遜跳太空步、烏龜大戰丹頂鶴……抖音上的皮影戲原來可以這麼玩
    這或許只是一個普通的小故事,但如果用皮影的形式將它惟妙惟肖地演繹出來,就是另外一番味道了。像這樣的皮影表演,在「@華州君」的抖音帳號上還有很多。詩人範成大在《夜市行》中寫道,「吳臺今古繁華地,偏愛元宵燈影戲」,兩句詩形象描繪了宋朝元宵佳節人們觀賞皮影的熱鬧場面。華州君則通過抖音,將古代的元宵節的表演帶到現代。
  • 何氏皮影父子:皮影元素要真正走入人們生活中去 煥發新生
    這背後是匠人們不忘初心的堅守,亦是青年一代牢記使命的傳承。由中央網信辦網絡新聞信息傳播局、國家文化和旅遊部非物質文化遺產司、教育部體育衛生與藝術教育司主辦,湖南省委網信辦、湖南省文化和旅遊廳、湖南紅網新媒體集團承辦的「文脈頌中華」湖南非遺新媒體傳播主題活動,將以圖文、短視頻、創意海報等形式,全面展示非遺的傳承與創新之美,以及非遺傳承人的新風尚。
  • 皮影魯藝行 非遺長至歸·清華大學雪花秀非遺保護基金年度成果展
    皮影既是中國的,也是世界的。在對文獻的研究中,我們看到這種影戲人間的生動形式遍及海內外,早已成為人類文明的燈火,照亮著身外,溫暖著人性。我們也發現皮影戲的創新是個世界性問題,唯有創新才能傳承香火,才能延續血脈。集結號吹響之後,團隊面臨的是新的徵途,新的路徑。我們需要創作一部新戲來激發這個古老系統的活力,為這廣大的行業做一次「越獄」的示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