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一個項目的啟動,先得從金字塔頂端做好規劃,摸清楚需求、背景、客觀條件、可投入資源等。本文,BI項目詳解的第一篇,先來談談BI項目的規劃和需求定義。
全文共3000字,讀完需要 8分鐘!
一、如何啟動一個BI項目?
Q:一個項目的啟動有哪些事情?
A:通常包括兩塊,準備計劃和實施事項。準備計劃包括項目背景的調研,明確項目目標,項目的核心需求,解決方案規劃。實施事項包括項目資源(人財物)的組織和管理,確定項目成員的工作範圍,制訂項目計劃和實施步驟,確定項目管理的規範和流程,確定項目的質量規範和要求,召開項目啟動會,確定項目需要交付的成果,確定項目成員的角色及其主要工作內容等。
1、項目的背景調研
背景的調研和需求的挖掘個人認為是很重要的,因為這決定了項目的內驅力,決定了你推動這個項目從哪些痛點和人群去著手。背景的調研,比如公司的主營業務、需求體量、數據體量以及軟硬體實力。然後本次項目需要完成哪些功能模塊,參考哪些成果,借鑑了哪些行業的經驗…
像BI項目已經是相當成熟的項目了,通常的痛點和需求有:
數據多報表多,報表需求響應慢,數據跟不上業務。
各業務系統分散獨立,數據孤島嚴重,數據標準不一致,數據質量差,指標口徑不一致。
企業經營轉型、業務創新困難,急於從數據應用上尋求轉型突破。
2、明確項目的目標
決定要做了之後就要明確項目的目標,做到什麼程度?比如:
從企業戰略出發,依託BI駕駛艙平臺支撐戰略目標層層分解,支撐經營管理行為閉環,極大提升企業數據化管理水平。
理想的數據化狀態應該是從大量低水平重複的數據獲取、整理工作中解放出來,有更多的時間用於自服務的報表及分析,做多維度多場景的運營分析與預測。
商業智能的建設應從企業實際情況出發,根據企業的實際的數據應用成熟度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數據化應用,從快速自動化報表到全面數據資產管理,逐步有序推進。
以上幾步明確了項目的領航標,接下來就是怎麼著手幹。
3、資源協調與管理
審時度勢,分析客觀要素,首先就是資源。站在IT的角度,這裡的資源主要包括項目需要的運行環境和開發環境,所需要的軟硬體設備和其他配套設施等內容。在項目實施中根據項目需要的人力和設備資源結合項目的進度、計劃和工作安排,由管理者列出詳細的項目計劃資源使用圖。
4、搭建團隊確定工作內容和項目成員
圍繞目標,講項目的事務分解成具體的內容。項目內容通常包括需求分析,數據模型的設計,數據模型的物理實現,ETL,數據分析和報表展示功能的設計和實現,並由此劃分成員和工作範圍。
5、確定項目需要交付的成果
交付的成果包括商業智能軟體系統、技術開發文檔、測試說明文檔、項目管理文檔等。其中,技術開發文檔包括系統實施方案、需求說明書、系統概要設計說明書、系統詳細設計說明書、資料庫設計說明書、用戶手冊等。
二、注重項目規劃和方案設計文檔
以上是BI項目的大致流程,但是通常想是一套,做出來又是一套,最終要能保障項目能按照規劃落地,在前期準備計劃極端,必然需要一份項目規劃和方案設計文檔。
個人覺得,一個項目規劃和設計文檔的好壞,往往決定了一個項目整體的調性和可預期的產出結果。但是,這麼重要的文檔,真正能寫好的人卻並不多,很多人甚至可僅僅是把它當作一個軟體流程的規範來簡單應付,怎麼快怎麼來。
關於項目規劃方案,我主張的是前因後果邏輯清晰,每一步詳略得當。篇幅所限,這裡僅簡單羅列個人覺得重要的核心點:
1、項目背景和目標要切入痛點
正如我上述所說,就是這個項目從業務的角度,最核心的推動力是什麼?就是痛點是什麼?有痛點自然就有目標,你希望項目最終以什麼方式解決問題,能達成什麼目標。
2、對現狀和問題進行充分的收集和分析
這一部分內容,很可能在我總結前面的背景,目標,核心區需求的時候,就需要加以收集和分析。這塊內容本身沒有太特別的地方,就是現在實際情況如何,有什麼問題,關鍵是如何把問題收集完整。
所以這部分內容,難的是如何發現問題,很多做技術的同學往往容易陷入只關心技術難點,只能看到技術問題的局面中,而實際上,更多的問題往往是整體流程如何設計更加合理的問題,而不是技術方案絕對對錯的問題。
3、最後,是輸出解決方案
定完需求目標,分析完問題和現狀,接下來才是規划具體做什麼,怎麼做,什麼時候做。這部分內容,強依託前面的核心需求和問題分析工作,沒有做好前面的準備工作,千萬不要著急開始動手「規劃」方案!!!
三、項目的需求定義
需求分析是商業智能項目第一步也是開端最重要的一步。通常包括需求採集和需求分析。
需求採集是針對用戶所能提供的大方向以及部分需求,去預見以後的需求。需求分析是在需求採集過程中,根據調研大綱,充分了解企業不同層次人員的需求,並且對需求進行仔細的分析、總結、歸納、整理,形成一份準確的需求分析報告。
調研的方式有問卷、座談、會議等形式,通常為了充分了解真實需求,會採用多種方式調研。
1、需求調研問卷內容
BI項目的調研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①目前業務系統的現狀:熟悉業務系統的編碼標準和當前系統的應用現狀。
②業務資料庫的基本信息:搜集資料庫系統的版本、作業系統的版本、當前的數據量和數據的保存方式。
③數據字典的信息:搜集業務資料庫中數據結構的信息。例如,表、視圖的結構說明,所有列、主鍵、外鍵、索引的基本信息,這些信息保證了數據抽取的設計和開發。
④測試數據的搜集:為了保證測試的準確性,搜集當前系統的真實數據供系統開發環境和測試環境使用,並且遵循以下原則:編碼表的數據不能缺失;事實表的數據欄位不能缺失,並且保證編碼欄位不能被修改。一般來說,測試數據是真實數據的一半左右,同時各個業務系統的數據時間段儘量保持統一,例如搜集某生產系統的數據時間段是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而搜集某營銷系統的數據時間段仍然是2008年1月到2011年1月,這樣會保證開發和測試的準確性;同時搜集的歷史數據應該至少2~3年。
⑤ ETL需求調研:主要一問卷的形式對數據抽取、轉化、加載的需求進行調研。問卷的內容通常包括指標項、數據獲取的頻率、獲取的方式等。
⑥主題分析需求調研:不同層次的人群關心什麼主題域,如何獲得該主題域的數據,該主題域中數據的頻率多少,分析維度有哪些。
2、基於不同人群調研
①針對領導決策層
需要了解領導決策層關注哪些主題和哪些重點指標。
在當前業務系統中,領導決策層以何種方式獲取這些指標。
領導決策層希望這些重點指標的展現方式是什麼,以及目前指標的展現方式是什麼。
領導決策層希望這些重點指標關聯哪些維度進行多維展示。
領導決策層希望獲得數據倉庫系統中的哪些決策分析功能。
領導決策層希望這些重點指標對象的最小粒度是多少。
②針對中間管理層
需要了解中間管理人員關心哪些指標和主題。
需要了解中間管理層人員目前以何種方式獲取這些指標值。
需要了解中間管理層人員希望得到這些指標的展現方式是什麼,以及目前指標的展現
方式是什麼。
中間管理層人員對商業智能決策分析系統的期望是什麼。
中間管理層人員希望關注的這些指標關聯哪些維度進行多維展示。
中間管理層人員希望關注的這些指標的最小粒度是多少。
③針對業務人員
需要了解業務人員平時最常用的指標是哪些。
業務人員最關心的主題是哪些。
業務人員希望得到數據倉庫系統的哪些決策分析功能。
業務人員希望關心的這些指標關聯哪些維度進行多維展示。
業務人員希望關注的這些指標的最小粒度是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