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10月10日晚上,著名科學家、香港理工大學前校長潘宗光教授應邀在中國佛學院大禮堂,為全體師生作了題為《科學家眼中的淨土法門》的專題佛學講座。
中國佛教協會副會長、中國佛學院常務副院長宗性法師主持講座。潘教授與中國佛學院的全體師僧一起分享了自己是如何從一個科學家到建立佛教信仰的過程,並如何從學修禪宗轉向淨土宗的心路歷程。
潘宗光教授以科學家和教育家的視野,從「量子力學」「弦論「「電臺」「蟲洞」等科學的理論以及量子糾纏、細菌的溝通、人的意識對水結晶狀態的影響等科學實驗出發,並結合自身學佛多年的親身經歷,客觀科學地為大家剖析大眾對淨土法門存在的一些疑惑:
一、淨土真的是阿彌陀佛從零創建,真的那麼殊勝?
潘教授指出,大量的實驗證明,人類的意識可以影響物體、環境與生活,甚至可以創造及改變我們所認識的世界。共同願望及群體意識的影響力更加強大。沒有生命,就沒有意識,沒有真實的世界。阿彌陀佛經過歷劫修行,累積無量的功德與願力,這種願力無可估計的強大,由願力而建立淨土世界與現代科學「意識創造宇宙」非常吻合。極樂淨土是「諸上善人俱會一處」,共同的願力意識越加強大,故淨土方是如此的殊勝。
二、淨土不停接引十方眾生,淨土怎能容納下?
潘教授表示,宇宙,世界甚至微塵的大小只是相對的概念。每一點無論多大或多小,除了我們熟悉的四維時空外,還可能存在五維、六維等空間,每一點都可能有不同的生命體存在,各自有自己的世界。一粒微塵可以呈現整個世界,一粒微塵也可能有十維時空。
三、念阿彌陀佛名號真能往生?
潘教授提到,「聲音」本身是一種能量,專注地念佛,與佛相應,從科學的角度而言,可以說是能量接軌,從信仰上說是阿彌陀佛來接引我們。阿彌陀佛有不可思議的願力與加持力,以及阿彌陀佛成佛至今已經超過十劫的時間,能量累積如此之久,可以想像「阿彌陀佛」四字洪名的能量是何等的大。只要我們能夠誠心誠意的念佛,就能和「阿彌陀佛」這股能量產生共鳴,那就能與宇宙的能量接軌,臨命終時定得阿彌陀佛接引。
四、淨土離我們有十萬億土那麼遙遠,真的可以去?
潘教授表示,在科學界,量子糾纏理論認為兩個粒子互相糾纏,即使相距遙遠距離,一個粒子的行為將會影響另一個的狀態。當其中一顆被操作而狀態發生變化,另一顆也會即刻發生相應的狀態變化。透過量子糾纏的關係,意識的傳越不受時空限制。念佛求往生的意念強大無比,就能把我們與淨土間的距離拉得很近,剎那就能往生。
總之,往生西方淨土,「信、願、行」必須具足,缺一不可。要持續不斷地堅定自己的信、願、行,從而提升自己的善根,增加自己的福德資糧,努力念佛,必然就能往生!
潘教授的講座,有理論、有實驗依據、有自己的體悟,讓在場的每一個人不由得對淨土有了全新的認識和更堅定的信心,二個小時的時間過得飛快,聽眾們發自內心深處的掌聲不斷響起,並且經久不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