淶源北辛莊村:大紅燈籠送到家 張燈結彩過大年

2020-12-19 長城網

長城網訊(記者張曉明)1月18日,在保定市淶源縣北辛莊村,紛紛揚揚的雪花落在新民居的屋簷上,村裡不見冷清反倒熱鬧起來。村民們正幫著安裝彩燈和紅燈籠,很多孩子老人紛紛駐足觀賞,「真好看,年味兒更足了!」

唐山市勝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送來的紅燈籠。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日前,長城新媒體集團首屆「為貧困地區送年貨」活動啟動。1月15日,本網報導了《淶源北辛莊村:搬進新民居的鄉親們想掛幾個紅燈籠熱熱鬧鬧過大年》的新聞,引起網友的廣泛關注。

村民們圍著看紅燈籠。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一直關注農村發展的全國人大代表李徵了解到此事後,獲悉唐山市勝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有獻愛心的想法,就從中牽線,為村裡送來了紅燈籠。

為了早早把燈籠送來,安裝好,1月18日早上6時,趕在高速封路前,唐山市勝源電力工程有限公司部門經理孫文濤帶著2名職工,和全國人大代表李徵一起載著1500米的彩燈,200米的流星雨燈以及10對燈籠,從唐山啟程出發一路駛向目的地——北辛莊村。

工人正在安裝燈籠。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經過近7個小時馬不停蹄地趕路,中午13時載滿燈籠的車輛終於抵達北辛莊村。來不及休息,大家就立即動手,找梯子、掛燈籠、接彩燈。

「一定讓大家在新年裡看到五彩的燈,看到紅燈籠,感受到濃濃的年味兒。」雖然一路顛簸,又冷又累,但孫文濤和工人們卻在風雪中認真穿線,纏繞打結,把一個個燈籠、一組組彩燈牢牢固定好。

安裝彩燈。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雪中,很多村民聚攏過來看能不能幫上忙。

「天氣這麼冷,這些叔叔還在工作,給我們送燈籠安燈籠,感覺好溫暖啊。」小學6年級的學生支彤桐說。

村民劉喜田一直幫忙扶梯子,手都凍紅了,但看著掛上的紅燈籠,他的臉上笑開了花:「掛上燈籠村裡更美了,希望以後日子像燈籠一樣,紅紅火火!」

夜幕降臨,全國人大代表李徵抬頭看著閃光的彩燈感嘆道,「掛上這些燈,就更有年味兒了,希望北辛莊村村民早日致富奔小康!」

北辛莊村一景。長城新媒體記者 張曉明 攝

據了解,2019年1月,保定市淶源縣北辛莊村大部分村民到搬進了北辛莊新片區,住上了新房子,有了暖氣,冬天也能洗上熱水澡,也用上了乾淨衛生的抽水馬桶。截至2019年11月,北辛莊村整體脫貧出列。

「有了黨的好政策,有社會各界的關心支持,咱們村的老百姓一定能走上富裕路,過上更好的日子!」省發改委駐保定市淶源縣北辛莊村第一書記袁有豐說。

相關焦點

  • 一大波創意燈籠來啦!喜慶招財又精美,讓你紅紅火火過大年
    六面招財進寶高檔創意燈籠後來燈籠就成了中國人喜慶的象徵,用上它可以很好的為新春佳節做裝點,這樣的牆貼絕對是格調滿滿的,十分牢固。六面招財進寶高檔創意燈籠能為家中增添溫馨的色彩,裝置很便利,讓整體看起來喜慶蓬勃,頗有家的質感,營造出尊貴、典雅的家居文化,給人一種風雅不失大氣的氣質還散發文化古韻。
  • 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習慣始於何時?燈籠如何製作?
    選自人民視覺篆 刻:陳則周編者按:春節臨近,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大紅燈籠,為節日的首都增添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已成慣例。那麼,這一習慣最早始於何時?燈籠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 燈籠簡筆畫:大紅燈籠簡筆畫
    一個聰明人想出個法子,他讓大家在正月十四、十五、十六這3天都在家裡張燈結彩、點響爆竹、燃放煙火,這樣一來,天帝就會以為天兵已經放過火了。到了正月十五這天晚上,天帝往下一看,發覺人間一片紅光,響聲震天,連續3個夜晚都是如此,以為是大火燃燒的火焰而作罷。為了紀念這次成功,從此每到正月十五,家家戶戶都掛燈籠,來紀念這個日子。
  • 天安門城樓上的八個大紅燈籠是怎麼掛上去的?
    (天安門城樓上醒目的八個巨型燈籠) 相傳,東漢光武帝劉秀建都洛陽、統一天下後,為了慶賀這一功業,在宮廷裡張燈結彩、大擺宴席,盞盞宮燈,各呈豔姿。 時至今日,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之際,祖國萬裡河山,千裡錦繡,掛起了無數大紅燈籠。這些紅彤彤的大燈籠象徵著祖國繁榮昌盛,寓意著祖國生生不息。 按照慣例,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作為國家象徵的天安門城樓,都要懸掛8盞宮廷式的大紅燈籠。每個燈籠高2.23米,周長8.05米。
  • 紅紅火火過大年,貼對聯,大紅燈籠高高掛了
    每年必須在年前逛一次這樣的濃濃年味市場,雖然年味越來越淡了,但是,你去了一次這樣年味地方,心情就會不一樣,真的置身於這樣的年味中,仿佛又回到了小時候,過大年、貼對聯,放鞭炮,提著紅彤彤的小燈籠,到處跟著大人去拜年的情景浮現出來。春節到,紅紅火火過狗年。每年都會迎新年過佳節,但年年歲歲花相似,歲歲年年人不同吶!
  • 大紅燈籠可不是中國風,中國傳統燈籠應該是這個樣子的
    在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當中,燈籠作為一個不斷重複出現的象徵性符號,完美的將被禁止的欲望、權力的鬥爭以一種美學姿態呈現在了觀眾面前。但是可能很多人不知道,燈籠的意向完全是張藝謀自己的創作,原著小說裡並沒有刻意提及。此外,張藝謀在電影中所使用的燈籠造型,也對後人產生了極大的影響。
  • 4萬多隻大紅燈籠點「靚」蕉嶺
    隨著春節的腳步漸漸邁近,蕉嶺大街小巷張燈結彩,處處歡聲笑語,洋溢著喜慶祥和的節日氣氛。蕉嶺城南高速出口和卡拉比—丘空間雕塑廣場的藝術綠雕,蕉嶺(南沙)體育館的人潮如織的迎春花市,國道和沿街各大圓盤的鮮花錦簇……無不美出一片如詩年光,道出「鼠」不盡的年味。鮮花裝點城市,燈籠也扮靚街頭。
  • 《大紅燈籠高高掛》後感——深宮鎖春
    《大紅燈籠高高掛》是根據作家蘇童《妻妾成群》這部小說改編,由張藝謀導演指導的一部電影。影片講述了封建束縛下陳家大院裡一群女人的悲慘命運,揭露了舊社會摧殘人性、禁錮靈魂、麻痺思想的本質,對爭權鬥勢、欲望橫生的社會現實進行了無情諷刺,同時這也是一部關注女性的作品,其中對封建思想、鬥爭、人性、命運等到的刻畫也值得深思。故事發生在民國年間,新事物正在萌芽,舊事物仍根深蒂固,一個幽深的大宅子裡,一出出戲碼輪番上演。因貧困而輟學的小姑娘頌蓮在繼母的逼迫下嫁入陳家,給已過半百的陳老爺當四太太。
  • 剪紙教程:快過年了,剪個大紅燈籠,紅紅火火過新年
    還有一個多月就要過年了,又到了辭舊迎新的時刻,面對即將過去的2019,這一年你過得還好嗎?定下的目標,許下的願望又完成多少呢?不論是開心還是苦惱,2019終將離我們遠去,在這歲尾之際,分享兩個吉祥剪紙給大家,過新年的時候可以剪出來用來裝飾居室。
  • 許昌版「大紅燈籠高高掛」
    在中國人眼中,燈籠象徵合家團圓、事業興旺、紅紅火火。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製作燈籠。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整理製作燈籠的骨架。12月16日,村民在長葛市古橋鎮本庄村燈籠加工廠晾曬大紅燈籠。河南省長葛市古橋鎮依託燈籠製作傳統手工技藝,積極發展走馬轉燈、摺疊燈、刺繡燈、八角燈、宮燈等燈籠製作,產品銷往安徽、山東、湖北等省份和美國、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帶動村民在家門口就業增收。
  • 《大紅燈籠高高掛》分析ーー色彩
    上篇分析過張藝謀導演的電影構圖,這篇再說一說張藝謀電影的色彩。我們都知道張藝謀是世界電影的色彩大師,對色彩色調的把控遊刃有餘。《大紅燈籠高高掛》中的色彩運用也是解讀本片的重要視覺元素。一、《大紅燈籠高高掛》的主色調也是紅色,有紅色的燈籠,還有紅色的服裝。大紅燈籠這一道具貫穿全篇始終,老爺的燈籠掛在哪個姨太太的門前,哪個姨太太就能和老爺同房一宿。大紅燈籠在這裡是女性在府中地位的物化,本片的情節展開便是四個姨太為大紅燈籠爭奪的故事。
  • 國風之大紅燈籠高高掛
    從唐朝開始起,就有元宵節,看燈籠以及在燈籠光線的影子下,用夢幻開啟新年的做法。張燈結彩,成為中國人節假日最重要的一種表達喜悅的方式。而每年正月十五的花燈節,更是把燈籠推向了一個高潮。從唐朝就開始有記錄,每年的元宵節就是花燈節。
  • 猜燈謎 拿獎品 黔江500個大紅燈籠「火」了元宵節
    「我今年84歲,過這樣有趣的元宵節還是第一次。在我們鄉下過元宵節,能看到龍燈表演就不錯了。來到城裡,除了有龍燈表演,還有猜燈謎活動,整得就是特別熱鬧。」從石家鎮馬腦頂村進城過元宵節的陳一朗老人,他說,這些字條上的字看不準,比農村那些憑口說的謎語要複雜得多。
  • 青州古城過大年 遊美景嘗美食賞民俗品年味
    濰坊齊魯網2月1日訊(記者 鄭鵬飛)各式各樣的大紅燈籠,琳琅滿目的特色小吃,精彩紛呈的民俗表演,臘月二十三,走進青州古城,濃鬱的"年味"撲面而來。臘月二十三到正月十五期間青州市舉辦"古城過大年"活動,為廣大遊客和市民打造了一場熱鬧溫馨、雅俗共賞的年會旅遊盛宴。
  • 辭舊迎新,裝扮先行 張燈結彩美化宿遷夜景
    宿遷網訊(記者 徐其崇 通訊員 張磊 吳瓊)張燈結彩迎新年是中華民族的傳統,隨著元旦、春節將至,為營造喜氣、祥和、濃鬱的節日氣氛,亮化、美化城區夜景,以全新的面貌迎接2019年的到來,宿城區幸福街道、古城街道等節日氛圍營造工作正在緊張進行中。
  • 色彩在電影中的應用《大紅燈籠高高掛》
    《大紅燈籠高高掛》——色彩可以展現電影矛盾衝突,推動情節發展《大紅燈籠高高掛》講的是因為父親的意外去世使本在大學讀書的頌蓮,被財迷的繼母嫁給陳老爺做第四房太太。讀了半年大學的頌蓮梳著兩條黑油油的長辮,一身學生裝束的青年女子,嫁到這個由許多宅院相連的形同古堡式的大院——陳家大宅。
  • 天安門大燈籠格外紅
    篆 刻:陳則周編者按:春節臨近,天安門城樓上掛起了大紅燈籠,為節日的首都增添喜慶祥和的熱烈氣氛。在重要節日和國家慶典,天安門城樓懸掛大紅燈籠,已成慣例。那麼,這一習慣最早始於何時?燈籠又是如何製作的呢?
  • 天安門城樓上的大紅燈籠,原來有這麼多故事!
    在中國,紅色象徵著溫暖和喜慶,火紅的燈籠也因此成為各種慶典活動中的必備之物。1949年10月1日,在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開國大典中,大紅燈籠格外引人注目。那麼,天安門第一次掛上大紅燈籠是什麼時候?背後又有著怎樣的故事呢?1949年7月7日,天安門廣場舉行了紀念「七七」抗日戰爭十二周年大會。
  • 手工製作梅花燈籠,張燈結彩迎新年,一定要收藏!
    馬上就要過年啦,過年的時候都張燈結彩,紅紅火火熱熱鬧鬧。過年燈籠當然少不了,但是超市買的燈籠都太千篇一律了,小編教你做一個獨一無二的梅花燈籠,好看又喜慶,趕緊來學~準備材料:燈籠、中國結、不織布、絨球、毛筆,墨汁、紅繩,膠槍我們需要用到的材料,像單色燈籠,中國結,絨球在淘寶上就能輕鬆買到。
  • 《大紅燈籠高高掛》的觀影感受
    張藝謀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改編自蘇童的小說《妻妾成群》。小說從一個全新的視角觸碰歷史,講述了一個關於女人的故事。一個19歲的女學生頌蓮因家道中落嫁給陳佐千做四姨太,在陳家的深宅大院裡與陳佐千的其他妻妾爭寵、勾心鬥角,最終被生活所吞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