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一份全國婚禮紅包地圖在網絡走紅
數據顯示
浙江、上海的紅包最大
平均需要1000元
江蘇次之
平均在800元左右
廣東、雲南紅包最小
只需給100元左右即可
咱們大江西
平均金額在600元!
數額高於周邊的湖南、湖北、安徽、福建等鄰省
目前80、90後是「隨份子錢」的主力軍
月工資基本處於3000-5000元左右
但各種開銷算下來,
綜合生活費用每月大概要2000+
而在江西,每個地方的份子錢也不一樣
南 昌 市
對南昌人來說,普通同事200元起步
如果是死黨、閨蜜的話,600-1000 元 都是有的
很多年輕人圖個吉利的叫法
還會包1314元的紅包
祝福新人一生一世到白頭
如果是親戚長輩的話
遠房親戚一般高一點500 元
關係比較近的大多數會包到1000 元
個別可能更高,這還只是結婚
如果是生孩子大概要包200元
景 德 鎮 市
景德鎮一般沒有個固定的數額
都是看周邊的朋友隨禮情況
不會低得太離譜,也不會太高
當地人將隨禮當做 延續友情的一種方式
普通的就是200-300元
關係特別好的普遍在600-800元
平時朋友也不會大範圍地辦酒
熟人小聚就好
在他們眼裡,份子錢只是自己的小心意
並沒有什麼實質性的意思
萍 鄉 市
大多人說萍鄉人好面子
有人結婚,關係一般的朋友都是 500起
就算幾年不聯繫的也要 200-300元
而萍鄉也是著名的革命根據地
辛亥革命、秋收起義都曾留下過足跡
正所謂 「過命的交情」
經常混 一塊 的好哥們結婚
紅包上千再正常不過了
如果你周邊有個萍鄉的朋友
好好珍惜他~
新 餘 市
在老一輩的消費觀念裡
份子錢只是作為賀禮的彩頭而已
而在年輕人的觀念裡
我們關係好,所以就應該給更多
如果和普通的人一樣,體現不出「好朋友」
而500元以上的,算是好朋友了
對於那些認識,但不熟悉的點頭之交200元
還能說上會兒話的300元
閨蜜、鐵哥們、死黨都是 800元以上
這還只是平民黨
富裕些的1666元、1888元都不帶眨眼
大部分人都不愛送整錢
會特意 兌換零錢 攢個吉利的數字
九 江 市
九江的份子錢也是不低
如果是同學、朋友、同事結婚
不必要考慮太多習俗之類的
一般都是考慮關係親近
結合自己的經濟情況給
還在讀書的一般給200-600元意思一下
如果在工作,可能給600/800/1000/1600居多
宜 春 市
如果是結婚雙方的長輩親戚
舅舅做大, 最少要1000元
其他親戚在800左右
而且各地風俗不一樣回禮也就不一樣
城裡一般會回一匹毛巾加一床毯子
在鄉下,會直接由 新郎官撒紅包
一個紅包裡一般都是小於100元的一張散錢
關係一般的同事,一般100 元 就夠了
如果是同學、朋友結婚,200-300 元 就好
閨蜜級別的比較高,大概在600元
一般生孩子不辦酒,鄰裡之間發幾個紅雞蛋
不過滿月的時候會辦, 份子錢在100-200元
就算是親戚,一般也不會超過300元
鷹 潭 市
普通的100至500元不等
但100元的已很少見
關係好的通常能到1000元
而且男女雙方的家長是各收各家
這麼做完全是為了日後回禮
心裡好有個數,「你來我往」長長久久
贛 州 市
作為一個靠近廣東的「繁華都市」
送禮並沒有那麼無度
普通的200元、300元、500元
關係好的可以到1000元
雖然彩禮達到了人均17.8萬
但是份子錢不漲價
一般都是 366、888等 吉利數字
祝願新人以後的日子順利發財
聽說,送多少會還多少
送來送去的麻煩
重要的不是錢,而是送禮的心意
吉 安 市
吉安的份子錢也不少了
城裡一般隨大流100-200元
關係好些的在500 元 以上
而在鄉下,長輩們也有送60 元 的
延續 勤儉節約艱苦奮鬥 的歷史
整個市平均份子錢不超過300元
如果你去參加吉安人的婚禮
那省下的錢還可以打個車回家呢
撫 州 市
這兒最忌諱4等不吉利的數字
它既是才子之鄉又是 風水寶地
周圍都是山山水水景色秀麗
對於份子錢也是在意得很
400元是不吉利的象徵
送禮選擇寓意好,爽朗順口的就好
如果是剛畢業的大學生
關係還可以的大學死黨結婚
這樣的情況,包個500 元 左右
如果是親戚長輩的紅包的話
遠房親戚一般 高一點 600 元
關係比較近的親戚長輩大多數會包到1000 元
上 饒 市
沒有固定的金額,一般看情況而定
如果剛好 缺錢 置辦新房,普遍就會比較高
剛好又是好朋友,經濟允許的情況下
在500-600元都是很正常的事情
如果不缺錢,200-300 元 意思一下也是常見的
對於那些不是很熟悉的一般也不會叫
對他們來說,份子錢是量力而行,視情況而定
小時候父母給別人隨禮
最多也不會超過100 元
但隨著經濟水平的提高
份子錢的標準也越長越高
份子錢進化史
60年代
大家一般就隨3-5塊錢,當時工人工資也不高,月薪是36塊錢左右,抽出七分之一隨份子,還是能接受的。
70年代
份子錢也跟物價一樣開始上漲,漲到了5-10元,當時工人普遍的月薪是42元,份子錢和月薪的比例沒變多少。
80年代
10元份子錢已經拿不出手了,20元比較常見,隨50元的也有,當時工人的月薪差不多是55元。
90年代
90年代初和末,人均月薪有個小飛躍,從幾十元增加到上百元甚至上千元,即使這樣,也有隻隨50塊錢的人,只能說是「能者多隨」。
2000年以後
剛開始幾年,100元的份子錢屬於正常水平,最近兩三年,份子錢開始增加,200元的紅包也算薄的。
綜合:新華社、在南昌、網絡等
編輯:陳陽
今年十一長假
你隨了多少份子錢?
一起來評論留言裡聊聊吧!
小編工資已與此贊掛鈎,一贊五分錢,求!打!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