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衛生危機令美國肉類市場出現了「冰火兩重天」的景象:像泰森食品 (NYSE:TSN)這樣的傳統肉類加工廠因為生產中斷遭遇利潤下滑,而供應短缺恰好為Beyond Meat Inc (NASDAQ:BYND)等人造肉生產商進入到主流消費者視線範圍製造了機會。
Beyond Meat最新公布的一季度財報碾壓華爾街預期,同比扭虧為盈,盤前漲近7%。不過,需要問的是,這份業績是否能夠完全反映疫情對Beyond Meat的影響?
Q1零售收入暴增185%,但這不是故事的全部
從利好方面來看,近期美國的一個社會熱點就是「肉荒」,這將促使消費者尋找肉類替代品。Beyond Meat一季度的零售淨收入暴增185%,其中在美國零售市場的銷售額同比增長190%。
Beyond Meat執行長伊桑·布朗(Ethan Brown)稱,根據機構SPINS的統計數據,在截至3月22日的12周期間,植物性肉類產品零售銷售整體增長54%,Beyond Meat仍佔據最暢銷的四個SKU,銷售同比增長是其最接近競爭對手的將近六倍。
這個「最接近的競爭對手」幾乎可以肯定是Impossible Foods。的確,在零售市場,Beyond Meat相較於起步晚的Impossible Foods擁有更大的優勢。
在零售市場的強勁表現部分抵消了餐館關門產生的負面影響。整體來看,一季度Beyond Meat收入同比增長141%至9710萬美元,遠遠超出預期的8880萬美元。淨利潤為180萬美元,合每股收益3美分,而去年同期則虧損660萬美元,合每股虧損95美分,分析師預期每股虧損7美分。
不過,這並非Beyond Meat所受疫情影響的全貌。
在財報後的電話會議上,Beyond Meat高管表示,雖然面向零售客戶的銷售得到了提振,但是這不足以抵消餐飲服務業務需求的惡化。從3月下半月開始,Beyond Meat的餐飲服務業務出現了顯著的放緩,3月相較於2月下降了約25%。
而對於4月的趨勢,Beyond Meat管理層選擇避而不談。但是考慮到餐飲服務渠道所受影響的程度和持續時間,公司撤回了2020年的前瞻指引。一季度,餐飲服務收入銷售增速仍有100%,但對Beyond Meat的貢獻從去年同期的59%大幅下滑至42%。
4月初,奧本海默將2020年Beyond Meat的餐飲服務銷售預期從此前的增長95%大幅下調至下滑5%,即便預計零售業務將加速增長,但該機構仍將整體銷售額預期從5.08億美元下調至3.76億美元。
搶佔零售市場,Beyond Meat將遭遇哪些阻力?
在美國餐飲行業還未復工的情況下,零售市場將是人造肉製造商的必爭之地。
Beyond Meat雖有先發優勢,但Impossible Foods正在迎頭趕上。周二晚些時候,Impossible Foods宣布與美國最大雜貨商克羅格達成了一份新的協議,將在全美1700多家克羅家商店以及克羅格官網上線Impossible Foods產品,達到了後者此前零售規模的18倍,目標是今年擴張至50倍。
同時,無論是Beyond Meat還是Impossible Foods,都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是,人造肉價格要比傳統肉類加工產品貴。譬如,Beyond Meat的漢堡肉餅每磅約12美元,大約是碎牛肉價格的兩倍甚至三倍。
在美國失業率驟升的背景下,高昂的產品價格顯然是Beyond Meat擴大零售市場份額路上的一個障礙。美國的失業率正在迅速接近20%,過去幾周有超過3000萬美國人提交了失業金申請。
Beyond Meat也意識到了這個問題,計劃在今年夏季向部分美國零售商提供大包裝和折扣產品,旨在縮小价格差距。但這也只是暫時性的措施,公司CEO稱不會對長期定價策略作出改變。
另一方面,這個機會窗口的存在時間也將有限。此前川普政府已經籤署了行政令,要求美國肉類加工廠在疫情期間繼續運行,確保牛肉、豬肉和禽肉等產品的持續供應。泰森食品周二晚間表示,將在本周四部分恢復其美國最大豬肉工廠的生產。
Beyond Meat股價與標普500指數走勢對比,來源:英為財情Investing.com
總結
自3月18日觸底以來,受到大盤推動以及零售需求增長的刺激,Beyond Meat已經反彈了超過85%。
但是,市場似乎忽視了一點,即零售業務的強勁還遠遠不足以抵消餐飲服務業務的疲軟。再考慮到來自Impossible Foods的競爭、昂貴人造肉產品在美國失業潮大環境下的劣勢、以及聯邦政策支持下傳統肉類加工廠的逐步復工,這些因素都可能反噬Beyond Meat近期的漲勢。
點擊文末【閱讀更多】查看Beyond Meat實時股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