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考研正在進行中,相信當結果出來的時候,有很多人會需要思考這樣的問題:要不要繼續考研。而那些今年沒有報名的人可能也在蠢蠢欲動:要不要參加下一次的考研。然而,考研是人生中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是要經過深思熟慮之後慎重考慮的。那麼,編者今天和大家分析一下,在決定考研之前,一定要先想清楚的3個問題。
在決定考研之前,第一個要權衡清楚的問題:你的專業是不是需要考研?其實很多人考研的目的都很單純:就是為了找工作的時候研究生的頭銜可以給自己加持,讓自己的履歷更加優秀,更加突出,帶有高質量的光環。然而,並不是研究生在找工作中就一定會吃香的,這還要和你的專業和這個市場對你這個專業的需要掛鈎。舉個例子,廣東省近三年就業率最低的十個專業依次是應用電子技術教育,輪機工程,航海技術,教育學,烹飪與營養教育,歷史學,心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光電信息工程,中醫學。像這些就業紅牌的專業,即使考了研究生,也改變不了它是紅牌專業的事實,比如教育學,本科的就業率是倒數的,只有79.13%,到了研究生就業率反而變成了69.23%,從數據看出就業率反而是下降了,所以這三年讀出來對實際上找工作的幫助是不大的。
同樣是廣東省,就業率可以高達100%的專業有20來個,其中有13個是工科,也就是說如果你的專業是屬於在這個市場上急切被需要的專業,其實本科生畢業了之後直接就業反而會更吃香一些,找到工作的機率會更好,同樣是3年的時間,用來花在工作上努力工作提高自己的工作地位會比在課堂上讀書給你帶來的實際利益大更多,你研究生畢業了再找工作從頭做起,可能你的領導上司就是你的同學。那麼像上面講的就業率比較低的,就比較悲催了,不管你是研究生還是本科畢業生,你都有可能面臨找不到工作的危險,因為在這個市場上本身對這塊的人才需求就比較少。所以一定要考慮好,你的專業是不是適合考研,考了研究生之後,畢業了找工作,能不能給你帶來很大的利益。
在決定考研之前,第二個要權衡清楚的問題:你適不適合考研?對的,考研也是考研人的, 並不是所有人都適合考研,雖然說這句話比較殘酷,但是事實確實如此,這也正是很多人在考研,但大多數人總是失敗的原因。雖然比較難以接受,但是編者帶你分析一下,可以讓你更加清楚的認清自己的屬性也是好的。哪一類人不適合考研呢?是目標不太明確的這類人,有些人考研是因為他們想要名,有些人考研是為了找工作方便為了錢,而有些人考研你問他為什麼,他可能心裡並不是非常清晰,他可能會覺得,大家都在考研啊,考研也沒有什麼壞處,考不上也沒有什麼大不了。雖然說我們要佛系,但是在考研這件事情上佛系的態度是萬萬不可取的。如果你對考研這件事情的結果不看重,你的目標不清晰,你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這樣做,那麼你就不會很努力,你會三天打魚兩天曬網,自然而然的,你的時間會都花在了猶豫上面。
不適合考研的第二類人,想要自己創業的人。以廣東省為例子,過去三年在畢業生中,有0.95的本科生選擇了創業,而研究生的比例就變得更加的少,只有0.14%。所以,如果你是想著要創業的,那麼編者勸你還是趁早出來開始創業。你想,當你23歲本科畢業的時候你去創業,那個時候你有無窮盡的精力和熱情,即使創業失敗了,你也仍然有一腔熱血想要重新開始,你不怕輸!你不怕錯!你有時間和耐心!但是,26歲研究生畢業的你去創業的話,你的成本就高了,不是說別的成本,而是你的年齡成本和你的精力成本,23歲可以失敗,但是26歲的研究生不行。如果26歲的研究生失敗了,你很容易會受傷,你會自己去懷疑自己,去計算自己的時間成本,26歲一無所有和23歲一無所有那是兩個概念。23歲大家都覺得還是20歲出頭的小夥子小姑娘,然而26歲就是真的奔三的人了。周圍人的壓力,自己的壓力,會讓你的神經更加緊繃,你只能成功,不能失敗,因此還不如早點開始!
那麼什麼樣的人可能需要考研呢?編者覺得大致有這5類。第一類,高考並沒有考好,讀的學校是二本或者三本,學校不出彩的人需要考研,因為考研確實可以在他的學歷上面給他加分。第二類需要考研的人,為了留在大城市的人。因為現在很多大城市都是需要研究生才有資格落戶的,所以如果你目標明確要留在大城市,可以試著走研究生這條路。第三類需要考研的人,是真正的想要做學術的人。而不是僅僅為了找工作等這些現實利益的人。如果你的目標是為了提升自己的專業知識,想要去研究點什麼東西,那麼你是要去考研的,所謂研究生研究生,就是因為要研究物質的學生。第四類需要考研的人,醫學生,這個是沒有辦法的,職業要求,除非你是醫學生但是你不想要當醫生。第五類需要考研的人,明確自己為什麼要考研,並且一定會努力的去考研的人。
以上就是編者分析的在做下要不要考研這個決定之前,一定要認真思考分析想清楚的兩個問題,只有這兩個問題深入的思考清楚了,你才能夠開始認認真真的準備考研。考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情,需要我們的願望很強烈才行。最後,編者想送一句話給準備考研的人:難做的事情,往往和有意義的事情是同樣的事情,所以,既然選擇了做難做的事情,那麼就等待他帶給你的意義吧!
關注我,收穫更多教育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