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缺少手紙,那古人上茅房用什麼呢?其實是一些神奇的工具!

2020-12-16 躍文紀實

古代缺少手紙,那古人上茅房用什麼呢?其實是一些神奇的工具!

吃喝拉撒睡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五項人類最平常的社會活動所需要的東西都一點點完備了。比如說要加熱東西有微波爐,要喝果汁有榨汁機,去衛生間有手紙,還是帶好看的印花的,小孩子有尿不溼,晚上休息有舒服的大床……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那麼現代是這樣,在物質條件匱乏的古代,古人們上茅房用紙嗎?

古人上茅房解手用什麼,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問題。因為古代的紙張是不可多得的,東漢蔡倫用樹皮、舊漁網之類的東西改進了造紙術,這樣紙張的價格能往下調了一點,造紙的技術也簡便了很多。但是造出來的紙是用於書寫的,所以說價格也不是特別便宜。通常古代用紙的人家都是那種書香門第,他們常常擁有很多書,從小時候就用紙練字,所以家裡備的紙就多一些。而那些平民百姓只能幹一些粗活,他們謀生的手段就是種好自己的地,到時候能按時交上賦稅,也不用讀書寫字,所以家裡一般不會準備太多的紙。何況紙張多了,他們也負擔不起。後來隨著幾百年的發展,後面有些王公貴族、皇親國戚才能用得上手紙,但是質量是不怎麼樣的,很粗糙,而且也因為數量不多而很珍貴。一直到清朝,手紙才能讓下層百姓也用到,可見時代還是發展了的。古代紙張比較貴,這是古人去茅廁不用紙的一個原因。

其實古代的只想製造不發達、價格貴是佔主要原因的。因為如果價格便宜,即使紙質粗糙,人們應該也都會用的。我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完古人上茅房的工具,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古人上茅房用的工具非常普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不過誰也不回去用,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幫了古人的大忙了。有好幾種工具,下面一一介紹。

既然要起到清潔作用,還沒有手紙,那麼就用別的東西來代替手紙的功能,簡潔明了一個字概括就是「刮」或者「蹭」。

古代常用的一種東西就是「廁籌」,這種東西就等於咱們現代的手紙。形狀很長,比較扁,寬窄呢也不算寬,因為畢竟要當手紙用。「廁籌」通常是竹片或者木片做的,表面打磨光滑,做成長條狀,古人就用這種東西來清潔。小編猜想他們應該自己預備「廁籌」吧,省了一筆手紙錢。不過現在想一想,「廁籌」應該很不好用吧。畢竟是一種很堅硬的東西,而且用的時間長了表面可能就不光滑了,用的時候劃傷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還是現代的生活條件好。

除了「廁籌」之外,古人還用別的草來上茅房,比如說樹葉子、玉米芯,這些東西表面粗糙,卻又不太硬,又成了上廁所的材料。我們可以腦補一下,平常百姓家的茅房裡是不是常備一籮筐玉米芯或者樹葉子呢?不得不令人感嘆,再也不想穿越了!

當然用這些還不夠,肯定還有糞便殘留所以最簡單粗暴而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清水衝洗,不論窮人還是有錢人都能用得起這個辦法。用水清潔,也總好過一些外國人用手抹幾下,再跑到河裡洗洗手吧。不過上個廁所這麼麻煩,該不該說這是一個好辦法呢?

如果你穿越了,廁籌、樹葉和玉米芯你會用哪種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就留言討論。

相關焦點

  • 在沒有手紙的古代,古人上完廁所後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我們都知道,古代的時候沒有手紙,那古人們上完廁所後,是用什麼擦屁股的呢?當然,有人會說是「廁籌」。那麼何為『廁籌』呢?其實說白了,就是指大便後用來拭穢的木條或竹條。比如在電視劇《尋秦記》中就有這樣一幕:項少龍從現代穿越到了戰國時代,夜宿趙國民居中,在內急之下,便向老翁要衛生紙。
  • 古人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用什麼代替?
    古人沒有衛生紙怎麼上廁所,用什麼代替?紙巾可以說是最偉大的發明之一了,如今的人們生活上已經離不開它了,紙巾的用處多得很,在現代,人們上完廁所除了想到用紙巾,好像已經想不出第二種東西可以替代它了。而在秦漢之前,人們是沒有發明造紙術的,那麼古人上完廁所之後到底是用什麼東西代替紙巾的呢?大家應該知道,在古代的時候,條件可沒有現在這麼好,人們上廁所的地方環境比較惡劣,一般都是在很簡陋的一間小茅房裡,而上廁所的地方直接通到了後邊的菜園子裡,這也是順便給後邊菜園施肥了。環境簡陋不是關鍵,關鍵的是人們上廁所用來擦拭的東西非常奇怪。
  • 古時候,有個男子上茅房,隔壁間已有一個女子也在上茅房
    古時候,有個男子上茅房,隔壁間已有一個女子也在上茅房。女子碰巧掉了手紙,便說道:「如果有哪個識趣的人把手紙給我,我便願意與他定親,當他的婦人。」男子聽了頗為心動,便把手紙從茅房的壁縫中遞了過去。女子揩淨了之後,提起褲子,頭也不回地就離開了,無論男子在茅房裡怎麼呼喚也無濟於事。男子自知被騙,嘆氣道:「親事定不定還不知道,留下這一屁股債,可怎麼揩得乾淨啊?」以上,是明清短笑話合集《笑林廣記》中的《定親》一文的內容。從故事邏輯上看,巧合偏多。
  • 皇宮上萬個房間都沒有茅房,那宮女太監們都是如何上廁所的呢?
    我們通過現代的很多書籍或是看得一些電視劇中,我們都能了解到一些關於古代的一些歷史。在古代的封建舊社會中,古代制度那麼森嚴,真的是很難理解,像很多的制度在皇宮中是最能看出來的。我們一般都很少去探討這個問題,其實在古代沒有像我們現在這種高科技的東西,不像咱們現代社會那種淋雨啊洗浴中心啊等這些地方,古代的排水系統也不好,可想而知,那廁所的味道,肯定也是很難聞的,古代他們為了不讓氣味散播在每個角落衝撞到皇上。皇宮上萬個房間都沒有茅房,那宮女太監們都是如何上廁所的呢?其實他們使用的是盆子和馬桶。
  • 在沒有工具的古代,古人用什麼方法雕刻玉石?
    在沒有工具的古代,古人用什麼方法雕刻玉石? 但我查了一下資料發現 當時人們還未掌握金屬冶煉技術 那麼問題來了 他們是用什麼工具雕刻呢?
  • 古代衛生紙還未被發明出來時,人們是用什麼東西上廁所的?
    俗話說「人有三急」,不僅是在我國古代時期還是現代,上廁所就是人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再加上人的身體是一個無限循環代謝的過程,吃進去的東西必然要通過另一種方式排洩出來,那就是古人常說的「如廁」了。雖說造紙術是我國古代四大發明之一,但據考古推測,紙張真正被發明出來的時間大概是在秦漢之後,那麼在秦漢之前其實是沒有衛生紙的,那麼那時候的人們在沒有紙的情況下是怎麼上廁所的?一、最早時期用「廁籌」當做手紙在我國古代早期,造紙術完全還沒被發明出來時,人們沒有其他可以擦拭的工具,就會選擇用一種名為「廁籌」的工具來代替。
  • 在沒有廁所的古代,古人都是用什麼擦屁股的?
    還好我們生活在現代,沒有帶紙的話,也可以用手機發消息讓別人來送紙,很少會有人遇到上完廁所後沒有東西擦屁屁的尷尬。那麼在紙還沒有被發明出來之前,我們的古人上廁所是用什麼來擦屁屁的呢?難道是提上褲子就走人,等它自然風乾嗎?古人會不會擦屁股?用什麼擦?
  • 古人上廁所用什麼擦屁股,超乎你的想像
    人們每天都要做的事是吃飯和上廁所,而上大號則需要用手紙,人生自古誰無屎,有誰大便不用紙。你還別說,古代人們上完之後可能真的不用紙,因為在古代造紙不像現在這樣方便,造價是很高的,只有達官顯貴才能用的起,普通老百姓還真可能不用紙,不用紙那用什麼呢?
  • 古代宮廷茅房為何放棗?貧窮限制想像力!
    無意之間,王敦去上茅房,發現皇家連廁所都可用金碧輝煌來形容。最驚訝的發現時,廁所裡有一個箱子,箱子裡裝了許多幹棗,他心想,這皇宮都是這麼奢侈的嗎,連廁所放果品,真的是太人性化了。然後就吃了起來,還把棗子都給吃了。
  • 衛生紙出現之前古人用什麼擦屁股? 古代如廁風俗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衛生紙出現之前古人用什麼擦屁股? 古代如廁風俗 衛生紙誕生在將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美國史古脫紙業公司買下一大批紙,因運送過程中的疏忽,造成紙面潮溼產生皺摺而無法使用。該公司負責人亞瑟史古脫卻不這麼想,他想到在捲紙上打洞,變成容易撕下成一小張   原標題:衛生紙出現之前古人用什麼擦屁股? 古代如廁風俗     衛生紙誕生在將近一百年前的二十世紀初,美國史古脫紙業公司買下一大批紙,因運送過程中的疏忽,造成紙面潮溼產生皺摺而無法使用。
  • 長長的旗袍,寬鬆的衣袖,古人是用什麼入廁?
    那今天我們來了解一下古代人在穿著長服是怎麼如廁的,古人也是非常講究衛生,在大戶人家地主、官僚貴族中,他們上廁所都是要換完衣服才去,並且也會有侍女拿著香汁、要穿的衣服在廁所外等候,在古時候人們就把廁所叫做 茅房,茅房的搭建都是十分簡單,有的是用簡單的石塊堆砌,有的是用布帘子圈了一圈,當時的茅房都是蹲式,歷經社會發展,後來出現類似於現代的馬桶樣式,不過有一點不一樣的是
  •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
    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現代社會的人生活過得都十分的快,每天都過得很緊湊,好像每一分和每一秒都很重要,必須抓在手裡,但這些都是因為我們有鐘錶,我們可以記錄時間的流失。可是在古代的時候根本沒有鐘錶,鐘錶是近代才發明出來的,那麼古代的人他們又是用什麼東西來記錄每一天中不同的時間呢,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這個話題。古時候沒有鐘錶,古人都怎樣分辨時間?用什麼工具?
  • 茅房:中國的非典型廁所
    影片《貧民窟裡的百萬富翁》中賈馬爾·馬裡克小時候的形象深入人心,即使在貧民窟裡長大也不乏童稚之心,他為了一個喜歡的明星,不惜從廁所洞跳進糞坑裡,然後一身大便「屁顛屁顛」跑到明星面前索求籤名的那一幕,讓觀看影片的母親們不免疼惜而又欣然微笑。試想如果賈馬爾·馬裡克被哥哥關在中國式的廁所裡,他又會有怎樣的異人之舉呢?廁所,俗稱茅房、毛房,現代人給予的雅稱為洗手間、衛生間。
  • 古代的皇宮沒有茅房,宮女太監是怎麼上廁所的?原來用的這個!
    這個問題並不是所有人能關注到的,在古代由於沒有現在這麼先進的排水系統,因此她們的茅房味道還是很大的。為了不讓這些氣味在宮裡衝撞到皇帝的龍體,於是古人們在修建皇宮的時候就直接不建設茅廁了。那大家就很疑惑了,他們不要上廁所的嗎?其實方法很簡單,就是使用隨意移動的便盆或者馬桶。但是這樣高級的便器也只能是身份尊貴的人才能使用,普通的宮女太監們是沒有資格的。
  • 古代沒有衛生紙,人在上完廁所後,用什麼擦屁股?
    人生最痛苦的事情之一,莫過於上廁所沒帶手紙。那麼問題來了,在古代並沒有衛生紙,古人該用什麼擦屁股?這個其實得分時代。比如在秦漢甚至於更早的先秦時期,擦屁股沒什麼講究,基本上是有啥用啥。比如樹葉、木棍、瓦片,甚至於土坷垃。因為那個時代的廁所很簡陋,基本上就是地上挖個坑,上面搭個棚,沒太多講究。有廁所就不錯了。
  • 古代沒有鐘錶,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其實很簡單
    可見在古代,古人們對時間已經有了非常清晰的定義,也深知時間的寶貴,用黃金來做比喻,確實是恰當其分,也體現了古人對時間的珍惜。在古代,不像現在如此方便,有手錶、手機等可以看時間。那麼,古人是如何計算時間的呢?
  • 現代上廁所用衛生紙,那古代上廁所用什麼?
    在上一篇文章裡,小Q粗略講了一下古代廁所的演變過程,這一篇繼續聊一下重口味的話題,那古人上完廁所後用什麼擦屁屁呢?最早記載上廁所工具的是在漢朝三國時期,工具叫做「廁籌」,俗名叫「攪屎棍」,這是一種二十多釐米條形木片或者竹片,古人如廁之後就用這個解決,具體使用方法大概跟木片刮牆差不多,讀者朋友們可以盡情想像,記得古天樂版的《尋秦記》也有類似情節,具體滋味,不敢想像。
  • 郭德綱相聲中的「庫嚓會館」明朝就存在,不要錢白送手紙定期請吃飯
    郭德綱口中的「庫嚓會館」明朝就存在,不要錢白送手紙定期請吃飯郭德綱的相聲中有一個重要人物,就是搭檔于謙的父親「王老爺子」。老爺子根據不同的劇情有不同的人設,忽而是韓國的國王,忽而是歸國的老華僑,忽而又是經營會館的老闆……于謙父親的產業就包括「庫嚓會館」,又有聽雨軒,又有大戶室,剛開始還以為是什麼高大上的行業,聽到一半原來不就是一個廁所嗎,取了一個會館的名字而已。
  • 古代沒有肥皂之類的東西,那麼古人洗澡用什麼?答案讓人詫異
    古代沒有肥皂之類的東西,那麼古人洗澡用什麼?答案讓人詫異現在的女孩子洗澡都是很講究的,有各種各樣的香香劑來洗澡,什麼玫瑰味呀,菊花味呀,櫻花呀等等~因為女生天生的就喜歡香香的東西,她們喜歡把自己洗的乾乾淨淨的然後就睡個美美的覺,讓一整晚都很舒服……然而在以前的時代裡,我們根本就還沒有研發出沐浴露,那麼,那個時候的人們,尤其是女生,她們是怎麼讓自己身體乾淨的呢?難道就用白水來洗澡嗎?
  • 古代沒有玻璃,窗戶上用什麼遮風擋雨呢?
    我國溫度帶分布回到正題,冬天除去空調間的溫度,最愜意的時候莫過於隔著玻璃窗,躺在小沙發上曬太陽了,陽光透過玻璃窗,直射在身上,既溫暖又舒服。在享受這溫暖陽光的時候,看著這透明的窗玻璃,我在想現代的我們有玻璃襄在窗戶上為我們擋風擋雨,已經成為了日常必不可少的建築家裝材料了。那麼在古代,人們的窗戶上鑲嵌的是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