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缺少手紙,那古人上茅房用什麼呢?其實是一些神奇的工具!
吃喝拉撒睡是人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活動。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這五項人類最平常的社會活動所需要的東西都一點點完備了。比如說要加熱東西有微波爐,要喝果汁有榨汁機,去衛生間有手紙,還是帶好看的印花的,小孩子有尿不溼,晚上休息有舒服的大床……總之,隨著時代的發展,生活條件越來越好了。那麼現代是這樣,在物質條件匱乏的古代,古人們上茅房用紙嗎?
古人上茅房解手用什麼,這是一個很難想像的問題。因為古代的紙張是不可多得的,東漢蔡倫用樹皮、舊漁網之類的東西改進了造紙術,這樣紙張的價格能往下調了一點,造紙的技術也簡便了很多。但是造出來的紙是用於書寫的,所以說價格也不是特別便宜。通常古代用紙的人家都是那種書香門第,他們常常擁有很多書,從小時候就用紙練字,所以家裡備的紙就多一些。而那些平民百姓只能幹一些粗活,他們謀生的手段就是種好自己的地,到時候能按時交上賦稅,也不用讀書寫字,所以家裡一般不會準備太多的紙。何況紙張多了,他們也負擔不起。後來隨著幾百年的發展,後面有些王公貴族、皇親國戚才能用得上手紙,但是質量是不怎麼樣的,很粗糙,而且也因為數量不多而很珍貴。一直到清朝,手紙才能讓下層百姓也用到,可見時代還是發展了的。古代紙張比較貴,這是古人去茅廁不用紙的一個原因。
其實古代的只想製造不發達、價格貴是佔主要原因的。因為如果價格便宜,即使紙質粗糙,人們應該也都會用的。我為什麼這麼說呢?看完古人上茅房的工具,你就知道為什麼了。古人上茅房用的工具非常普遍,在我們日常生活中都能看到,不過誰也不回去用,誰也不會想到他們幫了古人的大忙了。有好幾種工具,下面一一介紹。
既然要起到清潔作用,還沒有手紙,那麼就用別的東西來代替手紙的功能,簡潔明了一個字概括就是「刮」或者「蹭」。
古代常用的一種東西就是「廁籌」,這種東西就等於咱們現代的手紙。形狀很長,比較扁,寬窄呢也不算寬,因為畢竟要當手紙用。「廁籌」通常是竹片或者木片做的,表面打磨光滑,做成長條狀,古人就用這種東西來清潔。小編猜想他們應該自己預備「廁籌」吧,省了一筆手紙錢。不過現在想一想,「廁籌」應該很不好用吧。畢竟是一種很堅硬的東西,而且用的時間長了表面可能就不光滑了,用的時候劃傷自己也不是不可能的。所以說還是現代的生活條件好。
除了「廁籌」之外,古人還用別的草來上茅房,比如說樹葉子、玉米芯,這些東西表面粗糙,卻又不太硬,又成了上廁所的材料。我們可以腦補一下,平常百姓家的茅房裡是不是常備一籮筐玉米芯或者樹葉子呢?不得不令人感嘆,再也不想穿越了!
當然用這些還不夠,肯定還有糞便殘留所以最簡單粗暴而有效的辦法就是用清水衝洗,不論窮人還是有錢人都能用得起這個辦法。用水清潔,也總好過一些外國人用手抹幾下,再跑到河裡洗洗手吧。不過上個廁所這麼麻煩,該不該說這是一個好辦法呢?
如果你穿越了,廁籌、樹葉和玉米芯你會用哪種呢?歡迎大家在評論區就留言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