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種泥塑用具的使用方法圖示

2020-12-25 尹齋自媒

各種泥塑用具。木棒、木槌是雕塑第一步堆大泥時必須用的工具之一。木槌用來敲實泥塊,使泥塊之間密實並相互粘接,增強牢度。木棒即有木槌的功能,也可以用來拍塑塑像的大體形塊結構。尤其在放制大型雕塑泥模時用得最多。一般初學者備一把小號的就足夠了。木棒可以自制,取一根30公分長、4X4公分見方的方木棒,將其一端砍出一手柄狀利於抓握即可。棒體表面的粗糙與平滑應人而異。本人認為棒面粗糙些好,使用起來不易沾混油泥土。

加溼。在比較幹的泥中用噴壺噴水,使其變軟。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即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製作方法是在粘土裡摻入少許棉花纖維,搗勻後,捏製成各種人物的泥坯,經陰乾,塗上底粉,再施彩繪。它以泥土為原料,以手工捏製成形,或素或彩,以人物、動物為主。泥塑在民間俗稱"彩塑"、"泥玩"。

拍打。木槌用來敲實泥塊,使泥塊之間密實並相互粘接,增強牢度。也可用黃楊木,植木,樟木,雜木等做成的壓塑刀。手感好。在塑形中用於壓光、壓實、進行表面形體的處理。製作時先取一塊黃楊木,用手鋸或刀鋸削出形狀,再施以細木銼進行修整。用砂皮磨光後施一點食用油塗抹於水刀上保養,使木刀質地更光滑,更結實。

切割1。用拉絲 泥巴切割繩或切割線 切割泥塊。很多泥塑的初學者對於泥塑工具的選擇還不太了解,所以我們在此為大家介紹幾種泥塑工具及使用特點。希望對於手工泥塑的初學者帶來幫助。

切割2。切泥刀可用圓鋼打制(一般尋找鐵匠進行加工),在塑造過程中使用較多,可切削塑像形體塊面,且深入塑造時也可使用。型制有兩種,一種塑刀為兩端呈三角形斜口,其一端可以銼成鋸齒狀,用於括塑之用;另一種是一端呈平口,一端呈三角斜口,使用較方便。

切割3。泥塑括刀用來括泥和塑造之用。泥塑括刀頭部形狀有圓形、橢圓形、倒三角形等,刀尾部一頭呈雙口尖刀形或單口尖刀形。用來加泥、塑造。泥塑括刀一般用來括去雕塑低凹部分的泥,使形體產生凹面或陰線,也可以在平面和弧面上括塑等。泥塑括刀刀身可用毛竹片削制出所需的形狀。然後再用砂皮打磨光滑。另取一根細鋼絲砸扁,做出所需形狀,夾在竹製刀身頭部兩側。用較細的銅絲纏繞固定,然後用鋼銼銼出鋸齒狀即可使用了。

壓痕。不可缺少的工具,主要用於泥的碾壓、揉合,製作泥片。最好選用不鏽鋼和亞克力材質的,否則擀泥片的時候泥會粘在棍上。

雕刻。準備各種小型木製泥塑刀。但是手是製作泥塑的第一工具,也是最不易掌握的工具。初學泥塑的學生來說是必要的一課。如何立體的理解和把握對象,這門課程需要注意的是頭部的基本形塑造,頭頸在空間中的關係,五官的比例關係等。

使用道具要注意安全,並且需要利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一起構思,一起探討製作方法,還要進行合理分工和相互協調,齊心協力完成作品。這種合作能充分培養幼兒的合作精神,形成相互學習、相互關愛,不斷超越的人文精神。 泥塑製作讓幼兒從樸實的泥土中發現驚人的美,是腦力與體力協調結合的過程。泥塑製作使幼兒個性得以張揚,想像得以放飛,創意得以展示,情感得以積極體驗,興趣得以激發,意志得以堅強。

相關焦點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1958年成立頗有規模的大吳泥塑工藝廠後,又進入了新的興旺發展期,21世紀初該村還被省文化廳命名為「廣東省民族民間藝術之鄉(泥塑、貼塑之鄉)」。
  • 住宿場所用品用具的常用清洗消毒方法
    一、清洗方法及步驟     (一)去除公共用品用具表面的殘渣、汙垢。     (二)用含洗滌劑溶液洗淨公共用品用具表面。
  • 萬興科技旗下億圖圖示使用評測:功能強大的綜合圖形圖表設計軟體
    我們在平時工作當中,都需要用到億圖圖示。不過,有些用戶並不是很了解億圖圖示的功能。大多數用戶不能夠抽出很多時間詳細閱讀用戶手冊,現在,小編作為一名億圖圖示的用戶,下面就從億圖圖示的功能講起,為大家介紹一個億圖圖示的使用方法。流程圖是一種常見的圖表,日常辦公中也經常需要用到,比如寫文案策劃、會議流程圖等等。
  • 樂玩泥塑·美在心間
    泥塑是一項深受幼兒喜愛的活動。為了進一步提高幼兒園教師們的泥塑技能和興趣,拓寬老師們的泥塑製作思路。豐澤區寶秀幼兒園於2020年10月29日邀請了楊繼農老師開展了「泥塑」美術培訓活動。一見傾心,理論學習泥塑活動可以讓幼兒盡情發揮的想像力和創造力。
  • 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模擬:泥塑
    新東方網>大學教育>四六級>複習輔導>四級>四級輔導>翻譯>正文2017年6月英語四級翻譯模擬:泥塑 2017-03-23 09:56 來源:
  • 泥塑「達人」劉進潮創作抗擊新冠疫情泥塑
    在全國人民眾志成城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之際,劉進潮用其雙手支援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創作抗擊新冠疫情泥塑。他9歲就開始接觸泥塑藝術,利用一些碎泥料模仿泥塑造型。上學後,對素描、國畫、書法的興趣尤其濃厚,並開始大膽地將傳統美術技法融入到自家祖傳的泥塑造型當中。
  • 涼皮製作、葦草編、陶藝泥塑大賽成功舉辦 他們「C位出道」!
    9月21日,首屆東營市鄉村振興傳統技藝技能大賽陶藝泥塑大賽決賽與葦草編大賽在孫家溼地成功舉行。三場比賽均以「匠心傳承技能富民」為主題,分別選出了一二三等獎,並現場頒發了獎勵與獲獎證書。■全市各個縣區的13名選手參加了葦草編大賽決賽葦草編是東營地區廣泛流傳的編織工藝,利用蘆葦、蒲草等柔韌草本植物為原料,通過不同的手法和工藝編成各種藝術品和生活用具,既經濟實用又美觀大方,充分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
  • 泥塑:小眾藝術品的現代式生存
    鳳翔泥塑與天津的泥人張、無錫惠山泥人並稱中國泥塑的三大流派。胡鵬飛來北京之前,就暗下決心要靠自己的泥塑手藝養活自己。泥土,是萬物賴以生存的根基。女媧用泥土創世的神話,使得中國人與泥土有著更為親近的聯繫。胡鵬飛對這門手藝是「純粹的喜歡」,他記得一段對「泥人張」創始人的描寫:「為人捏像只須對坐談笑,摶泥入手,頃刻而成;且能藏泥於袖,悄悄摶塑人像,形神畢肖,栩栩如生。」
  • 探訪「泥塑達人」趙鐵軍
    11月2日,記者去採訪了一位泥塑達人——趙鐵軍。他是一名53歲的醫院職工,自幼酷愛泥塑藝術,通過幾十年的刻苦鑽研與學習,不僅製作出大量的優秀泥塑作品,而且得到大眾的喜愛與認可。他每到下班、休假期間總會製作泥塑作品,將自己的空閒時間很好地利用起來,他創造製作的作品形象逼真,將普通人眼裡的「泥巴」玩出了新高度。
  • 青海40名泥塑藝人「上大學」接受熱貢藝術(泥塑)培訓
    圖為熱貢藝術(泥塑)培訓班開班儀式現場。鍾欣 攝中新網西寧9月27日電 (記者 羅雲鵬)青海省文化和新聞出版廳27日消息,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群研修研習培訓計劃——熱貢藝術(泥塑)培訓班近日在青海師範大學美術學院開班,來自該省黃南藏族自治州、海南藏族自治州以及湟中縣的40名泥塑藝人將在此接受為期一月的培訓。
  • 促進理解的圖示:結構模型和設計原則
    圖示作為各種新技術視覺呈現的基礎,對其如何影響理解過程卻缺乏深入研究[8]。什麼樣的圖示能促進理解?這個問題的解決與傳統及數字教材的編寫,線上線下課堂的媒體設計、選擇和使用都有密切關係。如聚焦要義原則建議使用簡單的圖示,臨近排布原則建議圖與文字緊密排布。不過,就圖示中的圖形本身而言,該理論沒有對此展開深入探討。綜上所述,研究方法方面,大量研究依賴於單一變量的量化方法,不僅可能導致互相矛盾的結果的出現,還可能導致對真實世界中圖示使用的複雜性和個人經驗的忽視。
  • 84消毒液為什麼能消毒 84消毒普通用具的方法
    一說到84消毒液,很多人對它都陌生,但是有少部分人都知道它,一般的話大家買這種消毒液都是進行消毒的,它的效果是非常好的,那麼,在這裡我們可以先了解一下84消毒液為什麼能消毒的原理都有哪些,然後,再詳細的看一下84消毒普通用具的方法分別是什麼,這樣的話才能按照正確的方法消毒。
  • 走近西藏傳統泥塑和布塑,感受「塑造」之美
    由狹義的泥塑延伸出了布塑、蠟塑、麵塑等各類塑造技藝。人們不斷在傳承與創新中碰撞,用各類藝術手段表現人物或者其他事物形象。藝術家們捕捉並記錄生命中那些稍縱即逝的東西,通過永固的藝術品讓人感受美的力量。藝術這個高大上的名詞,在寓教於樂中,成了舊時王謝堂前燕,已飛入尋常百姓家。布塑面具。
  • 河北滄州:泥塑「寄」鄉情
    河北滄州東光縣白莊村民間泥塑藝人王龍崗、陳淑珍夫婦自2017年開始以京杭大運河滄州段沿岸農民日常生活為主題,創作出《運河人家》、《運河娃》、《運河頌》等一系列與運河相關的風情人物作品近200件,通過泥塑作品展現運河兩岸文化及風土人情。
  • 高密"泥小虎"成新晉"網紅" 衍生傳統泥塑老虎
    它衍生自高密傳統泥塑老虎,12款卡通表情包將在微信中使用近日,一個憨態可掬、色彩明麗的卡通形象「泥小虎」在網上走紅。「泥小虎」衍生自高密傳統泥塑老虎,但一反傳統泥塑老虎單一的表情,表情十分多元化,時而嬉笑,時而呆萌,讓人愛不釋手。2月17日,記者聯繫了「泥小虎」的創意提出人槐嘯虎,聽他講述了他與「泥小虎」的故事。  「泥小虎」網絡走紅  近日,高密傳統泥塑老虎的卡通形象「泥小虎」在網上走紅,很多市民被這隻呆萌可愛的小老虎萌化了心。
  • 學做泥塑 體驗非遺
    ↑8月18日,小朋友體驗製作泥塑作品。暑假期間,許多小朋友來到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老街的安徽省級非遺淮北泥塑傳承基地,了解淮北泥塑的文化歷史,動手體驗泥塑製作,感受傳統非遺魅力。新華社發(萬善朝 攝)↑8月18日,非遺淮北泥塑傳承人李繪娟指導小朋友製作泥塑作品。
  • 個別化活動中的圖示學習法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幼兒園>教學日記>正文個別化活動中的圖示學習法   在個別化學習活動中,美工角內唐程成、陳一濤、葉志豪、陸夢源和施佳懿等5個幼兒正在按照圖示學剪小樹。
  • 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它是用粘土塑製成各種形象的一種民間手工藝。自新石器時代之後,中國泥塑藝術一直沒有間斷,發展到漢代已成為重要的藝術品種。
  • 泥塑大師的關中記憶
    苗春生今年65歲,做泥塑30多年,西安市長安區郭杜街道周家莊北村人。從小喜愛繪畫和泥塑,年輕時做過電影放映員,開過養豬場。有一年春節,他精心裝扮的社火形象受到西安美院一位老師的讚賞,開始跟隨老師學習塑像技藝。 他摒棄了濃墨重彩的古典人物形象,取黃土做材,用泥塑表現自己熟悉的關中農村生活。過往豐富的生活經歷,成了他取之不盡的靈感源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