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做泥塑 體驗非遺

2020-08-18 光明網

↑8月18日,小朋友體驗製作泥塑作品。

暑假期間,許多小朋友來到位於安徽省淮北市濉溪老街的安徽省級非遺淮北泥塑傳承基地,了解淮北泥塑的文化歷史,動手體驗泥塑製作,感受傳統非遺魅力。

新華社發(萬善朝 攝)

↑8月18日,非遺淮北泥塑傳承人李繪娟指導小朋友製作泥塑作品。

↑8月18日,小朋友學習製作泥塑作品。

↑8月18日,非遺淮北泥塑傳承人李繪娟指導小朋友製作泥塑作品。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相關焦點

  • 河南焦作:中學生泥塑非遺館體驗感受「非遺」魅力
    2020年6月12日,河南焦作,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學生在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當日,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師生來到當地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了解泥塑文化,體驗泥塑製作,感受非遺文化魅力。6月12日,河南焦作,溫縣第二實驗中學學生在一家泥塑非遺館參觀。
  • 非遺文化進社區 宿遷40多名少兒感受泥塑製作魅力
    「今天參加這樣的活動,讓我在玩中學,學中玩,既學到了什麼是非遺文化,又增強了我的動手能力,做出了自己喜愛的泥塑作品。」11月15日下午,在宿遷宿城區幸福街道礦山社區黨群服務中心活動室,張凡小朋友拿著自己做的泥塑作品很開心。
  • 吳川泥塑傳承人: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
    > 廣東省級非遺項目吳川泥塑傳承人、 廣東省工藝美術大師、高級工藝美術師簡向東 講述了他的非遺情結和傳承故事 1972年,他考上了廣州美術學院雕塑系,學的還是從小就不離手的泥塑。而這,也成了他一生的追求。
  • 93號院博物館舉辦非遺體驗活動
    此次「走進博物館學習、體驗泥塑彩繪臉譜繪製技藝」活動受到了青少年朋友的歡迎,現場有十多位小朋友在家長的帶領下來到93號院博物館進行現場體驗。北京市西城區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塑彩繪臉譜項目第四代傳承人佟秀芬及第五代傳承人林泓魁應邀來到93號院博物館,教授大家泥塑彩繪臉譜的繪製技藝。為培養孩子們對彩繪臉譜的興趣,在此次活動中,非遺傳承人特地選取孫悟空臉譜作為繪製的對象。
  • 非遺博覽會的濟南元素:皮影戲、魯繡、泥塑等5項非遺項目亮相
    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從濟南市文化和旅遊局獲悉,濟南皮影戲、泥塑兔子王、賈家窪村傀儡戲等5個非遺項目參加了本屆博覽會線下展覽。據了解,第六屆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博覽會採用「線上為主、線下為輔,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邀廣大人民群眾線下線上共享精彩。其中,線下展共有「感悟習近平總書記的非遺情緣」展、黃河流域非遺展、非遺助力精準扶貧成果展三個主題展。
  • 非遺傳承人劉昌偉的泥塑藝術:塑造文化的經緯
    泥塑藝術非遺傳承人劉昌偉  從希臘雕塑典雅而高貴的靜穆與單純,到法國雕塑嚴謹而浪漫的藝術之風,人們都可以從中感悟到人本精神的詩性表達中國傳統的泥塑藝術同樣如此。作品的毫釐細微處,都融入了藝術家生命的呼吸,有故事,有光陰。  鄄城劉家泥塑自清代濫觴,其祖輩的作品多見於各處殿堂廟宇,及至劉昌偉,已是第五代傳人,也正是在劉昌偉的藝術傳承裡,鄄城劉氏泥塑得以申遺成功。他的家族成員中有八位是研習藝術的,藝術世家的家風可謂淳厚濃鬱。
  • 非遺地圖|傳承鳳翔泥塑文化,這位90後手藝人有話說……
    生命因傳承而精彩,在「時代記憶·非遺地圖」上,來自全國各地的非遺傳承人、時代匠人們用自己獨特的技藝展示著非遺文化的魅力,踐行著傳承和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的使命。本期非遺傳承匠人:胡超,為「時代記憶·非遺地圖」平臺合作匠人——胡超,男,1990年出生於鳳翔縣,陝西省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西安工藝美術協會;西安非遺保護協會會員。一塊普普通通的泥團,通過幾把簡易的工具,經過胡超的巧手塑造,轉眼間,一個惟妙惟肖的關公泥塑形象便誕生了。泥塑,俗稱「彩塑」泥塑藝術是中國民間傳統的一種古老常見的民間藝術。
  • 高密市泥塑藝術進校園 傳承之花處處開
    在高密市,泥塑藝術已經融入到中小學校的校本課程,孩子們在學好文化知識的基礎上,還可以近距離感受非遺魅力,大大激發了學生們從小學習、傳承、保護傳統文化遺產的熱情,從而使泥塑藝術在年輕一代中得到傳承和發展。
  • 非遺廣東|「翁仔屏」——泥塑(大吳泥塑)
    大吳泥塑,俗稱大吳安仔,主要分布於潮州市潮安縣浮洋鎮大吳村和顏厝西村,故又有浮洋彩塑等稱謂。清中葉至民國初年,大吳泥塑進入鼎盛期,製作作坊遍及全村,幾乎人人會泥塑,產銷鋪戶有60多家,以吳潘強為突出代表的泥塑匠師達100多人,並創造了貼塑、浮花雕等新技藝,其塑品遠銷東南亞多個國家。
  • 手捏泥塑為軍運會添彩——一位退伍老兵的軍運情結
    22日,武漢市泥塑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泥人胡」胡作林為來自埃及的胡信(中文名)手捏泥塑肖像,不到一個小時,活靈活現的肖像就成型了。「作為一名老兵,來到軍運會現場展示我們的泥塑文化,很激動。」今年60歲的胡作林是一位有15年軍齡的退伍老兵,出生在「泥塑之鄉」武漢市黃陂區,從小跟著父親學做泥塑。
  • 鳳翔泥塑「百鍊成金」古老藝術在傳承中獲得「新生」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胡新明曾帶鳳翔泥塑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辦的陝西月活動上展出,受到了追捧。「我當時就想,一定要把鳳翔泥塑傳播到海外去。」 那次出國交流,胡新明帶了兩箱泥塑作品和80公斤泥巴,泥塑作品被迅速搶購一空,80公斤泥巴做出來的泥塑,完成一件就被買走一件。「我當時就立志要把鳳翔泥塑發揚光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泥娃娃不是泥,它是金。」
  • 非遺文化 |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開課了!
    市中區文化館少兒「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非遺公益培訓班棗莊市市中區「面泥塑傳統手工技藝」 已列入市中區第八批區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名錄。本次活動我們邀請到了該項目的第四代傳承人闞宗勤先生,來為孩子們講述面泥塑文化,傳授面泥塑傳統手工製作技藝。活動旨在培養孩子們的想像力和創造力,讓孩子們通過親身了解和親手實踐來感受家鄉文化,從小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創造發明興趣,進而萌生家鄉情懷,進一步激勵更多社會群眾加入到傳承和弘揚非物質文化遺產的隊伍中來。
  • 他做泥塑製作,人稱「泥牛黃」,現年入百萬元
    黃澤富是土生土長餘慶人,從事40年泥塑製作,最擅長捏牛。據說他可以捏出上百頭不同姿態的水牛,也不知是哪一年,圈內送他雅號「泥牛黃」。大到數米的「大牛」和小到能放在手心觀賞的「小牛」,黃澤富都能信手拈來。
  • 【「薪火」訪談室】鳳翔泥塑「百鍊成金」 古老藝術在傳承中獲得...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胡新明曾帶鳳翔泥塑在美國明尼蘇達州舉辦的陝西月活動上展出,受到了追捧。「我當時就想,一定要把鳳翔泥塑傳播到海外去。」那次出國交流,胡新明帶了兩箱泥塑作品和80公斤泥巴,泥塑作品被迅速搶購一空,80公斤泥巴做出來的泥塑,完成一件就被買走一件。「我當時就立志要把鳳翔泥塑發揚光大,祖祖輩輩傳下來的泥娃娃不是泥,它是金。」言談之中,胡新明對泥塑的感情溢於言表。
  • 扎染、造紙、剪紙……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系列非遺活動
    大眾網·海報新聞記者 陳洋洋 通訊員 張鑫 濟南報導扎染、造紙、剪紙……近日,濟南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舉行了一系列非遺活動,老師們帶領小萌娃動手動腦,體驗非遺文化。濟南市天橋區濱河幼兒園負責人劉學娜表示,該園是首個獲得「濟南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基地」的幼兒園,幼兒園已將非遺文化傳承納入到日常教學和各種活動中。記者發現,走進濱河幼兒園活動室,處處縈繞著濃鬱的非遺傳統文化氣息,扎染、編織、造紙、剪紙、泥塑等豐富的非遺活動令人眼前一亮。「剪紙藝術是我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精髓之一,只需一把剪刀與一張紙,人間的千姿百態與喜怒哀樂便會躍然紙上。」
  • 「您好,非遺!」童玩季泥叫虎創意彩繪體驗 比想像更精彩
    為了讓孩子們感受的非遺的魅力與傳統文化中老虎可愛多變的形象,活動前,煙臺市膠東民間藝術博物館的工作人員早早的為孩子們調整好創做室,在匯集了膠東乃至全國的以老虎為形象的非遺文創樣品展覽室裡,孩子們在工作人員的帶領下,領略了不同材質
  • 相城非遺走進浦東機場活態展示 獲中外旅客"點讚"
    有「中國民間文藝之鄉」之稱的相城,將最具地方特色的非遺珍品,零距離地呈現在中外旅客面前。緙絲、草編、磚雕、泥塑等民間非遺大師親臨現場,進行技藝活態展示,中外旅客在與大師的互動學藝中,深度感受非遺魅力和傳統文化精髓。實物展陳巧奪天工 「老古董」重放異彩一副精美絕倫的緙絲臺屏旁,圍著熙熙攘攘的人群。「嘖嘖,這工藝,放現代也不一定能做出來。」
  • 秦州區文化館:非遺課堂讓學生度過別樣暑期
    天水泥塑傳承人趙旭輝正給一群小朋友講解泥塑的製作工藝和方法。不一會兒,小朋友的桌前便擺上了他們製作的泥塑作品。「我捏的是小公主,她穿著漂亮的小裙子,我特別喜歡捏這個,以後我還想捏。」胡馨冉說。「我今天捏的是小兔子,有小兔子的長耳朵,還有它的胡蘿蔔,我覺得學泥塑非常有意思,可以動手還可以動腦。」韓昕彤說。
  • 天水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
    秦州區文化館舉辦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12月17日,天水秦州區文化館組織開展「遇見非遺」——天水泥塑技藝走進東關街道活動,來自轄區的30多名居民參加了活動活動中,省級非遺傳承人何彥雲現場進行了天水泥塑技藝知識講座。何彥雲從天水泥塑的歷史淵源、發展變遷、製作工藝等方面,結合自身創作實際,做了生動詳實的講解,並現場展示了泥塑作品。何彥雲,秦州區勞動模範,天水泥塑省級代表性傳承人,「秦州工匠」榮譽稱號獲得者。
  • 史月明:傳承古泫泥塑的「大把式」
    泥塑這東西啊,得慢慢來,慢工出細活……」這位將泥塑過程娓娓道來的師傅,就是山西省工藝美術大師、山西省雕塑藝術大師、中國民間文藝家協會會員、高平民協雕塑協會副主席史月明。提起名字,也許你並不熟悉,但如果看一眼他的泥塑作品,你一定會記住那些從他手中誕生的泥人兒,誇張地笑、放肆地哭,栩栩如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