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覆閱讀、集中練習、孰能生巧,這是效率最低的學習方式,重複接觸可以強化記憶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並且反覆閱讀還會製造一種已經學會的假象。流暢閱讀不代表你已經學到了東西,並且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自己記住了這些資料。
學習是挑戰天性的必修課#每日讀書筆記#學習本身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
讓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腦子裡隨時待命,這樣你才能在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思路清晰,信手拈來。
今天分享的書叫做:《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作 者:( 美) 彼得·C. 布朗,( 美) 亨利·L. 羅迪格三世,( 美) 馬克·A. 麥克丹尼爾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不管學習什麼新知識,都需要有已知作為基礎,學習也是有方法的,盲目的學習只會浪費時間、浪費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快樂,負反饋還會讓孩子不愛學習。
01關於智力與智商的討論
雖然每個人的天資各有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通過開發心智模型,來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千萬不要糾結智力問題,科學家把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指推理、發現關係、抽象思維,以及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頭腦中保留信息的能力。
晶體智力:指積累的關於世界的知識,以及從過去的學習與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這2種智力共同作用,讓我們能夠學習、推理並解決問題。
當然也有人糾結還有其它劃分方法,這裡不必糾結,因為智商是可以提升的。
智商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營養會影響智商,給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兒適當補充脂肪酸,可以將孩子智力提高3.5~6.5點。早期教育可以將智商提高4點以上,集體環境更佳。
人類的大腦智力是可以提升的。努力學習會改變大腦,為大腦建立新的連接,擴展你的能力。
我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們的能力。
你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你有能力做什麼。
人類的智力開發是「遺傳趨勢與生活經歷之間的為對話,將會持續一生」——安·巴內特和理察·巴內特
努力學習會改變你的大腦,創建新的連接,建立心智模型,拓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你自己控制。
02學習的三個關鍵步驟
1、編碼:大腦會把你感知到的東西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形式的變化,這些變化就形成了一種心理表徵,這個過程叫做編碼。同時把大腦中的這種新表徵稱為記憶痕跡,是短期記憶。
2、鞏固:把這類心理表徵強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被人們稱為鞏固。新學的東西並不穩固,含義並未完全形成,因此會被輕易改變,在鞏固過程中,大腦會識別並穩定記憶痕跡,這要數小時或更久,而且或涉及對新資料的深層次處理。科學家認為,這一過程中,大腦會重新演練學到的東西,賦予含義,填補空白,並且把新知識和過去的經驗聯繫起來,與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其它知識關聯。理解新知識的前提就是具備已知。
3、檢索:掌握有效的檢索線索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和學習本身一樣重要。只要有親身體會,再加上時不時的練習,重要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就不會被遺忘,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注意:階段性檢索,有主強化記憶見的聯繫,也能強化記憶知識的線索,同時還能弱化連通衝突記憶的路徑。練習有難度說明在強化所學的知識,難度越大,收效才越大。
只要能把所學和已知聯繫起來,我們就能學無窮多的知識。
03作為學習者一定要有如下認知
1、學習中的某些困難有助於更深刻的理解所學的東西,把它們記得更牢靠;
2、輕鬆的學習往往只能獲得膚淺的知識,而且很快就會忘記;
3、智力並不全是生來固定的。實際上,在付出努力的時候,學習可以改變大腦,建立新的連接並提高智力;
4、在獲知答案前是說一下新問題,比不思考就看答案的學習效果更好;
5、無論在哪個領域,想要有所建樹,就必須努力超越現有的能力水平;
6、從本質上說,努力通常會帶來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讓你調整策略,從而實現精通。
04課堂學習方法總結——更適用在校學生
1、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檢索練習」
在讀課表或是研究課堂筆記的時候,要不時聽下,問自己:核心概念是什麼?哪些屬於或概念是我沒接觸過的?我會如何定義他們?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東西有什麼聯繫?
自測,確保你能判斷出什麼是自己知道的,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用小測驗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集中精力,牢牢掌握這些知識。
每一次努力回想新學問都是一次加深記憶的過程。
2、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
建立一份自測計劃,在每個學習階段之間都留出一段時間,具體時間取決資料本身。
在用新資料考察自己的時候也要回頭檢索之前的資料,問問自己先後學習的不同知識有什麼關聯。
3、學習時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
在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時,一旦你能理解新問題的類型和解決方案,但對問題領悟還比較初級,就要把這類問題分散安排到你的練習規劃中。用不同類型的問題輪流考察自己,並未每種問題檢索正確的答案。
把不同類型的問題或樣本混合起來學習,可以提高你區別問題類型的能力,辨識出同一類型問題的普遍特點,並且能提高你在今後測驗或真實環境中的成功率。在顯示世界中,你必須能夠識別要解決問題的類型,才能運用正確的解決方案。
4、細化
把資料和你已知的東西聯繫起來,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解釋。
比如,為新知識新資料,提供一種比喻或視覺形象。
5、生成—讓意識更容易接受新學問
先接觸未知的事物,再進行鑽研,這樣你學會並記住解決方案的概率就遠大於別人教會你現成的東西。
在學習中,你可以先嘗試解釋哪些你認為會在資料中找到的核心概念,並去解釋他們如何同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建立聯繫,然後閱讀資料,判斷自己是否正確。
05學習好,一定離不開好的學習習慣
舉例:費爾羅斯的學習習慣
課前一定要閱讀資料在閱讀的時候預想考試會出什麼題目,以及這些題目如何作答在課上心裡回答這些假設問題,從而測驗閱讀內容的記憶成果複習學習指南,找到那些回憶不出或不知道的術語,重新學習在閱讀筆記中抄寫標粗的術語及定義,確保能理解參加教授在網上發布的模擬測驗,從中發現不知道的概念,重點學習用自己的方式把課上的信息重新組織成一份學習指南寫出複雜或重要的感念貼在床頭,不時自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把複習和練習間隔開
~END~
文/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