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天性》不怕孩子學習不努力,就怕方法不對

2020-12-22 柳成蔭90

反覆閱讀、集中練習、孰能生巧,這是效率最低的學習方式,重複接觸可以強化記憶這種看法是錯誤的。並且反覆閱讀還會製造一種已經學會的假象。流暢閱讀不代表你已經學到了東西,並且會讓你產生一種錯誤的印象,認為自己記住了這些資料。

學習是挑戰天性的必修課#每日讀書筆記#學習本身是一項可以獲得的技能。

讓學到的知識與技能在腦子裡隨時待命,這樣你才能在以後遇到問題的時候,思路清晰,信手拈來。

今天分享的書叫做:《認知天性: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

作 者:( 美) 彼得·C. 布朗,( 美) 亨利·L. 羅迪格三世,( 美) 馬克·A. 麥克丹尼爾

這本書的作者告訴我們:不管學習什麼新知識,都需要有已知作為基礎,學習也是有方法的,盲目的學習只會浪費時間、浪費孩子的興趣,讓孩子失去學習的快樂,負反饋還會讓孩子不愛學習。

01關於智力與智商的討論

雖然每個人的天資各有不同,但是我們可以通過學習,通過開發心智模型,來獲得分析問題、解決問題、以及創造新事物的能力。

千萬不要糾結智力問題,科學家把智力分為流體智力和晶體智力。

流體智力:指推理、發現關係、抽象思維,以及在解決問題的同時,頭腦中保留信息的能力。

晶體智力:指積累的關於世界的知識,以及從過去的學習與經驗中提煉出來的程序或心智模型。

這2種智力共同作用,讓我們能夠學習、推理並解決問題。

當然也有人糾結還有其它劃分方法,這裡不必糾結,因為智商是可以提升的。

智商是基因與環境共同作用的產物。營養會影響智商,給孕婦、哺乳期婦女及嬰兒適當補充脂肪酸,可以將孩子智力提高3.5~6.5點。早期教育可以將智商提高4點以上,集體環境更佳。

人類的大腦智力是可以提升的。努力學習會改變大腦,為大腦建立新的連接,擴展你的能力。

我們之所以努力,是因為努力本身能拓展我們的能力。

你做的事情決定了你會成為什麼樣的人,決定你有能力做什麼。

人類的智力開發是「遺傳趨勢與生活經歷之間的為對話,將會持續一生」——安·巴內特和理察·巴內特

努力學習會改變你的大腦,創建新的連接,建立心智模型,拓展你的能力。你的智力在很大程度上由你自己控制。

渴望得高分

02學習的三個關鍵步驟

1、編碼:大腦會把你感知到的東西轉化成化學與生物電形式的變化,這些變化就形成了一種心理表徵,這個過程叫做編碼。同時把大腦中的這種新表徵稱為記憶痕跡,是短期記憶。

2、鞏固:把這類心理表徵強化為長期記憶的過程,被人們稱為鞏固。新學的東西並不穩固,含義並未完全形成,因此會被輕易改變,在鞏固過程中,大腦會識別並穩定記憶痕跡,這要數小時或更久,而且或涉及對新資料的深層次處理。科學家認為,這一過程中,大腦會重新演練學到的東西,賦予含義,填補空白,並且把新知識和過去的經驗聯繫起來,與存儲在長期記憶中的其它知識關聯。理解新知識的前提就是具備已知。

3、檢索:掌握有效的檢索線索是學習的一個方面,和學習本身一樣重要。只要有親身體會,再加上時不時的練習,重要的知識、技能與經驗就不會被遺忘,最終達到學以致用。

注意:階段性檢索,有主強化記憶見的聯繫,也能強化記憶知識的線索,同時還能弱化連通衝突記憶的路徑。練習有難度說明在強化所學的知識,難度越大,收效才越大。

只要能把所學和已知聯繫起來,我們就能學無窮多的知識。

終身學習

03作為學習者一定要有如下認知

1、學習中的某些困難有助於更深刻的理解所學的東西,把它們記得更牢靠;

2、輕鬆的學習往往只能獲得膚淺的知識,而且很快就會忘記;

3、智力並不全是生來固定的。實際上,在付出努力的時候,學習可以改變大腦,建立新的連接並提高智力;

4、在獲知答案前是說一下新問題,比不思考就看答案的學習效果更好;

5、無論在哪個領域,想要有所建樹,就必須努力超越現有的能力水平;

6、從本質上說,努力通常會帶來挫折,而挫折往往能提供重要的信息,讓你調整策略,從而實現精通。

學習認知

04課堂學習方法總結——更適用在校學生

1、練習從記憶中檢索新知識「檢索練習」

在讀課表或是研究課堂筆記的時候,要不時聽下,問自己:核心概念是什麼?哪些屬於或概念是我沒接觸過的?我會如何定義他們?這些概念和我已知的東西有什麼聯繫?

自測,確保你能判斷出什麼是自己知道的,什麼是自己不知道的。用小測驗發現自己的薄弱環節,集中精力,牢牢掌握這些知識。

每一次努力回想新學問都是一次加深記憶的過程。

2、有間隔地安排檢索練習

建立一份自測計劃,在每個學習階段之間都留出一段時間,具體時間取決資料本身。

在用新資料考察自己的時候也要回頭檢索之前的資料,問問自己先後學習的不同知識有什麼關聯。

3、學習時穿插安排不同類型的問題

在安排自己的學習進度時,一旦你能理解新問題的類型和解決方案,但對問題領悟還比較初級,就要把這類問題分散安排到你的練習規劃中。用不同類型的問題輪流考察自己,並未每種問題檢索正確的答案。

把不同類型的問題或樣本混合起來學習,可以提高你區別問題類型的能力,辨識出同一類型問題的普遍特點,並且能提高你在今後測驗或真實環境中的成功率。在顯示世界中,你必須能夠識別要解決問題的類型,才能運用正確的解決方案。

4、細化

把資料和你已知的東西聯繫起來,用自己的語言向別人解釋。

比如,為新知識新資料,提供一種比喻或視覺形象。

5、生成—讓意識更容易接受新學問

先接觸未知的事物,再進行鑽研,這樣你學會並記住解決方案的概率就遠大於別人教會你現成的東西。

在學習中,你可以先嘗試解釋哪些你認為會在資料中找到的核心概念,並去解釋他們如何同自己已有的經驗知識建立聯繫,然後閱讀資料,判斷自己是否正確。

學習的起跑線在哪裡

05學習好,一定離不開好的學習習慣

舉例:費爾羅斯的學習習慣

課前一定要閱讀資料在閱讀的時候預想考試會出什麼題目,以及這些題目如何作答在課上心裡回答這些假設問題,從而測驗閱讀內容的記憶成果複習學習指南,找到那些回憶不出或不知道的術語,重新學習在閱讀筆記中抄寫標粗的術語及定義,確保能理解參加教授在網上發布的模擬測驗,從中發現不知道的概念,重點學習用自己的方式把課上的信息重新組織成一份學習指南寫出複雜或重要的感念貼在床頭,不時自測在整個學習過程中,把複習和練習間隔開

~END~

文/碩

相關焦點

  • 《認知天性》:記憶力差學習低效?你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
    為什麼大佬們博聞廣識,融會貫通,而我們學習卻好像在浪費時間呢?是因為智商不夠嗎?《認知天性》這本書集合了11位認知心理學家在腦神經科學方面近10年的權威研究,告訴我們:智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你的學習沒有效果只是因為方法不對。
  • 《認知天性》:記憶力差學習低效?你不是不努力而是方法不對
    為什麼大佬們博聞廣識,融會貫通,而我們學習卻好像在浪費時間呢?是因為智商不夠嗎?《認知天性》這本書集合了11位認知心理學家在腦神經科學方面近10年的權威研究,告訴我們:智力可以通過訓練提升,你的學習沒有效果只是因為方法不對。
  • 《認知天性》同樣的努力憑什麼你最差?四個高效學習方法告訴你
    《認知天性》 這本書是11位認知心理學家共同撰寫的一本書,花費了心理學家們10年的心血。 這本書闡釋了人類認知規律和學習之間的緊密聯繫,深刻解讀人類學習過程中的規律,表明了最有利於大腦的高效學習法則。書中講的學習方法,適用於所有年齡階層的人,無論是在校的學生還是職場工作人士,掌握了書中提到的學習方法,就能解決記不住,不理解,效率低等各種學習上的問題,高效學習,重返巔峰,讓學習變得輕而易舉。①認清學習的三個步驟很多人對學習的認知只停留在學完以後就沒事。
  • 學習《認知天性》幫我們學會更好地學習
    一、家長的痛:我的孩子明明很努力,可成績卻總是提不上去。 很多家長很苦惱,我的孩子每天花在學習上大量的時間,恨不得廢寢忘食,可是成績依然平平,這是為何?然而,這兒所謂的努力只是按時間付出來衡量的。如果單純用時間來衡量一個人努力程度的話,這顯然是存在很大不足的。假設一下,一個學生完全不知道自己的目標,只是被動地付出時間在做著看似學習的事,那麼可想而知,這樣的學習效果能好嗎?或者,TA雖然在學習,也有所謂的目標,但是學習方法不對的話,效果能好嗎?
  • 《認知天性》:心理學家告訴你什麼是正確的學習姿勢
    文/睿姐反覆閱讀背誦加上題海戰術的學習方式真有效果嗎?集中精力專注地學習是效率最高的學習方法嗎?《認知天性》這本書告訴你:上述你習以為常的學習方法都是低效率的。當我們從心理學角度來解讀學習這件事時,會發現有很多顛覆傳統認知的結論。本書幾位主要作者是美國著名的認知心理學家。
  • 幫孩子擺脫填鴨式學習,走出《認知天性》誤區,成為主動學習者
    他也不知道為什麼這樣的方法比起我們常愛使用的:記筆記、劃重點、背十遍的方法更好,直到閱讀到一本書叫《認知天性》,才知道原來自己無意間運用了正確的學習方法。這本《認知天性》,是來自美國的11位認知心理學家耗費10年心血總結出來的人類普遍學習的規律,利用心理學與腦神經科學的研究成果,打破原來有學習誤區,幫助更多人獲得高效的學習方法。
  • 孩子勤奮學習沒效果?從認知規律來解釋一下學習天性
    思維的惰性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⒈短期的效果欺騙了大腦相比其他的學習方式,這種學習方式耗時少,容易執行,效果看起來也不錯。特別是考試前的「填鴨式」學習,只要記住了就能考得高分。這樣我們自然而然地就關注這些看似更有效的辦法。人的身體偏愛穩定性,天性的懶惰孕育了我們的認知模式和心智模型。
  • 學習進入枯燥乏味的高原期,從《認知天性》找方法
    每個人都會遇到學習高原期,如果沒有做好心理準備,很可能停滯不前,放棄努力去選擇「更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向。在過去的學習經歷中,不知道你是否遇到過這樣的情況:學習某一項技能或某個課程,當由入門進入熟練階段後,你可能會進入一個瓶頸期,遲遲看不到進展,沒有突破,沒有進步會感到很焦慮,擔心自己不是學習的料,甚至想著是否要放棄。
  • 讓學習輕而易舉的心理學規律:認知天性
    才過一周,已然只記得書名,果真失憶才是天性。其次是本書的作者採用間隔重複和穿插討論的方法來寫書,所以一本書裡會散點狀出現重複的概念,抓不住重點在哪裡。畫出來的導圖和寫作大綱是下圖這個鬼樣子,忍不住罵一句:大爺的!說點嚴肅的,《認知天性》這本書講述的是如何有效學習,其理論來自於11位認知心理學家的長期研究、統計分析,最終才凝結出了本書中的認知規律。
  • 不怕為時已晚,就怕止步不前
    創業過程中,發現與社會脫節太久,一直想給自己充充電,但每次都覺得已經離開學校多年,記憶力不如從前,生怕堅持不了,浪費時間和金錢。這次,終於狠下心,交了數目不小的學費。想要取得考試合格證書,確實不容易:十天的封閉學習後,還需提交商業計劃書、通過筆試考核,以及準備25分鐘的試講。
  • 「認知天性」
    「認知天性」用了大量的事實和實驗,論證了我們日常學習中的很多方法,都是效果非常好的。
  • 不怕孩子玩手機上癮,就怕孩子不玩這個
    不怕孩子玩手機上癮,就怕孩子不玩這個剛開學,就有家長就拿著摔壞的手機到班主任那裡哭。另外,家裡有人來訪,把孩子蹲電視前,孩子也就老實了。爺爺奶奶對這事兒還挺得意呢!夫妻倆感到事情嚴重,就把孩子帶了回來。那時候孩子已經五歲。今年16歲。花11年的時間來陪孩子學習,做作業,讀書,嚴格要求,時時監督,但是一直沒有成效。孩子在小時候養成的對手機的癮一直沒有戒掉。孩子很聰明,但老喜歡在手機上打發時間。
  • 「反覆閱讀是白費力氣」,《認知天性》這本書,顛覆了我的認知
    我們平常接收到的頭號學習方法都是這樣:把注意力案例放在某些想要掌握的技能上,堅持不懈地一遍遍練習,直到記住為止。我們對此深信不疑。然後,有人說,這只是白費力氣,一遍遍重複通常記不住什麼東西。這真是讓我們大吃一驚。《認知天性》的作者在前言中就提出坊間流傳的學習方法大多是錯誤的。
  • 不了解孩子的三大天性,孩子很難愛上學習
    「你看看別人學習時都專心致志的,再看看你,寫個作業摸東摸西,看個書上躥下跳,能不能全神貫注安安靜靜學習!」,這是不是大多數家庭在孩子寫作業時的寫照?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都在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別人家的孩子學習好,別人家的孩子會特長,再看看自己家的孩子,不愛學習,調皮搗蛋,脾氣暴躁的家長奉上了一頓竹筍炒肉,脾氣溫和的家長就只能唉聲嘆氣,其實,每個孩子都是有天性的。
  • 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學霸的暑假是如何過的?
    不怕同學是學霸,就怕學霸過暑假,學霸的暑假是如何過的?前兩天,朋友託我幫忙送他小孩去補習班,孩子剛從其他補習班下完課,匆匆趕過來,上車後,我看得出他有些疲倦,便開玩笑問他:「俊仔,你像明星走穴趕場一樣,累不累呀?」孩子老實回答說:「有點困,中午都沒得睡!」說完無奈地笑了笑。於是我問他補習班是自己願意上嗎?
  • ——《認知天性》給你方法
    他上課基本不畫重點,不記筆記,一學期下來書都是9.5成新的,而我的書基本上沒空白地兒了,最要命的是,你看他上課看漫畫,聽課吊兒郎當,結果每次考試還都比我考得好,這就讓我納悶了,憑啥啊? 從小到大,老師都在說要注意學習的方式方法。可沒人告訴你究竟學習方法哪兒有問題。明明上課時認真聽了課,看書時畫了那麼多重點,還在一本書上記了那麼多筆記,可為什麼成績就沒提上去呢?
  •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不像爸,你家娃長相被長輩「截胡」過嗎?
    導讀: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不像爸,你家娃長相被長輩「截胡」過嗎?各位點開這篇文章的朋友們,想必都是很高的顏值吧,我們真的是很有緣哦,小編每天都會給大家帶來不一樣的育兒資訊,如果對小編的文章或者其他的什麼,有什麼一些意見的話歡迎在下方積極評論哦,小編每條都會認真看的。那麼本期的內容是:天不怕地不怕,就怕孩子不像爸,你家娃長相被長輩「截胡」過嗎?!那麼我們就來看看吧!
  • 怎樣學習更有效?《認知天性》告訴你3種成為學霸的方法
    樊登老師在中學時代,經常被班上的女生圍攻,原因是不見他努力過,成績卻那麼好。有位女同學的每一本書都記滿了筆記,還用各種顏色的螢光筆畫滿了重點,但樊登的書卻是比臉還乾淨,最多在老師布置作業的地方打了勾。 樊登老師從不相信自己有什麼天賦,因為他也認為學習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是他的方法不一樣而已。
  • 「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周末與放假」,我們理解對了嗎?
    #同學們經常聽到的一句話,那就是「不怕同桌是學霸,就怕學霸周末與放假」。許多老師在不同的場合下,用這句話來激勵我們這些中等生;而許多中等生按照老師的理解,用這句話鞭策著自己在周末與放假的日子裡不作停息,努力學習。那麼,老師與同學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什麼呢?究竟是對還是錯呢?網友紛紛稱,當老師說出這一句話的時候,其目的就是鞭策中等生在周末與其他放假的時候,千萬不要也不能放鬆自己,因為學霸在周末與放假的日子還在努力學習。
  • 《認知天性》如何高效學習?5000字乾貨給你講透
    你真的會學習嗎?你明白學習背後的原理嗎?你是那種學習很努力卻遲遲看不到效果的人嗎?如果你是,接下來的內容會刷新你的認知。一、你是那種看起來很努力的人嗎?你是那種看起來很努力,但學習效果卻不太明顯的人嗎?我覺得我是!整個高中我都是別人眼中看起來很努力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