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業與否,依託於你是否有強大的認知能力!

2020-12-25 投資致富

2019年,是機遇與風險並存的一年,創業與否,依託於你是否有強大的認知能力,認知能力對創業成功與否發揮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1、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具體說,是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中獲得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

元認知強調人的學習能力,他們對自己的學習和認知過程很了解,因此能夠在快速自我思考和自省後產生最優化的學習策略,能夠正確認識自己的能力及限度,也很清楚如何克服自己的不足。

如果創業者不具備完善的元認知能力,他們的努力將是低效的,甚至無效的。

因為,不帶認知的努力,就像只有懂技術不懂經營的創業「先烈」。所以說,創業者只有完善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才能對問題有足夠的深入思考。

如果你是一家創業公司的CEO,你發現公司的銷售業績一路下滑,找到業務部的負責人詢問情況,問道:「最近公司的業績一路下滑,這是什麼情況?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

他給出的業績下滑的原因是團隊流失了兩個得力幹將,和競爭對手降價,導致客戶流失。為此,他向你提供了一套方案:多配點人手,同時,進行價格戰,把對手擠出去,奪回市場。

你沒有深入思考,覺得他說的有點道理,便同意了他的方案。

結果,一個月後,公司的銷售額確實增加了兩倍,但是由於是打折銷售,再加上新增的人力和運營成本,利潤反而銳減。同時,競爭對手又開始降價了。

如果當初,你能深入思考這個問題,去挖掘本質原因,而不是浮在表面,或許,情況就會不同。比如,你可以反思你當初的提問是否合理?

「最近公司的業績一路下滑,這是什麼情況?你下一步打算怎麼辦?」其實是一個很模糊的問題。

究竟怎麼算下滑?目標業績多少?現在業績多少?下滑比例多少?過去幾個月的情況怎麼樣?你有什麼思考過這些問題?

更進一步講,你有沒有反思過兩個得力幹將為何離開?是不是業務部負責人的管理方式出了問題?或者他這個人本身就存在致命的缺陷?

總之,元認知能力的提升有助於創業者挖掘創業中面臨問題的本質原因,它能讓創業者更清楚地發現並克服自己和企業的問題。

2、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被定義為一種能設身處地體驗他人處境,從而達到感受和理解他人情感的能力。

創業者需提升自我的共情能力,以便具備更強的同理心,能夠換位思考,準確把握他人需求和想法。

體現在創業過程中,他們不僅能使自己的產品和服務設計得更符合用戶需要,也能在和投資人、用戶的溝通中,贏得更多好感和認可。

一個技術思維的創業者如果不懂得共情力,總是站在自己的角度來想問題,他覺得自己產品天下無敵,拿著一份堆砌各種數據的BP去找投資人,但是連基本的商業模式都陳述不清,結果,遭到了投資人的拒絕,他當時覺得投資人沒眼光,心裡暗生憤懣。

殊不知,他完全沒有站在投資人的角度考慮問題,投資人需要的是創業者能清晰地告知他有關你的商業模式、賽道情況,融資訴求等等。

總之,身為一個創業者,你能不能做好的傾聽者,你能不能去說服別人,你能不能做準確的判斷,你能不能用開放的心態去學習,去觀察,去改變自己,這些將左右你的成敗。總結下來,創始人的認知能力決定了企業的發展空間,因此不斷打磨與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是一個企業創始人的必修課。

仔細反思一下,你身上是否具備這些認知能力呢?如果你下決心創業,想成為一名成功的創業者,不單需要好的產品和商業模式,更重要的是你得具備全面的認知能力。與雲堡一起,打破習慣性的思維與分析方式,發掘自身的盲點和誤區,重塑自我。2019,我們一起加油!

相關焦點

  • 認知能力決定生存能力
    現在好像很流行講認知的問題,把人生的高度、成功與否、生活的水平、財富的積累都歸因到認知水平這個因素上。可能,認知能力還真的是一個很重要的能力。關於認知,我覺的就是人對世界及事物的規律、知識等方面的理解和接受能力。按照百度百科的解釋:認知,是指人們獲得知識或應用知識的過程,或信息加工的過程,這是人的最基本的心理過程。
  • 決定孩子聰明與否的關鍵不是智商,而是家長採取的認知教育方法
    然而更多的家長卻認為,孩子的聰明與否是天生的,天生的智商情況決定了他們聰明與否,事實上真的如此嗎?智商是孩子天生就具備的,科學研究證明,絕大多數人的智商相差並不大,智商並不能代表孩子生而知之。舉個例子說,哪怕一個孩子智商非常高,但性格有缺陷,很少接觸外面的人與事,那他也不會真的聰明。
  • 過了25歲,認知能力才是你與同齡人的差距
    首先,從認知心理學的角度講,「認知能力」就是人腦加工、儲存和提取信息的能力,是人們成功的完成活動最重要的心理條件。你記性好不好?反應快不快?注意力是否敏銳?進而擴展到悟性高不高?能不能全面而批判性地去分析問題,理解事物的邏輯是否正確,都是一個人認知能力的體現。
  • 創業成功與否,取決於創業者的認知範圍!賺錢不易,且行且珍惜!
    什麼叫做生意認知範圍?打個比方說,當自己的手裡有點閒錢,想自己做點生意或者創業,如果只是盲目或者衝動,看到別人做一個生意賺錢,自己也跟著做同樣的生意,往往最後虧的就是你。有一個住在同一小區的人,以前一直在一家IT公司公司,主要負責軟體的開發。上個月遇到的時候,聽說自己開始創業了,跟我說,都四十的人了,如果還不自己創業,光拿死工資,養家餬口還差不多,其他的就別談了。我問他怎麼創業,具體的思路?他說,我把房子抵押了,從銀行貸款,註冊公司,組建團隊,現在剛開始經營。
  • 內心強大心法:認知決定你的強大,真正內心強大的人擁有這些認知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真正內心強大的人大多擁有高強度的認知,這種認知讓他們面對生活的困厄從不害怕,而是勇敢地走出屬於自己的一條路。什麼是高強度的認知,高強度的認知是很少給自己樹立壁壘,也很少會後悔與糾結,而是懂得活在當下,明白生活是經由自己創造出來的,從不害怕生活的各種困難,才會讓我們擁有一個更美好的人生。我們該如何擁有強大的內心,請先樹立這幾個認知。
  • 超出認知的創業,都是在賭博
    所以十賭九輸,你能靠運氣賺的錢,這些錢也能因為沒有運氣加倍輸還回去。所以,超出你認知賺的錢,有一天,是要還回去的。用超出認知的方式炒股,即使一時賺到了,終有一天也會輸回去。再說創業,和賭博及股市,又有什麼共同點?
  • 怎樣成為一個內心強大的人?6個方法讓你擁有強大的內心
    你是否有過沮喪,失落,感覺自己人生跌入谷底的時刻?你是否有過內心脆弱,敏感的時候,總是因為對方的一句話,而想得太多?你是否遇到過自己覺得難以克服的困難,無法達成目標,開始懷疑,否定自己?其實,真正決定一個人內心強大與否的關鍵在於:有沒有一套成熟的,屬於自己的核心價值觀,世界觀,人生觀,思維體系以及豐富的閱歷。內心強大的人能夠保持一種獨立,自我,自信的狀態,而這份自信並不是依靠外物(比如,財富,人脈,權利等等)產生的,不會因為外在的條件而盲目自大,而是發自於內心。
  • 讓認知優勢成為你先人一步的競爭力:提升認知能力的六種方法
    無論你是在找新工作還是在職業轉型,了解你是如何訪問記憶、處理信息、應用理由和進行分析的,都能在招聘過程中對你有所幫助。此外,注意你的認知優勢可能有助於將職業選擇範圍縮小到那些你有天賦的領域。 什麼是認知能力?
  • 「創業的認知相對論」越主觀的人可能越是創業的料
    此次演講主題為《創業認知相對論》 以搜狗10多年的創業歷程為素材,王小川總結了一套融合管理學、哲學、物理學的認知相對論,做業務出身的人有80%的概率就一定會上,但是做產研體系的人思維非常嚴謹,他需要對這件事情有99%把握一定會幹,而且一旦出現不確定性與調整,會非常痛苦。如果你過於關注於能力體系的建設,而忽略了對於商業模式,對於市場,對於客戶需求的認知與了解的話,你從一開始就失敗了。」
  • 通識學習,提升你的認知能力
    比如做機器人要視覺、人臉識別,人有各種各樣的表情。一個3歲小孩就能夠知道大人的喜怒哀樂,知道誰惹得起、誰惹不起,但現在的機器做不到。你的認知取決於你的底層代碼,學了很多看似無用的知識,卻是為將來做準備。二、心智能量管理比如電腦開程序太多的,它就發熱,儘量不要讓它開更多的程序,佔用你的心智能量。使得你在特別關鍵的問題上反而是沒有計算能力,沒有片段能力。
  • 你的認知能力,暴露了你的人生高度
    實踐你的認知; 這也是書中主要講述的四個部分。 我們可以圍繞這四個方面去掌握這種自我升級迭代的方法,獲得認知能力的提升。 當我們的認知能力得到提升,那麼我們的世界觀、格局、思考問題方式,也會相應地發生改變,從而影響到我們的人生走向。
  • 衡量一個人內心強大的標誌:是否擁有反脆弱思維
    文/唐若唐若心學原創作品,違者必究當我們想要知道一個人是否內心強大,其實根本就是看其是否擁有反脆弱思維。反脆弱思維裡面有一句經典的臺詞告訴我們這種思維的厲害之處,那些一切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而是告訴自己世界變了,我們需要重新提升自己的認知,重新獲得成長的力量與能量。比如過去是紙質媒體,現在是移動網際網路的思維,未來將要進化到智能人工時代,人獲取信息的能力越來越便捷與方便,個人品牌也在迅速崛起,如果我們懂得了這個時代的變化與特徵,我們就可以制定自己的認知提升計劃。
  •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賺不到錢,是因為你缺少認知
    每個人的大腦都有一套算法,是自從出生到現在的環境投射和自主意識共同進化而成的,認知是所有行為的內在邏輯,而行為是認知能力的外在表現。 《你缺的不是努力,而是變現的能力》一書中有這樣一段話:值錢的從來不是工資,而是你的認知、洞察與行動。從源頭改變,方可釜底抽薪。
  • 什麼是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它們有多重要?
    在教育是否能提高認知能力的問題上,學術界還有爭議,但是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定義問題。如果將認知能力僅僅定義為大腦神經元所決定的潛能的話,顯然教育甚至出生後一切的環境因素基本上都不能改變認知能力,因為正如上篇推文介紹的,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在出生前後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全部成型。
  • 詹偉平:如何判斷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
    判斷一個創業項目是否靠譜,可以從三個方面來看:1.想得到。處在一個好的圈子裡,每天會給你帶來大量有價值的信息,可能一個不經意的郭嘉尚未宣布的政策,會給你帶來巨大的財富。即使你能力很強,手上的資源很多,可是如果你不知道如何運用自己的能力和資源,在正確的項目上進行變現,那麼這些和垃圾無異。
  • 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如何提高你的認知能力
    所以,就會有人提出問題:知識大爆炸的今天,如何提高自己的認知能力。有句話說得好,學海無涯,學習是無止境的,是沒有邊界的,意思就是知識永遠也學不完,因為人的壽命有限,一生一世才一百歲,一個人不吃不喝學習一百年也學不完世界上的所有知識理論,所以學習提高認知能力很有必要。
  • 你的大腦有多強大?這道題給你答案
    你的大腦有多強大?什麼是你認知中最重要的方向?在人格上,你天生的優勢是什麼?是創新、邏輯、理性還是其他?這個測試,會給你解答。題目:你第一眼看到哪個部分最有感覺?        你屬於具有很強的科學性思考的人,所有事物在你的認知中都必須要經過檢驗才可以成真,你不會輕易的對某一件事情下結論,你會再三求證與確定;在人格上,你屬於進取心很強的,你會去挑戰大家不敢做的事情,因為對你而言,人生就是一場冒險,太安逸的人生太無聊了!選B.
  • 出色的協調能力,穩定的能量定義,這組對宮星座最不能膚淺去認知
    但就事實而言,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人的人格是完全健全的,所以人格的健全與否只能是一個「相對」概念,今天我們要說的最後這組對宮星座,在人格健全與否這個概念上最具代表性,這組對宮星座需要我們去深刻認知。更細緻的講,一個人是否具有客觀的自我認知、是否具有平衡性質的理性與感性、是否具有穩定化的情緒面貌、是否具有健康的身體、正確的責任感、是否具有正向樂觀的人生目標與追求,以及在現實中是否具有平衡性質的處理協調現實的思維跟能力。
  • 李善友:阻礙你成功的不是能力,而是認知盲區
    拙勤未見得能有好效果,如同沙上建塔。李善友教授今天在混沌創新商學院開學典禮的講話,就是想告訴你這一點。為什麼能力越強,離死亡越近?你能力越強,你的固有認知通道越頑固,等生存環境發生變化時,不僅不能維護生存,反而會帶來致命的遮蔽性效應。認知是有邊界的。
  • 認識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你知道「元認知能力」嗎?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首次提出「元認知能力」:意思是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即對認知的認知,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教育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能力有關--其他的都是附屬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