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識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2020-12-25 玉川社群

你知道「元認知能力」嗎?

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首次提出「元認知能力」:意思是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即對認知的認知,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教育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能力有關--其他的都是附屬因素。

可以想像一下,一個非常熱愛學習的人,卻不知道如何學習,他的成績會好嗎?

你會發現,大腦只是你身體上的一個器官,你是可以使用「元認知」來控制的。大腦的運行過程:外部世界的信息輸入--通過大腦運轉--再輸出反應(嘴、手、腳)--形成結果。因此,每個人輸出的不同將導致每個人的人生軌跡完全不同。

看起來非常簡單,但是輸出的反應卻能夠決定人的命運;換句話講,元認知能力決定了你的未來。

元認知在生命中的意義

元認知的重要意義就是幫助你在做出選擇時,知道選擇什麼是最重要的。外部信息輸入你的大腦時,在你的大腦中形成認知,然後通過人體器官將這種認知傳導出來,形成你所做出的決定。

例1:在吵架這場活動中:有人幫腔、有人勸架、有人報警、有人哭鬧,還可能有人動武,最後還有可能有人傷亡或獲罪。

例2:學生的學習成績好不好,往往歸責於這個人聰不聰明,這是不對的。我們知道遺傳因素只佔有少部分影響,除非先天不足者;生存環境(地域)、生活環境(家庭、校園)、大腦輸入信息的正確認知與行動等因素,才是決定這個學生成績好不好的重要因素。

例3:做生意、投資為什麼會失敗?因為在投之前,都認為100%會成功,或者大概率會成功,但實際上是因為其所認知的只是表層邏輯,背後多維邏輯還沒有認知到。

因此,學習、生活、工作、創業、做生意等等,其成敗得失,方方面面都與元認知有關係;提升元認知,讓你知道什麼更重要、什麼最重要,讓你在做出選擇時,快速找到最正確的方法!

那麼,如何有效提高元認知能力--刻意練習

大致是這麼一個邏輯:輸入正確--大腦運動--輸出價值

1、學習並持續學習,這就是在為大腦輸入正確。大腦也像一塊肌肉,它沒有辦法一下子變得很強壯,它需要你持續的練習才能得到有用的輸入。

2、坐享是訓練大腦運動能力最好的方法,我沒辦法有科學去解釋這個問題(我相信科學是可以解釋的,只是我的大腦還沒得到輸入而已),但是,我們日常所知大師、禪師、修行,最常見的就是打坐、禪修。它是一種內視、冥想、自省,通俗地講是訓練思維能力。方法是:把所有的注意力全部集中到呼吸上,不思考任何事情,其實所有人都會走神,只是我們要爭取不走神的時間越長越好。

3、培養興趣:全神貫注地做一件自己有興趣的事情,並長期堅持。

4、反思:經常反思一下自己的思路和思考結果,琢磨一下自己的想法有沒有邏輯謬誤。

5、記錄思考(不是敘事,而是總結、歸納、計劃)。

6、閱讀、理解並轉化為寫作。這就是我現在正在幹的事情,我知道我寫得不並不好,沒什麼文學基礎,但這都不重要,玉川社群就是希望你把所讀到的好書,記錄下來並寫出自己的心得體會、感悟,堅持3年、5年、10年我們再看看效果呢?

相關焦點

  • 元認知是什麼?怎樣提高元認知能力?
    什麼是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其實就是指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看定義有點拗口,其實很好理解。
  • 缺乏元認知能力!
    因為這不僅僅是認知的問題,而是元認知的問題。什麼叫元認知呢?認知自己的認識,調節自己的認識。以這位表弟為例,性格比較固執,自信有餘,反省不足。他將戀愛導師作為畢生的事業,可以嗎?也不是不可以!但是,我說你要明確判斷,判斷你自己的認識,你是真喜歡還是假喜歡?認知是否有誤區?
  • 13思維模型:元認知一認知背後的認知
    為什麼我的自學能力和自律能力那麼差?以上所有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能不能改變自己呢?其實在表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元認知。也是人和人最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對元認知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是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如學生對自己學習中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及進行積極的監控,就屬於元認知的範圍。元認知的實質是人的自我監控。元認知的作用是從深層次提高學習能力和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果。
  • 幫你認識元認知策略
    今天我們就帶領大家一起來梳理一下元認知策略。這部分的知識主要考查例子型的選擇題,有時也會出現案例分析。說起元認知,可能就有人很頭疼,這到底是什麼?我們從他的含義說起,元認知就是對認知的認知。這個概念中有兩個「認知」,但是他們的含義卻是不一樣的。第一個「認知」指的是「認知過程」,而第二個「認知」指的是一種認識或者說的把控。
  • 培養「元認知」能力,史丹福大學開發了哪些學習工具?
    Stanford 開發了哪些「元認知」工具?本文將做深度解讀。一、什麼是元認知?元認知是對自己思維的反省和思考,即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和自我調節。什麼是認知?認知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元認知與認知的區別如下:
  • 學習筆記 | 認知、元認知、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
    (cognition)是指人們認識活動的過程,即個體對感覺信號接收、檢測、轉換、簡約、合成、編碼、儲存、提取、重建、概念形成、判斷和問題解決的信息加工處理過程。習慣上,我們將認知與情感、意志相對應。認知也稱之為認識,是指人認識外界事物的過程,或者說是對作用於人的感覺器官的外界事物進行信息加工的過程。它包括感覺、知覺、記憶、思維等心理現象。為了更直觀真切地明白這個概念,讀讀下面這個事例:在過去,由於受過高等教育的人少,所以大學生在那時比較吃香。
  • 什麼是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它們有多重要?
    在教育是否能提高認知能力的問題上,學術界還有爭議,但是我認為這實際上是一個定義問題。如果將認知能力僅僅定義為大腦神經元所決定的潛能的話,顯然教育甚至出生後一切的環境因素基本上都不能改變認知能力,因為正如上篇推文介紹的,人類大腦的神經元在出生前後一個很短的時間內就已經全部成型。
  • 刷新你對0-6歲兒童遊戲的認知,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
    刷新你對0-6歲兒童遊戲的認知,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遊戲對於兒童認知發展的重要性!遊戲遊戲是幼兒喜愛的活動,為其提供了從不同方面來認識外部環境的途徑。在遊戲中,幼兒可以充分的發揮主動性和積極性,①通過扮演各種角色,②通過使用各種玩具或材料、③通過觀察、感知、比較、分類、回憶、想像思維,④通過對已有知識理解的更新、對生活經驗的重組、對已掌握能力的運用、對動作和情節的實踐。
  • 元認知:你的另一雙眼
    在人類長期進化的過程中,與高度發達的認知思維一併進化的成果就是元認知,元認知,即對認知進行認知、對思維進行思考,猶如站在認知思維圈旁邊的監管人員,能以理性的角度看待思維過程。人是否能監管自己的思維?經過眾多學者長期的研究發現,人這一生物具有最強的自我意識,即能認識自己,能夠意識到自己在想什麼。
  • 認知覺醒:元認知
    認知覺醒(元認知)這本書寫的不錯非常清晰的講訴了我們大腦的天性和機制,如何利用我們的天性去學習改變才是正確和常久的方法已經如何學習改變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有幾個點還是挺觸動我的:所有痛苦都是來自上天的考驗和讓你蛻變的方法:因為之所以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肯定有在工作,家庭,朋友,以及事情上出了問題提醒我們改修正和改變自己及時解決問題(富蘭克林也說過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受益)王陽明心學也提到在事中磨練:說明我們的能力還不夠,思想深度有不夠所以讓我們從痛苦問題中磨練和鍛鍊自己
  • 認知理解力的重要性
    兩書對「認知」和「認識」的解釋如出一轍,都認為「認知」和「認識」有廣義和狹義兩種涵義,廣義角度的「認知」和「認識」概念是相同涵義的心理術語,都表示「人腦反映客觀事物的特性和聯繫,並揭露事物對於人的意義與作用的心理活動」。因此,從這個意義上來說,兩個概念可以通用。狹義角度的「認識」概念涵義未被詮釋。狹義角度的「認知」概念涵義詮釋歧義較多。
  • 《認知覺醒》:真正優秀之人,原來都擁有「主動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聽起來感覺有點深奧,不易理解,實際上,元認知能力是我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能力,動物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雖說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獨有的能力,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反思能力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他們的元認知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人人都有的元認知能力的世界裡,唯有擁有更高級的元認知的人更優秀,更厲害,更自律,更成功。
  •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父母懲罰沒用,關鍵是提高元認知能力
    就拿上文小東來舉例子,假設小東在哭鬧之後,開始思考&34;這個思考的過程,就是元認知能力的體現。而元認知能力比較抽象,當孩子初次出現這個意識的時候,他們往往把握不住,進而導致元認知能力缺失。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重視對孩子的元認知能力培養,其實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亂發脾氣的情況出現。
  • 從熟知走向真知|元認知|教師|教學
    美國著名的教育家、心理學家布盧姆將認知過程分為記憶(回憶)、理解、應用、分析、評價、創造六個維度,記憶(回憶)只是「學習的保持」,屬於認知過程的較低層次,其他五個認知類別與「學習的遷移」聯繫越來越緊密,而理解就是促進學習遷移的起點。因此,在學校的課堂教學中,特別強調理解的重要性。但是,什麼是真正的理解、深度的理解?我們又該從哪些方面去測評學生是否真的理解了?
  • 真正的高手,都有一種「元認知」能力!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具備一種高水平的「元認知能力」。換句時髦的話說,這是在刻意修煉自己的「元認知能力」。換言之,元認知是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它又進一步糾正我們的思考方式和結果。打個比方,如果說「認知」是馬,那麼「元認知」就是馬車夫。雖然馬是驅動力,但需要馬車夫給馬指方向。馬車夫想要駕馭馬,但馬可能不聽話,兩者就會僵持不下,直到有一方屈服。這就是「認知」與「元認知」的關係。
  • 真正的高手,都有一種「元認知」能力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具備一種高水平的「元認知能力」。1高手,都善於自省刻意修煉「元認知能力」何為「元認知能力」? 換句時髦的話說,這是在刻意修煉自己的「元認知能力」。 換言之,擁有「元認知能力」的人,都有極強的抽象思維。
  • 關鍵是提高娃的元認知能力
    這時我們就要提到一個名詞,叫做元認知能力,當孩子元認知能力低下的時候,自然不知道如何正確的表達自己的需求。如果這些依然無效,那麼很可能是孩子的元認知能力低下導致,只要找到孩子得不到需求就發脾氣的真實原因,才能夠真正幫孩子改進。
  • 今日學習:元認知是個體最重要的能力?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本篇文章的核心: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即上帝視角或跳出自我來看自己,一種審視,一種反思,一種復盤。元認知能力是個體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
  • 認知能力決定生存能力
    人腦接受外界輸入的信息,經過頭腦的加工處理,轉換成內存的心理活動,進而支配人的行為,這個過程就是信息加工的過程,也就是認知過程。人的認知能力與人認識事物的過程是密切相關的,可以說認知是人對世界、對事物認識過程的一種產物和結果。一般說來,人們對客觀事物的感知(感覺、知覺)、思維(想像、聯想、思考)等都是認識活動。
  • 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
    其次,需要從宏觀上認識認知策略和元認知策略。所謂的認知策略就是我們在加工處理外在信息的一種方式而已,而這種方式的主要作用在於幫助我們加強"記憶"。它包括複述、精加工和組織策略。精細加工策略是通過在新舊知識之間建立一種深刻聯繫也即促進理解進而幫助我們記憶知識,我們都知道機械記憶和意義記憶孰優孰劣,因此簡單的說精加工策略就是加深我們對於材料的認識,如記筆記,記憶術,補充背景知識等。組織策略是通過歸納總結的方式幫我們梳理知識來加強記憶,而藉助圖、表、提綱或歸類等方式可以快速實現這一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