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學習:元認知是個體最重要的能力?

2020-12-25 吉吉日知錄

元認知能力: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

本篇文章的核心: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與理解即上帝視角或跳出自我來看自己,一種審視,一種反思,一種復盤。

元認知能力是個體最重要的能力沒有之一。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為人謀而不忠乎?與朋友交而不信乎?傳不習乎?」也就是說我們理解和認知我們的思考過程需要具體清晰準確:就如曾子說的,做事是否全力以赴,保證質量,交際是否真誠,講給他人的道理是否親自實踐!按照三條思考來指引自我。

其實這幾天一直在思考元認知這個概念,也沒怎麼去查書和諮詢,關於元認知,大概不下十種說法,有什麼學會提問,如何閱讀,跟對人說,和時間做朋友,認知天性,終身成長,如何學習……以上大部分我都還沒去看,但還是想先從自己大腦中挖掘,再挖掘,看看能不能發現點什麼。

今天早上的一個思考:越來越發覺,我們學到的知識信息大多是不斷接近正確/真相的信息,或者這些信息/知識只是正確/真相的一部分。即我籤名說的:我只看到真相的裙角!

我們來看一些常見的例子:主持人問比爾蓋茨和巴菲特取得如此偉大成就的核心原因?巴菲特和比爾蓋茨神秘一笑,都用馬克筆在紙上寫了點什麼。當展開紙條時,上面是一個大大的—focus (專注/聚焦)他們一輩子主要做了一家公司,做了一件事,一件挑戰足夠大,周期足夠長,能擊穿個體生命周期的事!就說專注這事,有人研究寫出了理論《心流》有人作實驗寫出了概念《意志力》(書裡面有些實驗局限性大,邏輯性差,但不妨礙他們得出接靠近正確的結論)還有人實踐了一輩子寫出了實踐錄(方法論/術)《斷離舍》,他們大多在說同一個道理,用了不同的方式,帶出了一群信徒,其實,這只是正確答案或者說事實真相的一個面/一條線/一個體,或者冰山的一角,但因為在這個面/體/線做的足夠好,走的足夠遠最終成為個體的信條,啟發了普羅大眾。

他們都窺到了真相的裙角,當把裙角分享出來時,大部分人因認知/經驗的千差萬別,理解出了千萬種不是真相的「裙角」,就如一千個讀者就一千個哈姆雷特一般,旁觀的人吶,一顆謙卑的,開放的,包容的,好學的…大腦,才會讓我們在人生路上不斷靠近真相的冰山一角,從這個意義上來看,我們都是盲人,我們都在摸象,當把象摸完了,大概就能知道真相的樣子或輪廓了吧。

以上是今天的一個思考,我所想皆是錯的,幸運的話,錯誤想法大概是對的想法的前幾個階段,認知升級之後才能靠近真相更近一些。

這一過程有個避不開的「陷阱」,就是比如我通過學習珍視注意力,並培養長期持續實踐的習慣,再輔助商業知識,經濟學,心理學,社會學常識等一系列的學識來提升元認知/認知水平,最終取得點成績,我對自己的經驗和學到的理論會深信不疑,那麼就算這個經驗/概念是片面的,或者只是邏輯自洽的,又或者只是我解釋世界和理解世界的「系統」,最終我對此深信不疑,進一步可能會成為信仰,還會在不斷成長過程中,找到無數論據/現象來證明經驗和概念,導致越陷越深。

也許某天,這些經驗和概念都會被「證偽」,不過呢,那又有什麼關係呢?畢竟他對有些個體是有效的,有助益的(一定周期內),當某天失效時,我們通常不會想到是經驗/概念出了問題。

思考自己思考的過程,有些人稱為上帝視角,又有人稱為自我/超我,還有人稱為私人「專家組/智囊團」(通過虛擬大牛組隊幫助個體解決分析問題)還有人用「換位思考」來實現。我們的認知都在變化當中,大部分人都體驗過無知到有知,少知到多知,窄知到廣知…這一過程就是認知升級的過程,按照此處邏輯,元認知比認知更具體或者說高階,有自我審查機制。

當然,元認知也有高低,大小之分,由多重因素決定,思考自己的思考過程,也就是大腦自身自查大腦。追究思考,做事為人等背後的深一層,兩層多層邏輯,然後成長。

相關焦點

  • 學習筆記 | 認知、元認知、認知策略與元認知策略
    弗拉維爾認為,元認知就是個體關於自己的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它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活動的認知。元認知由三種心理成分組成:一是元認知知識,主要包括個體對自己或他人的認知活動的過程、結果等方面的知識;二是元認知體驗,指伴隨認知活動而產生的認知體驗和情感體驗;三是元認知監控,指認知主體在認知過程中,以自己的認知活動為對象
  • 認識元認知能力的重要性
    你知道「元認知能力」嗎?美國心理學家弗拉維爾首次提出「元認知能力」:意思是反映或調節認知活動的任一方面的知識或認知活動,即對認知的認知,是對自己的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教育心理學中常提到「學習如何學習」。一個人的財富創造能力最終也只與元認知能力有關--其他的都是附屬因素。
  • 《認知覺醒》: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會「飛」?具備這種能力很重要
    而元認知,則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是對自身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元認知聽起來有點抽象,實際上是指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常見現象,思維能力的多元,類似於我們讀書寫作一樣,既能提升自己的知識層次,又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變現,這就是多元的能力。
  • 培養「元認知」能力,史丹福大學開發了哪些學習工具?
    培養「元認知」能力,史丹福大學開發了哪些學習工具?二、為什麼要培養「元認知」能力1、提高自我學習能力提高元認知的最重要的原因是,元認知能力的提高有助於提高跨學科知識、技能,性格品質等自我學習能力。它能增強面對未來真實世界,處理問題的能力。即使在學科劃分的狀況下,元認知的思考方法和原則也同樣適用。
  • 元認知能力,你應該擁有的最重要的能力(簡短深度好文)
    如果你有認知到自己曾經這麼想過,那說明你擁有不錯的元認知能力,你會認知到自己的思考過程,而不是單純情緒化的思考。你發現沒有,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還是入木三分、深度思考,這就是元認知能力的差別。不僅僅是,看過就看過了,做過就做過了,元認知能力強的人,往往能夠從故事中看到其背後的深刻原因,能夠分析出別人是如何思考,同時還會根據思考的結果進而修正思考邏輯和方法。
  • 學會控制自己的大腦,構建你的元認知能力
    正因如此,人類才具備了其他動物很難具備的一種能力——反思能力。得到了反思能力的人類,最終創造了語言,發明了文字,形成了邏輯思維能力,進而成為地球上最強大的物種。人類能將自己的思考作為思考對象的能力被稱作「元認知能力」。簡而言之,元認知就是對思維進行反思的過程。
  • 13思維模型:元認知一認知背後的認知
    為什麼我的自學能力和自律能力那麼差?以上所有問題是什麼原因造成的?我們能不能改變自己呢?其實在表象的背後隱藏著一個非常重要的概念,元認知。也是人和人最大的區別,下面我們對元認知進行一個全面的認識。是個人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評價和自我調節。如學生對自己學習中感知、記憶、思維、想像等認知活動的再認識、再思考及進行積極的監控,就屬於元認知的範圍。元認知的實質是人的自我監控。元認知的作用是從深層次提高學習能力和從根本上提高學習效果。
  • 《認知覺醒》:真正優秀之人,原來都擁有「主動元認知」能力
    元認知聽起來感覺有點深奧,不易理解,實際上,元認知能力是我們習以為常,見怪不怪的反思能力。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所獨有的能力,動物是不具備這種能力的。雖說這種能力是我們人類獨有的能力,但是由於每個人的反思能力有所不同,人與人之間的差距還是很大的,所以他們的元認知能力也各不相同。在人人都有的元認知能力的世界裡,唯有擁有更高級的元認知的人更優秀,更厲害,更自律,更成功。
  • 元認知是什麼?怎樣提高元認知能力?
    什麼是元認知能力?元認知能力其實就是指對自己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看定義有點拗口,其實很好理解。
  • 元認知能力,我們竟然可以用自己的大腦控制自己的大腦
    1967年弗拉威爾在其《認知發展》一書中明確提出了元認知的概念,之後人們對於元認知能力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研究。李笑來老師給出的定義是:人類能將自己的思考作為思考對象的能力,稱為元認知能力。對元認知能力運用最典型的例子就是:復盤。
  • JBC:科學家發現可以增強個體學習和記憶能力的明星蛋白質
    2014年5月5日 訊 /生物谷BIOON/ --近日,刊登在國際雜誌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的一篇研究論文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發現,參與引發很多疾病的一種蛋白質可增強個體的學習和記憶能力
  • 孩子得不到滿足就發脾氣,父母懲罰沒用,關鍵是提高元認知能力
    所謂&34;指的是是對認知的認知,是個體對自己的認知加工過程的自我覺察、自我反省、自我評價與自我調節。這個概念首先由弗拉維爾(Flevell)於1976年在其《認知發展》一書中明確提出。而元認知能力比較抽象,當孩子初次出現這個意識的時候,他們往往把握不住,進而導致元認知能力缺失。也就是說,如果父母重視對孩子的元認知能力培養,其實就可以很好地避免孩子亂發脾氣的情況出現。
  • 從體驗中學習—談非認知能力的養成
    這個以協助弱勢孩子的公辦民營學校最令我著迷的是培養孩子的品格力!從長期的縱貫研究可以看出品格力對於弱勢孩子的重要性,若只強調認知學習能力的培養,這些孩子即使考上大學,也很難在大學存活下來!因為他們的生活真的充滿太多挫折與挑戰了!我認為品格力對於特殊教育需求的孩子一樣重要,不管是好奇心、感恩、毅力、樂觀、自我控制、社交智能、興趣與熱情都是孩子的重要能力。
  • 教育知識與能力12(學習策略)
    【導讀】元認知是對認知的認知,即個體對認知活動的自我意識與調節,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和元認知監控。元認知知識是個體關於自己或他人的認識活動、過程、結果以及與之有關的知識,即知道做什麼,包括三個方面內容:關於人的知識、關於任務的知識和關於策略的知識。
  • 心理學筆記-畢生發展(8)中年期心理能力與認知能力的發展
    心理能力1.1 智力發展沙伊的西雅圖追蹤研究發現個體的智力在35歲到達巔峰,進入老年期之後才會隨著大腦的衰退而迅速下降。人的智力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而增高!沙伊從語言能力,演繹推理能力,言語記憶,空間定向,數字能力和知覺速度幾個方面展開了長達六十年的心理能力橫斷測查。
  • 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個體行為
    不同於行為主義心理學,認知心理學反對把人的內在心理意識排除在心理學的研究之外,主張正是內在的認知可以解釋和預見行為,並構成個體行為的重要基礎。認知心理學在其具體研究中,普遍採用實驗、觀察和計算機模擬等方法。知覺、意象作為認知心理學研究的基本範疇和對象,在揭示人的內在認知心理機制從而在深入分析和理解人的行為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 解析CAT4認知能力檔案
    >1.為教師提供的學生認知能力優劣勢分析及教學參考意義的概述。2.為學生提供他們自身認知能力的簡況總結和一系列探索性的問題和建議。3.給家長們提供一系列建議,讓他們能進一步了解自己孩子認知能力情況,以及如何幫助孩子發揮最大潛力。我們以文字推理和空間推理能力兩個模塊為基礎對學生個人認知能力進行分析,使用的術語包括略微偏重、中度偏重或極度偏重,或者無偏重(即兩個模塊的分數相似,學生認知能力發展均衡)。
  • 心理學「元認知策略」透徹學
    【元認知】元認知是指對認知的認知,即個人對自己認知過程的知識和調節這些過程的能力。根據弗拉維爾觀點,元認知包括兩個成分:①元認知知識(知道做什麼)②元認知控制(知道什麼時候做、怎麼去做)(參考資料:陳琦、劉儒德主編《當代教育心理學》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另外一種說法:元認知內容主要包括:元認知知識、元認知監控、元認知體驗。
  • 傳統有效學習的在線應用(十一):「元認知」與「自我系統」需要考慮...
    原因有很多,但最重要的有三個:(1)教學層面:教學過程是一個系統性過程,也就大家常說的知識其實是「鏈狀的」,一環扣一環;(2)IT工具層面:大家現在非常強調「場景性」,幾乎已經是主旋律了,但它的背後要求「系統性」來支撐,即:所謂的小前端,大後臺。
  • 什麼是認知和非認知能力?它們有多重要?
    上篇推文我們講到大腦皮層的發育過程存在敏感期(sensitive period),在這個時期外界環境對大腦的刺激對於孩子認知和非認知能力的發展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