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知覺醒》:為什麼優秀的人都會「飛」?具備這種能力很重要

2020-12-25 愛讀書的百合

在周嶺的《認知覺醒中》說過這樣一句話:優秀的人,幾乎都是會「飛」著前進的,所以普通人根本跟不上他們的進步速度。

而他們之所以能具備「飛」的能力,就是具備這種能力「元認知」。

01什麼是元認知

元有頭、首、開始、大的含義,也就是最高級別的。而元認知,則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是對自身思考過程的認知和理解。

元認知聽起來有點抽象,實際上是指我們習以為常的一些常見現象,思維能力的多元,類似於我們讀書寫作一樣,既能提升自己的知識層次,又能將知識轉化為技能和變現,這就是多元的能力。

也就是說將一種簡單或司空見慣的事物,不斷進行深挖後,將碎化片的東西串聯起來,不斷改變自己的生活,從而獲得更大的進步,並在進步中不斷拓展自己的思維能力和做事能力以及反思能力。

換句話說,元認知更類似於人們面對事物時的反應能力,你是樂觀還是悲觀?你而元認知不僅有被動元認知,也有主動元認知,被動元認知被推著走,而主動元認知則自己主動前行和嘗試。

02優秀的人與普通人,差距的原因是什麼

那麼問題來了,元認知的能力人人都有,也都有反思能力,為什麼有些人進步是飛速的,有些人進步卻非常緩慢。

這就延伸到了主動與被動的區別。也就是說只有更開闊、更有遠見,或者說更高級的元認知的人才能勝出。

成長慢的人只具備了被動元認知,而優秀的人卻擁有著主動元認知。也就是說優秀的人更加主動去學習、主動去嘗試和接受新事物,不僅在順境中努力,在逆境中會更努力。

比如說普通人在遭遇指責或批評時,才被迫去反思和糾正,而且很大程度上只是敷衍,甚至內心忿忿不平覺得自己並沒有錯,都是別人的錯;處於順境時,按著自己的意願生活,呆在自己的舒適區中,刷刷劇、睡懶覺、玩手機等,對自己的懶惰與拖延毫無知覺,所以才會日復一日的碌碌無為。

而那些優秀的人,不用別人催也會自律地努力,不斷反省自己,不斷提升自己,他們有一種意識就是即便沒有焦慮和憂患下,也會自覺主動地前行,不斷學習讓自己變得更強大和優秀,在主動元認知下,他們獲得了進步和成功。

也可以說普通人到優秀的蛻變,實質是元認知的改變,當我們做到從被動到主動時,這不僅是一個轉折點,也開啟了持續反省自己的思維和行為。這個時候,才意味著真正踏上覺醒之路,也就有了快速成長的可能。

03元認知如何改變我們的命運

實際上,當我們思考如何改變我們命運時,很多意外的驚喜都會接踵而至。

比如說我們確定自己想要什麼要的生活?我們該付出怎樣的努力?我們具體努力的方法是什麼?我們為什麼要用這樣的方法?更多成長方法學習,更多思維認知顛覆,七大概念,二十個成長關鍵詞,助你飛速進步,點擊《認知覺醒》連結

當我們多問自己幾個為什麼是,我們的元認知能力就開啟了。更直白地說,當我們更加了解自己時,就能糾正一些錯誤的觀念,從而令自己做出更好的選擇。

比如說我們在有情緒時,是讓情緒爆發,還是換種角度去緩解情緒,而思維的不同則決定了我們的人生選擇不同,但擁有了元認知後,我們做任何事都有一個參照物,比如:

當我們走神時,元認知會提醒你集中注意力,做更重要的事;在生氣和有情緒時,元認知會安撫我們要進行非暴力溝通,逐漸回歸心平氣和;當迷茫和恐慌時,元認知會告訴你該拓展知識邊界了,原有知識已經無法滿足現實需求;當拖延時,元認知會提醒你只有自覺、自律,才能擁有不一樣的生活。這些都是高級的元認知,它時刻幫助我們從高處、深處、遠處來審視自己,讓個體保持著清醒,所以擁有高級元認知的人,大都很優秀,也能「飛」一樣的進步。

那麼我們該如何獲得元認知呢?也很簡單,將自己的固定型思維轉化為成長型思維,從抱怨轉化到接受,從懶散到自律,做到終身學習。

如果想要真正獲得飛速進步,就要從原有的舒適圈中跳出來,先改變思維,再改變行動,然後在踐行中不斷反省,不斷學習;最後以成長型思維伴隨自己的生活,不斷練習、練習、再練習。

思維改變行為,自律養成習慣,最終變成高級元認知,這就是優秀人成功的秘密,也是「飛」起來的真正原因。

今日話題:在你的生活中,阻礙你進步的最大障礙是什麼?歡迎留言

相關焦點

  • 《認知覺醒》:優秀的人,往往都會「飛」,別不信
    周嶺在《認知覺醒》中說:世界上優秀的人,幾乎都是「飛」著前進的,普通人跟不上他們的腳步,是因為不會「飛」。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對隱形的翅膀,只是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更不會主動煽動它們,讓自己飛起來。這聽起來是不是很匪夷所思?
  • 《認知覺醒》:真正優秀之人,原來都擁有「主動元認知」能力
    最近在看周嶺老師的《認知覺醒》這本書,接觸到一個我以前不知道的概念--元認知。那什麼是元認知呢?元,在漢語中有「頭、首、始、大」的意思。元認知,就是最高級別的認知,它能對自身的「思考過程」進行認知與理解。
  • 《認知覺醒》:想要開啟成功之門,需要具備這個能力
    因此,我思故我在也可以說是一種反思能力,也就是在《認知覺醒》一書中,作者反覆提及的——元認知。01元認知能力是什麼《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提到元認知能力是人類的終極能力,也是人類最高級別的認知能力。簡單來說,元認知包含以下3個內容:第一、自我審視能力。元認知這個概念其實一點都不複雜,它指的就是我們的反思能力,這個能力可以說是人人都具備的,然而既然是能力,那麼就有大小強弱之分,那些反思能力強的人,往往就會獲得更加巨大的成功。
  • 《認知覺醒》:為何成功不是我,人與人的差異就在認知能力
    這種疲態,又如何去和孩子交流反饋。於是,焦慮、煩躁的情緒油然而生,整個人陷入極度灰心喪氣的狀態。好在朋友圈裡發現了一本書,一位年輕的自媒體作者周嶺所寫的《認知覺醒》。也就是通過大腦構造、潛意識、元認知等思維規律看清自己,了解認知世界裡的基礎設施,從事物規律中看清世界,從而去提升自己的能力及如何管控情緒力,看完之後,讓人頓有一種豁然開朗的心境,化解了庸人自擾的煩惱,同時也進一步強化了認知的驅動力。
  • 《認知覺醒》:努力沒結果,因為你缺乏高手的這一種核心能力
    01如果說我們每個人身上都有一對翅膀,結果會怎樣?答案是「會飛」。我們之所以成長很慢,是因為我們大多數人都不會「飛」,因為我們從沒曾想過如何主動去揮舞我們的翅膀,讓自己能夠從混沌中展開翅膀,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任意遨遊。為什麼這麼說呢?
  • 路飛的橡膠果實能力覺醒太恐怖了,可把人打飛至世界盡頭
    在海賊王當中,惡魔果實能力的隱藏技能就是覺醒能力,而能力覺醒也就意味著使用者實力大幅提升,比如說多佛朗明哥的覺醒能力,從最初被路飛4擋完虐,到覺醒後有實力勉強抗衡4擋。而路飛的橡膠果實能力一旦覺醒,足以把人打飛至世界盡頭。
  • 《認知覺醒》:一個人擁有這種能力,說明他很厲害
    《老子》第三十三章:知人者智,自知者明,勝人者力,自勝者強。周嶺在36歲時,還如同我們普通人一樣,之所以有所成就,我在其編寫的《認知覺醒》裡找到答案:覺知,自古以來都是精英的自我修煉方式。換言之,如果一個人要是具有了這種自我覺察的認知能力,並且能用正確的方法來修正自己,那麼他一定是個厲害的人,或者正走向厲害的路上。
  • 《認知覺醒》:為什麼克制「弱點」?才更容易走向成功
    換句話說,欲望太多,而能力不足。《認知覺醒》中有這樣一段引人深思的話:社會中的精英通常是那些能更好地克服天性的人。他們的耐心水平更高,延遲滿足的能力更強。可是這種表面的美好真的能讓你安心嗎?當你看見路人身材曼妙的時候;當你看到同事升遷的時候;當你聽到朋友家孩子學業有成的時候,你的內心卻在躁動不安。所以說,無論是生活還是工作中,焦慮都會隨時襲來,與其豔羨別人的成就,不如自己踏踏實實做出改變。
  • 優秀的人都具備哪些能力?
    在學習、工作路上,總有一些能力讓優秀的人出類拔萃,這些能力幫助他們克服困難,取得普通人得不到的成功。那麼,這些能力包括哪些呢?我們處在一個紛亂的世界,每天面臨許多新的刺激如遊戲,電視劇、爆炸性新聞等,我們會很容易獲得快樂,但也很容易有負面情緒,這種內心的跌宕起伏不斷在消耗我們的心理能量和時間。這也是為什麼,在人生重大轉折期,比如備戰高考,考研等,如果還沒開始一段戀情,就先不要去觸碰。因為戀愛時期人的情緒很容易大起大落。
  • 《認知覺醒》:別讓自己讀了很多書,卻成了最沒用的人
    白巖松曾在《痛並快樂著》中寫到:一生中總會遇到這樣的時刻,你的內心已經兵荒馬亂天翻地覆了,可是在別人看來,你只是比平時沉默了一點,沒人會覺得奇怪,這種戰爭,註定單槍匹馬。倘若你對自己的現狀仍有不滿,早就厭倦了一成不變,又總是覺得有一身吃苦的力氣卻無處施展的話,不妨先從提升自己的認知開始。最近我讀到了一本好書《認知覺醒》,這本書在之前曾被不少和我一樣的作者自發寫過書評,也被很多人稱為可以行走的成長教科書。
  • 優秀老師應該具備6種能力
    第一,優秀老師應具備闡述學科原理的能力許多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語文,有些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數學,還有一些學生不知道自己為什麼要學英語……他們很可能從一開始就抱著稀裡糊塗和敷衍了事的態度去學習某個學科,過程必然是一知半解,結果則可能是竹籃打水一場空。因為他們沒有積極的態度,更因為他們不知道為什麼要學以及應該怎麼學。
  • 認知覺醒:真正的覺醒者善於「憑感覺」找目標,何懼焦慮迷茫
    其實仔細想想,我們每個人都會有這種憑感覺得出的結論,只不過我們沒去關注它罷了。這種憑感覺對我們的生活和學習尤其重要。我們都可以根據這個說法滲悟一下這種讀書方法,我們都知道學習是理論加思考得出的真知,但這本《認知覺醒》的作者卻發現了這些存在卻被人忽略的內容,他把「憑感覺」稱之為頂級的方法。是因為它能幫我們感知真正適合自己所需要的東西,讓自己處於學習的「拉伸區」。
  • 認知覺醒:元認知
    認知覺醒(元認知)這本書寫的不錯非常清晰的講訴了我們大腦的天性和機制,如何利用我們的天性去學習改變才是正確和常久的方法已經如何學習改變自己的方法和技巧。其中有幾個點還是挺觸動我的:所有痛苦都是來自上天的考驗和讓你蛻變的方法:因為之所以我們感到痛苦是因為我們肯定有在工作,家庭,朋友,以及事情上出了問題提醒我們改修正和改變自己及時解決問題(富蘭克林也說過人只有在痛苦中才能受益)王陽明心學也提到在事中磨練:說明我們的能力還不夠,思想深度有不夠所以讓我們從痛苦問題中磨練和鍛鍊自己
  • 《認知覺醒》:為什麼越「努力」,會越失敗
    生活中,每個人都想用最捷徑的方式,去輕鬆獲取知識,比如說每天聽一本書,參加一個課程,然後訂閱一個名家專欄,用各種「努力」和「用力」去拼人生,然而結果卻越來越失敗、焦慮和迷茫。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不是說只要持之以恆,就能有所成就嗎?
  • 《認知覺醒》:想要改變,靠自控力是不可能的
    前段時間,從老師那裡聽到了一本叫《認知覺醒》的書,剛開始沒在意,因為正好手裡還有兩本書在看。在那之後的一段時間,就頻繁看到這個書名,並且無論是老師還是其他寫作者都對這本書有很高的評價,至此,這本名叫《認知覺醒》的書,成功引起了我的注意。
  • 《認知覺醒》|心智的蛻變是一種成長的美好
    真正決定你人生高度的,是深度學習能力。——周嶺告別2020,迎來2021,新的一年精讀了第一本書:《認知覺醒》。都說讀書猶如讀人,出版社安利本書後,突然發現,這本書的作者居然是周嶺,可以時髦地說,他是紅學界最會做生意的,是企業界最懂紅學的。
  • 為什麼你總是焦慮不斷,憂心忡忡?《認知覺醒》告訴你答案
    《認知覺醒》作者周嶺在36歲前也跟大多數長期焦慮的人一樣,被焦慮的情緒左右,對未來感覺迷茫。他在書中說:「無論是個體還是群體,人類的安全感都源於自己在某一方面擁有的獨特優勢:或能力,或財富,或權力,或影響力。」
  • 《認知覺醒》:改變認知,行動起來,過上你想要的生活
    你也很困惑,為什麼就是沒能有所行動?你也很清楚,只有行動起來,生活才能發生改變,自己也會變得更好,可為什麼就是做不到?也許我們的困惑可以用《認知覺醒:開啟自我改變的原動力》書中的一句話來回答,即「認知越清晰,行動越堅定。」也就是說,我們的行動力之所以出現問題,是因為我們的認知不夠清晰。
  • 《認知覺醒》:學習不是一味的努力,真正的成長從改變認知開始
    這所有感覺的背後,都暴露出你渴望突破卻受制於自我認知,無力改變現狀的矛盾現實。《認知覺醒》的作者周嶺,是一個曾和我們一樣,在很長時間內隨波逐流的人。直到36歲那年,他才突然覺醒,認識到不能再這樣渾渾噩噩浪費生命,必須要做些什麼改變這一切。由此,他踏上自我覺醒之路,開啟了一段奇妙的人生旅程。
  • 《認知覺醒》:當「理智腦」說Yes,而「情緒腦」說No時
    ——周嶺《認知覺醒》 為什麼有些事情,我們知道對成長大有好處,比如說跑步健身,比如說堅持閱讀,但我們卻無法長期堅持。看到有人在朋友圈中曬出夜跑的路線,你是否也曾有過開始跑步的衝動,甚至已經購買了全副裝備,但在一兩次嘗試後,熱情就直線跌倒了谷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