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了幾個月時事,每個月風半個月,今天終於又可以出來見人了。
咱不再聊時事了好伐,免得一個號被折磨得體無完膚。
咱家算啥呢?胡編前天寫一個支持翻牆的文章不到24小時就乖乖自行和諧了。
就算你唱一萬次Zan歌,也不能獲取一次批 評權豁免。
咱不如來寫寫書評吧。
有些好書,確實也需要人介紹,不然大多數人都不知道。
比如《烏合之眾》,比如《偶像的黃昏》,比如《羅織經》..
我覺得第一篇應該寫《羅織經》,因為現實世界,當Guan的大多都已經學會了,平頭百姓再不學習,韭菜根被人撥起了還會用韭菜須繼續發芽。
《羅織經》要說成一本書,比較牽強,總共十二篇,每篇也就兩三百字,全卷大概三千字。
網上的譯註版也好,印刷的加注版也好,竟然有好多地方的誤解和錯譯,而且引的事例也不貼切。
所以我決定自己來逐篇寫完自己的註解,以饗讀者。
老慣例,每天一篇。
《羅織經》是一本奇書,一本顛倒正常人認知的書,一本guan場文化必不可少的枕邊書,絕對比學啥強 國靠譜。
據說酷吏周興讀到此書,自嘆弗如,本書作者來俊臣請他入甕時,他甘願受戮;狄仁傑讀到此書,冷汗淋漓,武則天讀到此書,殺心頓起,來俊臣絕不可留。
我讀到這本書時,豁然醒悟,為什麼我的人生這麼曲折,就是因為我完全逆著此書之道而行,悲哉,嘆哉。
廢話少說,書歸正傳。
今天寫卷一,閱人卷:
原文:閱人卷第一
人之情多矯,世之俗多偽,豈可信乎?子日:「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恥之,丘亦恥之。」恥其匿怨而友人也。人者多欲,其性尚私。成事享其功,敗事委其過,且聖人弗能逾者,概人之本然也。多欲則貪,尚私則枉,其罪遂生。民之畏懲,吏之懼禍,或以斂行;但有機變,孰難料也。為害常因不察,致禍歸於不忍。桓公溺臣,身死家衰;夫差存越,終喪其吳。親無過父子,然廣逆恆有;恩莫逾君臣,則莽奸弗絕。是以人心多詐,不可視其表;世事寡情,善者終無功。信人莫若信己,防人毋存幸念。此道不修,夫庸為智者乎?
《羅織經》庭槐 註解:閱人卷
知道嗎? 人除了臉皮,還有一層面具。臉皮尚會變紅,面具永不改色。
你所以為別人的性情,大多都是經過矯飾掩蓋。世間的習俗,也都是虛假偽造的,三綱五常,誰信誰傻逼。
孔子說過:花言巧語,奴顏諂媚,卑躬屈膝,不要說左丘明瞧不起,我也是瞧不起的。
明明心裡有怨氣,而表面裝得卻很友善,這樣的人真的很無恥,唐朝的李義甫就是這樣的人,口蜜腹劍。但這樣的人,會少嗎?你仔細觀察你身邊,這種人一抓一大把,而且往往還都特別成功?為什麼?
人心不足蛇吞象,自私不過是人的本性。
事情做成了,就下山摘桃子,事情沒做好,就把過錯推諉給別人,俗稱甩鍋。
甩鍋的本事越好,取得的成就就會越大。聖人都會這樣幹,大人物更會這樣幹,這只不過是人的本能,沒什麼不好意思的,幹就是吧。時代的一粒灰,落在中南路差館,就是一口鍋。歐巴馬都退休了,米粒尖現在的事,都是他前面犯下的錯。
欲望太多,人就會生貪念,什麼都想要。
崇尚自私,人就會枉法亂來,什麼都敢要。
這樣一來,犯罪就是不可避免的了。
平頭百姓一般都怕被懲罰,達guan貴人則擔心引禍上身。懼怕和擔心,會讓他們收斂自己的行為,但一碰上合適的機會,比如天下大變,他們就會什麼都不怕了。
法不責眾,群體犯下的過錯和罪行,都會被打著正義的旗幟掩蓋。
亂世多英豪,其實不過只是因為人衝破了法律和規定的束縛,最大化釋放了追逐滿足欲望的能量。
人若不善於觀察身邊的人和事物,就會深受其害。
而宅心仁厚,當斷不斷,手段過於仁慈,禍事就會降臨到自己的頭上。所謂斬草不除根,春風吹又生,楚雖三戶,滅秦必楚,如果楚絕戶了呢?
齊桓公寵溺大臣,不加防範,終養虎遺患,身死人亡,家道從此沒落。
夫差沒有吞併越國,結果反受其害,吳國亡于越國,死也要以布蒙面,無顏見地下的伍子胥。
親不過父子,養育之親,羊尚有跪乳之恩,鴉有反哺之義,但像楊廣這樣的逆子又少了嗎?活埋八十老母就是最新的例子。
恩賜之情,誰能大過黃帝,普天之下,莫非王士,率土之濱,莫非王土,食君俸祿,忠君事上,但像王莽這樣的奸臣從來就沒絕過。
所以說人心多詐,看人不要被表象迷惑。大奸似忠,身邊睡的,多是赫魯雪夫。
世態炎涼,真情難覓,心慈手軟者終難有成就。
相信別人不如相信自己,只有死人才會為你保密,只有自己才會最愛自己。
提防對手別心存僥倖,東郭先生與狼,農夫與蛇,位置隨時都會調轉,別人可沒你當初的惻隱之心。苻堅不殺姚萇,終為姚萇所殺。
大丈夫立於世間,不把這個門道研習透,叫哪門子智者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