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平的飯館,亦與各處不同,極有組織,極有訓練。所謂有訓練者,是堂倌等說話之有分寸,不卑不亢,要使人愛聽;堂倌又名跑堂的,亦曰茶房,也叫夥計。茲先談談飯館子之種類,及其組織法。
(一)廚行。這種沒有館子沒有鋪面,只在其住家處門口,掛上一個小木牌,上寫廚行二字,專應大活,總是在辦事之家去做,如辦喜事、喪事、慶壽等等。在家中,在廟中,用多少桌席,他都可答應,少者一兩桌,多者幾十桌、幾百桌乃至一千餘桌,他都能辦到。因為他手下,有這種種廚役,且有廚房一切應用的家具;就是沒有也不要緊,因為單有出賃這種家具的商號,任憑你用多少桌都可,而且是粗細都有。
他所做之菜品,與飯館子不同,大約總是煨燉之菜最多,做出一鍋來,隨用隨盛,不傷口味;或者做好之後,永在蒸籠內蒸著,隨時用隨時端,更較方便。須要知道,一頓飯之時間,前後不過兩個鐘頭,要同時開幾十桌,或幾百桌,非用這種做法之菜不可;若多用炒菜,那就不能吃了,因為炒菜,要緊在火候,每勺至多炒兩盤,若每勺炒十盤八盤,那是絕對不會好吃的。所以這種廚行也單有他專門的優點,大規模的紅白壽事,多找這種。
(二)飯莊子。飯莊子分兩種,一種名曰冷莊子,一種名曰熱莊子。冷莊的情形,與廚行相近,但是他有院落房屋,大的有十個八個院子,房屋當然更多,有的且有戲樓,以便辦喜慶事之家慶賀演戲之用。
從前辦紅白壽事,多在這種飯莊之內,因其寬闊方便也,同時開幾十桌,地方也足夠。大家願意在此辦事者,因為在家中,事前事後,都有許多的麻煩,在此則說成之後,即可辦事,辦完之後,就算完事,沒有善後一切之麻煩。這種莊子,平常不生火,所以名曰冷莊子。來吃飯者,必須前一二日規定,定妥之後,屆時他便生火預備。辦事定幾十桌,他自然高興;隨便請客,定一兩桌他也歡迎。
所謂熱莊子者,是平常就有火,隨時可以進去吃飯,所以名曰熱莊子。但冷莊子三字是常說的話,熱莊子三字則不恆用。這種與冷莊子,外表沒什麼分別,只門口掛有招牌,上寫「隨意便飯」、「午用果酌」等字樣;冷莊子則無此。至於辦紅白事大宴會,則一樣的歡迎。從前成桌的請客,多數都在此,因為地方方便,吃一桌飯,可以佔一個院,至少要佔三間房屋,而且若在飯館子中請客,大家便以不夠鄭重,大家說起話來,總是說:既請客就應該在飯莊子上。如今金魚胡同之福壽堂,前門外觀音寺之惠豐堂等等,從前都是小飯莊子。再者飯莊子招牌,都是堂號,如願壽堂、燕喜堂等。
(三)飯館子。飯館子的組織法,種類很多,歸納著來說,可以分為三種。大的飯館,可以零吃,也可以成席,十桌八桌均可,如泰豐樓、豐澤園等皆是。他也外會,每次幾十桌也可以,但這是特別的,且與本櫃外面雖是一事,內容則是兩事,他永遠是兩本帳。這種大飯館,若三二人吃,總是不合式的,最少六七人才相宜。
中路的飯館,只宜於零吃,偶爾也可以做成桌之席,但絕對不會太好吃,如前門外之瑞盛居、春華樓等是。
小飯館則只能零吃,絕對不能成席。這路最多,如東來順等,都是如此;只管他生意好,地方大,買賣多,但他確係小飯館之組織法,而且菜也簡單,除炮、涮羊肉等外,可吃的菜不過幾種。
民國調查:1931年天津紡織工人的生活
老北平:讀書人愛逛「舊書鋪」
「武大老牌坊」的前世今生
老北平的講究「和氣生財」
京西名勝:大覺寺與妙峰山
「遷臺」之後續辦的黃埔軍校
康聖人西安「盜經」記
前清遺事:皇帝為什麼喜歡住行宮
江湖叢談:撒帖子舍藥的騙人把戲
印度這個國名不好:為什麼總有人想改?
藏南之殤—被放棄的遊子
(四)飯鋪。飯鋪與飯館的分別,現在有許多人不很明了。大概的說,是以各種麵食為基本生意者為飯鋪,以菜品為基本生意者為飯館。
這種飯鋪的種類比飯館的種類還多,各有各的拿手,各有各的優點,如餡餅周以餡餅出名,耳朵眼以餃子出名,都一處以炸三角出名,薈仙居以火燒炒肝出名,苟不理(在陝西巷)以包子出名,面徐以麵條出名,潤明樓以褡褳火燒出名。此外尚多,不必盡舉。也分大中小三等。大的兼買菜,且種類較多,如東來順最初就是飯鋪。在這種飯鋪中吃飯,是最經濟的,不但省錢,而且省時間,因為他食品多是現成的,而且簡單,進去就吃,吃完就走,於公務員是最合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