點擊上方△藍字可關注畢老師說
曾看過一篇關於加班的文章,內容大概是說:
「那些不加班的公司都倒閉了,那些不加班的員工都被辭退了...」
前段時間和一個剛入職的同事閒聊,才發現她有個男朋友在上海,月薪2W。
男朋友2016年大學畢業,在老家市裡買了房子,還有兩年就可以還清貸款。
專科出身拿到2W月薪這件事,我從來不懷疑,勤奮和能力的確可以彌補學歷帶來的大部分鴻溝。
畢業兩年買房買車我也不懷疑,因為三四線城市的房價偏低,加上父母的支持,並不是太遙不可及。
但當這些元素全部結合起來時,我有些詫異:專科生畢業兩年,月薪2萬,業績第一,而且,從來不加班。
後來機緣巧合加上他的微信,問到他加班的事情,他笑著說:「這沒什麼的,我只是不想讓工作太多侵蝕自己的私人時間。」
我問他:「你從來不加班,還能做到公司的業績第一,怎麼做到的?」
他說:「加不加班和業績第一併沒有必然聯繫,我每天加班的同事,業績一般只有我的一半。」
我聽了很詫異,但仔細一想,加班和業績真的有必然聯繫嗎?
沒有。
那麼加班和努力有必然聯繫嗎?
也不一定。
當然加班本身不是一件壞事,但你要明白的是,你為什麼要加班,你看重的是加班的形式,還是加班的意義。
沒有人要一棒子否決加班的意義,但為了加班而加班也毫無意義。
加班的原因無非以下幾種:
效率低下型
有的人性子慢,早上九點上班,十點才吃完早餐,十點半才進入狀態。
別人半個小時能做完的事情,他總能拖上一個小時,這樣的人不加班肯定無法完成工作任務。
那就只能靠延長時間來彌補效率了,表面上說的好聽是慢工出細活,不好聽就是拖延成癮。
打發時間型
這類人加班的目的不是為了趕工作,純粹是為了打發時間。
對於沒有對象的單身職場人士來說,與其回到家裡一個人冷冷清清,還不如這裡有免費的電,免費的水,免費的網絡,而且也有學習氛圍。
這樣的加班,只能說你開心就好。
自我提升型
職場上不缺加班的人,也真的有那麼一類人是為了提升工作能力才選擇加班,用額外的時間保護客戶,或者是學習行業新動態,對於第二天工作的開展都有很大的好處。
不斷提升自身技能,磨練身手,儘快提升效率,用現在的加班換來以後的不加班。
被迫加班型
強制要求員工加班的公司的確存在,如果能拿到豐厚的加班費,相信很多人也並不牴觸。
加班會累死,不加班會窮死,那還是繼續加班吧。
公司倡導加班「文化」
領導不走,大家都不敢走。寧願下班後刷刷微博朋友圈,也要拖到領導先走的那一刻。
這種做表面功夫的加班是沒必要的,但也是一些職場新人最大的顧慮。
前幾天,我曾聽到一個朋友抱怨說:
「上班沒幾天,最讓我痛苦的事情竟然是下班!同事們天天加班,搞得我明明只是按時下班,卻好像是早退一樣,特不好意思。」
她剛新入職沒多久,加入了一家網際網路公司,還是試用期。
入職的時候,人事部經理說:「公司不崇尚加班,希望你們能提升工作效率,在工作時間內完成任務。」
上班的前三天,她每天按時按量完成任務,把工作內容整理好後,一下班就收拾東西走人。
剛開始她還沾沾自喜,因為團隊裡每次都是她先下班,為自己的工作效率感到自豪。
過了三天,她發現因為她每天都走得早,之前樂呵呵找她聊天的部門同事漸漸疏遠她了,她開始感受不到自己是合群的。
有次下班了她特地沒走,瞅了瞅鄰座的同事打算問她要不要幫忙,卻發現她在刷微博,一隻手託著下巴偷笑著。
後來朋友微信問她,同事回答道:「早走了會感覺自己脫離這個群體,三人成虎你理解吧,一旦你脫離了一個群體,就很難再融入進去。」
大部分的時間,很多人是在「強行」地填滿自己的加班時間,因為某個領導或者大家都在加班。
我加班,就代表我是合群的,不會脫離群體,表面上看起來不落後。每個人都很希望能夠準時下班,但這麼做的人卻顯得格格不入。
但因為那些加班而犧牲掉的時間和勞動力,並沒有換來真正的個人成長空間或者換來有突破性的工作成果。
我加班,就代表我做過,甚至可以自我安慰,我是一個勤奮的員工。
但加班如果只是為了偽裝自己的合群或者勤奮,可以說毫無意義。
這種所謂的合群行為,可能會為公司滋生加班文化增加籌碼,或者毀掉你對於加班的認知。
如果長時間的加班讓你感到身心俱疲,在工作上也沒有太大的突破。
那麼更多的我們要反思,自己的加班是不是偽努力,是不是得不償失。
蕭伯納曾經說過:
世界上只有兩種物質:高效率和低效率;世界上只有兩種人:高效率的人和低效率的人。
很多時候,累死人的不是工作,而是工作方法。
高效率工作才增加生活的幸福感和充實感,希望以下幾個建議對你有幫助。
上班早到半小時
早起半小時,勝過加班兩小時。
同事曾和我說,之所以她男朋友可以做到業績第一,是因為他每天早到公司半小時保護客戶。
別人還在公司悠閒吃早餐或還在趕公交車的路上時,他已經做好昨天的總結和今日的安排表,明確今天的主要工作內容有哪些,然後根據優先級分配自己的工作時間和精力,重點鎖定了重要的大客戶。
當其它同事還沒有完全進入工作狀態時,他已經全身心投入了工作中。
如此一來,他可以讓自己做到心中有數,不僅不會遺漏重要工作,還會容易把控節奏,自信滿滿迎接新一天。
用備忘錄記錄待辦事項
職場人士經常有一個煩惱,會忘記一些瑣碎的工作任務,等到別人需要用的時候再臨時準備,就會影響一整天的工作進度。
每個人的記憶能力都是有限的,學會用電子備忘錄或者記事本記下來是很好的方法。
有的人非常喜歡將「告示貼」(或叫「口水貼」)貼在工位上,上面寫滿了待辦事項或需要特別提醒或關注的事項。
小小一塊貼紙會醒目地提醒和督促你有些事情還沒完成,需要趕緊搞定,那麼自然就減少了因為忘記瑣碎的時間而打斷工作節奏。
學會拒絕和取捨
工作中更為成功的人所具備的共同點是特別善於取捨,而不是更加努力工作。
奧卡姆剃刀原則認為,不管什麼事,「如無必要,勿增實體」 。
也就是說,在工作中我們應該是尋找最簡單的方案,多做不如少做,少做不如只做必須做的事情。
職場便利貼雖然會贏得好的聲譽,但也喪失了自己的個性和底線。在非緊急情況下,只有先做好自己的事情,再考慮做好別人託付的事情。
減少壞習慣的影響
在無線時代,隨著微信辦公越來越普及化,我們完全切開工作時間與生活時間,越來越不可能。
微信可以實時傳遞信息,讓我們在獲得信息方面沒有滯後和時差。
但桌面上不斷跳動的圖標很容易讓人分心,如果不是工作需要,在工作時間儘量不要適合任何社交軟體或者娛樂軟體,這樣可以讓工作效率成倍提升。
沒有人一定能做到每天準時下班,但要有準時下班的思維模式和工作方式。
只有用思維才能打破自己的局限,提升自己的工作效率。
每個人都不應該討厭加班,但像無頭蒼蠅那樣,為了加班而加班,也毫無意義。
版權說明:圖片來源於網絡,無法核實出處,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