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夏季氣候特點

2020-12-13 中國天氣

一說到夏天,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熱,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目前有很多劃分四季的方法,在日常生活中,人們通常把立夏節氣的到來作為夏季的開始,立夏是從天文學角度來劃定的。氣象部門通常以陽曆劃分四季,6-8月為夏季。但這樣的劃分方法都有個弊端,就是我國南方在6月之前早就烈日炎炎,而在東北到7月份才能感覺到夏日的氣息。

因此,氣象工作者就研究出一種儘量符合自然景象的四季劃分標準,以5天平均氣溫為標準,把春季過後五天平均氣溫穩定通過22℃時開始進入夏季,當溫度低於22℃時就意味著夏季的結束秋季的開始。

夏季何時開始?


圖:夏季平均開始日期分布圖

由夏季平均開始日期分布圖(圖:取自林之光著《中國氣候》)可以看出:我國的西沙、中沙、南沙諸島四季皆夏,海南島的邊緣、臺灣南端和東沙群島已有一個短短的晚春或初秋季節。4月上旬,夏季漫步來到雷州半島。「五一」節,暑夏進入江西、湖南南部。「六一」前首都北京也已入夏。6月底,夏天才姍姍來到黑龍江的中部地區,再向北區,天氣過涼,按照22℃指標就已經沒有夏天了。因此,這裡也就是夏季腳步的重點,有夏區的盡頭。

在我國西部地區,準格爾和塔裡木盆地都在5月份始有夏熱,但海拔接近海平面的吐魯番盆地4月份就早早進入夏天了。青藏高原和雲貴高原廣大地區,由於海拔很高,夏季特別涼爽,例如西寧、拉薩、昆明等都已達不到夏天的溫度了。

夏季氣候特點:

夏季是一年當中氣溫最高的時期,這其中既有內陸地區的乾燥酷熱,又有沿海地區潮溼悶熱。但夏季的天氣絕不是用一個熱字可以概括了的。夏季是一年中天氣變化最劇烈、最複雜的時期,我國大部分地區的降雨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裡。近三十年來北京全年降水量是570毫米,而僅僅夏季的降水量就達423毫米,佔全年降水量的74%,特別是7月下旬和8月上旬,常常是大雨和暴雨的集中期。另外,各種災害性天氣,例如雷電、冰雹、雷雨大風、洪澇、乾旱、颱風等也都多發生於此時。

造成夏季天氣如此變化多端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水汽,充沛的水汽是各種天氣變化的基本素材。說到水汽,我們要向大家介紹一個天氣系統就是副熱帶高壓。副熱帶高壓是平均位於地球35度處,近似沿緯度圈排列的高壓系統,副熱帶高壓位置有明顯的季節變化,在北半球,夏季偏北,冬季偏南。氣流從高壓中心按順時針方向向外旋轉流出,在高壓西部形成偏南氣流,偏南氣流源源不斷地把海洋上的暖溼空氣輸送到我國大陸,從而為降雨提供水汽。當暖溼氣流一旦和北方下來的冷空氣相遇就會形成大範圍的降雨天氣,由於這個高壓的位置隨季節變化,也使得我國夏半年的降雨帶自南向北依次推進。入秋,副熱帶高壓南撤,雨帶也跟著南移。這就是我國南方雨季開始早、結束遲、持續時間長,而北方雨季開始晚、結束早、持續時間短的原因。

副熱帶高壓邊緣的偏南暖溼氣流可以給我國帶來大量水汽,但副熱帶高壓的內部,因受下沉氣流影響卻往往是炎熱乾燥的晴好天氣。一些移動反常的副熱帶高壓是造成我國大範圍災害性天氣的罪魁禍首。

夏季包括六個節氣: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

立夏:太陽位於黃經45度,5月5-7日交節

從立夏開始,雷雨增多,農作物進入旺季生長的一個重要節氣。民間有畏忌夏季炎熱而稱體重的習俗,據說這一天稱了體重之後,就不怕夏季炎熱,不會消瘦,否則會災病纏身。

小滿:太陽位於黃經60度,5月20-22日交節

從小滿開始,大麥、冬小麥等夏收作物已經結果,籽粒漸見飽滿,但尚未成熟,所以叫「小滿」。小滿有「大落大滿,小落小滿」之諺語。「落」是下雨的意思,雨水越充沛,將來越是大豐收。在江南一帶,氣溫平均22℃左右,最高氣溫可達35℃以上。小滿節氣中氣溫明顯增高,雨量增多,下雨後,氣溫會急劇下降,所以要添加衣服,不要著涼受風而患感冒。

芒種:太陽位於黃經75度,6月5-7日交節

芒種時節,我國長江中下遊地區進入連綿陰雨的梅雨季節,空氣十分潮溼,天氣異常溼熱,各種衣物器具極易發黴,所以,又叫「黃梅天」。

夏至:太陽位於黃經90度,6月21-22日交節

夏至這天雖然白晝最長,太陽角度最高,但並不是一年中天氣最熱的時候。從中醫理論講,夏至是陽氣最旺的時節,養生要注意順應夏季陽盛於外的特點,注意保護陽氣,著眼於一個「長」字。

小暑:太陽位於黃經105度,7月6-8日交節

小暑時天氣已經很熱,但還不到最熱的時候,所以叫「小暑」。小暑時,很多地區的平均氣溫已經接近30℃,暴雨很多,東南沿海地區颱風較多。氣溫炎熱,人容易感到心煩不安,疲倦乏力,五臟主時,夏季以心為主,因此,夏季養生應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陽」之原則。

大暑 太陽位於黃經120度,7月22-24日交節

大暑正值中伏前後,在我國很多地區,經常會出現40℃的高溫天氣。大暑節氣氣候炎熱,酷暑多雨,暑溼之氣容易乘虛而入,心氣易於虧耗,尤其老人、兒童、體虛氣熱者往往難以承受,導致中暑。

相關焦點

  • 我國氣候中的「降水」分布特點是怎樣的?
    氣候是指一個地區大氣的多年平均狀況,主要的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和光照等,其中降水是氣候重要的一個要素。一個地區降水的分布特點可以分為地區分布狀況和季節分布狀況兩部分來組成。我國位於亞歐大陸東部和太平洋的西岸地區,有著巨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從而形成了世界上最為典型的季風氣候,我國的降水主要是由夏季的東南季風帶來的。東南季風為我國帶來太平洋的水汽,我國東南沿海地區會最先得到東南季風帶來的水汽,形成豐富的降水,也就成為了我國年降水量最為豐富的地區。
  • 《一人之下》中國南方地區夏季氣候特點是什麼 異人百科答案一覽
    導 讀 「中國南方地區夏季氣候特點?」
  • 季風氣候決定我國氣候資源和災害格局
    從南到北我國大陸1月平均氣溫比同緯平均偏低5一18℃。夏季中大陸因比熱小於海洋而高溫,7月平均氣溫比緯圈平均反高出0-4℃;從太平洋、南海和孟加拉灣來的夏季風又使我國在陽光、熱量最豐富的夏季中雨水也最豐沛。
  • 盤點2015年我國天氣氣候特點
    氣溫創歷史新高,降水總體偏多,氣候屬正常年景  2015年,我國氣溫創歷史新高,為1961年以來最暖的一年,降水總體偏多,氣候屬正常年景。暴雨洪澇、乾旱等災害總體偏輕,因災造成死亡人數和受災面積明顯偏少,氣象災害屬於偏輕年份。
  • 極富變化的「江淮準靜止鋒」,決定了我國夏季氣候的基本狀況
    氣候是指某個區域多年的大氣平均狀況,具有周期性和穩定性,氣候要素包括氣溫、降水、光照等。梅雨我國位於最大的大陸亞歐大陸和最大的海洋太平洋之間,具有最大的海陸熱力性質差異,形成了世界上最典型的季風氣候分布區。所謂的季風就是,大範圍地區盛行風向隨著季節做顯著改變的現象,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冬半年主要盛行冬季風,也就是來自高緯度的西北季風;夏半年主要盛行夏季風,也就是來自低緯度的東南季風。
  • 乾貨丨中國地理氣候特點及成因匯總,必看!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季,我國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是世界同緯度上除沙漠地區以外最暖熱的地方。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世界同緯度地區偏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也都較大。這些都說明我國的季風氣溫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點。
  • 夏日宜吃篇:夏季的氣候特點及進補原則、宜吃食材
    夏季是生機盎然的季節,是一年中最炎熱的一段時期,也是很多疾病高發的季節。「暑」「溼」是夏季氣候的顯著特點。根據這一氣候特點,古人又將整個夏季分為盛夏和長夏。夏為暑熱,五臟屬心。由於天氣炎熱,毛孔張開,出汗量較大的在夏季人體的代謝是一年中最旺盛的因此機能能量消耗也是一年之中最大的,營養的需要也相應增加。夏季應選擇清淡可口的食物,避免進食難以消化的進補食材或者中藥材;重視健脾養胃,促進消化功能吸收;宜清心消暑,避免暑邪。
  • 我國氣候特徵
    我國氣候的主要特徵可以概括為兩個主要方面,一是氣候類型複雜多變,二是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氣候本是自然環境中最活躍的因素之一,氣候類型的形成受地理緯度、地形、海陸分布等因素的強烈影響和制約,同時還與水文特徵、生物群落、土壤類型等環境因子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高中地理: 十二種氣候類型及特點
    特點:全年高溫多雨   2.熱帶草原氣候   分布規律:熱帶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 南北緯10-20度   成因:受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交替控制   特點:常年高溫,有明顯的乾濕兩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時悶熱多雨,受信風帶控制時,乾旱少雨.
  • 我國為什麼沒有「地中海氣候」和「溫帶海洋性氣候」分布?
    我國的緯度範圍從曾母暗沙的北緯4°左右至黑龍江漠河的北緯48°左右,地跨熱帶、亞熱帶和溫帶地區,所以我國就擁有熱帶、亞熱帶和溫帶的氣候類型。從海陸位置的角度來看,一般位於沿海地區降水較為豐富,氣候多表現為「海洋性」特徵;內陸地區距海遙遠,降水較為稀少,氣候多表現為「大陸性」特徵,我國地處亞歐大陸東部,國土面積巨大,東臨太平洋,由東往西從沿海到內陸,降水不斷減少,氣候逐漸趨向大陸性,所以我國西北部地區的氣候類型為「溫帶大陸性氣候」。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總體而言,我國的氣候呈現出:「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為什麼我國的氣候會呈現出上述特徵呢?季風氣候是我國最主要的氣候類型,我國擁有從熱帶、亞熱帶到溫帶所有的季風氣候類型,雨熱同期是季風氣候的主要特徵。
  • 為什麼我國氣候特徵會呈現:氣候覆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
    中國氣候類型我國的氣候類型主要有五種,包括熱帶季風氣候、亞熱帶季風氣候、溫帶季風氣候、溫帶大陸性氣候和高山高寒氣候。總體而言,我國的氣候呈現出:「氣候類型複雜多樣,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的特徵,為什麼我國的氣候會呈現出上述特徵呢?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我國的地形、氣候、光照資源)
    >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緯度與海拔的不同,我國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①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南部。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
  • 【高中地理】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季,我國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是世界同緯度上除沙漠地區以外最暖熱的地方。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世界同緯度地區偏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也都較大。這些都說明我國的季風氣溫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點。
  • 東北的農業、我國的氣候、作物分布——2020上海捲地理第1題
    ①黑龍江位於我國的東北,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為溫帶季風氣候,雨熱同期,適宜種植水稻;②海南為熱帶季風氣候,熱量充足適宜種植熱帶作物;③陝西為溫帶大陸性氣候,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蘋果、梨等溫帶水果;④廣西為亞熱帶季風氣候,作物的生長期長,蔬菜在冬季也可以正常生長
  • 【專題突破】關於氣候特點及成因的87個問答題,這裡全部都有!
    (1)大陸性季風氣候顯著:冬季,我國是世界同緯度上最冷的地方;夏季,我國大部分地區又是世界同緯度上除沙漠地區以外最暖熱的地方。因此,我國大部分地區的氣溫年較差比世界同緯度地區偏大。我國大部分地區降水的季節變化和年際變化也都較大。這些都說明我國的季風氣溫具有顯著的大陸性特點。(2)雨熱同期:夏季,我國除高原、高山外,南北普遍高溫,而且比世界同緯度的許多地區氣溫偏高。
  • 夏季的特點及養生原則
    一、夏季的特點及對人體的影響夏三月,指農曆四月至六月,陽曆六月至八月。即從立夏之日起,到立秋之日止。(春雨驚春清谷天,夏滿芒夏暑相連,秋處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夏季包括立夏、小滿、芒種、夏至、小暑、大暑等六個節氣。
  • 他們推進我國氣候預測模式,邁向世界先進
    1995年起,國家氣候中心啟動我國第一代季節氣候預測以及月動力延伸氣候預測業務系統研發,2005年投入業務化運行。如今,第三代氣候模式,即次季節-季節-年際尺度一體化氣候模式預測業務系統(下稱BCC-CPSv3系統)全部研製完成。
  • 高中地理——每日講1題(等溫線、地形、我國的氣候、河流補給)
    圖1 等溫線的判讀2、我國的氣候由於海陸熱力性質的差異、緯度與海拔的不同,我國主要分布著5種氣候:①熱帶季風氣候:全年高溫,有明顯的旱、雨兩季;主要分布在海南、雲南南部。②亞熱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溫和少雨;大致分布在秦嶺-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東。③溫帶季風氣候:夏季高溫多雨,冬季寒冷乾燥;主要分布在東北平原、華北平原。
  • 我國哪幾個典型地區氣候特殊
    我國幅員遼闊,各地的氣候差異很大。比如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差異,還有個別地區的特殊氣候,如:西雙版納、江淮地區和所謂的「火爐」城市等。西雙版納怎麼會只有三個季節?大家都知道,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所以,那裡實際上過的是長夏無冬的熱帶氣候。西雙版納沒有冬季,因此氣候對當地農業生產的影響,也主要是雨季和旱季,而不是氣溫。西雙版納氣候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全年最熱不在盛夏而在4至5月。例如,全年35℃以上的高溫日數,90%出現在3月下旬到5月下旬,40℃以上的高溫日數則僅發生在四五月。著名的西雙版納潑水節,正是在4月中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