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傾其所有,兒女竭盡全力,為何多年以後孩子依然平凡?

2020-10-09 西雅媽媽

執筆:可樂

編輯:曉風

定稿:艾米

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人活在世,大部分人是平庸一世,碌碌無為的。畢竟,優秀的人只是極少數。然而,即使自己是平凡的,也有相當一部分人願意拼盡全力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條件,希望從下一代人身上能夠實現自己的夢想。


因此,望子成龍,望女成鳳也就成了很多家長對子女們的普遍期待。

但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嗎?在一個叫做《人生七年》的日本紀錄片中,有這樣一個故事:


有一個叫小美的女孩,出生在日本東京的一個相對比較富裕的家庭裡,父母對她的教育是很明顯的精英式教育。


在小美7歲的時候,爸爸媽媽就給她報了很多不同的興趣班,包括鋼琴、遊泳、書法、劍道等等。

可以看得出來,父母在對小美的教育方面是下了血本的。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小美並沒有考上父母所期待的理想大學。


大學畢業後,小美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航空公司當空姐。也是這份相對比較體面的工作,使小美終於可以在父母面前揚眉吐氣,挽回顏面。


但是,好景不長,3年之後小美所在的航空公司倒閉了。不久,就連父母也出了車禍。


從此,小美的幸福人生一下子跌到了谷底,她只能靠自己的努力在這個競爭激烈的社會上獨自打拼......

小美的故事充分說明了以下幾個問題:


1、精英式教育培養出來的未必就是精英

小美的父母從小沒少給她報興趣班和補習班,但是被錢砸出來的精英式育兒,最後卻並沒有把孩子培養成真正的精英。


事實告訴我們,豐富的興趣班並不是萬能的。

2、命運需要自己把握

富裕的家庭雖然能夠給予孩子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但是隨著父母的遇難,小美失去了堅強的後盾,往後餘生只能靠自身把握自己的命運。


3、兒孫自有兒孫福

哪怕父母做得再好,想得再周全也不能為孩子的一生保駕護航。人生的路很長,需要孩子們自己去體會、把握,哪怕是父母也只能作為一個旁人,兒孫自有兒孫福。

那麼,對於孩子的教育,我們應該抱有怎樣的一種態度呢?


1、履行基本的義務

生而不養是父母的失責。有不少年輕人在不小心有了孩子之後,將其生出來就交給老人來撫養,而自己仍然該幹嘛就幹嘛。


當然,這樣的人畢竟是少數。既然選擇把孩子生出來,不管在衣食住行方面,還是教育方面,為人父母就要履行父母該盡的基本義務。

2、有能力錦上添花

在能力範圍之內,儘可能滿足孩子課堂之外的興趣愛好,給他提供更多的選擇機會。


較之金錢上的付出,更令人珍惜的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高質量陪伴。在有餘力的情況下,儘量多和孩子進行互動,了解他的真實想法,並且給予必要的人生指導,做到錦上添花。

3、尊重孩子,不強求

社會像個陀螺,在不停的高速旋轉中前進。受大環境的影響,孩子們的學習任務也變得越來越繁重。


在給孩子選擇興趣班,培養特長的時候,最好徵求孩子自身的意願,尊重他自己的選擇,不強求。從小讓他學會自己做選擇,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還可以提高自信心。

·寫在最後


雖然兒孫自有兒孫福,但是面對好的機會,有能力的話一定要為孩子做到儘量爭取,只是不要強求就好。


除此之外,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做到因材施教遠遠要比盲目從眾更加合適。你說呢?


【今日話題】你認同「兒孫自有兒孫福」的觀點嗎?

相關焦點

  • 為何竭盡全力,卻依然成不了好父母?
    、包括我們自己在內,對著孩子大吼大叫:早上不起床的時候、不好好吃飯的時候、貪玩不肯回家的時候、陪著做作業的時候、考試成績不理想的時候……很多的父母在生活當中就會覺得說,不行,我必須得吼一聲,然後火上來了以後,壓抑不住的這種生氣。
  • 傾其所有,讓孩子和有錢人做朋友,值得嗎?
    「」所以,我們不必害怕孩子的自卑。正如奧地利心理學家阿德勒所說:自卑感是隱藏在所有個人成就後面的主要動力,一個人由於感到自卑,才推動他去完成某些事業。傾其所有和有錢人做朋友,值得嗎?有些父母為了孩子能和有錢人家的孩子做朋友,傾其所有在富人區買房子。認為這樣就可以為孩子提供一個良好的成長圈子,也有利於拓展人脈。其實這裡最大的問題是「傾其所有」。當你買了房之後,家裡可能除了需要拿出所有的積蓄,每月還要背上很重的貸款,以至於每月的生活開支都不寬裕。
  • 別讓孩子傾其所有為你的人生買單
    本人尚是一位單身女性,自認沒什麼資格對天下父母評頭論足,也沒什麼成功育兒經驗可以輸出,只是身邊有不少令人惋惜的家庭關係和社會現象,我想把他們寫出來,同時分享一些我的觀察和體悟。張三家的故事張三是個地地道道的農民,60年代末生人,在家排行老三也是老小兒。從小深得父母的溺愛與驕縱,跟同村其他同齡人相比,算是在蜜罐裡長大的了。
  • 文章馬伊琍離婚:當你傾其所有你才發現只是一廂情願!
    「同行半路,一別兩寬,餘生漫漫,依然親情守候」」此情有憾,然無對錯。往後,各生歡喜」,曾經的且行且珍惜,終究是愛已成往事。當你傾其所有你才發現你只是一廂情願。風風雨雨11載,還是留不住彼此的心。一個情字擾亂了多少原本平凡的心。佛說:人之所以痛苦是因為追求錯誤的東西。情執是多少人難於逾越的高牆,有多少愛情有多少婚姻還依然那麼單純,有多少愛情有多少婚姻只是一具軀殼。愛情不參雜金錢終究成不了愛情。
  • 「女兒奴」劉德華:有一種愛,傾其所有
    劉德華曾在《開講啦》節目中坦言,女兒出生後他推掉了所有工作留在醫院陪同妻女,專門學習如何帶孩子。「前三個月孩子都是我親自照顧,直到父親勸說我學會放手,才決定正式回歸工作。」他們能給予你最好的也許不是豪宅汽車,不是家財萬貫,但是已經傾盡了所有。有人說,世上最深的執念,便是父母對子女的愛,即使忘記了自己,也不會忘記愛你。
  • 孩子,感恩父母對你傾盡所有的付出!
    今年7歲的柯恩雅,在父母工作的滷菜店案板下上了一個多月的網課,大家紛紛被小恩雅的勤奮、樂觀所感動父母一邊做著生意一邊也不忘儘可能多些時間陪伴女兒,想方設法在有限的條件下給孩子創造更多的便利。重慶「棒棒」冉光輝師傅嗎?他曾經一手牽著兒子,一手扛貨,一包兩百多斤的貨,從一樓背到十樓,花十多分鐘或半小時,掙10元左右報酬,就這樣靠著一包貨一包貨地扛。
  • 農村父母傾其所有換來的卻是兒女大學畢業後的4、5千工資
    農村父母為供孩子讀書拼了命掙錢的例子我們見得太多了,在這些父母看來,窮人家的孩子想要「躍龍門」,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是最唯一的出路,他們甚至將畢生的期望和積蓄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農村出身的孩子其實也沒必要讓父母太辛苦,花那麼多錢到最後拿個4、5千的工資一點也不划算。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個社會,除了文憑,更需要有真才實學。只會考試不會做事的人也不可能有好出路,沒有學歷但有實幹的人也能拿到豐厚的薪資。
  • 《枕上書》:橘諾是傾畫最愛的女兒,為何最後狠心把傾畫囚禁?
    後來,傾畫夫人生下橘諾,相裡闕雖然表面視橘諾為自己的孩子,但是在他的心中一直都是想要除掉橘諾的。橘諾之後,相裡闕與傾畫夫人又生阿蘭若及嫦棣二女。那個時候的傾畫夫人,非常恨上君相裡闕,所以對阿蘭若極為討厭,一出生就不待見她。
  • 怎麼樣才算是在一段感情中傾其所有,傾其所有到底怎樣才算值得?
    我們都很傻,明明知道結果還要去做,明明知道是假的還要騙自己說是真的,這樣子活著太累,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了,不能給的,人家也要了去,這就是傾其所有,希望我們能夠堅強,能夠更美好的保留自己獨有的東西,那才是自己。那什麼樣才是傾其所有,到底值不值得呢?男女戀愛本身就不好公平,很多女孩子在談戀愛的時候用盡心思討男生喜歡,花費自己的時間來陪對方。
  • 孩子不是為父母所有
    因為有了因為,便有了所有的所以。孩子都是帶著大腦來到的,他們是有自己的思想的。從呱呱墜地的那一刻開始,父母一路都在為孩子做選擇,幫他們做決定。到了舒潁家門口,已經是癱坐在地的父母發現沒有帶鑰匙來,猛一頓捶門,沒有回應,就這樣被拒之門外了。腦子一片空白,無計可施的兩人急得撓牆,暴走……隔壁的好心人見此景,也來不及問到底發生了什麼,只知道十萬火急,便叫來了物業。門是開了,舒潁又在哪了?父母雙眸淚水決堤,悲傷逆流成河,所有的所有在這一刻都徹底被瓦解。
  • 透過大學生自殺,父母在兒女面前幹了這件事,將後悔一輩子
    初中、高中、大學,留給人們的印象除了不怎麼說話以後,都是聽話懂事。隨著孩子考上大學,眼看再過兩年就可以分擔家庭重擔和孝敬爸媽,悲劇卻發生了!孩子將幾年來憋在心裡的話寫成長篇遺書,縱身一跳,安靜地離開了人間。孩子在遺書中說,他幾年前就想離開,只是顧念一份親情,一個朋友,或殘留著一點人世間的眷念,勉強活了下來,在人前人後看似堅強且懂事的活著。
  • 28年追蹤13孩子,導演警告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就像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孔雀》裡面,當女兒劉巧藝抗議母親「貴族學校我們根本上不起,我以後做個普通人不好嗎?」時,母親嘶聲力竭地吼道,當然不可以!母親當然是愛孩子的,她省吃儉用、一天打三份工,把女兒送進貴族學校,以方便她考重點大學,可是家庭條件的普通,使得孩子在學校根本交不到朋友,這部豆瓣8.5分的臺劇,把父母們望子成龍的急切心理刻畫得淋漓盡致。
  • 太平公主死後,李隆基幾乎滅其滿門,為何幼子薛崇簡能倖免於難?
    可是,太平公主終究沒能夠成為第二個武則天,曾經權傾朝野的她,最終輸給了自己的侄兒太子李隆基。太平公主奪權失敗後,李隆基處死了她所有的兒女以絕後患,唯獨留下了她兒子薛崇簡,這又是為何呢? 薛崇簡劇照薛崇簡乃太平公主與她的首任丈夫薛紹所生,因幼子薛崇簡長相酷似父母,出於愛屋及烏的心理,唐高宗、武則天都對薛崇簡青睞有加,太平公主仗著母親的寵愛,薛崇簡年幼時就被賜封為郢國公
  • 具荷拉母親繼承女兒4成遺產 其母曾離家棄養兒女20多年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具荷拉母親繼承女兒4成遺產 其母曾離家棄養兒女20多年 她可是你媽媽啊,母女哪裡有隔夜仇. 憑她是你媽媽,再有錯你也不能恨她. 她畢竟是你媽媽,沒有她哪兒來的你.隨著現代人的思想越來越開放,這類道德綁架的話,已經在慢慢消失,奈何有時候逃過了道德綁架,卻逃不脫   原標題:具荷拉母親繼承女兒4成遺產 其母曾離家棄養兒女20多年     「她可是你媽媽啊,母女哪裡有隔夜仇.」
  • 28年追蹤13個孩子,導演提醒父母們:別期望太高,你的孩子終將平凡
    幾乎沒有父母能接受自己的孩子,長大後只是個碌碌無為的普通人,即使只是讓他們想像一下,30歲的自家孩子在茫茫人海中沒有任何辨識度,他們都是拒絕的。 就像電視劇《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之孔雀》裡面,當女兒劉巧藝抗議母親「貴族學校我們根本上不起,我以後做個普通人不好嗎?」
  • 成熟的父母:從心底承認孩子的平凡!「拔苗助長」的行為不可取
    從古至今,對於一個孩子好壞的評判,似乎都是相同的。雖然人類在不斷進化,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以分數來評判孩子優劣的應試教育,卻依然是當下孩子們應聘工作的唯一標尺,這也成為為什麼現在孩子們壓力越來越大的重要因素。
  • 要不要竭盡全力給孩子最好的?專家吵起來了,你認同哪個?
    ,順其自然。還是說一到成年,父母就要撒手,孩子就突然要面臨自己選擇?但我們不能忽略,張雪峰的前提是:「我也在竭盡全力,我掙錢,以至於我孩子以後成績不好也不會很難過」。其實,天下哪個父母不是想把所有都給孩子啊。
  • 那些信奉「985學霸父母鼓勵孩子當學渣」的父母后來怎麼樣了?​
    反正就是放棄培養孩子的學業,順其自然就好,便開始培養和認為孩子只要懂得禮義廉恥,生活自理就好。一切都是那麼的理直氣壯和順其自然,就是讓平凡的普通父母也認命:你看,人家985大學的學霸父母都不擔心自己孩子是學渣,你這麼普通還要求孩子好好學習幹什麼啊,將來讓孩子做個快樂的普通人不好嗎?
  • 父母對孩子習慣的培養要循序漸進,學會從心底承認孩子的平凡
    從古至今,對於一個孩子好壞的評判,似乎都是相同的。雖然人類在不斷進化,社會在不斷進步,但以分數來評判孩子優劣的應試教育,卻依然是當下孩子們應聘工作的唯一標尺,這也成為為什麼現在孩子們壓力越來越大的重要因素。
  • 這幾類父母最有福,老了以後很「搶手」,兒女爭著養的原因很現實
    執筆:胡蝶編輯:胡蝶定稿:歐陽比文在父母年富力強時,他們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放任兒女前往社會上打拼,而當父母逐漸顯露出老態,生活開始變得無法自理時,如何贍養老人的問題就會提上日程。子女不願贍養老人以至於鬧上公堂的案例很多,而和和美美三世同堂的家庭也不在少數。子女是否孝順,很大程度上與老人的性格與行為有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