值嗎?農村父母傾其所有換來的卻是兒女大學畢業後的4、5千工資

2020-08-10 九哥嗑

農村父母為供孩子讀書拼了命掙錢的例子我們見得太多了,在這些父母看來,窮人家的孩子想要「躍龍門」,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是最唯一的出路,他們甚至將畢生的期望和積蓄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但我們也看到,大學畢業出來拿到低工資的人比比皆是:從各大城市的平均薪水來看,也就上海和北京在6000元以上,月薪拿4、5千的人更是一抓一大把。「我女兒讀二本4年,各種費用15萬,

去年畢業北京工作月薪7千,上班才幾個月就談了個北京郊縣的朋友準備結婚。我開的工程公司招收的都是電焊工,兩年工齡的電焊工人在鄭州每天工資300~400元,一個月至少也能拿7千,可大學生在鄭州工資也就4千左右。高中大學需要六年,費用至少10萬,技校也就1年,相差5年,費用足足多了20~30萬。」把經濟帳算一算,也就有越來越多的人覺得,現代社會教育水平整體提高,

名牌大學畢業生到處都是,就算是出國留學在海外工作,也未必能找到高新、光鮮亮麗的工資。農村出身的孩子其實也沒必要讓父母太辛苦,花那麼多錢到最後拿個4、5千的工資一點也不划算。當然,我們不可否認,在這個社會,除了文憑,更需要有真才實學。只會考試不會做事的人也不可能有好出路,沒有學歷但有實幹的人也能拿到豐厚的薪資。大學畢業就業問題備受關注的同時,還有人更在意它的更大意義:

「大學教育的主旨並不在於升官發財求職,它更大的意義在於提供給了人一種寶貴的經歷,一種視野,並增加了人發展的無限選擇性和可能性。比如我和我姐姐,收入以數十萬計,這即是大學學歷帶來的福利,但如果沒有大學學歷,當年的我們在起步階段就會被剝奪了很多選擇的權利,自然就奢談後來更進一步的發展」算經濟帳,農村父母是虧了,但接受知識,帶給孩子的受益可以享用一生,正如龍應臺所說: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就,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父母最大的悲哀是什麼?不是窮盡畢生心血卻換來兒女的4、5千塊工資,而是明明付出了全部,卻養不出感恩的孩子……

相關焦點

  • 農村父母一輩子心血,不過換來兒女大學畢業後4000工資,值得嗎?
    文/格格鬥有網友問:在農村,貧困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幾乎要花掉父母一輩子心血,到最後,不過換來兒女大學畢業後4000塊工資,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這件事我特別有感觸,先給大家講講我一個高中女同學的故事。畢業後,她很幸運地參加了我們當地教師招聘考試,最後被錄取到我們縣城當高中老師。
  • 農村家庭血汗供兒女上大學,換來工資四五千,讀書真的無用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為你講述最精彩的農村那些事!舊時農村家庭對讀書的態度:說到讀書在我爸爸的那一代(6~70年代)農村沒有多少讀書人,長輩人都信奉「讀書無用論」。父母下田勞作,孩子在家無人帶,所以很多人都把孩子帶著一起幹農活。孩子長大一點,就開始幫父母幹點輕活。
  • 砸鍋賣鐵供子女讀書 換來是三四千元工資 為何農民還認為是值得的
    在農村,類似老張家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為了供子女上大學,自己省吃簡用,指望著孩子們能有出息,好光宗耀祖。但現實往往是殘酷的,現在大學生一個月四五千元工資就已經算混得不錯了。而家庭為了供其讀書,往往已經入不敷出,很難在事業和生活上對他們有更大的幫助。更何況現在農村彩禮高,負擔重,大學生相親結婚也成了難題。
  • 上四年大學花費50萬,畢業5年工資只有4千元,網友:家裡有礦啊!
    最近有一則新聞火了,有位家長花50萬供孩子上名牌大學,結果孩子畢業5年了每月工資只有4千元,這讓家長氣得「咬牙」啊,「讀書無用論」、「大學無用論」再次被網友討論不斷,事實上真如大家說的那樣麼?上大學無用?
  • 四年本科+三年碩士+五年博士,畢業後換來百萬收益,值得嗎?
    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碩士3年及博士4年,讀書累計22年。畢業後通過招聘進入一家非省會小城市高校當大學老師,工作兩年,獲得單位發放的各項收益超百萬。由一個省吃儉用、囊中羞澀的小夥瞬間成為百萬資產人士。但也從一個清秀俊氣的小夥淪落為大面積禿頭、高度近視和精神萎靡的中年大叔形象。這是否值得?
  • 父母傾其所有,兒女竭盡全力,為何多年以後孩子依然平凡?
    執筆:可樂編輯:曉風定稿:艾米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但是,付出就一定會有收穫嗎?然而,結果卻不盡如人意,小美並沒有考上父母所期待的理想大學。大學畢業後,小美找了一份工作,在一家航空公司當空姐。也是這份相對比較體面的工作,使小美終於可以在父母面前揚眉吐氣,挽回顏面。但是,好景不長,3年之後小美所在的航空公司倒閉了。不久,就連父母也出了車禍。
  • 父母拼了命供子女上大學,子女工資三千,值嗎?3位子女說了實話
    可他們的前半生都奉獻給了子女,供子女念一場大學,幾乎快把他們掏空了,最後子女工作了,工資卻少得可憐,有的三千,有的四千,要辛苦工作很長時間,才可能慢慢漲起來。有人問,父母花了大半輩子的心血供子女上大學,子女畢業後卻只找到一份工資三四千的工作,這樣的「代價」是否值得?我們來聽聽3位子女的心裡話吧。
  • 「女兒奴」劉德華:有一種愛,傾其所有
    2012年5月女兒Hanna出生,劉德華請了3名保姆,保鏢從4人增加到10人。劉德華曾在《開講啦》節目中坦言,女兒出生後他推掉了所有工作留在醫院陪同妻女,專門學習如何帶孩子。「前三個月孩子都是我親自照顧,直到父親勸說我學會放手,才決定正式回歸工作。」
  • 大學畢業當公務員工資3千5,被在製衣廠打工的鄰居嘲笑:我六千
    大學畢業當公務員工資3千5,被在製衣廠打工的鄰居嘲笑:我六千現在的大學生就業率並不是那麼的理想,很多人為了找一個滿意的工作也是動用了各種的關係。小方本科畢業後考上了當地的公務員,工資並不高,只有三千五。
  • 上學花掉了父母那麼多積蓄,畢業後卻只有這麼點工資,值不值?
    網友留言:發現很多大學生在畢業走入到社會之後,都會面臨著一個問題。那就是找工作特別的難,對於那些從農村出來的大學生來說,可能他們的父母用半輩子積蓄才供他們上完了學,但畢業之後卻只能拿到三五千的工資,那麼這個大學上的到底值嗎?1、畢業工資只是起點2、有了學歷人生會發生轉機3、學歷代表了門檻雖然現在學歷變得越來越不值錢,但是在很多地方,學歷都代表著門檻。
  • 為什麼要用一輩子的積蓄,換一套70年產權的房子,真的值嗎?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可能奮鬥一輩子才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說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奮鬥,一輩子的積蓄,換來的可能就是這一套70年產權的房子,這真的值得嗎?10年攢夠一套房子的首付現在大多數普通人的工資在3千到8千之間,我們就按5千來算,假設一個年輕人的月薪是5千,每個月的開銷是2千,每年大概可以攢4萬元,10年可以攢40萬,40萬拿來買房真的微不足道。
  • 農村孩子考上了二本有前途嗎?畢業後能做什麼工作?工資高嗎?
    如果你有幸能考入這樣的雙一流大學,估計你的父母都會以你為榮,見人都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學,可考入好大學的機率太低了,如果你考上了二本,你該怎麼辦?,那麼你考上二本,是不是人人生就完了嗎? 當然不是,雖然你是農村的,你沒有家大城市的同學的那些資源,也沒有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學歷高,但是你不能就此自暴自棄。
  • 為「研究數學」而「傾其所有」,這樣做到底值得嗎?
    「農村數學家」*清1980年,*清憑藉著眾人羨慕的高分被哈工大建築材料系熱處理專業錄取,全村人都敲鑼打鼓歡送他入學。進入大學後, 他前兩學年的成績一直不錯。後來,輔導員老師得知他研究數學到了「茶不思飯不想」的地步,曾找過他並勸他至少要完成學業後再搞研究。可惜,他「鑽研」得太深,沉浸於其中根本無法自拔,離校時可想而知,他肄業了。回到了家裡,他仍一如既往地把自己所有的精力投入到「證明哥德巴赫猜想」和「質數在自然數中的分布規律」之中。別人給他介紹工作後,他總是去幾天後覺得「無法專心研究」,主動辭職繼續回到家中搞研究。
  • 父母「卑微活著」,用十幾年的奮鬥,換來女兒「跨越階層」,值嗎
    ,十幾年的奮鬥,去換女兒「階層的跨越」,值嗎有這樣一位偉大的父親,用自己的十幾年辛苦汗水換來女兒「展翅高飛」,他叫做丁尚彪,與那個年代很多人有著相似的命運,他因為上山下鄉而錯過了高考的機會,因為沒知識沒技術,回家後成為社會最底層的打工人群,雖然生活很苦,但是在他心中卻從未認輸,不甘心自己會一直過著這樣的生活。
  • 怎麼樣才算是在一段感情中傾其所有,傾其所有到底怎樣才算值得?
    我們都很傻,明明知道結果還要去做,明明知道是假的還要騙自己說是真的,這樣子活著太累,把自己能給的都給了,不能給的,人家也要了去,這就是傾其所有,希望我們能夠堅強,能夠更美好的保留自己獨有的東西,那才是自己。那什麼樣才是傾其所有,到底值不值得呢?男女戀愛本身就不好公平,很多女孩子在談戀愛的時候用盡心思討男生喜歡,花費自己的時間來陪對方。
  • 985畢業,211畢業,工資不如大專富二代零花錢,悲哀嗎?
    大家好,我是一身之憾 最近,一個很現實的問題又引起了網友們的大討論 有些人考上了 985 211,可畢業後工資還沒有大專畢業混吃等死的富二代零花錢高,是不是很可悲?
  • 那些考上985、211大學的農村學生,畢業之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那些考上985、211大學的農村學生,畢業之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老一輩都說,讀書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不少孩子也是在這個思想中長大,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好像讀書真的是他們走出深山,走出農村唯一的出路,每年都有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我國的985、211高校,那麼這些孩子畢業後過得怎麼樣呢?
  • 小學老師工資不超過3千?主要有這4個原因,不少人覺得難以置信
    很多父母最大的心願就是希望孩子畢業後可以去考公務員或者是老師,在父母的眼中,這兩種職業莫過於最好的職業,也是被父母稱為鐵飯碗的職業。老師的福利多,假期多這點毋庸置疑,但是老師也是分等級的。並不是所有的老師都有很好的待遇,在我國,福利薪資最好的就是大學老師,而中小學老師並非大家想像的那麼好,據很多小學老師透露,他們的薪資待遇並不高,大多數小學老師的薪資待遇在3千左右。但面對的工作任務卻很繁多,為什麼小學教師的工資這麼低,工作還這麼繁重呢?主要有以下這4個原因。
  • 農村學子讀書20年,畢業後月薪才5000,你感覺自己書讀得值嗎?
    提及這個話題當然因素很多,學校、專業和自身技能無不決定著你找到工作的層次,進而決定著你的薪資,前幾天有人問「讀了近20年的書,現在畢業工資才月薪5000元,你還覺得讀書值得嗎?」,如果是你你覺得值得嗎?針對此疑問,網友們意見不一。網友一:我個人認為不值得。
  • 傾其所有,讓孩子和有錢人做朋友,值得嗎?
    14年後,已經成為資深記者和主持人的董倩認為:「適度的自卑讓我前行」。她說:「一個人在從學校到社會、從年輕到成熟的過程中,適度的自卑是非常好的,它會推動你向前。當你知道自己這方面不如別人的時候,克服缺陷的過程就是努力向前的過程。「」所以,我們不必害怕孩子的自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