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父母一輩子心血,不過換來兒女大學畢業後4000工資,值得嗎?

2020-08-14 格格鬥愛baby

文/格格鬥

有網友問:

在農村,貧困家庭供養一個大學生,幾乎要花掉父母一輩子心血,到最後,不過換來兒女大學畢業後4000塊工資,這樣做真的值得嗎?

這件事我特別有感觸,先給大家講講我一個高中女同學的故事。

我這個女同學,爸媽都是農民,家境不好。08年高考失利,村裡人都勸她退學去打工吧。還好她爸媽很堅持,她才得以就繼續復讀。

第二年高考,她考上外省一所二本師範大學。畢業後,她很幸運地參加了我們當地教師招聘考試,最後被錄取到我們縣城當高中老師。

幾年後,她找了個老公,是我們縣城公務員。現在倆人兒子都5、6歲了,聰明伶俐。

她還把父母接到縣城一起住。老兩口終於不用種地了,每天除了接送外孫,就是去公園唱唱二人轉。

她常說:

「讀書改變了我的命運,正因為讀書,我才跨越了一個臺階,能夠在城裡工作買房。再不用像父輩一樣,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

所以,我認為,農村父母一輩子的心血,供養出自己的兒女,走出農村,奔向城市,哪怕到了城市裡,一個月只賺4000塊,也是值得的。

農村父母一輩子心血供孩子讀書,辛苦,但值得。

1、跳出農門,跨越臺階。

我出生在小鎮,周圍要好的幾個小夥伴,只要通過高考走出去的,後來都過得還算不錯。除了在縣城當老師的,還有在城市當醫生的,還有從事網際網路工作的。有月入幾萬的,也有月入幾千的。

再反過來看那些沒有讀書的同學,大多是到處打工,做著辛苦的工作,拿著微薄的收入。重複上一代父母的軌跡。

想起作家龍應臺那段話:

孩子,我要求你讀書用功,不是因為我要你跟別人比成績,而是因為,我希望你將來會擁有選擇的權利。選擇有意義、有時間的工作,而不是被迫謀生。

試想,如果我那個同學沒有讀師範,她是沒有機會選擇做老師的。只能是命運給她什麼工作,就接受什麼工作。

2、提升眼界,讓後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農村孩子讀大學,除了工作上會有更多選擇,不用像父輩那樣臉朝黃土背朝天。還有一個巨大的好處,那就是能讓後代接受更好的教育。

為人父母,認知格局很重要。普遍上來講,讀了大學的人做父母,更能對教育孩子更上心,孩子的教育更有質量。

進入大學,你會接觸更多優秀的人,看到更廣闊的世界,而這個過程,也會讓你的認知升華。而這就是一種財富。這會讓你在教育自己的下一代時,更加得心應手。

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做選擇題,而是無可選擇

我表妹,讀書的時候也曾跟我掏心掏肺地說過:為什麼要上學呢這麼苦!像她同學一樣,初中一畢業就去做個服務員也挺好的。


直到有一年暑假,表妹去服裝店勤工儉學。那次之後,表妹跟我說:「姐,我真的知道我為什麼要學習了!」

現在表妹馬上碩士畢業,研究生期間還遇見了一個優秀的男朋友。所以,讀書讓你有機會去遇見更多優秀的人,還是那句話,你是什麼水平就會遇見什麼樣的人

別再相信讀書無用論了。就像北大畢業後去賣豬肉,和你輟學後為了謀生,迫不得已去賣豬肉,本質是完全不同的。

有句話說得好:人生最可怕的不是做選擇題,而是無可選擇。

還記得那個案板下讀書的小女孩嗎?滷肉店的案板下,7歲的小女孩在上網課,因為父母忙於生計,有沒有老人帶,小女孩只能跟著父母一起上班。而那張案板下,藏著小女孩對未來的渴望。

年僅7歲,被人問到「你想出去玩嗎?」

小女孩回答:很想。

但她要好好讀書,因為她的夢想是當醫生,而她知道,只有好好讀書才能實現這個夢想。她就不再用像父輩一樣,在8平米的滷肉店裡揮汗如雨。

出身底層的貧寒學子最明白:沒有人脈,沒有資源和背景,讀書,才是通往更大世界最便捷的路。

知識改變命運,我相信這句話,我也是這句話的受益者。願你我都能靠讀書,奔一個更好的前程。


我是格格鬥,2歲男孩的媽媽,喜歡讀書,熱衷兒童心理學研究,育兒路上與寶寶共成長。歡迎你關注我

相關焦點

  • 值嗎?農村父母傾其所有換來的卻是兒女大學畢業後的4、5千工資
    農村父母為供孩子讀書拼了命掙錢的例子我們見得太多了,在這些父母看來,窮人家的孩子想要「躍龍門」,好好讀書考上好大學就是最唯一的出路,他們甚至將畢生的期望和積蓄都傾注在了孩子身上。但我們也看到,大學畢業出來拿到低工資的人比比皆是:從各大城市的平均薪水來看,也就上海和北京在6000元以上,月薪拿4、5千的人更是一抓一大把。
  • 農村家庭血汗供兒女上大學,換來工資四五千,讀書真的無用嗎?
    哈嘍,大家好,我是,為你講述最精彩的農村那些事!舊時農村家庭對讀書的態度:說到讀書在我爸爸的那一代(6~70年代)農村沒有多少讀書人,長輩人都信奉「讀書無用論」。父母下田勞作,孩子在家無人帶,所以很多人都把孩子帶著一起幹農活。孩子長大一點,就開始幫父母幹點輕活。
  • 砸鍋賣鐵供子女讀書 換來是三四千元工資 為何農民還認為是值得的
    「你個沒出息的東西,老子砸鍋賣鐵,半輩子的心血都供你讀書了,而你一個月三四千塊錢工資,連個對象都找不到」。原來是小高最近回村相親,幾個女生都嫌棄他工資低,收入不夠,又沒房沒車,不願意和他處對象,弄的老張直上火,忍不住埋怨起兒子沒本事了。在農村,類似老張家這樣的情況不在少數。
  • 四年本科+三年碩士+五年博士,畢業後換來百萬收益,值得嗎?
    小學5年、初中3年、高中3年、大學4年、碩士3年及博士4年,讀書累計22年。畢業後通過招聘進入一家非省會小城市高校當大學老師,工作兩年,獲得單位發放的各項收益超百萬。由一個省吃儉用、囊中羞澀的小夥瞬間成為百萬資產人士。但也從一個清秀俊氣的小夥淪落為大面積禿頭、高度近視和精神萎靡的中年大叔形象。這是否值得?
  • 小學到大學,學費十多萬,畢業月薪不足3000,望子成龍敵不過現實
    在我們傳統的教育觀念中,父母都希望兒女望子成龍和望女成鳳,所以無論家庭環境多麼困難,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投入從來不會遲疑,因為大多數父母會把自己未完成的夢寄托在兒女身上,除此之外父母也希望兒女有所成就,尤其對於農村父母來說,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樣一輩子面朝黃土背朝天。不過真實的現狀會如父母所願嗎?其實大多數父母沒有完成這樣的夙願。
  • 為什麼要用一輩子的積蓄,換一套70年產權的房子,真的值嗎?
    對於很多年輕人而言,可能奮鬥一輩子才能買一套屬於自己的房子,也就是說自己一輩子的努力奮鬥,一輩子的積蓄,換來的可能就是這一套70年產權的房子,這真的值得嗎?也就是說對於大多數年輕人而言,如果沒有家裡支持,基本上需要10年來攢夠首付,這個時間還是比較長的,對於大學畢業的人來說,22歲畢業,等攢夠首付已經32歲。當然對於買房而言,光攢夠首付還是不夠的,未來還需要還房貸。
  • 大學畢業五年,農村孩子和城裡孩子差距有多大?
    從城市到農村可能只需要兩三個小時,但是從農村到城市可能花一輩子都到達不了。有很多人,僅僅是為了過上最普通的生活,就要用上全身的力氣。尤其是,那些只身前往城市,只想過上好一點生活的農村大學生。可是,相較於社會來說大學仍舊是一個象牙塔般的存在。在那裡,大家都是同一個學校的學生,即使有的來自農村有的來自城市,那也不過是出生地的不同,即使偶爾會有一些差別初見端倪,可是大家仍舊能以學習為理由去享受四年的大學時光。
  • 那些考上985、211大學的農村學生,畢業之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
    那些考上985、211大學的農村學生,畢業之後都過著怎樣的生活?老一輩都說,讀書是我們唯一的出路,不少孩子也是在這個思想中長大,特別是對於農村孩子來說,好像讀書真的是他們走出深山,走出農村唯一的出路,每年都有不少寒門學子考上我國的985、211高校,那麼這些孩子畢業後過得怎麼樣呢?
  • 農村老人用兒女送的貴重禮品換便宜商品,他們不知道享受嗎?
    但是,這些農村老人往往在兒女離家之後,就拿著這些較貴的禮品去村上的小商店,或者超市換些便宜的日用品回家,這種現象在農村很常見。有時候,我們覺得這些老人真傻,為什麼會出現這種現象?難道是農村老人不會享受高質量的生活嗎?作為「三農」領域民間觀察員的【鄉村關中】認為原因如下:第一,節省是老人的習慣。
  • 十萬的學費四年的光陰,卻換來每月4000的收入,真的值嗎?
    我是一名即將畢業的畢業生。以前總覺得時間還長,轉眼間,已經要畢業了,心中有點慌張!看著舍友一個一個的走光,空蕩蕩的宿舍,就剩下了我和趙同學兩人。四目相望......2016年9月,我終於開始了自己夢寐以求的大學生活,帶著自己的小女友考進了同一所大學,那時是無比的激動,面對的新的環境,我完全沒有不適應的感覺,心中只是充滿了對新事物的好奇和求知慾。
  • 父母拼了命供子女上大學,子女工資三千,值嗎?3位子女說了實話
    我是農村人,農村的父母培養一個孩子上大學,非常不容易。我上小學時,還沒有義務教育,家裡靠賣糧,賣水果,賣油炸串串掙點錢,供我們兄弟姐妹念書。有一次,我的學費拖欠了好久,老師氣不過,直接把我「趕」回了家,說先繳清學費,再回去上課。
  • 上四年大學花費50萬,畢業5年工資只有4千元,網友:家裡有礦啊!
    花小妹看到這則新聞後,不由得想起一位鄰居,這位鄰居儼然是富二代,父母靠資源花了30萬讓他上了一所二本高校,結果畢業後每月只有3000元,連日常消費都不夠,還靠父母救濟,哎,沒辦法啊,可以說是典型的「巨嬰」,那麼這位家長花50萬供孩子上名牌大學,畢業5年工資只有4千元,是不是與我的鄰居情況一樣呢,「家裡有礦,吃喝不愁」!
  • 農民工比大學畢業生工資高,合理嗎?
    而大學畢業生,以考入機關公務員和事業單位為例,第一年見習期工資3000元,轉正後不到3500元,之後按工齡、職務、職稱等逐年增加,前5年月收入不超過4000元。由此看來,農民工工資似乎比大學生要高。但是,再從工作時間、工作量、勞動強度和收入支出上看,農民工工資暫時高是有道理的,工有所值,大學生工資低也完全說得過去,而且衣食無憂。1、農民工起早貪黑、披星戴月,無雙休、公休和節假日,一年幹不了300天,一天不幹一天沒工資;大學生多是室內工作,風颳不著、雨淋不著、冬暖夏涼,環境舒適,工作輕鬆,有公休、雙休、節假日,即使是病假也照常有工資,旱澇保豐收。
  • 大學生不願去農村任教?俞敏洪:人是經濟型動物,提高工資是根本
    網際網路上曾流傳著這樣一條視頻,視頻中,正在接受採訪的新東方董事長俞敏洪老師說:「大學生支教值得鼓勵,但是只靠鼓勵支教是不能解決根本問題,只能靠提高農村教師的工資待遇才能根本解決問題。可以靠社會情懷,但是,卻不是長久之計,因為人是經濟型動物,所以在經濟上達到一個平衡才是最根本的。」
  • 孩子,父母陪你們長大,你們能陪他們到老嗎?
    孩子們上高中大學了,這時候他們逐漸脫離了父母,開始獨力生活和閱歷社會知識了。父母們又開始操心他們了,孩子的成績和畢業後的工作還有進入社會後的為人處世,這些都是父母們操心和關注的眾多問題。可憐天下父母心,當他們陪伴孩子們成年了甚至工作了,還要為他們的事情盡心盡責。
  • 農村出來的大學生,畢業後開貨車,很丟臉嗎!
    從小學習成績好,初中在重點班,高中在一中的實驗班,高考沒考太好,考了個二本,不過當時他們學校一屆的考生差不多700人,能考上一本的只有幾十人,考上二本的也不過100來人!當時,高考請客,來到家裡吃酒賀喜的人都誇他有出息,他父母有福氣,以後有福享!
  • 大學4年,學費15萬,畢業月薪3500,父母哭訴:還不如首付買房子
    這也說明,將近2000多所普通院校的畢業生,平均工資不到4000元,如果是冷門專業,月薪基本在3500元左右,但是一個家庭,培養一個大學生,至少要花十多萬,父母省吃儉用供孩子讀書,到頭來,找不到高薪工作,讓很多老百姓難以接受。
  • 那個從大學畢業後不顧父母哀求,偏要回農村養豬的女孩,如今怎樣
    望子成龍,望女成鳳,這是中國父母普遍的心願。在孩子小學的時候,希望他考上一個好的初中,初中後又希望他考上一個好的高中,高中後就希望他能考上一個好大學,再找上一份好的工作,過完這一生。但總有一些孩子不願意接受父母這樣的安排,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成功。我們今天要講的故事就是三年前不顧父母反對,大學畢業回農村養豬的女孩子現在怎麼樣了呢?讓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 農村孩子考上了二本有前途嗎?畢業後能做什麼工作?工資高嗎?
    如果你有幸能考入這樣的雙一流大學,估計你的父母都會以你為榮,見人都說自己的孩子考上了好的大學,可考入好大學的機率太低了,如果你考上了二本,你該怎麼辦?,那麼你考上二本,是不是人人生就完了嗎? 當然不是,雖然你是農村的,你沒有家大城市的同學的那些資源,也沒有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學歷高,但是你不能就此自暴自棄。
  • 大學生工資不到4000,外賣員工資卻上萬,學歷真的這麼不值錢?
    許多父母就算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讀書。但最近發生在小王身上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甚至讓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01小王是一個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大學時成績也不算差,拿過得獎也不少。畢業後自己也覺得可以找到一份十分不錯的工作,可現實,卻給他深深上了一課。畢業找工作那年,他接連面試了三四家公司,但對他開出薪資待遇在4000塊錢以上的竟只有一家,而且在最後,他還被刷下去了,可以說是備受打擊。因為家庭原因,他也只有降低要求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