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途知君,或許我們素不相識,但希望我的文字能帶給你溫暖,如果你喜歡我的文字,就關注我吧!
在老一輩人眼裡,知識意味著財富,讀的書多,將來找到的工作也定然更好。許多父母就算省吃儉用也要供孩子讀書。
但最近發生在小王身上的事情,讓他倍感沮喪,甚至讓他自己也開始懷疑,讀書真的有用嗎?
01
小王是一個普通二本大學畢業的學生,在大學時成績也不算差,拿過得獎也不少。畢業後自己也覺得可以找到一份十分不錯的工作,可現實,卻給他深深上了一課。
畢業找工作那年,他接連面試了三四家公司,但對他開出薪資待遇在4000塊錢以上的竟只有一家,而且在最後,他還被刷下去了,可以說是備受打擊。
因為家庭原因,他也只有降低要求先找一份工作安定下來。最後他找到了一家公司工作,除去五險一金之後,到手的只有4000塊錢不到。
本來已經漸漸接受了事實的小王,但就在最近發生了一件事讓他備受打擊。是因為畢業快一年了,高中的那批同學準備組織同學聚會,小王也準備去參加。
高中同學聚會上,小王和他的同學們也聊起來了自己的工作和收入,最讓小王意外的是,自己一位高中畢業就沒有讀書的同學小李,靠送外賣工資竟超過一萬?
02
小王前段時間向我講述了他的這段故事,向我傾訴到:難道說自己大學真的上的這麼沒有意義嗎?到頭來還沒有一位送外賣的工資高。
但在我看來,二者根本沒有什麼可比性,就算有,也並非是表面上這麼比的。
首先外賣員屬於高勞動強度的職業,且沒有保障。小王雖然工資不到4000,但有著五險一金的保障,而這是外賣員所不具有的。
其次我了解到小王每天工作的時間也僅僅只有8個小時左右,一位外賣員的工作時間並不固定,而且要一直奔波,勞動強度肯定是巨大的。
最後從發展性來看,一位外賣員的工資幾乎也是註定的,發展空間是有限的,而小王在公司上班,是有一定的發展潛力的。若干年之後,不僅僅閱歷能得到提升,工資也會有所增長,而外賣註定是不可能幹一輩子的。
03
如果直接地去比較確實是有些傷人,但考慮到各種因素之後,其實你也會發現,這都是公平的。人們之所以存在這種思維,其實是上一代人固有的思維:認為腦力勞動要比體力勞動更為高級。
從資本論來講,腦力勞動和體力勞動是沒有高低級差別的,誰創造的價值大,誰就能獲得更高的利潤。腦力勞動隨著科技的進步確實會在後期,但它終究會換算為一定的勞動量。
反過來想,你敢肯定你坐在辦公室做著的工作送外賣的人他一定做不了?你可以選擇去送外賣,但你就一定能做到一個月工資上萬嗎?
據數據也普遍顯示,並非所有外賣員工資都能上萬,只有少數極個別而且是在大城市中的外賣員才能達到,大學生畢業後的平均工資雖然較低,但所做的也並非是太過於高難度的工作。
04
一句話,你還沒有做到無可替代。大學畢業只是起點,只是新一輪人生的開始,你的學習也並未停止,也一定會隨著你自己的提升工資不斷向上增加
我就這樣慢慢的開導著小王,他也漸漸的走了出來,他也想明白了,並非是學歷沒用,而是自己的學歷還是不夠高,隨著大學生的日益增多自己的特殊性也下降,唯有不斷升華自己,才能去獲得自己想要的。
就這樣,小王一邊工作,一邊也開始準備起來了考研。
雖然外賣員工資確實不錯,但我並不介意盲目的去追求太多低水準的工作,因為隨著外賣員逐漸的飽和,市場調解下,也必然會讓工資呈現下降趨勢,所以不必羨慕,讀書是有用的,高學歷更是有用,雖然它發揮作用的周期較長,但它一直都在。
結語
不同行業之間的工作沒有直接的可比性,不要被眼前的利益衝昏了頭腦,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正如經濟學中的一個基本原理機會成本。
你選擇某樣東西勢必會意味著失去另一樣,很多時候魚和熊掌不可兼得,考慮好,規劃好自己的人生,要從一開始就做好,我們可以抱有天真,但勢必要回歸現實。
你唯有不斷提升自己,才能讓自己變得不可替代,或許走向社會之後我們不能像在學習那樣系統的學習,但是多讀書對自己依然有很大的幫助,不如趁這個時間,去系統的學習下經濟學的知識吧!
這裡也給大家推薦一本著名的經濟學書籍,叫做《博弈論》,機會成本其實也就是一種博弈,書很有趣也並不枯燥,讀完後相信你也定能有很大的提升。十分便宜,只要五塊錢,一定不要錯過喲!
最後我想說的是,小王作為一個二本大學生也並非只有他有這種困惑,不知道你是如何看待這個問題的,評論區一起交流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