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同芙蓉和成都緊密相連,提到櫻花,人們就會想到東京。雖然櫻花花期短暫,但東京仍然大量種植,這和日本人認知中櫻花的文化屬性大有關係。
每一種文化現象背後都有一條清晰的歷史來路,同樣,每一個經濟現象背後也有其規律可循。
我們走在東京街頭,往往沉醉於它五彩斑斕的繁華。我們驚嘆它擁擠背後的秩序,但我們不會再深入一步去探究秩序背後的那套「算法」,它閃耀著精細之美,精密之美,支撐起東京這個龐大的城市體系。我們驚羨東京既是金融之都,又是時尚之城,還是美食之地,但我們不會去計算它的虹吸,它的輻射,以及它是怎樣在虹吸和輻射中不斷汲取並煥發旺盛的城市生命力。
但成都「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做的就是這個事。整整一年時間,這個「豪華」研究團隊中的東京「小分隊」,跨越時空,腳步遍及日本四島,從點到面,從現象到本質,去發現東京的秘密,並試圖將部分密碼有機嵌入成都的城市肌理。
比如TOD,是新城市主義理論提出的一種城市綜合開發模式,被稱為「以公共運輸為導向的城市發展模式」。東京是TOD先行城市,在理論、運營以及技術探索諸多方面已經走了很遠,像「澀谷未來之光」,堪稱TOD全球經典之作,提供了城市精明增長的經典範本。
TOD模式引入中國較晚,成都於2017年開啟TOD綜合開發工作,雖然「後發」,但步子邁得很大。短短幾年時間,不僅建構起較為先進的理念框架體系,實際推動也緊鑼密鼓。今年5月11日,全市首張TOD地圖官宣,正式曝光首批16個TOD項目區域分布,6月16日,首批8個TOD項目商業規劃也走入公眾視野。
一開始,成都就對TOD寄予厚望,希望藉此改變城市發展格局,優化城市空間形態,提升城市消費能級,緩解「大城市病」,讓城市在流動中激活生長,傳遞能量。如此內涵,不啻於一場思想解放運動,更需先進經驗來照亮實踐的路途。而東京,就是一個範本。
東京的TOD創新經驗不僅在於策劃規劃、產業導入、商業運營、投融資管理以及項目管理,實際上,從硬體到軟體,從微觀到宏觀的各個層面和尺度,都值得成都從系統的角度去多方比較和觀察。對其先進理念和經驗的吸收和轉化,也不止可以運用在TOD項目本身,完全可以與產業功能區結合起來,與高品質科創空間聯繫起來,與綠道建設聯繫起來,與都市圈空間結構構建結合起來。
成都離東京很遠,地理意義上的距離相隔數千公裡,城市能級上的差距也一目了然。在GaWC(全球化與世界城市研究網絡)全球城市分級排名榜單中,成都位列Beta+,距離Alpha+的東京,差了三個層級。學榜樣,就學最頂尖層面的,利用「後發」的優勢,可以少走彎路。相信點亮東京的櫻花,也一定能夠爛漫成都的天空。
紅星新聞評論員 劉琴
編輯 趙瑜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