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道世界頭部城市 ③|成都向東京學什麼?

2020-12-18 川觀新聞

川報觀察記者 肖瑩佩

東京,是一個獨特的存在。作為亞洲城市,任何緯度下,它都穩坐全球公認的世界四大城市席位。

東京另一個世界鮮明符號——軌道上的城市——不管你喜歡與否,都必須承認:東京的軌交網絡,是一件藝術品。

日本東京新橋站,銀座就在附近,是日本繁華的商業中心。華小峰 攝

東京作為公認的世界四大城市之一,

成都能向它學什麼?

問道世界頭部城市系列報導第三期

帶我們一探究竟 ↓ ↓ ↓

軌道交通,被視作現代城市的「大動脈」,與城市經濟社會發展息息相關。作為蟬聯十年的Alpha+級城市,東京擁有世界上最大的鐵道交通樞紐,並以此為基礎,將TOD利用到極致。

立足軌道交通,城市延展副中心,東京都市圈能量驚人:2018年常住人口約3700萬,GPD總量1.7萬億美元,佔全國總量的32.5%,同時還形成預防和治理大城市病的成功「樣本」

特大城市圈是一個超級複雜的系統,其建設和發展更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成都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

成都熊貓空鐵 李向雨 攝

在兩張地圖上畫圓,可以看到,成都與東京,兩大都市圈在人口規劃、建成區面積等方面存在某種類似性,但處於不同發展階段

——相較於成熟型發達城市東京,正值城市發展關鍵時期的成都,可以學什麼?

「世界城市,一定是被尊敬的城市,東京這方面做得很好。」在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譚平看來,要贏得尊敬,文化非常重要——可讓城市在借百家之長的同時,擁有辨識度。

具化而言,天府文化底蘊深厚,問道東京,又能如何將文化有機鑲嵌?這或許是成都邁向世界城市道路上,需要貫穿始終的課題。

A

以軌道交通打破城市格局

東京通過軌道交通

打造東京都市圈,

形成典型的多中心組團式網絡結構

成都可以加快構建

成德眉資通勤化軌道交通,

打造成都都市圈建設的「先手棋」

林曄是北京清華同衡規劃設計研究院四川分院院長,2002年,他結束了在日本12年的留學工作生活,回到成都。

在東京時,他喜歡乘坐JR線,到武藏野市吉祥寺站下車,呆上幾個小時。那裡有好喝的咖啡,偶間還能淘到心頭好。

交通最重要的就是便利性。」武藏野市雖處於傳統意義上的郊區,但得益於高度發達的軌道交通網絡,不僅能讓林曄「說走就走」,也讓這裡頗受東京年輕人歡迎——

在日本某雜誌對讀者採訪並對其進行排名「想居住的城市」中,多年排名前五。

在他們看來,東京工作郊城生活,每日軌道通勤再正常不過。

東京地鐵 華小峰 攝

這只是軌道上東京都市圈生活的日常縮影。

相較而言,成都軌道交通起步較晚,但發展迅猛:

2010年9月27日,地鐵1號線開通運營;

去年12月,軌道交通運營裡程突破300公裡;

按照規劃,今年內成都地鐵還將開通5條新線,線網裡程將突破500公裡,日均客流有望突破800萬乘次……

成都明確提出,加快構建全域覆蓋軌道交通網絡,並指明「軌道交通是改變城市格局的重要力量」

成都地鐵 華小峰 攝

如何改變?

借鑑東京,《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總報告(2019年)》(以下簡稱《報告》)建議,要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慶應義塾大學環境信息學部教授嚴網林說,依靠大容量軌道交通輸送長距離通勤通學人口,是東京都市圈高密度、高流動、低擁堵特點的重要原因

東京街頭 華小峰 攝

當前,成都恰逢重要歷史機遇——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作為「先手棋」,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正是打造成都都市圈的絕佳「試驗田」。

「東京周邊的城市,都是通過軌道交通相連」,林曄認為,這個模式,跟成德眉資同城化有相近的地方。但對不愛開車的他而言,目前,要實現「說走就走」到眉山或資陽喝杯咖啡,是一件費力的事。

四市在交通方面存在的短板,省人大代表李芳芳也非常關注。

通勤公交化的軌道交通已成為阻礙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的短板。」李芳芳說,成都平原經濟區目前還沒有形成交通規劃成果,需要加快節奏、加大步伐,構建四市軌道交通軌線。

《報告》用數據更加直觀的表現短板:成都在軌道網密度(東京都市圈0.24千米/平方千米,成都都市圈僅0.02千米/平方千米)、系統層級豐富度、列車開行頻次、交通接駁便利度等方面仍有較大差距。

建設中的成資渝高速公路

天府大道眉山段

基於研究,《報告》也提出一些發展借鑑方向——

比如在成渝中線高鐵等新通道布局基礎上,爭取新增成渝超高速磁懸浮等國家試驗項目建設、進一步強化成渝聯動;

在現有軌道基礎上,構建聯通德陽、資陽、眉山和東部新區、大邑、都江堰等的成都城際外環線,總體形成類似東京都市圈「多環+放射狀」的軌道交通網絡格局。

B

以TOD布局優化城市形態

東京依託軌道交通打造TOD新區,

引導都市圈向多中心結構轉移

成都TOD規劃應學習東京

注重各個區域特點的表現

伴隨著高度發達的軌道交通,東京還形成了世界領先的「軌道+物業」TOD模式

魯珂是某企業日本分公司的員工,長期定居日本已經5年。因為身處交通運輸行業,對於東京的TOD,他頗有體會。

「在東京和大阪,地鐵公司以交通運輸為基礎,逐步發展站點經濟,大家耳熟能詳的東急百貨、阪神百貨都是得益於地鐵站的高密度人流,發展成為大型商場。」據他觀察,這在日本人的消費生活中佔有極重份量。「下班回家路上,約著朋友在車站,上樓就有餐廳、商場、電影院、書店,小聚之後下樓各自回家,十分便捷。」

華小峰 攝

TOD作用遠不止於此。

如果說軌道交通改變城市布局,TOD開發則是改變城市形態

《報告》提到,東京依託軌道交通打造TOD新城,引導都市圈向多中心結構轉移。各TOD採取不同模式,對周邊土地進行梯度式開發,強化城市形態控制的同時,城市綜合價值得到極大提升。

城市發展,是通過學習先進理念和做法,再促己成長的過程。

TOD是目前國際上極具代表性的開發模式,成都邊學邊做,已經邁出實質性的步伐——

2019年8月,成都5個TOD項目集中開工;

2020年3月,總投資約110億元的成都新津站「TOD+5G」公園城市社區示範項目開工;

5月,首張TOD地圖發布,首批16個TOD項目區域分布正式曝光;

6月,成都市首批8個TOD項目商業規劃公布……

陸肖站TOD項目工程現場 成都軌道城市發展集團供圖

馬不停蹄,未來可期。但TOD就必然會帶來城市副中心的繁華嗎?

對此,嚴網林教授的觀點是:不必然。

「任何城市副中心都受多點影響,比如基於城市整體和地方特色,它的功能定位、土地利用形態、空間設計、執行情況是否合理?」嚴網林說,TOD再厲害,也沒法在違背上述合理性的情況下發揮積極作用。

發達城市的TOD歷史發展經驗,結合成都這塊新興熱土,《報告》指出,目前成都城市總體形態仍有待與TOD規劃全方位耦合,TOD綜合開發對城市空間格局的引領作用有待進一步突出。

成都春熙路商圈 蔣坤鵬 攝

這個觀點,做城市規劃專業的林曄非常贊同。在他看來,TOD並非大雜燴,跟城市各個區域發展具有極強關聯性。

「東京山手線就是最好模板」,他認為,成都的TOD應該是各個區域特點的表現,從城市發展的角度而言更有意義

C

以新區建設重塑城市空間

東京強化新城品質打造,

促進產城融合發展,

創新打造「豐田未來城市」

成都如何抓住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機遇,

圍繞新區創新探索,

把人引進來,還能留下來?

需要向東京學習

2017年,周芹菲從韓國崇實大學畢業。恰好成都推出「人才新政12條」,她選擇回歸,落戶成都天府新區。

「這裡太舒服了,天藍地綠水清」,相較過去在首爾的擁堵煩燥,周芹菲如今有一種豁然開朗之感。天府新區大力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她也順利進入一家跨國企業。

天府新區

新區的「人才鏈+產業鏈」催化出強大吸附力,中青年、高學歷人口不斷湧入,截至2019年5月,成都全市累計落戶人才28.26萬人。

人口快速增長和城市高速發展成正比。

目前,整個東京都市圈人口達到了3800萬,數量和密度遠超北京,但大城市病得到了有效解決,新城建設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

某方面來看,成都和東京有著相似之處。

簡單算筆帳:2010年到2019年十年時間,成都常住人口年均增長約45萬。考慮到後十年增速放緩,按30萬人算,30年會達到三千萬人口,相當於現在北京和上海的人口規模。

未病先治,未雨綢繆。成都拿出破釜沉舟的決心——

2017年,提出十字方針,「東進」翻越龍泉山,斥地「第二主疆場」。在衝破「大城市病」瓶頸的同時,打開了面向未來的永續成長新空間,即成都的「未來之城」。

龍泉山城市森林公園區位效果圖:「一山連兩翼」的城市新格局。

三年孕育,今年5月,成都東部新區正式掛牌,同步發布的總體方案和空間發展規劃,清晰描繪新區未來新貌。

「與規劃多少人口相比,更重要的是如何吸引這些人到這裡安居樂業。」成都東部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劉勇的思考,恰恰符合《報告》內容。

《報告》以東京大都市圈茨縣建立的筑波科學城為研究樣本,梳理出幾條成功經驗:營造高品質宜居宜業環境、產城融合發展、創新打造「豐田未來城市」等

簡而言之,就是以良好的環境、住房和公共服務吸引人員入駐並留下。

同為城市「未來之城」,替換為成都東部新區,需要向東京學習借鑑的是:

如何從建設新城,順利過渡到經營新城?

首先是城市空間、產業經濟結構的優化和調整。

嚴網林教授說,規劃建設新城,應從城市圈的角度,綜合考慮開發的社會經濟效益。

成都東部新區首條環城道路近日建成。 中建八局供圖

從這個角度來看,東部新區的誕生,天然肩負著國家使命——成都東進,重慶西擴,東部新區要打造成為成渝相向發展的新興極核和動力源。

「設立東部新區,對成都破解單中心攤大餅的城市結構,優化城市空間,提升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在中國社科院城市與競爭力研究中心主任倪鵬飛看來,東部新區擔負著以「龍泉山東側四川主要的現代製造業和生產服務業產業發展帶」為重任的產業布局,註定未來是一片投資熱土。

地鐵十八號線三岔湖站 郝飛 攝

基於此背景,《報告》給出的建議重點在於:結合東京打造「豐田未來城市」的新啟發,東部新區應該進一步探索「未來城市」的實施建設模式,即創新營城模式。

成都已經在探索,並提出「人城產」的營城邏輯——以人成為第一步任務,只有更多的人,特別是年輕人,高素質的人群進入東部新區,才有未來之城的基礎。

事實上,在這個邏輯下,成都未來之城的打造和經營,已經額外擁有了大批「規劃師」和「諫言者」——

相關產業從業者、想來成都發展的年輕人——作為未來的新成都人,他們的興趣愛好、新興生活方式,都是應該長期關注,並作為決策的重要佐證來源。

D

以特色文化浸潤城市性格

東京將自身特色文化

浸潤到城市建設的細枝末節,

構建鮮明的城市辨識度

成都可以學習東京

細緻入微的方式,

在軌道交通、TOD、

新城建設等方面,

嵌入天府文化

軌道上的都市圈、TOD建設、新城發展是《報告》中的要點。通覽完整版,會發現東京另一個特點:鮮明的城市辨識度。

芝加哥大學博士、哈佛大學經濟學教授愛德華格萊澤在《城市的勝利》中寫道:東京擁有超乎一般的「城市敏感度」。

「城市敏感度,其實就是文化敏感度」,譚平說,東京作為比肩紐約、倫敦、巴黎的世界城市,強勢的文化輸出是重要支撐點。當年在西方文明的浪潮下,它反而更加呵護自身文化,再浸潤到城市建設的細枝末節,構建起鮮明的城市辨識度,「這種細緻入微,便是可學之處。」

都江堰景區供圖 (資料圖)

成都是擁有城市敏感度的。

正式加入世界文化名城論壇「朋友圈」、與中國文化和旅遊部共設拉巴特中國文化中心、提出打造「三城三都」城市品牌……

作為天府文化研究院院長,在譚平看來,「本土文化+現代城市」之間的張弛有道,成都在同級城市中做得很出色,但仍有極大空間可待挖掘——

錦裡 武侯祠博物館供圖(資料圖)

他認為,成都學習東京,在軌道交通、TOD的打造和構建方面,應該同步考慮文化的嵌入和浸潤,讓這些城市的一條條「大動脈」,成為天府文化可展示、可感知的鮮活載體;

除了既有的文化遺產,「絲綢之路、交子、三國、甚至是以都江堰為基礎的水文化,都可以通過城市建設體現出來。」

在他看來,這是成都邁向世界城市道路上,需要貫穿始終的課題。

點擊標題查看此前報導↓↓↓

問道世界頭部城市① | 成都向倫敦學什麼?

問道世界頭部城市② | 成都向紐約學什麼?

相關焦點

  • 向東京取經 打造軌道上的成都都市圈
    目前,東京都市圈在JR山手線(環線)與放射性軌道線路的交匯處建設TOD新城,建成東京都心和池袋、新宿、澀谷等七個副都心,形成「一核七心」的城市體系結構,引導東京都市圈由單中心極核發展向多中心的結構轉移。什麼是TOD?TOD必然會帶來城市副中心的繁華嗎?
  • 「大都市啟示錄」評論③丨東京的櫻花何以爛漫在成都
    我們走在東京街頭,往往沉醉於它五彩斑斕的繁華。我們驚嘆它擁擠背後的秩序,但我們不會再深入一步去探究秩序背後的那套「算法」,它閃耀著精細之美,精密之美,支撐起東京這個龐大的城市體系。我們驚羨東京既是金融之都,又是時尚之城,還是美食之地,但我們不會去計算它的虹吸,它的輻射,以及它是怎樣在虹吸和輻射中不斷汲取並煥發旺盛的城市生命力。
  • 從東京都到東京大都市圈,這座鐵軌上的城市給了成都哪些啟示?
    森紀念財團統計顯示,東京在世界主要城市的中心城區,擁有最多的鐵路車站、 第二的站點密度。在東京23區內部,鐵路覆蓋全域,大部分地區步行10分鐘可通達鐵路車站,而在東京都市圈軌道營業裡程達到7401.7公裡。什麼概念?
  • 「成都·紐約」 鏡頭下的世界城市時尚
    牽手世界時尚,弘揚中華文明,發展天府文化,建設獨具人文魅力的世界文化名城——這是成都的諾言。儘管成都與紐約相隔千山萬水,但兩座城市因文化相連,因時尚相會。11月13日晚,中國西部國際博覽城黑白經典配色,藍橙燈光四射。
  • 中國又一潛力城市,增長速度超東京,未來有望成世界最大國際都市
    隨著我國的迅速發展,各城市的經濟都在迅速提高,特別是一線城市,不僅經濟有了相當程度的提高,城市的基本建設工程也做得很好,特別是成都,武漢,杭州這些城市,更要爭取上風,看國家發展快還是城市發展快,證明城市升級才能證明國家提高。
  • 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四大國際都市,成都得出了八條啟示
    據《成都日報》報導稱,成都學習世界一流城市先進經驗,「無時差」實時掌握四大「頭部城市」最新的規劃理念和實踐經驗,對每個城市都進行系統深入的全面研究,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諸多方面。此次學習的目的在於落地,成都根據四城研究報告,用近半年時間,完成落地建議與策略。「這不是一次性學習,而是將持續5-10年的持續研究,今年是啟動之年。」
  • 四川成都正式「對標」四大國際城市,以東京都市圈為主要學習目標
    前幾日,一則四川成都的區劃調整新聞讓成都又一次進入了大眾的視線,區劃的調整使得成都再次擴大了中心城區的範圍和配置,但下面這則報導更是讓成都的未來發展情況進入了一個新的高度,有著無限可能的空間。近日,由成都規劃部門和自然資源相關部門聯合紐約、東京、倫敦、上海等國際團隊討論完成的《國際大都市規劃建設研究年度報告》出爐,在其中超過50萬字的報告裡,匯聚了幾乎4大國際知名團隊近一年時間的研究成果精髓,其中成都以這4大國際都市為研究探討目標,成都將會以日本的東京都市圈為主要的學習借鑑的目標,吸取國際都市圈的先進經驗
  • 對標四大國際大都市 成都展開「無時差」學習
    ●成都劍指「並跑」世界一流城市,學習其先進經驗  ●成都「無時差」實時掌握四大「頭部城市」最新的規劃理念和實踐經驗  ●成都對每個城市都進行系統深入地全面研究,涉及城市規劃建設管理等諸多方面  ●此次學習的目的在於落地,成都根據四城研究報告,用近半年時間,完成落地建議與策略  ●這不是一次性學習
  • 2019世界旅遊城市排行榜:紐約、東京、倫敦排名前三
    在峰會開幕式上,聯合會理事會執行副主席、北京市副市長王紅表示,「作為世界上第一個以旅遊城市為主體的全球性國際旅遊組織,世界旅遊城市聯合會將積極搭建世界旅遊城市多邊合作平臺,大力推動世界旅遊的全球化、智慧化、融合化發展,努力把世界旅遊城市打造成為世界旅遊最具吸引力、影響力和凝聚力的發展板塊。」
  • 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在日本東京橫濱亮相(圖)
    」實行委員會主任藤木幸夫與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   圖二為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高等日本友人在現場觀看成都城市照片展區   圖三為「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實行委員會主任藤木幸夫與橫濱市副市長本多常  新華網東京11月2日電 (記者鍾沈軍)為期一周的「第一屆中國城市圖片展」
  • 東京簡介:世界第一大城市 亞洲經濟和時尚中心
    東京(Tokyo)位於日本本州島東部,關東平原南端。  根據建成區面積、人口以及國民生產總值等指標,東京是世界第一大城市,全球最重要的經濟和金融中心,國際重要的金融、經濟和科技中心,是一座擁有巨大影響力的國際大都市,東京是世界上擁有最多財富500強公司總部的城市,亞洲第一大城市。與美國紐約,英國倫敦並為"三大世界級城市"。
  • 成都向世界發出邀請
    聚焦成都大運會向全世界發出邀請2021年在成都,成就夢想!而他們的下一站集結地,是中國成都。再過274天,成都2021年第31屆世界大學生夏季運動會即將舉行。屆時,來自世界各地的大學生將匯聚在中國「最具幸福感的城市」,在運動場上揮灑汗水、釋放激情。
  • 中評社向世界推薦成都
    其中4天成都採訪期間,採訪團圍繞成都歷史文化、經濟發展、現代科技與藝術、城市建設、創新創業等在中評網上推送了多篇報導,進一步擴大了成都在海內外的影響。    人物專訪傳遞成都魅力。28日,成都市政府副秘書長覃文林就成都經濟社會發展接受了中評社一行專訪,向採訪團介紹了成都國家中心城市構建,航空、鐵路等交通建設情況,成都對外交流的國際化發展,成都創新與科技發展大力推動,以及成都宜居宜業宜商環境等情況。覃文林說,國家「一帶一路」發展戰略給內陸城市發展提供了戰略機遇。成都面向西部,發展後勁十足,對區域經濟的帶動輻射作用很大。
  • 新一線頭部城市紛紛對標廣州!廣州將是城市洗牌的風暴中心?
    北京、上海、廣州、深圳作為改革開放的核心城市,他們四十多年前就成為了第一個「吃桃子」的城市,據GaWc2020城市名單,我國共有6座城市邁入世界一線城市行列:香港、上海、北京、廣州、臺北、深圳。但今天我國的經濟發展正逐漸走向「大均衡化時代」,越來越多的內陸城市崛起,新一輪的西部大開發開啟大陸時代,經濟發展重心持續向內陸移動則在不斷地加碼內陸發展,諸多新一線城市都以衝進一線城市為發展目標,而廣州為什麼是他們的首選目標呢?廣州一線門檻?
  • 成都:多管齊下 緩解「大城市病」
    這使東京都市圈能量驚人:2018年常住人口約3700萬,GDP總量1.7萬億美元,佔全國總量的32.5%,形成預防和治理大城市病的成功「樣本」。  在兩張地圖上畫圓,可以看到,成都與東京,兩大都市圈在人口規劃、建成區面積等方面存在某種類似性,但處於不同發展階段——相較於成熟型發達城市東京,正值城市發展關鍵時期的成都,可以學什麼?
  • 國內這座城市,可能會趕超日本東京,未來將會成為世界第一大城市
    國內的這個城市可能會超過日本的東京, 未來將是世界上第一個城市,隨著經濟的發展,很多國家也在發展經濟,說到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的國家,很多人的第一印象是哪個歐美國家,例如紐約倫敦等發達國家?今天小編介紹的這個城市,未來可能會成為世界上第一個城市, 超過日本的東京, 你知道是哪個城市嗎?眾所周知,現在世界上最大且經濟最發達的城市是日本的東京,各方面都非常發展,被GaWC選為世界一線城市,但近年來,隨著國家的強大,中國也有很多城市的經濟迅速提高。
  • 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 成都規劃國際大都市建設
    從2019年4月開始,成都市規劃和自然資源局主動對標倫敦、紐約、東京、上海等國際大都市,邀請各高校團隊對城市發展行管主題進行研究與梳理總結。其中就包括了都市圈發展、生態建設與環境管理、產業發展、形態控制與風貌保護、城市有機更新、新區規劃建設、交通系統、城市與社區治理等。
  • 212封邀請函發向世界 2021相約成都大運會
    一年後,這場舉世矚目的盛大賽事將在成都隆重舉行。2020年8月18日晚,成都大運會倒計時一周年活動暨成都市第14屆運動會開幕式在成都廣播電視臺演播廳拉開帷幕。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開幕式充分體現國際範、成都味,在全社會營造「愛成都·迎大運」的濃厚氛圍,向全世界展現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全新面貌,助力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
  • 212封邀請函發向世界!成都大運會等你來
    圍繞「綠色、智慧、活力、共享」的辦賽理念,開幕式充分體現國際範、成都味,在全社會營造「愛成都·迎大運」的濃厚氛圍,向全世界展現成都美麗宜居公園城市的全新面貌,助力成都加快建設世界賽事名城。科技賦能智慧大運全球首顆運動賽事衛星揭幕一次重大國際性體育盛會對一座城市意味著什麼?成都已有答案。開幕式上,「體育改變城市」──成都賽事名城建設宣傳片正式發布。
  • 成都直飛東京航線昨日復航
    成都直飛東京航線昨日復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