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以黨建為核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貫穿校園文化建設的始終
校園文化與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兩個相對獨立的部分,可是在對大學生的教育過程中,都發揮著育人的功能。裡仁學院在將兩者有機結合的基礎上,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發揮黨的指導作用。
學院用科學理論武裝學生,積極探索政治理論學習的新途徑和有效方法,通過黨校、團校、培訓會、討論會、觀摩會等活動,組織廣大青年學生學理論、用理論,將理論學習與專業學習和社會實踐結合起來,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的先進性;用愛國主義鼓舞學生,學院緊緊抓住有利契機,充分利用重大節慶日和紀念日,開展系列教育活動,注重把愛國主義、理想信念的教育內容具體化,把校園文化建設融入日常教育之中;用先進榜樣激勵學生,學院堅持用先進人物的事跡激勵學生奮發向上,除學習社會各個階層的榜樣,還開展了「黨員形象在公寓」活動,這項活動發揮了黨組織在學生公寓的戰鬥堡壘作用,發揮了學生黨員在學生公寓的骨幹帶頭和先鋒模範作用,更為把校園文化建設引向學生公寓奠定了基礎。
二、用優良的校風、優美的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保障
校風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有教育力量的因素,全面的講包括學生的學風、後勤職工的服務作風、教師的教風、領導的工作作風。學院將校風的全部內容有機結合起來,形成穩定的、恆久的力量。也正是在優良校風的籠罩下,學院的校園文化建設才得以健康發展,充分發揮出校園文化的激勵功能。
環境是一種教育,可以直接或間接地影響學生個性的形成與發展,並對學生的道德行為有一定的控制和制約作用。學院從校園環境綠化、美化出發,在教學設施上下工夫,進一步提高辦學條件,有利於學生身心成長的環境。從裡仁廣場到畢業林,從大學生活動中心到圖文信息中心,從教室到寢室,點點滴滴都凝聚了裡仁人的創新與專心,營造出人文氣息濃厚的優美校園,發揮出校園文化的薰陶功能。
人際關係和諧是校園文化得以順利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管理者的一言一行,教師的一舉一動,服務人員的舉手投足,都會給可塑性很強的青年學生留下深刻的印象,這就是人們經常所說的「言教不如身教」。為此,學院努力營造管理者關心體貼師生員工、師生員工擁護支持管理、教師盡責盡力、管理人員熱忱服務、學生勤奮好學、全院上下團結一致的和諧氛圍,充分發揮了校園文化的凝聚功能。
三、在豐富多彩的活動中打造「裡仁」品牌
裡仁學院在「寬基礎,強能力,重應用」理念的指引下,深知活動的重要性,進一步完善校園文化建設,努力打造「裡仁」品牌。作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學院以文體活動、藝術節為切入點,逐漸形成「裡仁文化廣場」、「圓弧音樂大廳」、「裡仁杯」系列活動、「三大節」——女生節、文化藝術節、科技節等裡仁學院標誌性校園文化品牌活動,全面有效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另外,學院紮實有效地開展科技創新活動,打造全方位育人的服務平臺;加強對學生組織和學生社團的管理和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發揮黨、團組織優勢,全方位組織社會實踐工作;以資助特困生為重點,抓好勤工助學活動;運用多種媒體,加強宣傳陣地建設,裡仁學院網站辦的有聲有色,推進了學院的信息化建設,其中的裡仁論壇更為學生提供良好的交流平臺;院刊《華年》堅持每月出版,已至第37期,並得到了各個方面的好評。經過幾年的探索與實踐,他們賦予各類品牌活動更多裡仁特性和時代特徵,找到了一條適應我院特點的新路子,提高了師生們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認識,使校園文化建設向有計劃、有目的、有措施的自覺性建設邁進。
燕山大學裡仁學院在加強校園文化建設上正進行積極地思索,他們努力構建多層次的思想道德教育體系,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智力支持;他們完善環境建設,為校園文化建設提供基礎保障;他們加強文化育人平臺的建設,為校園文化建設增添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