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4日中午,北川羌族自治縣擂鼓鎮南華村,52歲的楊華軍推著新買的小推車出了家門,他要給山上自家的10畝黃連地裡除草,順便栽種一批新的黃連。還是這些農資,過去他要肩挑手提走個3-5趟,但現在1趟就搞定了。
往返折騰的次數少了,是因為眼前的這條山路修好了。楊華軍要上山,就得途經半山腰的南華村4組和5組。這條路雖然只有近4公裡長,但海拔卻從1400米跨到2000米,且許多地方僅容一人通過。正因為山路難走,去年楊華軍的黃連沒有賣出去,最終少賺了4萬多元。
要修好這條通組路,花費大概需要200多萬元。而以北川這個國家級貧困縣的自有財力,要將類似的一條條山路硬化,要等5-10年才有望建成。
南華村的通組路,就是得益於縣農辦的107萬元項目資金,最終保障了路基的建設。把「買醋的錢」用來「買醬油」,將資金用在脫貧攻堅最短的「短板」上。
如今,南華村將有望在下半年或明年申請到另一筆資金,用於路面硬化。但問題也隨之而來,「買了醬油」,「醋」怎麼辦?□本報記者 祖明遠
1
資金到位 補足「醬油」短板
類似通組入戶的山路,在北川、平武兩地的山區頗為常見。經過災後重建和過去幾年的建設,如今通往鄉鎮和村的公路基本完成。不過,因為數量過大,通組入戶的「毛細血管」仍有較大缺口,成為兩地脫貧攻堅的主要難題。
困擾兩地發展的,還有另一大難題——產業發展。由於貧困人口主要集中在山區,當地發展特色農旅產業,就往往需要不菲的投資。
無論解決以上哪個難題,都離不開資金的支持。然而,兩地均是依靠轉移支付的國家級貧困縣,自身財力有限。錢從何來?
2016年,根據中央、省、市的相關政策,北川縣和平武縣成為統籌整合使用財政涉農資金的試點地區,可以將各級財政安排用於農業生產發展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等方面的資金統籌整合起來,以便集中力量優先解決貧困村、貧困戶的突出問題。比如在平武縣,當地就將分散在水務、林業、農業等多個部門的符合條件的8622萬元統籌整合,其中大部分投向了貧困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利用「醋錢」彌補了「醬油」的短板。
目前,兩地已基本形成了固定運作模式。在集中使用資金上,大多以「基礎設施+產業項目」打捆的方式進行。
以平武縣的中蜂產業為例,在完善了道路等基礎條件後,平武統籌資金1410萬元,用於支持當地貧困村種植蜜源植物,以發展蜂蜜和旅遊產業。如今,平武縣已在40個貧困村啟動相關的產業園,預計2017年可帶動1500餘戶貧困戶發展蜜蜂養殖,到年底貧困戶每戶預計可增收8000元以上。
2
醋錢買醬油 買醋的錢誰出?
對兩地而言,脫貧攻堅是當務之急,但用錢買了醬油之後,醋怎麼辦?尤其是部分項目資金,還匹配了相關績效目標考核指標。比如,水務上的水利發展專項資金,對應的是節水灌溉等項目建設的績效目標考核。據測算,在2017年上半年北川統籌整合的1.7億元中,涉及有績效目標考核需求的資金共計1200餘萬元。
為此,北川做了兩手準備:一方面主動向上級相關部門報告統籌整合資金方案備案,申請取消或暫緩相關的績效目標考核。另一方面,在等待相關部門答覆的同時,北川也在收回的財政存量資金和年初預算中切塊預留一部分資金,用於安排經統籌整合後仍有績效目標考核需求的項目。
考核之外,更大的挑戰來自於部門利益的重新劃分。
北川的做法是,採取「被整合資金部門資金性質不變,業績記功不變」的原則,調動被整合資金部門的積極性。以北川縣通坪村通組路項目為例,資金來源為縣扶貧局,而項目實施主管單位是縣交通運輸局。在年底考核時,這筆向上爭取資金對應的加分,將計算到縣扶貧局。同樣,在項目實施過程中,資金來源單位不只是「出錢」,也要參與到項目的審批、建設、監督當中。
目前,在兩地試點的基礎上,綿陽市將市級扶貧資金也納入到了兩地整合範圍,以進一步擴充「醋錢」的來源,支持兩地脫貧攻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