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梅兒子五個月,平時是跟婆婆一起帶孩子,有一天婆婆說要出去買件衣服,到了11點多,婆婆還沒回來,媽媽就想婆婆好不容易出去買件衣服,那我就自己做飯,等婆婆回來再吃吧!
但是孩子已經醒了,梅梅只能用一個背帶背起孩子做飯。
梅梅一邊燜肉,一邊轉頭去洗菜。而背上的孩子正對著熱氣騰騰的鍋,五個多月的孩子正是非常好奇的時候,手還學會了抓東西,所以孩子一把抓住了熱騰騰的鍋蓋。哇的一聲大哭了起來!
梅梅馬上把孩子放下來,衝了冷水去了醫院,醫生說問題不大,開了一支燙傷膏。
梅梅特別的後悔,說帶孩子真的還是要小心,也發了朋友圈,告訴朋友們孩子小,不懂事,大的時候真的要注意安全。
有一句歌詞唱得好,愛我你就親親我,愛我你就抱抱我。十月懷胎,把孩子生了下來,媽媽對孩子的愛是毋庸置疑的。身為媽媽也是最經常抱孩子的人。
1、感冒時不抱孩子
不少哺乳期的媽媽在哺乳的時候感冒了,就不給孩子餵奶,但是發現孩子還是被感染了。
因為媽媽身上的感冒病毒並不是通過乳汁傳播的,而是通過呼吸道傳播的,比如說媽媽打了個噴嚏,手上有很多的病菌,沒洗乾淨手就幫孩子擦臉,這些病菌就會乘機進入孩子的呼吸道,導致孩子被感染引起感冒。
哺乳期的媽媽感冒的時候,身體裡面也會產生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而這些抗體可以通過血乳屏障進入到媽媽的乳汁裡面,所以媽媽哺乳期感冒給孩子餵奶,反而能夠加強孩子對感冒的抵抗力。因為通過乳汁吸收了媽媽對抗感冒病毒的抗體。
媽媽哺乳期感冒正確的做法:堅持給孩子母乳餵養,母乳餵養前先洗乾淨手,洗乾淨臉,洗乾淨鼻腔,洗乾淨乳房,然後戴上口罩給孩子餵奶。
除了餵奶之外,不要抱孩子,不要跟孩子太親近,避免身上的感冒病毒傳染給孩子,平時在家裡面也要帶著口罩,房子自己打噴嚏的時候,病毒到處飛,這樣子才是預防孩子被傳染的最佳方法。
孩子小的時候自身的免疫系統還沒有建立好,一旦被感冒病毒侵入,很容易引起感冒,所以媽媽感冒時愛孩子就別抱孩子,而是遠離孩子
2、媽媽手受傷的時候不要抱孩子
比如手腕受傷了沒有力氣,卻勉強抱起孩子,孩子不是一個東西,孩子開心會動不開心也會動,媽媽手腕沒有力氣,孩子掙扎的時候容易掉下來。
菁媽的侄女年頭住院時,隔壁床孩子的媽媽剛好手被扭到了一下,有點不太有力,但孩子吵著要媽媽抱,結果媽媽抱著孩子的時候,剛好有個親戚來看孩子,孩子開心得手舞足蹈的,媽媽一下子沒抱住,孩子摔了下來,當時幸好摔到棉被上面,否則摔到地下就麻煩了。
3、廚房做飯的時候別抱孩子
不少全職媽媽自己在家帶孩子,做飯的時候孩子剛好醒著,只能抱著孩子在廚房做飯。
我們看著覺得這個媽媽好厲害,但是事實上不建議媽媽在做飯的時候抱孩子。
一來廚房裡面有明火,還有熱水熱菜,一歲前的孩子是很好奇,而且初生牛犢不怕虎,很容易會受傷。
而且廚房做飯油煙味很重,高溫油煙被世界衛生組織旗下的機構認定為2A類致癌物,也就是可能會致癌的物質。又因為對孩子呼吸道的刺激作用比較明顯,特別是有哮喘或者說呼吸道過敏的孩子,更加不應該讓孩子到廚房裡去。
家長可以把孩子放在車子上,炒一個菜,轉過頭來逗一下孩子。而且有孩子的時候儘可能用蒸煮來代替炒菜,這樣子可以大大的減少油煙。
4、孩子剛摔倒時別急著抱起來
孩子小的時候免不得磕磕碰碰,甚至時不時會有掉下床的情況,當孩子摔倒的時候,很多媽媽會心疼,馬上把孩子抱起來!
事實上,孩子摔倒時,媽媽先別急著抱,要觀察孩子以下這些情況:
如果孩子哭著向媽媽撒嬌,那基本沒多大事。
如果孩子沒有哭,只是呆呆地看著媽媽,或者說想睡覺,又或者孩子哭聲很尖銳,很不一般,那麼媽媽要警惕孩子的大腦可能受到損傷。這時候需要儘快帶孩子到醫院進行進一步的診斷。
讓孩子動動小手,動動小腳,看一下有沒有骨折的情況?之後再觀察孩子表皮的傷害。如果沒有骨折,只是表皮的一點點傷都不用過於擔心。
不能著急把孩子抱起來,主要就是擔心孩子,萬一傷到了骨頭,抱起來可能會加重傷勢。
5、拿熱水或者熱湯熱菜時不要抱孩子
我們經常在電視上看到一些手忙腳亂的媽媽,一手抱著孩子,一手拿著開水瓶倒水衝奶粉,而開水瓶裡面的開水熱氣騰騰的冒著。這時候如果媽媽因為要抱著孩子手拿不穩開水,不小心倒了,要麼就會燙到媽媽,要麼就會燙到孩子,無論燙到誰都很危險!
所以我們建議媽媽衝奶粉的時候,最好是衝好再拿給孩子,而不是抱著衝奶粉
1、哭不抱不哭才抱
這是在幾十年前,國外的一個科學家的理論,覺得孩子在小的時候就要形成規律,哭的時候不要抱,等他不哭或者笑的時候才抱,這樣子,孩子就會知道哭是沒得抱笑才有得抱。
這個理念和一些爸爸的理念不謀而同,很多爸爸覺得孩子不能太寵,不能老是抱,否則孩子會被寵壞。
華南理科大學心理學博士高嵐老師:孩子在六個月前怎麼抱都不過分!
六個月前的孩子,壓根不存在會寵壞,這時候孩子是急需安全感的時候,孩子是胎兒的時候,身上的皮膚都會被媽媽的子宮緊緊地包裹著,出生之後,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太空曠,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太嘈雜,外面的世界對他來說太亮了。
這一切都讓孩子感到不安,而媽媽的擁抱可以讓孩子感受到這個世界對她的愛。
2、孩子一歲前都要多抱
前面我們建議是孩子在六個月前怎麼抱都不過分,但是到了孩子六個月以後就要慢慢地放手,讓孩子自己學會坐,特別是孩子在爬的時候,不要老是抱孩子,否則孩子都沒有機會學爬。
爬行能夠提高孩子的平衡能力,可以鍛鍊孩子的感覺統合能力。
可以讓孩子看到更大的世界,可以讓孩子去自己想去的地方,拿自己想要的玩具。對大小腦的鍛鍊都是極佳的。
而我們會發現,如果家裡有比較多人帶孩子的,這個孩子爬行的能力會比較弱,因為家裡面的人都爭著抱孩子,孩子壓根就沒有時間下地爬。
這會影響孩子的平衡能力,甚至到孩子走路的時候走得歪歪扭扭。
孩子八九個月的時候少抱孩子,多把孩子放地下,媽媽在前面拿一個好玩的玩具,引誘孩子向前爬。爸爸可以在孩子的後面推孩子的腳,助孩子一腳之力。
3、孩子小時候不能豎抱
之前有一些育兒專家說孩子在還不會坐的時候不能豎抱孩子。
事實上,我們只要保護住孩子的頸椎和腰椎,豎抱一會是沒有問題的。
出生之後胃比較小,而且胃是水平狀的,喝進去奶時還會喝進空氣,所以很容易嘔奶。這時家長需要孩子喝完奶之後把孩子豎抱在胸前,孩子的下巴放在家長的肩膀上,輕輕地給孩子拍嗝。
家長沒有把家裡的天花板裝飾的習慣,孩子壓根就不喜歡橫抱,橫抱的時候看到的天花板都是白色的,而豎抱孩子可以看到形形色色的人臉,對於孩子來說,人臉更有意思,所以不少孩子橫抱的時候就哭,把孩子豎著抱起來就馬上停了。
只要我們豎抱孩子的時候,從側面看孩子成一條直線,而且家長的手護住孩子的頸椎和腰椎是沒有問題的。
關於抱孩子,你還有什麼更有意思的故事嗎?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更多精彩內容請點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