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育兒十月說原創,歡迎個人轉發分享
家裡有孩子的家長都會發現孩子有一個一成不變的方式來對待家長,那就是「要抱抱」。尤其是當孩子還是個小寶寶的時候,他們要抱抱的行為更是十分的頻繁。很多家長在面對孩子的這一要求時,常常不明白為什麼孩子會這麼喜歡掛在媽媽身上呢?
有一位寶媽在網上分享了自己的經歷,也許她的經歷能夠給大家帶來一些啟示。
該寶媽是一個二胎媽媽,在大寶4歲的時候,她生下了二胎寶寶。因為照顧孩子的精力有限,所以該寶媽就讓孩子的奶奶過來照顧大寶,而且晚上的時候大寶也要和奶奶睡在一起,而不再是又媽媽摟著睡,因為寶媽晚上的時候要照料二寶。
當大寶不能時時刻刻黏在寶媽身邊以後,他變得喜歡哭鬧,任性。起初這位寶媽並沒有過多的在意和大寶分開睡這件事,每當大寶睡前哭鬧的時候她也只能去臨時安慰一下大寶,繼而又會回自己的臥室帶二寶。
這種情況一直持續到一天這位寶媽心血來潮想讓大寶和她一起睡。當她對大寶說出這個想法之後,大寶變得十分詫異,不斷地向寶媽詢問是不是真的。
出乎意料的是孩子在確定了之後,竟然大哭了起來。寶媽看著懷中哭得十分委屈的大寶,才意識到自己對大寶造成了一種怎樣的傷害。
這是很多二胎家庭都會發生的事情,孩子所需要的也僅僅只是一個擁抱和媽媽的愛而已。但是很多家長卻沒有察覺,讓小小年紀的孩子遭受著巨大的心理煎熬。
其實,很多時候孩子會哭鬧,要媽媽抱抱,他們都是具有一定的原因的。
在孩子出生之前,他們生活在媽媽的子宮裡。雖然媽媽的子宮只是一個器官,但是在子宮內卻有羊水包圍著小寶寶,讓小寶寶感覺到十足的安全感。
而在孩子出生之後,他們一下子失去了羊水的保護。對於這個陌生的世界,年齡尚小的孩子是充滿了恐慌的。內心極度的缺乏安全感使得他們不斷地向媽媽索要抱抱,以此來獲得溫暖踏實的歸屬感。
因此,孩子才會在情緒低落,受委屈或者磕碰著以後哭著要找媽媽抱一抱。而媽媽的抱抱也似乎是擁有著別樣的魔力,總是能夠讓哭鬧的孩子漸漸地變得安靜,重拾開心。這就是因為孩子尋求到了安全感。
但如果孩子長期的得不到媽媽的抱抱,以及媽媽所給予的安全感的話,他們的性格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所以媽媽們一定不要吝嗇你的愛。
1、培養孩子長大的意識
孩子總有一天是要長大的,但是在長大的過程中家長是不能夠一直將孩子圈在一個生活的舒適區內的。所以當孩子碰了壁,受了委屈,遇到困難的時候,家長要讓孩子明白這是一種長大的過程,培養孩子的長大意識。這樣孩子才不會一直依賴著爸爸媽媽。
2、讓孩子體會自我挑戰的快樂
當孩子第一次學走路,第一次遇到難以解決的事情時,家長可以鼓勵孩子去勇敢地面對,讓孩子挑戰自己,並體會到其中的樂趣。但家長需要注意的是,這種挑戰需要是孩子剛剛好能夠完成的事情,否則將會適得其反。
3、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
孩子之所以會哭鬧,要抱抱是因為他們缺乏安全感。所以,家長在平時和孩子相處的過程中一定要讓孩子擁有足夠的安全感,讓孩子明白媽媽是他的後盾,這樣孩子才能更勇敢。
4、轉換孩子的注意力
當孩子哭鬧著要抱抱的時候,家長可以通過其他事情來轉移孩子的注意力。也許是一個玩具,也許是一個好吃的,年幼的孩子就能夠被吸引,從而忘記要抱抱的事情。
孩子的成長離不開父母所給與他們的安全感。只有十足的愛,才會讓孩子堅定前行。所以,父母們請多一些時間陪伴孩子,千萬不要吝嗇對孩子的愛。寶媽寶爸們你們遇到孩子要抱抱的時候都是如何應對的呢?歡迎討論!
我是育兒十月說,想要了解更多有價值的育兒資訊,還請關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