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近卡爾·馬克思》:讓我們更加走近馬克思

2020-12-24 中國文明網

  歐陽輝撰著的《走近卡爾·馬克思》一書,已由人民出版社、研究出版社聯合出版。該書政治立場堅定、思想理論正確、語言表達生動,是一部研究馬克思、致敬馬克思的有益讀物,能夠引導讀者切實走近馬克思。

  用信仰走近馬克思。馬克思主義猶如壯麗的日出,照亮人類探索歷史規律和尋求自身解放的道路,成為中國共產黨人始終不渝的信仰、中國社會堅定不移的政治遵循。認識馬克思、研究馬克思,首先要在立場上認同、信仰上追隨。該書高揚馬克思主義信仰,用馬克思主義的立場觀點方法講述馬克思,闡釋馬克思為什麼是頂天立地的偉人、馬克思主義為什麼能深刻改變世界和中國,闡發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21世紀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價值。在此基礎上,旗幟鮮明提出「馬克思就是對的」這一論斷,富有信仰的感召力。

  用理性走近馬克思。200年過去了,馬克思依然被公認為「千年第一思想家」,甚至連馬克思的對手也不得不承認從邏輯上反駁馬克思是不可能的。真正認識和理解馬克思,不能僅停留在對馬克思隻言片語的重複上,一定要用理性的精神、科學的方法深入把握馬克思主義的深刻內涵和內在邏輯。該書系統梳理了馬克思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和愛情觀、幸福觀,對於馬克思的世界觀為什麼是一種嶄新的、科學的世界觀,馬克思的人生觀為什麼以人的自由而全面發展為核心要求,馬克思的價值觀為什麼把人的解放作為最高追求,馬克思的愛情觀何以提供了「一種崇高的愛情理想模式」,馬克思的幸福觀中「最大幸福是為大多數人帶來幸福」的實踐路徑是什麼等一系列理論和實踐問題作出嚴謹細緻的考察,既有學術研判,又有理論分析,不少論斷讓人耳目一新。

  用感情走近馬克思。該書是一部理論著作,具有嚴謹的學術框架,同時在行文敘述中還穿插許多故事,仿佛在用形象細膩的文筆同馬克思進行心與心的交流。書中既飽含對馬克思作為偉大思想家的敬仰之情、偉大實踐家的尊崇之情,又用心抒寫了作為父親、丈夫和戰友的馬克思的溫暖之情、熱烈之情、同志之情。通過形象化、立體化的方式展現出馬克思是頂天立地的偉人和有血有肉的常人,讓讀者在潛移默化中走近馬克思,與馬克思心靈相通、情感共鳴,從而更好地理解馬克思、追隨馬克思,進而不斷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辛 鳴)

相關焦點

  • 青年馬克思如何走近「三大理論來源」
    這是導致我們對馬克思學說理論來源及其理論組成的「邊界」認識過分硬化的一個重要原因。從「三大理論來源」進入青年馬克思研究視野的時間順序看,聖西門的空想社會主義思想最早,德國古典哲學特別是黑格爾哲學略晚,而英國古典政治經濟學則要更晚。當然,這種時間順序並不能充分反映青年馬克思的思想發展脈絡。
  • 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暨「走近...
    5月30日,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暨「走近馬克思」小叢書出版座談會在逸夫第一會議室舉行。為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走近「千年第一思想家」,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特邀請國內馬克思主義領域知名學者撰寫了「走近馬克思」小叢書。
  • 今天, 我們為什麼越發需要馬克思?
    但同時,大數據使社會更加透明化,又形成了對傳統資本主義邏輯的對抗力量。它一方面延長了個人勞動時間,又在機制上降低了資本的利潤,非資產階級的個人在其中則承受著收入降低、負債結構失衡的後果。他認為,在這種情況下,馬克思主義對資本主義經濟理論的反思,對勞動和社會的重新理解,更加凸顯至關重要的意義。
  • 馬克思,「靠譜」!
    》等理論節目在國內「走紅」,很多「90後」也開始走近馬克思,感嘆馬克思「靠譜」,馬克思主義依然「富含」生機活力。隨著《社會主義「有點潮」》《馬克思靠譜》等理論節目在國內「走紅」,很多「90後」也開始走近馬克思,感嘆馬克思「靠譜」,馬克思主義依然「富含」生機活力。萬水千山不忘來時路,我們在歷史和實踐的考驗和淬鍊中逐步探索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道路。阿芙樂爾號巡洋艦上一聲炮響,給中國送來了馬克思列寧主義,十月革命的勝利在中國人心中埋下了一顆思想的種子。
  • 淺談我們向馬克思學什麼
    這為我們學習和踐行馬克思主義、進一步用科學理論武裝頭腦提供了方法和指南。然而,馬克思對於廣大青年人而言,更多存在於學校政治思想教材上,大多浮於表面,缺乏深度,不成體系。馬克思離世之後,恩格斯又全身心投入到馬克思未竟的事業中去,繼續編輯《資本論》第二卷、第三卷,趕在自己離世前一年,完成《資本論》的出版。恩格斯離世之後,把3萬英鎊的遺產分給了馬克思的女兒和孫輩,相當於現在480萬美元,馬克思兩個女兒平均分得大約5000英鎊,而他們每年正常開銷是150英鎊。
  • 聽馬克思給我們聊聊「什麼是哲學?」
    現在就讓我們圍坐過來,聽聽記者馬克思對於「什麼是哲學」都說了些什麼吧。 首先,「哲學,尤其是德國哲學,愛好寧靜孤寂,追求體系的完滿,喜歡冷靜的自我審視;所有這些,一開始就使哲學同報紙那種反應敏捷、縱論時事、僅僅熱衷於新聞報導的性質形成鮮明對照。」 做過哲學博士論文,又寫過那麼多報紙文章的馬克思對此感觸良多。
  • 和馬克思「say hi」|馬克思與恩格斯的兄弟情 朋友一生一起走
    和馬克思「say hi」。今天,講講馬克思與恩格斯之間的「兄弟情」,真的是一句話,一輩子,一生情,一杯酒。在馬克思的一生中,除了妻子燕妮的陪伴,忠誠度最高的置頂好友,就是恩格斯。原來,馬克思來到巴黎,主編《德法年鑑》時,閱讀了很多恩格斯的文章。其中,一篇名為《政治經濟學批判大綱》的文章給了馬克思深刻的印象。那個時候,馬克思剛剛開始思考經濟學的問題,而恩格斯在文章中已經寫清楚了對資本主義的一些批判,這令馬克思對恩格斯格外欣賞。1844年8月28日,馬克思和恩格斯相約在巴黎著名的攝政咖啡館見面。
  • 經典馬克思著作《共產黨宣言》推出少兒彩繪版
    這是繼2018年初接力出版社推出《資本論(少兒彩繪版)》之後,第二次推出馬克思經典作品的少兒彩繪版。2018年恰逢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也是《共產黨宣言》發表170周年,世界各地都出版了各種以馬克思為主題的出版物,來紀念這位近代以來最偉大的思想家。讓馬克思著作走近少年兒童,正是馬克思主義研究當代化、大眾化的重要抓手,也是對這位偉大思想家最好的紀念。
  • 青年們,今天,我們要向馬克思學什麼
    他就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 在馬克思的身上,有我們每個人都能汲取到的精神力量。他正是當代青年最勵志、最具正能量的超級偶像。 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 【關於理想】 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 英名依在 事業長存:尋找馬克思的倫敦足跡
    在馬克思誕辰200周年之際,本報記者走訪馬克思在倫敦生活、工作的地點,走近馬克思的倫敦生活,了解馬克思主義的前世今生。尋訪過程中,記者有幸接觸到一些當地人士,尤其是一些年輕人,他們或在專門研究馬克思主義,通過著書、講座傳播馬克思主義相關思想和理論,或是對西方國家面臨的種種社會問題感到困惑,希望從馬克思政治經濟理論中找到解決方案。
  • @青年們 新時代,我們要向馬克思學什麼
    他就是「千年第一思想家」馬克思。在馬克思的身上,有我們每個人都能汲取到的精神力量。他正是當代青年最勵志、最具正能量的超級偶像。新華社記者 單宇琦 攝【關於理想】馬克思說:如果我們選擇了最能為人類而工作的職業,那麼,重擔就不能把我們壓倒,因為這是為大家作出的犧牲;那時我們所享受的就不是可憐的、有限的、自私的樂趣,我們的幸福將屬於千百萬人,我們的事業將悄然無聲地存在下去,但是它會永遠發揮作用,而面對我們的骨灰,高尚的人們將灑下熱淚。
  • 《共產黨宣言(少兒彩繪版)》帶小讀者走近經典
    《共產黨宣言(少兒彩繪版)》帶小讀者走近經典 2019-06-29     《共產黨宣言(少兒彩繪版)》的書封 接力出版社供圖 攝   中新網北京6月29日電 (記者 應妮)記者29日從接力出版社獲悉,該社日前推出《共產黨宣言(少兒彩繪版)》,旨在讓中小學生讀者走近這部經典著作
  • 馬克思對「共同體」的探索
    上述研究都在不同程度上觸及到原始群、氏族、村社等等「自然形成的共同體」,使得馬克思對「自然形成的共同體」的理解更加深入。在研究中,馬克思發現,東方世界無論在歷史上和現實中都是與西方世界迥然不同的另一個世界。大體說來,存在著「自然形成的共同體」(公社、村社等)是整個東方社會的一個重要特徵,這是決定東方社會狀態的重要因素。
  • 【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馬克思恩格斯全集 泰勒...
    原標題:【馬克思的故事】張雪琴:當馬克思遇上數學  1818年5月5日,馬克思出生在德國最早產生空想社會主義思想之一的特裡爾城的一個中產階級家庭。資本主義貧富差距的巨大現實教會了馬克思用批判的眼光審視「街頭巷尾」。
  • 「馬克思的思想至今都有意義」
    中國駐德國大使史明德說,雕像表達了中國人民對特裡爾,特別是對馬克思這位偉人的崇敬和紀念。希望中德加強友好往來,共創更加燦爛的文明。 這是一座古銅色的馬克思全身立像,大氣雄偉,展現的是一個手拿書籍、正邁步向前的馬克思形象。
  • 重溫馬克思的唯物史觀
    今天,如果你來到位於倫敦海格特公墓的馬克思墓,你會看到《提綱》第11條赫然鐫刻在1956年所立墓碑的底部。當然,馬克思並不認為革命者應當放棄解釋世界的任務,畢竟這是他幾乎窮盡畢生之力在努力做的事情。但是,他也確實對為了研究理論而研究理論或者為了滿足好奇而研究理論的做法不感興趣。理論之所以有價值,恰恰是因為它能幫助我們改變世界。這是馬克思歷史理論的核心觀點。
  • 馬克思的治學方法(下)
    當然,他還不忘搬出威廉四世這座大靠山,盛讚其為「憑自己的心靈和精神的品質而比光輝的王座更加尊貴的國王」。參見[德]謝林:《啟示哲學導論》,王丁譯,北京大學出版社,2019年,第31-33頁。[31] 參見姚遠:「隱蔽的謝林批判——馬克思《博士論文》旨趣新探」,《江海學刊》,2016年第02期。
  • 電影《青年馬克思》放映丨「不忘初心,牢記使命」——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
    為深入學習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馬克思誕辰200周年大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深切緬懷馬克思的偉大人格和歷史功績,重溫馬克思的崇高精神和光輝思想,進一步堅定理想信念,凝聚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磅礴力量,根據北京市教工委的要求,我校將組織開展電影《青年馬克思》觀影活動。
  • 【讀懂馬克思院長名家談⑥】馬克思的精神遺產是什麼
    2018年5月5日是馬克思誕辰200周年。200年前的人們怎麼也想不到,在德國最古老的城市特利爾出生的猶太小孩,是怎樣影響和改變了世界歷史的進程和人類社會的發展方向。可以說,我們今天仍然身處在由馬克思所打開的歷史空間中。
  • 關於認知世界,馬克思的四字座右銘,或許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如今我們對整個的世界好像已經是有了相當深刻的認知,但是很多的信息在我們的眼前好像就是過眼雲煙一般,獲取知識的途徑有很多,可是我們卻放棄了這樣的一些個機遇,有了很多的知識,但是我們的智慧是沒有一點增加,甚至是退化了,試想我們有多少的時間是用來深入思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