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憤青這個詞,每個人心裡都冒出這樣一群人:他們每日在網上喊著打打殺殺,美國日本在他們眼中不值一提、不堪一擊,給他們幾萬人馬就能從印度尼西亞打到加利福尼亞,打日本更是一朝一夕的事......今天軍事妹子要給大家講的卻是一位日本憤青,借他映照下中國憤青,大有隔世之感。
圖為高杉晉作歷史照片
這位日本憤青名叫高杉晉作,是日本幕末時期的著名政治家和軍事家,這樣的身份基本都是韜晦極深、胸中有大城府的,但他卻真是一位高端憤青。高杉晉作出生於1839年,從童年直到成年這段時間都是西方列強逞兇東亞的高潮階段,不但曾經神明一樣的大清帝國被打的割地賠款,日本同樣被船堅炮利的「西洋黑船」敲開國門,成年後的高杉晉作思考的最重要的一個問題就是:為什麼中國日本打不過洋人?帶著這個疑問,他來到了中國上海。
圖為舊上海照片
在高杉晉作看來,日本打不過洋人是因為國家小、實力有限,但中國國土無邊無際、人口以萬萬計,為何也毫無招架之力呢?帶著「孰能保證我國不遭此事態?」(出自其所作《遊清五錄》)的憂慮,這個日本的下級武士走進上海的書店,希望能找到《海國圖志》的中文原版。那是魏源的心血,是當時的東方人了解世界最好的一扇窗口。
圖為《海國圖志》影印件圖
「我來找魏源的《海國圖志》。」
「那沒有,大清教育出版社的《五年科舉三年模擬》和瀚林書院的內部參考資料《八股文得分要義》我們這都有,這科舉才是正路啊,看那歪門邪道作甚?」
這段對話是我虛構的,但高杉晉作確實沒買到他期盼許久的中文原版《海國圖志》。他或許無法理解這種現象,整個國家自上而下把眼界鎖死在那麼一小塊地方。而後他又看了清軍的營地並參觀其操練,這才是最能讓人失去信心的地方。與後世人們所了解的一樣,他清楚地認識到這是支外強中乾的軍隊,沒有悍不畏死的士兵和優秀的將領,人數雖多卻大而無當。
圖為晚晴時清朝士兵
在我看來這甚至不用看他們出操和參觀清軍營地,只要能見到清軍士兵就能看出來。包括看歷史照片你都能發現,仔細看他們的眼睛,這些士兵是沒有神的。我見過抗法老將馮子材的照片,那位當時已經鬚髮皆白的老先生都比他們看上去更像個戰士。也正是因此,高杉晉作狂妄的表示只要一萬鐵騎就能幹掉中國軍隊,甚至狂妄到把這段話寫到《遊清五錄》中:今至上海兵營而觀其狀,見其兵卒皆弊衣垢面,徒跣露頭,羸弱無力,皆狀若乞丐,未見一勇士。若此則我一人可敵五人。若率一萬騎兵徵彼,則可橫掃清國。
就像現在的一些中國人看待日本那樣。日本人發現自己錯了,我們呢?我倒是希望那些憤青們能自己去填上這個答案,在戰場上而不是鍵盤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