憤青是什麼意思,關於憤青的爭論。憤青(Angry Young Man),全稱 "憤怒青年 ",指對社會的不公平現狀不滿的青年人群。
重青網(www.cqqnb.net)12月14日消息:憤青是什麼意思,關於憤青的爭論。憤青(Angry Young Man),全稱"憤怒青年",指對社會的不公平現狀不滿的青年人群。廣義上指凡是懷有對某些社會現象和經濟、政治、教育等制度不滿情緒的憤怒青年,他們不滿某些社會現狀,更想要改變這個現實社會不公平的一面,後來被簡稱為"憤青",並成為網絡語言中的專有名詞,四個字的原稱反而不常用了。歷史上的工人運動,遊行示威中出現過很多憤青,大多是懷有正義感,對壓迫不滿的先進階級。不過,當今社會這個詞彙更多的出現在網絡論壇,微博,貼吧中。
憤青的言論針對性強,如果能夠引起大量圍觀,容易對社會輿論造成影響。憤青一詞在如今的社會上,褒貶不一,用在不同的環境中有不同的意味。
較為科學的分法是應用國父孫中山先生的三民主義,根據傾向性將憤青分為A、B、C三類,即A型民族主義憤青、B型民權主義憤青和C型民生主義憤青,由此便可以用數學的方法推導出四小類即AB或BA型民族民權主義憤青、AC或CA型民族民生主義憤青、BC或CB型民權民生主義憤青和綜合ABC型的三民主義憤青。二十一世紀的"憤青"大多上網,但也有一些"憤青"依然會走上街頭,激烈表達自己的主張和情緒。
憤青即憤怒青年,英文The Angery Young,中文稱謂發明於上世紀八十年代末。
指某個躁動社會種群,或指個人一生之中的某個階段,通常與荷爾蒙相關。不同時代不同憤青,"文革"憤青是造反有理的紅衛兵,80憤青是搖滾青年,90憤青是頂雞冠頭的朋克。新世紀憤青為網絡拍板塊者。
[憤青世代]
分50後,60/70後和80後三個世代。50後如牟其中、楊小凱們年少時曾寫下《中國將向何處去》,80後韓寒、郭敬明們會寫暢銷書。50後下過鄉、進過廠、扛過槍,80後上過學、跨過洋、泡過網,當這兩代父子關係的憤青掐在一起時,60/70後在一旁勸架。
[憤青國別]
憤青非中國特產,日美均有。不同的是,日本憤青從原子彈廢墟裡爬起來,化悲痛為力量把一個戰敗國建成世界強國,而中國憤青口水多過行動。中美憤青卻有共同之處,即美憤敢對小布希說"不",而中憤也敢對小布希說"不"。
[憤青級別]
A級:偉人型,如魯迅、陳寅恪;
B級:精英型,李敖、崔健、陳丹青;
C級:平凡型,發帖者、認真回帖者;
D級:浮躁型,愛拍磚者;F級:即糞青,除了罵人不會幹別的。偉人憤青用靈魂愛國;精英奮青用行動愛國;平凡憤青用鍵盤愛國;浮躁憤青用唾沫哀國;垃圾糞青用糞便礙國。
[網絡憤青]
罵人為嗜好的冒牌愛國者,常用詞為"漢奸"、"走狗"、"特務"、"賣國賊"。主張不要買外國貨,主要是日美貨。對哈日族、哈韓族、親美派深惡痛絕,必將置之死地而後快,仿佛只有他們才是正義的化身。
[世界]
老憤在"文革"時號稱要"拯救全世界2/3受苦人",新憤在全球化大潮中對世界"說不",總之,這個世界能看順眼的地方不多。
[說不]
《中國可以說不》一書開創了"說不"系列之先河,後引申為對既定世界的格局強烈地不認同,包括國際格局和國內社會。該書的口號是"丟掉幻想,準備戰鬥!"被西方評為"膚淺青年的無知與孤傲"。當下"說不"的方式改用滑鼠。
[網爭]
"饅頭案"、"寒白之爭"及眾多憤青戰小資口水官司,均說明社會人群的某種分裂狀態。八十年代喊出的"理解萬歲",消彌了不少時代隔閡,而現在是喋喋不休的爭吵。
[仇日]
憤青第一大仇外症,抗日戰爭過去60年,新的"抗日"如火如荼。保釣、教科書、靖國神社,每每激起中國民眾尤其憤青的強烈情緒。故在其國名前加個"小"字,而這個"小"的日本百多年來卻一直壓著"大"中國半場打。作為戰敗國,卻躍升為全球第二大經濟體;給亞洲人民帶來深重災難,卻決不道歉。所以,憤青奮起抵制日產汽車、電器和動漫,卻收效甚微。
[反美]
美國人難懂"為什麼世界上的人都想學我們,卻又恨我們。"消費麥當勞、可口可樂、米老鼠長大的一代,開始用麥當勞的方式行事,追求可樂般爽的生活,和像米老鼠一樣快樂。這些都是所謂"美國夢"的一部分。然而,美國卻是中國人最恨的國家之一,同時又是最想去的國家。
[八十年代]
八十年代第一關鍵詞是改革開放,九十年代第一關鍵詞是發財,新世紀第一關鍵詞是娛樂。八十年代啟蒙引發中國當今千年未遇之變局。有著書認為,八十年代是理想主義的年代,故懷念之。
[理想主義]
嘲笑60代、70代的思想單一、高談闊論,80後們一隻眼看課本、另一隻眼盯美女。試卷的題目是"讀書是否為了賺大錢娶美女"。追求即時快樂成為新做派,理想是個多麼遙遠的詞彙。他們不談理想,更不談主義。
[詩人]
曾經的時代啟蒙者,借犀利詩句喚醒沉默的大多數。現在,無論"高尚是高尚者墓志銘"的悲壯,還是"卑鄙是卑鄙者通行證"的憤慨,早就被政治笑話、簡訊和黃段子消解掉了。詩人變成嘲諷對象,於是悄然變身策劃人或酒吧老闆,繆斯門徒當上房地產商的食客。
[奮鬥]
被"自我實現","成功"PK掉。八十年代"女排精神"崇尚集體主義拼搏精神,而現在追求個人成名和個人品牌,成名哪怕十五分鐘。"成功學"成了中國一門顯學。如果你二十歲不反叛,就是沒心;如果你三十歲還沒成功,就是沒腦。
[青春]
青春成為某種崇拜對象,人們意圖加以延長、享受它,商業上加以迎合之。再老也要賴在青春裡。我們很重要,我們要表達,我們要改變世界。所以,從這種意義上,說你憤青或哪怕老憤,也是一種莫大的讚譽。
需要指出的是,不管如何分類,中國憤青在某種程度上都有一個共識,即不反華夏民族,也就是不反華。因此,是否反華夏民族,應該是評價一個"激進人士"是憤青還是漢奸的重要標誌。
此外,也有一種說法,"憤青"一詞的詞義應當定性為奮鬥的青年。年輕人要有一種向上的奮鬥激情,不畏強暴,勇往直前,敢於與社會不良的現象作鬥爭。祖國的未來,全都寄托在青年人的身上。
但總體來看,年輕人應該多去研究一些專業知識,提高自身對國家和社會的深層次理解。而執政者也應當從青年人的思想中發掘出新的歷史觀念和新的發展戰略。對年輕人的思想定性,要從客觀的角度來看待問題,不要一棒子打死,要給以正確的引導。
本公號所推送的文章非商業行為,如侵犯到原作者的權益,請與我們聯繫
審核:李曉詩
投稿郵箱:562275875@qq.com
免責聲明: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與平臺無關。其原創性以及文中陳述文字和內容未經本平臺證實,對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內容、文字的真實性、完整性、及時性本平臺不作任何保證或承諾,請讀者僅作參考,並請自行核實相關內容。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