岡村寧次:日本向中國妥協求和的最佳時機,並非1945年

2020-12-27 騰訊網

一、岡村新職位

1941年7月10日,剛剛被東條英機擢升為大將的岡村寧次,再次被派往中國。

臨行,陸相東條率眾幕僚和軍官,親自到火車站為他送行。

他的新職是華北方面軍司令。

2天前,東條跟他密談時,交代他2件要事:

一,清剿作戰,維持華北「治安」;

二,勸降策反。

這重心,在第二條。

「你重慶有熟人,」東條對他不無尊敬地說,「可能的話,要對重慶進行和平工作。」

岡村在陸士陸大都是東條的學長,無論成績、資歷還是戰功,都優於他。所以對這個老大哥說話敬畏三分。

他還特別交代岡村,有自己為他撐腰,「不要擔心別人說三道四。」

華北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是第6任。

前幾任都表現平平,甚至被中國軍隊打得找不到北。

東條啟用岡村,是看重他在滿洲和武漢的「經驗」。

這次來華北,岡村把在滿洲那一套全盤拿來了。

挖壕溝,並村落,建無人區,把幾十萬老百姓趕到日軍畫好的部落裡。

徹底斷絕農民與抗日軍隊的聯繫。

又發動了幾場史無前例的大掃蕩,組建秘密暗殺特工隊,1年多下來,東條發現他確實有兩把刷子,華北治安狀況有了一定的改觀。

還勸降了最大的部隊,「龐炳勳八萬大軍」。

「戰功」不可謂不「顯著」。

然而,在東條託付的主要工作上,岡村寧次卻沒有任何成效。

那就是談和。

日軍照片

這是重中之重。

明是打仗,實際上是來尋求日本未來的出路的。

從全面打響侵華戰爭後,轉眼五六年,「事變」一直沒解決,幾百萬大軍被死死耗在中國無邊無際的大陸戰場。

更要命的是,太平洋戰爭打響了,兵力要往南調,如何穩住日軍佔領區局面,是攸關日本未來的大事。

所以,岡村來華北任職不久,就暗地裡開始物色人物,悄然向重慶方面遞去橄欖枝。

二、岡村的人脈

與其他政客軍閥不同,岡村認為,日本扶植起來的南京汪偽政權,並不是一個正確的選擇,那只會對重慶工作帶來麻煩。

所以,他要想方設法與重慶有關人物聯繫上。

如東條所知,他在這方面確實是有人脈的。

那就是昔日那些留學日本的名流。

大家也許不知,30多年前,岡村陸士畢業時,曾留校帶過3期的中國留學生,當過他們的「學員區隊長」。

如閻錫山、孫傳芳、何應欽、李烈鈞等。

還有上日本軍需學校的幾個人,殷同、王芃生等,雖然現在不在軍界,但與他一直有聯繫。

尤其是殷同,10年前岡村在關東軍當副參謀長時,就與他有聯繫。

後在他的裡外勾結下,促成了罪惡昭彰的塘沽停戰協定。

之後,岡村遇到什麼棘手事,都願意找他商量,兩人感情甚密,互為狼狽。

現在,殷漢奸已經成為華北政務委員會的要員,岡村找他,自然是最合適的人選。

1942年8月底,殷同來到岡村營內,說已經與在重慶工作的同學王芃生聯繫上了,還初步說了和平方案。

但需要面見詳談。

岡村甚喜,立即薄酒款待。

又一周,殷同帶來一重慶密使,到北平翠明莊岡村私邸,與岡村「交換意見」。

雖然雙方未達成一致,但都同意通過殷同——王芃生這條線建立長期聯繫。

這是岡村寧次最有成就感的一次工作。

他感到談和有門,立即向東條匯報,並部署參謀編制密碼,還派出心腹通訊兵駐紮在殷同的私邸,隨時聯絡、通報來自重慶的重要信息。

然而,天有不測風雲,殷同工作了兩三個月,突然因病暴亡。

日偽軍

他忙聯繫殷同的昔日同窗、同樣有日本留學經歷、且是連襟關係的汪時璟,讓他代替殷同繼續與重慶聯繫。

好不容易保住了談和這條線。

但事實證明,效果並不好。

根據岡村的晚年回憶,1942年起,他與重慶每周交換電報一兩次,直至1945年停戰投降,但談和效果甚微,「對方態度強硬,幾乎沒有什麼實際效果。」

三、岡村的求和

雖然3年求和沒有什麼效果,但岡村一直在堅持。

為何他如此看重談和?

在晚年回憶錄中,他道出了個中原委。

原來,此時的岡村經過在中國多地的作戰,意識到靠戰爭根本解決不了「事變」,更不可能達到滅亡我國的結果。

在這種騎虎難下的局面中,他認為日本最應該做的就是收兵罷戰,與中國妥協求和。

談和期間,他曾到滿洲找關東軍司令、昔日的老哥們梅津美治郎懇談,梅津和他一致認為,「儘快與重慶妥協為宜」。

他又找到日本駐華大使重光葵交換意見,也是認為除了與重慶妥協,別無良策。

然而,岡村只有談的權力,沒有妥協決定權,所以讓步妥協一說,未有下文。

直到戰敗後,岡村才聽說此時的英美中,正在準備召開開羅會議,商量徹底打敗日本後的行動方案。

1943年11月的開羅會議,中美英3國約定,誰也不得與日本單獨媾和。

得知這一細節,岡村更是覺得向中國妥協的最好時機,正是自己與重慶談和的那段時間,而可惜的是,"沒有最高政治家採納、實行」其意見。

這令他晚年甚為痛惜。

其實,岡村是在1942年底才開始正式與重慶談和的,但是,彼時的國際大背景已經徹底變化了,他的談和是註定沒有結果的:

太平洋戰場上,美軍反攻,日軍自中途島海戰後,受到致命打擊,開始步步失勢,節節敗退,到1945年投降為止,基本沒有打過一個大勝仗。在這種情況下,日本失去了談判的籌碼,沒有人願意和一個沒有價值的人談判。在歐洲戰場,蘇軍取得史達林格勒保衛戰的勝利,對德戰役轉入反攻;而在北非戰場,英美軍隊在西西里島登陸,墨索裡尼垮臺。3個軸心國大勢已去,盟國都知道日本命不久矣,所以誰也不會與日本媾和。

歷史中,岡村寧次以文韜武略「最厲害」而聞名。

他帶兵在中國打了5年仗,就意識到日本必須向中國妥協求和,才能保住日本的未來,這也算是醒悟較早的一個日軍將領了。

這不僅讓人想起「軍中大腦」石原莞爾。

石原也堅稱日本不應該與中國全面開戰,堅定認為日本必須像蘇聯那樣,在滿洲發展幾個5年計劃,然後才有實力與中國對抗。

他們之所以如此「清醒」,一是因為他們是陸大「精英」,二是他們與中國人打交道多年,對中國歷史、地理、文化研究深有體悟,知道中國人骨子裡的民族精神勢不可擋。

正如石原1938年所說:

「滿洲事變以來,特別是此次事變以來(1937年7月7日),作為我們兄弟的中國人,已經由處在死亡邊緣而醒過來了……當4億中國人睜開眼睛的時候,打瞌睡的卻是日本人。」

============

參考文獻:

稻葉正夫《岡村寧次回憶錄》1981年中華書局

相關焦點

  • 岡村寧次:日本曾有一個向中國求和的絕佳時機,絕不是1945年!
    1941年,岡村寧次被任命為大將,並前往中國赴任。他當時的職位是華北方面軍司令,主要任務是繼續掃蕩,維持日軍在華北的安定,另外就是勸說重慶方面投降。當時岡村寧次在重慶有一些人脈,這也就是為什麼日本高層會選擇派岡村寧次去中國的原因。
  • 1945年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投降後啥反應?冷冷說了4字
    1945年5月德國無條件投降後,日本則進行了空前的戰爭大動員,叫嚷「本土決戰」;7月26日,中美英發表《波茨坦公告》,促令日本無條件投降,但日本拒絕了。
  • 1945年9月日本在南京投降內幕
    1945年9月日本在南京投降內幕□劉香楠1945年9月的南京,歷經日軍鐵蹄的踐踏,滿目瘡痍。9日那天,六朝古都披上了節日的盛裝,一派喜氣洋洋。中國戰區受降大典,在原「中央軍校」大禮堂即中國戰區中國陸軍總司令部舉行。一大早,由黃埔路口到中央軍校禮堂門前,沿柏油路兩旁每隔50米就豎一根漆著藍白紅三色條紋的旗杆,上懸聯合國旗。黃埔路口有一座以松柏枝葉紮成的高大牌樓,上綴「綠色和平」四個金字。
  • 岡村寧次在日記中寫的「未預料之痛苦」到底指的是什麼事
    新華日報社報導南京受降儀式在1945年9月9日後,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後來在日記中寫道:「這一天是從未預料到的痛苦處境。」岡村寧次為何會寫下這樣一句話呢?只要是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1945年的9月9日對於中國意味著什麼。繼1945年9月2日在東京灣美國「密蘇裡」號巡洋艦上舉行的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後,在1945年的9月9日,中國戰區受降籤字儀式在南京中央軍校大禮堂舉行。
  • 跟中國打了8年,岡村寧次用7句話總結日本戰敗原因,你怎麼看?
    歷史記住岡村寧次,是在1945年9月9日上午9時。在這個中國人的三九良辰之時,61歲的他認真看了幾十秒的日本投降書,確認無任何疑問,鄭重地在末尾籤上了自己的名字。南京國民政府原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大禮堂內,座無虛席,全球聚焦。
  • 他是復旦副校長,卻為岡村寧次作「無罪辯護」,最後結局如何?
    1931年9月18日晚,日本關東軍虎石臺獨立守備隊第2營第3連偷偷離開了自己的營地,沿著鐵路向南邊行進。22時20分,日本關東軍鐵路守備隊某小隊以「巡視鐵路」為名,直接點燃了早就埋在北郊柳條湖附近南滿鐵路的炸藥,頃刻之間,一片狼藉。
  • 1949年岡村寧次如何逃脫?李宗仁要求重審,湯恩伯拒不執行逮捕令
    1945年8月15日老蔣關於繳械投降的命令下達後,岡村寧次的第一反應其實是不服,因為他手下還有105萬日本陸軍,在戰略上還沒有完全處於被動,對蔣軍也頗多蔑視。
  • 1945年,日本投降時,東北境內的240多萬日本人都去哪了?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無條件投降。隨著天皇一聲令下,在各地作戰的700餘萬日軍放下了武器。就在這一天,1000多名日軍自殺,他們接受不了。日本駐中國派遣軍司令岡村寧次質問國內大本營:「百萬大軍尚在!何以言降!」此時日本在中國地區的那240多萬僑民就成了很大的問題。
  • 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由他親手總結的「三比一」定律打破
    這樣的情況是以下幾個原因導致的,日軍在1945年的太平戰場遭遇重創,元氣大傷,還得不到支援,只能單打獨鬥。美軍的突襲讓日軍的防守直接崩盤,日方的海軍差不多失去了戰鬥力。中國遠徵軍在緬甸的勝利讓我們得以恢復緬甸公路的使用,大量物資運輸到了中國,我國軍隊裝配上了更新的裝備,戰鬥力高漲。
  • 岡村寧次手握105萬大軍,聽到日本投降廣播第一反應是啥?說了4字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人民贏得了耗時14年的抗日戰爭。而早在1945年的7月,反法西斯同盟就宣布了《波茨坦公告》要求日本投降。對此,日本首相鈴木貫太郎公開表示不接受波茨坦公告。
  • 手握80萬大軍的岡村寧次,聽到天皇投降是何反應?只寫了4個字
    在戰爭末期,他還在盡心盡力地為日軍效勞,此時日本本土受到美軍的威脅,岡村寧次為了出於轉移美軍的注意力,還制定了一系列計劃,企圖把美軍從日本本土吸引到中國戰場上。不過最後沒有實現,因為他的下屬並不認為這是一個好計劃,於是在執行計劃的時候並沒有按照岡村寧次的要求做,最終岡村寧次不得不放棄。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從軍校畢業後,他就參加了1904年的日俄戰爭,他的戰爭地點,就是在曾經的中國領土庫頁島上。 一戰爆發後,岡村寧次被派到中國青島收集情報和資料,這便是岡村寧次第一次來到中國。後來在1923年他再次被派到中國,在上海製造了五卅慘案和沙基慘案,並且還將矛盾轉移到了英國。
  • 日本二戰十大名將排名,就認識山本五十六和岡村寧次的舉手
    因此當第6方面軍司令岡村寧次大將升任中國派遣軍總司令的同時,便提出將橫山勇調離中國戰場作為懲罰。1945年8月,日本戰敗投降,橫山勇也被美軍以乙級戰犯嫌疑名義。經審判,美軍以包括生剖活人事件和油山事件在內的9項案件起訴他,最終判處他絞刑。後因身體原因被減刑,1952年4月21日在巢鴨監禁中因病死去,結束了罪惡的一生。
  • 侵華戰犯岡村寧次在中國無所不為,兒子卻死在中國,感嘆是報應
    岡村寧次是侵華期間,日本最主要的戰犯之一,此人在中國的惡舉不勝枚舉。百團大戰之後,日本軍部調遣岡村寧次出任華北方面最高司令長官,此人在華北犯下了滔天罪行。日本在華北地區的進村大掃蕩,此人就是首當其衝的惡魔,日本掃蕩期間,無數貧民百姓被殘害,而制定陰謀措施的就是此人。此人在中華的大地上活動由來已久,早在1932年的時候,日本為轉移世界人民對九一八事變的關注,岡村寧次便調遣田中隆吉和川島芳子策劃了臭名昭著的一二八事變。
  • 曾提出中日戰力3:1定律,岡村寧次中國最後一戰,比戰敗更恥辱
    芷江會戰,是岡村寧次在中國的最後一次大戰。此時已經是1945年四月。我們以上帝視角看,此時的抗戰已經快要勝利。而芷江會戰更像是抗戰的縮影,岡村寧次指揮日軍打了兩個月,最後無功而返。其實,相比於這次戰敗,還有一件事讓岡村寧次更加感到恥辱。
  •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
    1945年日本並非「無條件投降」,若不答應一個無恥要求,絕不投降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正式宣布了無條件投降的消息,這一消息對於當時歷經二戰折磨的各國人民來說無疑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事實上,當我們再次回顧這段歷史時卻發現日本並不不是無條件投降
  • 岡村寧次的兒子,為何死在了中國?
    (岡村寧次代表日本在中國籤字投降)老大忠正是岡村在陸軍大學時期,與髮妻星野理枝所生,1911年結婚,翌年得子。1926年理枝死後,這個孩子就一直由奶奶在日本照看撫養。岡村是個戰場厲害的鬼子將領之一,以冷靜善斷、足智多謀著稱,與膨脹低智的東條等完全不同。
  • 岡村寧次的妻子,為何不敢來中國?
    岡村寧次之妻,1911年4月與他在東京結婚,這是他的第一任妻子,名叫星野理枝。
  • 川島芳子和岡村寧次曾有過一段交集,這兩個人之間是真愛嗎
    當時日本為了分裂中國,暗中支持這些滿清遺老。善耆就是在這種情況下,認識了日本浪人川島浪速。兩人出於利益關係,還結為兄弟。善耆沒有兒子,但為了能復國,他便讓6歲的東珍認川島浪速為養父。自此東珍便改名川島芳子,並和川島浪速東渡日本接受軍國主義教育。
  • 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臨深履薄,戰戰兢兢多年以後,負責「前進指揮所」的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冷欣中將在回憶錄中寫下了當時的心情。1945年8月27日上午十點,7架美軍飛機陸續從芷江機場起飛,他們的目的地是南京。雖然日軍國內枯竭,敗局已定,但中國面對的這支敗軍戰鬥力也仍然強大。8月15日,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向岡村寧次致電,指示日軍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派代表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命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