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投降儀式上美國大怒,細節揭露蔣介石意圖,何應欽登報解釋

2020-12-23 文銘初讀歷史

臨深履薄,戰戰兢兢

多年以後,負責「前進指揮所」的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冷欣中將在回憶錄中寫下了當時的心情。

1945年8月27日上午十點,7架美軍飛機陸續從芷江機場起飛,他們的目的地是南京。乘坐飛機的是先行飛赴南京,為受降打前哨的「前進指揮所」成員,時任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的冷欣中將便是這次行動的負責人。

中國陸軍副總參謀長冷欣中將

此時南京城內情況究竟如何,此行能否成功完成任務,誰的心裡都沒有底。

臨深履薄,戰戰兢兢。

這八個字,是冷欣中將在回憶錄中屢次提起的,因為這一任務史無前例、責任重大,不容許出任何差錯。

然而,從8月15日日本投降的消息傳出到現在,已經過去了12天,南京城內的日軍是否真的已經遵從命令放棄抵抗了沒有,誰也說不清楚。

日本派遣軍中國總司令,坐鎮南京城的岡村寧次到底在做什麼?

岡村寧次這個名字,從30年前起就如噩夢一般縈繞在中國人民耳邊。在二戰期間,日軍諸高級將領中,岡村寧次侵華的時間最久,他長期研究中國情報,在所有的重大侵華事件中都能看到他的身影,可以說他參與了整個侵華戰爭。

岡村寧次

此時敗局已定,但岡村寧次仍然垂死掙扎,日本軍國主義的狂熱和囂張有目共睹,更何況岡村寧次手中仍有128萬侵華日軍,僅在南京上海一帶就有第6軍跟第13軍,共計33萬人,更不用說日軍的武器裝備跟火力配備都強於中國軍隊。

雖然日軍國內枯竭,敗局已定,但中國面對的這支敗軍戰鬥力也仍然強大。

8月15日,蔣介石以中國戰區盟軍最高統帥的名義,向岡村寧次致電,指示日軍須停止一切軍事行動,並派代表接受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的命令。然而,整整兩天過去了,重慶方面也沒有收到岡村寧次的答覆。

那麼岡村寧次對戰敗的事實到底是什麼態度呢?

其實,在收到蔣介石電報後不久,岡村寧次就致電了日本大本營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他揚言日本駐中國派遣軍有百萬餘眾,且連戰連勝。在國家間的戰爭上雖然已經失敗,但在戰役上仍然處於壓倒性勝利的地位!

崗村還聲稱,由如此軟弱無能的重慶軍隊,來解除強大的日本軍隊的武裝實為不應有的事情,他根本不承認日本是戰敗國,此時岡村寧次的態度仍然十分囂張。

然而,他等了一天,等到的卻是日軍大本營「即刻停戰」的命令。岡村寧次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黯然接受投降的命運。

直到8月17日傍晚,整整兩天之後,蔣介石才在重慶收到了岡村寧次接受指示的復電。

但是,雖然岡村寧次已經明確復電給重慶,表示接受指示,但是並不代表日軍上下所有人都已接受,日軍還有很多接受法西斯教育的年青將領,他們並不會在第一時間接受這個事實,所以中國軍隊還要面對這樣一個事實問題。

就在這樣的緊張氣氛中,「前進指揮所」所有官兵抵達了南京,隨後由冷欣率領前往黃浦路的勵志社,和中山北路的華僑招待所駐防辦公。

時隔八年,再一次回到了南京,海陸空三軍都有代表參加受降。所有人之中,作為中國戰區最高統帥蔣介石特派代表的何應欽,地位最為尊貴。

何應欽

但是,何應欽一向被稱為「親日派」,而蔣介石為什麼會選擇他,作為中國戰區的受降代表呢?

何應欽,國民黨陸軍一級上將,畢業於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就在何應欽畢業的十三年前,岡村寧次以第一名的成績,從日本陸軍士官學校畢業,並一路平步青雲,不斷在中國各地活動,被認為是「中國通」。

何應欽與崗村寧次在學校的時候雖未曾謀面,但隨著日軍加緊侵華,兩人或直接或間接都打過不少交道。

1933年初,日本關東軍佔領熱河,突破長城防線,直指華北,此時岡村寧次還是關東軍的參謀長,而何應欽剛剛接任北平軍分會代理委員長,秉承著南京國民政府「一面抗日一面交涉」的政策,何應欽派遣北平軍分會總參議熊斌與岡村寧次在塘沽開始了談判。

日本方面想不斷的蠶食,而蔣介石政府考慮到自己的國力和抗戰還沒有準備好,於是就進行拖延。所以何應欽派遣熊斌去談判,最後中日雙方籤訂了《塘沽停戰協定》,而這個協定卻有兩方面的意義:

一是中方的確做出了妥協,讓出了華北的一部分的利益。另一方面則是日本拿到了一定的利益,就沒有藉口馬上大舉進攻華北,使中國在華北有一個基本穩定的局面。

《塘沽停戰協定》籤屬雙方

正是在談判期間,何應欽與岡村寧次有了第一次見面。此時的岡村寧次與何應欽,一個是咄咄逼人的關東軍少將,另一個卻苦與國力衰微,只能無奈看著自己與敵人籤訂城下之盟。

後來何應欽跟梅津美治郎籤訂的《何梅協定》與此如出一轍。而正因如此,何應欽便正式與「親日派」劃上了等號。

何應欽早年在日本留學,他的軍事生涯跟日本處處關聯,但是他所處的時代恰好又是日本想要滅亡中國的時期,所以他個人的情感變化也是非常糾結的。

作為中國陸軍總司令,由何應欽代表中國戰區受降,接受日軍派遣軍中國戰區總司令岡村寧次的投降,可以說再合適不過了。

當然,蔣介石或許考慮的更多…

在抗戰的大本營裡,蔣介石最高層次的「四大幕僚」中,他只能選擇何應欽。

白崇禧屬於桂系,與蔣介石素有矛盾,第一個出局。徐永昌已被安排參加東京灣密蘇裡艦受降。所以受降人選只能從陳誠何應欽之間選擇,兩人不管哪一個都是蔣介石的嫡系,在反對共產黨的問題上跟他絕對是也是一條心,無二話。

陳誠

但是要論誰能讓岡村寧次,及其麾下能夠服服帖帖、按蔣介石的意願向國民政府投降,何應欽的留日背景,他與岡村寧次過去的交往,便成為了蔣介石重點考慮的方面。

在掌握對日本的分寸上面,何應欽遠遠比陳誠高明,如何能夠把握日本人的心態,讓日本人(岡村寧次)能夠真誠的跟蔣介石合作,在這個過程中完全按照蔣介石的意圖來投降,陳誠比何應欽差遠了。

1945年8月18日,蔣介石致電何應欽,命他:承委員長之命,處理在中國戰區內之全部敵軍投降事宜。

八年前的11月26號我們離開首都時,都有沉痛的決心和堅強的自信,我們一定能夠取得最後勝利,重回首都!

抵達南京的當天晚上,何應欽在勵志社召開中外記者招待會,他在會上感慨萬分的如此說道。

受降細節敲定,蔣介石「太用心」

這次受降儀式的時間特意選擇了9月9日9時這個「三九良辰」,在中國傳統文化觀念中9被認為是極陽之數,有完全勝利的寓意。

不僅僅只有「三九」這個數字,短短的十幾分鐘受降儀式,幾乎每一處都是精心安排的。

受降儀式的地點原本選擇在總統府內的小禮堂裡,這裡原本是清朝兩江總督府,1912年1月1日,孫中山曾在此宣誓就職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南京國民政府成立後,這裡又成為了南京國民政府總統府。

然而,總統府裡的小禮堂地方狹小,不管是停車還是人選容納都是問題。最終,中國戰區日本投降籤字儀式的地點定在了:黃浦路中國陸軍總司令部大禮堂舉行

抗戰前,這裡曾是中央陸軍軍官學校,光復南京時陸軍總司令部設在了這裡。那麼為什麼設在中央軍校這個位置呢?

蔣介石的考慮是很有深意的因為蔣介石是靠黃埔軍校起家的,黃埔生在抗戰中起到了主要作用。在黃埔軍校大禮堂舉行受降儀式,蔣介石臉上也無比的榮光。對黃埔軍校的各級指揮官來說,也是非常自豪的一件事。

9月9日上午8點,中方及盟軍代表都陸續到場,陸軍總司令何應欽坐在中間,左邊是海軍上將陳紹寬,空軍上校張廷孟,右邊是陸軍副總師令顧祝同上將和陸軍總參謀長蕭毅肅中將。

8點45分,日方代表到場,日本方面的人員包括:中國派遣軍總司令官岡村寧次,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副參謀長今井武夫等七人。

人員上場面人中日雙方基本是對等的,但在細微安排上是有差別的。比如說,受降方前面的的桌案要寬大,日方的就比較窄小;中方人員的椅子後面是皮靠背,日方的椅子則沒有。

此外,儀式前日方代表被要求剃了光頭,以示戰敗輸光,這些微小的細節,無不體現出設計者的想法,那就是:侵略者應該為昔日的窮兵黷武殘暴惡性付出代價。當然,他們如今付出的代價,比起中國人民承受的傷害根本不值一提。

雖然受降不是勝利者對失敗者、正義者對殘暴者的懲罰和羞辱,但勝利者也絕對不可能對侵略者敬煙上茶、奉若上賓的。

在記者的鎂光燈攝影機下,在戰勝國威嚴的目光跟自豪的神情當中,鞠躬致敬、籤名蓋章、呈遞降書、黯然退場,雖然整個過程不過20來分鐘,但是對投降者來說,絕對是「度秒如年」。

然而岡村寧次卻在自己的日記中寫到:

在今天的受降儀式上,也沒特別緊張和擔心。

何應欽的一個舉動惹怒美國人

9時整,何應欽宣布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何應欽命令岡村寧次呈驗籤降代表證件,以證明他的身份。岡村寧次的參謀長小林淺三郎,此時離席走到何應欽面前鞠了一躬,將岡村寧次的任命書呈遞上前,何應欽檢視後將文件留下。

9時15分,日本代表開始籤署受降書。中國陸軍參謀長蕭毅肅將「日本投降書」轉交給岡村寧次,岡村寧次起身,雙手奉接。然後岡村寧次打開「日本投降書」,小林淺三郎在一旁磨墨,兩人的動作都有些僵硬。

岡村寧次用顫抖的手恭恭敬敬的籤下自己的名字後,又取出印章來,哆哆嗦嗦的蓋到了投降書上。

或許是由於心情慌亂,投降書上的圖章都蓋歪了。

日方代表退場後,何應欽發表了簡短講話,敬告全國同胞,這一對中國人民極富意義的歷史時刻。

整個受降過程中不過20分鐘左右,然而就在這短短的二十分鐘之內,一個小小的細節卻引發了一場風波。

就在小林淺三郎帶著岡村寧次籤署過的降書緩慢僵直的走向受降席,微微鞠躬將受降書呈遞何應欽之時,意外發生了。

此時,何應欽站了起來,雙手接過了降書,還微微彎腰,從側面看,何應欽甚至比小林淺三郎鞠躬還深!

何應欽的反應,立刻引發了他身旁的美軍代表麥克魯的不滿。這張照片出自曹聚仁所編的《中國抗戰畫史》,如今已經有些模糊不清,照片底下一行小字說明了照片中的情況:

參加南京受降的美軍代表,美軍作戰部司令麥克魯對何應欽在接受投降書的表現失態時十分生氣,在受降儀式完成,何應欽向參觀投降典禮之中外來賓說明投降書的內容及意義時,麥克魯怒氣未消,一臉不滿。

細節背後隱藏的蔣介石的意圖暴露無遺

我們再看看美軍受降的細節,或許會更理解麥克魯的憤怒。

9月2日,在東京灣的「密蘇裡號」上,舉行了日本向盟國投降的儀式,所有美國人都穿著軍便服,不打領帶,不回禮,以示輕蔑。相較於美軍,何應欽給足了岡村寧次面子。

從進場來講,日軍沒有交武器這個儀式,軍刀也沒有交接儀式,這肯定是事先溝通的。岡村寧次坐在自己位置上,除了籤字外所有的事情都是參謀長小林淺三郎做的:從接過受降書,再遞給岡村寧次,然後給崗村寧次磨墨,等崗村寧次籤完字再將投降書呈遞給中方,這個過程岡村寧次始終安然自若。

而且最重要的是,由小林淺三郎呈遞投降書給何應欽,這是不對等的。小林淺三郎只是中國派遣軍參謀長,而何應欽則是中國戰區陸軍總司令。幕僚長對司令官,這是不對等的。

對何應欽來講,或者對中國以及中國軍人來講,這可以說是一個侮辱和屈辱。

1965年,日本投降20年之際,早已不肩任何要職的何應欽在雜誌上發表了對當年受降籤字的感言,他在文中寫到:

8月15日日本投降,從那一刻起,我開始忠實的執行委員長「以德報怨,不念舊惡」的指針。

這到底是自己的一時感慨,還是在這件事上為自己做開脫,這恐怕之後他自己知道了。

而且,也就是從受降那一天起,岡村寧次對自己未來不確定的命運,多少產生了一點把握了。

受降儀式的第二天,何應欽便率領一些高級將領與岡村寧次舉行了「親切會面」,何應欽提出:

對日戰事結束了,國共戰爭將開始,我們對共產黨作戰困難不少,蔣主席說要請貴軍協助。

岡村寧次馬上回應,說道:

我既受天皇之命向中國投降,就應該忠實的為中國政府效勞。

兩人的這一番對話,恐怕不管是誰都能看出國民政府的真正意圖了。

後記:南京受降當天上午,副參謀長冷欣就帶著日本的投降書飛回了重慶。第二天,蔣介石在黨內要員的矚目中,從冷欣手中接過了日本遞交的降書。

然而,南京受降的歡欣還沒有持續多久,14年抗戰一朝勝利的喜悅還沒有過去,內戰的陰影已經再次籠罩在了中國上空。一個月之後,還都南京的蔣介石便親自出馬,會晤了岡村寧次,這時的崗村寧次已經儼然成為了座上賓,沒有多少戰犯的樣子了。

相關焦點

  • 日本投降儀式的真實細節:鬼子剃光頭,應欽腰媚骨,崗村沒獻刀
    1945年9月2日上午9時,日本投降儀式在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日外相重光葵代表日本天皇和政府,陸軍參謀總長梅津美治郎代表帝國大本營在投降書上簽字。盟軍最高統帥麥克阿瑟上將,美國代表尼米茲海軍上將,中國代表徐永昌陸軍上將,英國代表福萊塞海軍上將,蘇聯代表傑列維亞科中將依次籤字。
  • 南京受降儀式上,何應欽的這個舉動,被中國人認為是恥辱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正式宣告日本無條件投降。這標誌著我國14年抗戰終於取得了勝利。日本投降之後,對於我國來說下一件事就是受降儀式了。當時國民政府對這件事也非常看重,1945年9月8日﹐中國陸軍總司令何應欽飛抵南京,準備受降儀式。第二天,受降儀式正式開始。
  • 日本投降書上寫了什麼,為什麼籤署代表是國民黨陸軍司令何應欽
    1945年7月26日,美英中三個國家共同發表波茨坦公告,希望日本可以無條件投降,不要再做無謂的掙扎。而這時候,美國的原子彈也已經實驗成功。直到同年的8月15日之前,日軍被同盟國打得無法還擊,此時日本裕仁天皇才向全日本人民宣布向同盟國投降。聽到這個消息之後,蔣介石非常開心,對著全國人民表達勝利演講,並讓全國人民放假三天。
  • 「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他是貴州省興義人,家庭條件一般,既不算富豪也不貧困。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
  • 抗戰勝利75周年|歷史在這裡拐彎:何應欽公館
    1945年8月15日,日本投降。1945年9月9日,時任陸軍總司令的何應欽在侵華日軍投降書上簽字,中國抗日戰爭及第二次世界大戰正式宣告結束。在南京大學鼓樓校區南園,隨著「鬥雞閘」路牌顯示的方向望去,大樹重疊掩映之下,一座米黃色建築映入眼帘。在這座黃色小樓裡,曾發生過許多改變中國命運的事情。
  • 1945年9月日本在南京投降內幕
    何應欽宣讀受降命令,整個過程歷時1小時17分鐘。今井武夫交出了日軍在華兵力部署圖,並在「中字第一號備忘錄」上簽字。觀禮人群為之歡呼。6天後,中國陸軍副參謀長冷欣一行,首先由芷江飛往南京,進行正式受降和接收的準備工作。岡村寧次南京機場恭迎何應欽一行9月2日,停泊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舉行了日本投降的籤字儀式。
  • 侵華日軍總司令岡村寧次,因為蔣介石的一己之私,得以善終
    不僅如此,在抗戰結束後,他竟然還被蔣介石任命為軍事顧問,在1949年,蔣介石自己都自顧不暇準備退往臺灣的情況下,竟然還專門派人將岡村寧次送回了日本,怎麼看這都是不可能的事情。 但以蔣介石為首的國民黨當局,還就這麼幹了,就這麼的讓岡村寧次逍遙法外,不得不令人懷疑,蔣介石的心中還有沒有國家。
  • 此人投降是曲線救國?蔣介石痛罵他是反覆無常的小人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戰敗投降,同年9月南京舉行了受降大典。並且這一歷史性的時刻刊登在《大公報》上。日本將軍岡村寧次到我陸軍總司令部籤訂了中國戰區及皖南百萬日軍投降書。雖然接過這莊嚴神聖投降書的是,曾被日軍打的大敗的國軍將領何應欽(中條山戰役中傷敵2000,自損43000的將領)。但蔣介石並未怪罪於他,畢竟勝利就是一切,道路總是不平坦。這籤署投降書的20分鐘被譽為國家史上最光榮最嚴肅的20分鐘。
  • 日本戰敗中國受降內幕:蔣介石求助美國,國民黨內部上演精彩鬧劇
    當天晚上十點過後,重慶街面上一群衣衫襤褸的報童,激動著揮舞著手中的報紙:號外號外,日本投降了,日本投降了!數十萬市民走上街頭,敲鑼打鼓,鞭炮聲震耳欲聾,此時的重慶已經變成了一片歡樂的大海。這天晚上,畫家豐子愷在他家中畫下了他所經歷的8月10號之夜,八月十日的爆竹,比八年的炸彈更兇。
  • 簡敘何應欽
    蔣介石的黃埔系有八大金剛,排第一位是何應欽,在黃埔黨軍中曾有蔣何之稱,類似於我工農紅軍的朱毛之稱。
  • 日本投降後 杜魯門說了一句話 蔣介石也說了一句話 有何不同
    1945年8月15日,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約》,無條件投降。這意味著,第二次世界大戰以同盟國的全面勝利、軸心國的徹底失敗而結束。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本野蠻侵略了中國、美國及東南亞國家,給這些國家的人民帶來了深重的災難。當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美國和中國作何回應?
  • 74年前的今天,日本投降了
    、 實行無條件投降的詔書 日本天皇裕仁宣布日本正式投降 21日今井武夫飛抵芷江請降 9月2日上午9時 在停泊於東京灣的美國戰列艦密蘇裡號上 舉行向同盟國投降的籤降儀式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報復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蔣介石是中國近代史上一個非常著名的人物,而且可以說也是當時少逢對手的政治家。本來他在國民黨內的地位並不是很高,像汪精衛、戴季陶、于右任、胡漢民等人都比他的地位高、資歷老。但是蔣介石卻憑藉著自己的努力,在1928年坐上了權力的寶座,把汪精衛等人都甩到一邊去了。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處置了那麼多人,為什麼不處罰何應欽呢?
    西安事變一定程度上改變了中國的歷史,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使得國共由對峙走向合作,開始了抗日日寇的偉大歷史徵程。西安事變之所以爆發,是在民族危機嚴重的情況下,蔣校長依然奉行所謂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繼續圍剿紅軍。
  • 他曾是國民黨二號人物,白崇禧逼蔣介石下野,他一聲不吭遭蔣痛恨
    何應欽曾是與蔣介石並列的國民黨二號人物,在跟隨蔣介石的歲月裡發生了兩件事讓他漸漸被冷落,第一次是蔣介石下野,第二次是「西安事變」。1927年8月蔣介石和汪精衛鬧分家,南京和武漢同時出現了兩個所謂的「國民政府」,蔣介石聲稱必須先定武漢再北伐,但是卻遭到了桂系李宗仁和白崇禧的強烈反對。於是蔣介石便以下也來相威脅,沒想到白崇禧竟順勢答應了,這讓蔣介石一時尷尬萬分。當時唯一能為蔣介石說話的只有手握重權的何應欽,但是他卻一聲不吭,蔣介石無奈只得下野,這件事直接導致了蔣介石對何應欽的不滿。
  • 專訪劍橋教授方德萬:為何歐洲人比美國人更關注抗戰
    1945年的蔣介石一無所有,除了一個身份澎湃新聞:您在論壇上的報告主題是「日本在中國戰區的投降」,提到這個投降儀式的時間是「三九良辰」:9月9日上午9時舉行。您怎麼看待其中的含義?方德萬:中國如何應對日本投降這個特殊時刻,事實上非常複雜。
  • 二戰日本投降時,儀式上的美軍為什麼都不穿正裝不戴領帶?
    1945年9月2日,停泊在日本東京灣的美國海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日本投降籤字儀式。從相關的歷史照片可以發現,出席這個如此莊嚴肅穆的典禮的美國軍人,從最低的小兵到五星上將,無一例外,都不穿正裝不戴領帶,這是為什麼?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何應欽等人密謀,以討伐叛逆為名,出兵關中,並派飛機轟炸西安,趁亂除掉蔣介石,或者逼得張學良、楊虎成孤注一擲,殺掉蔣介石,那樣一來,何應欽就可以取代蔣介石了。在這次事變中,何應欽的表現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按照蔣介石睚眥必報的習慣,何應欽肯定是難逃一劫了!但實際上呢?蔣介石回到南京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被流放,而野心更大的何應欽,卻不但毫髮無損,地位還更加穩固,這是怎麼回事呢?老蔣真的對何應欽如此寬大嗎?
  • 民國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20幅精品書作欣賞,網友:可進中書協
    何應欽的書法字體工整,筆墨飽滿
  • 日本投降籤字儀式紀實
    日本無條件投降籤字儀式定於1945年9月2日上午九時在美國海軍「密蘇裡」號戰列艦上舉行。  為什麼將這一舉世矚目的儀式放在軍艦上?雖說「密蘇裡」號是一艘排水量高達4.5萬噸的超級戰列艦,擁有寬敞的甲板。但是東京儘管在美國大規模空襲中遭到嚴重破壞,還是有幾處可以容納上萬人的場地,比起軍艦甲板還是寬敞的多,那是為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