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金剛」之首的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2020-12-22 悟空談歷史

眾所周知,蔣介石身邊有八大金剛,這八大金剛從黃埔時期就追隨蔣介石,一路隨蔣介石走來,深得蔣介石信任。而蔣介石的八大金剛排名第一位的就是何應欽,今天我們就來說說何應欽的故事。

何應欽出生於1890年,他是貴州省興義人,家庭條件一般,既不算富豪也不貧困。何應欽小時候就讀的是私塾,他讀完私塾後決定棄筆從戎,先是入讀貴陽陸軍小學,之後又入讀武昌陸軍第三中學,並且以第一名的成績成為公費留學生,留學日本入振武學校就讀。

因為蔣介石留學日本時就讀的也是日本振武學校,因此,何應欽在振武學校留學時認識了蔣介石,並逐漸接受革命思想,追隨孫中山加入同盟會。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並逐漸在貴州站穩腳跟。不過1921年,何應欽卻在貴州的內鬥中失敗,險些被人暗殺,在家賦閒半年後才重新出山。

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的命令成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的成立可以說是何應欽人生中的轉折點,因為他與蔣介石是舊識,並且何應欽從事的也是軍事教育,因此蔣介石主動邀請何應欽,讓他幫助自己籌辦黃埔軍校。

1924年,黃埔軍校正式成立,何應欽任黃埔軍校副總教官,少將軍銜,之後開始了平步青雲的軍旅生涯。因為何應欽自日本留學時就與蔣介石相識,並且還屬於蔣介石的黃埔系,所以深得蔣介石信任,中國近代歷史中很多重要的場合都有何應欽的見證,他也因此成為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並排名第一位,可以說何應欽是蔣介石最信任的黃埔系將領。

關於何應欽最出名的是歷史事件應該是國民政府接受日本政府的投降書。1945年8月,日本正式投降,中國的抗日戰爭取得了勝利。當時國民黨政府派出的受降官就是何應欽,何應欽代表中國人民接受了從日軍手中遞來的降書,這個光榮的歷史時刻也被載入史冊。

不過,何應欽卻在之後的解放戰爭中站錯了隊伍,他違背了歷史潮流,因此只能自吞苦果。1949年,國民黨節節敗退,何應欽此時選擇辭職,先逃到了香港,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

逃往臺灣後的何應欽卻受到蔣介石的冷落,何應欽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只出任了一般的閒職,比如說「總統府戰略顧問」等職務,手中並無實權。不過即使這樣,何應欽依然對蔣介石忠心耿耿。

在官場上幫助不了蔣介石,何應欽便開始在民間幫助蔣介石:何應欽在臺灣民間組織了各種協會,在民間宣傳蔣介石,為蔣介石助力,但是因為官場上無所事事,何應欽平時也只能打打牌、種種花,日子倒也過得清閒自在。

晚年的何應欽主要致力於臺灣的經濟文化建設,他對臺灣的經濟文化建設提出了很多有用的建議。1987年何應欽去世,終年97歲,他是國民黨中為數不多的長壽將領。

參考資料:

《何應欽傳》李仲明 、《何應欽晚年》熊宗仁

相關焦點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蔣介石敗退後,手下八大金剛過得怎麼樣,他們又有什麼樣的結局?
    說到民國時期,最讓人印象深刻的應該就是蔣介石了。他逆歷史長河,想要重新登上帝位,卻沒過幾個月就被趕下臺來,他妻妾成群,兒女無數,最後卻大多流落他鄉。而他手下有一群人,他們由蔣介石一手提拔而上,最後都成為了軍統之中大有名氣的存在。
  • 蔣介石手下的「四大金剛」,個個如雷貫耳,個個都是敗兵之將
    要說中國近代史上的一代梟雄,蔣介石估計是能排得上號的人物,不過就是這樣的人物,手底下也得有一個團隊為其「保駕護航」,今天筆者就著重給大家說說蔣介石手下的「四大金剛」。第一位是何應欽何應欽是蔣介石的同學,兩人都曾留學日本陸軍士官學校。辛亥革命後何應欽回國參加革命軍,二次革命失敗後,何應欽又回到日本陸軍士官學校學習。而這一時期的蔣介石,卻成為了孫中山身邊最信任的人。
  • 「黃埔三傑」賀衷寒,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1924年,蔣介石奉孫中山之命在廣東成立黃埔軍校,黃埔軍校正式對外招生。在黃埔一期學生中,有三名學生的能力特別出色,他們被稱為「黃埔三傑」,這三人是蔣先雲、陳賡與賀衷寒。黃埔三傑中,蔣先雲壯烈犧牲,陳賡加入了我黨,只有賀衷寒執迷不悟,一直跟隨在蔣介石身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黃埔三傑」賀衷寒的故事。賀衷寒出生於1900年,他是湖南岳陽人。青少年時期的賀衷寒受革命思想影響逐漸成為一名進步人士,一心想改變當時中國的現狀。不過,一次被捕的經歷卻讓他很快認清現實,也讓賀衷寒有了投筆從戎的打算。
  • 老蔣的「八大金剛」結局怎麼樣?其中1人留在大陸,7人去了臺灣
    蔣介石身邊曾有8個心腹手下,他們曾被人稱為「八大金剛」。國民政府掌權時,他們位高權重,為蔣介石做了不少工作。解放戰爭結束時,蔣介石帶人逃離大陸,他身邊的八大金剛,有7個人去了臺灣,還有1個人留在了大陸,他們的最終結局如何呢?
  • 蔣介石的五虎將和八金剛
    國軍一級上將,他一直是蔣介石的親信心腹。保定軍校畢業,炮兵出身,從北伐開始就一直跟隨蔣介石,並且在戰爭中不斷立功,職務也越來越大,抗日戰爭開始時就已經是第三戰區前敵總指揮,兼第十五集團軍總司令。最終官至臺灣政府主席,國民黨副總裁,一直有小委員長之稱。忠將顧祝同!曾任江蘇省政府主席、陸軍總司令、參謀總長、國防部長。
  • 國民黨中蔣介石的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都是誰, 結局如何
    五人後來都擔任過戰區司令以上高職,都是上將軍銜,在國民黨中能力出眾名氣巨大。「幹將」陳誠陳誠是蔣介石的親信,也是自黃埔軍校成立後蔣介石執政的心腹之一,有小委員長之稱,陸軍一級上將。「中華民國國軍」內部由陳誠領導的派系亦有土木系之稱。
  • 蔣介石有八大金剛,陳誠也有土木系四大金剛,都是哪些人
    蔣介石八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陳誠竄升為中央軍第一實權人物後,也在培養自己的勢力與何應欽抗衡,以其發家的第11師和第十八軍系統為主,成為著名的「土木系」,關於這個土木兩字的含義,普遍的說法是十一和十八兩個數字。
  • 蔣介石退到臺灣後,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下場如何?
    蔣介石第一次到臺灣是1946年,抗戰勝利後,內戰爆發時,他和宋美齡在1946年10月25日飛到臺灣造訪。蔣介石退到臺灣後,跟隨蔣介石去臺灣的國軍將領,下場如何?
  • 蔣介石的八大金剛,一人留在大陸,七人去了臺灣,最後他們怎樣了
    儘管說「八大金剛」是老蔣在大陸時最信任的八個人,可首當其衝的何應欽,卻把與老蔣的關係運用到了「相互利用」上,何應欽對老蔣有過異心,但老蔣並沒有因為拿到了國民黨很大一部分實力而剷除異己。利用利益,縱使這個人和自己發生過大的矛盾,最後也能把自己恢復過來。一九三三年四月,日軍攻佔華北,國民黨對日軍卻繼續實行不抵抗政策,何應欽奉命與岡村寧次籤訂了《塘沽協定》,何應欽也因此背上了罵名,但何應欽仍然大權在握,此後並未被日本人牽著鼻子走。
  • 國軍的八大金剛,七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八大金剛第一個是何應欽,是貴州小軍閥出身,祖上曾經商,同盟會員,看準時機,擔任黃埔軍校總教官,長期擔任蔣軍二把手,活躍在國軍高層。他曾奉蔣之命籤訂《塘沽協定》,背負歷史的罵名,但何應欽確實親日卻不倒向日本,這是最後的底線。至於我們黨,何應欽一生反對共產主義,一直到死都是如此。由此可見,他對我們黨是極其仇視的。
  • 蔣公最器重的八大金剛:個個黃埔出身,土木系領袖陳誠只能排第二
    眾所周知,蔣介石對黃埔系情有獨鍾,比如胡宗南、張靈甫都備受其重用,是嫡系中的嫡系。但在蔣介石的心裡,黃埔軍校的學生還在其次,他最器重的,其實是黃埔的八位教官,俗稱「八大金剛」。此人的一生算是多姿多彩,帶過很多次兵,也曾在大本營有過指揮全局的運籌帷幄時候,更有從政當上海市長的經歷。錢大鈞愛財,猶勝劉峙,時人根據他的名字取「釣大錢」,抗戰後作為接收大員狠狠的撈了一筆。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處置了那麼多人,為什麼不處罰何應欽呢?
    其實在當時何應欽真的下令武力討伐,那蔣真的會被殺,幸好最後西安事變和平解決,蔣介石平安回到南京,那麼宋美齡一定會將這件事說給蔣介石聽,那麼蔣為什麼沒有動何應欽呢?其實我私下覺得不是沒有動何應欽,而是不能,因為何應欽也不是泛泛之輩,不是蔣介石想怎麼樣就怎麼樣的。
  • 民國軍閥靠一張嘴數次挽救蔣介石,跟隨蔣介石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可以說,在北伐這種關鍵時刻,是何成浚靠一張嘴挽救了蔣介石。何成浚為蔣介石立下的第二大功是鼓動張學良東北易幟。皇姑屯事件爆發後,年紀輕輕的張學良成為東北軍的少帥。當時蔣介石組織國民革命軍北伐,討伐的對象就是盤踞在中國北方的軍閥。按理說,張學良也是蔣介石的討伐目標之一。
  • 國民黨的十大元帥,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十三太保
    嚴格來說,國民黨的確有「五虎上將」、「八大金剛」和「十三太保」。但是卻不存在「十大元帥」。因為按照國民黨的最高軍銜劃分,最高的軍銜是「特級上將」,其次就是「一級上將」。但是「特級上將」只有蔣介石一人,而「一級上將」,則只有9人,分別是,陸軍一級上將: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海軍一級上將陳紹寬。如果將一級上將和特級上將歸納為是「十大元帥」的話,那麼就包括得有蔣介石、何應欽、馮玉祥、閻錫山、張學良、李宗仁、唐生智、朱培德、陳濟棠、陳紹寬。
  • 簡敘何應欽
    蔣介石的黃埔系有八大金剛,排第一位是何應欽,在黃埔黨軍中曾有蔣何之稱,類似於我工農紅軍的朱毛之稱。
  • 西安事變後,蔣介石為何不懲處何應欽?不是不想,是不敢
    何應欽等人密謀,以討伐叛逆為名,出兵關中,並派飛機轟炸西安,趁亂除掉蔣介石,或者逼得張學良、楊虎成孤注一擲,殺掉蔣介石,那樣一來,何應欽就可以取代蔣介石了。在這次事變中,何應欽的表現已經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按照蔣介石睚眥必報的習慣,何應欽肯定是難逃一劫了!但實際上呢?蔣介石回到南京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被流放,而野心更大的何應欽,卻不但毫髮無損,地位還更加穩固,這是怎麼回事呢?老蔣真的對何應欽如此寬大嗎?
  • 63代「天師」張恩溥,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民國時期,蔣介石和第63代天師張恩溥的關係還不錯,那麼在解放戰爭之後,這個張恩溥去了哪裡呢?根據記載,63代「天師」張恩溥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63代天師張恩溥繼承天師位置的時候才二十歲,可以說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歷代的宗教領導人物其實都不太喜歡摻和到與政治相關的事情上的,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可是張恩溥卻意外的有野心。
  • 他是蔣介石五虎將之一的福將,淮海戰役後他的結局如何了
    這五個人在國軍中各個是身居高位,最低也擔任過戰區以及以上的高官,他們能夠成為蔣介石軍事集團中的五虎將,自然是有過人之處,其中劉峙被稱之為福將。黃埔軍校成立了教導團(蔣介石的嫡系),何應欽任第一團團長,劉峙任該團第二營營長,在參加東徵的時候,劉峙立下戰功,接替何應欽擔任第一團上校團長,教導團擴編為第二師的時候,劉峙被任命為副師長,不久就擔任師長劉峙為什麼能夠升遷如此之快,還是因為他緊跟著蔣介石,無論蔣介石要做什麼,劉峙都堅決地去支持,蔣介石發動了「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劉峙充當了蔣介石鎮壓革命運動,殺害共產黨人的幫兇
  • 蔣介石身邊的8大金剛,其中都是誰呢,8人之中誰最厲害?
    我們都知道,在《西遊記》裡,孫悟空大鬧天宮中有四大金剛和四大護法,這些都是厲害角色,而在民國時期,蔣介石的嫡系部隊裡有八位重要將領,深得老蔣的信任與重用,因為這八人都曾是黃埔系的教官,可以看作是蔣介石的學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