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3代「天師」張恩溥,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怎麼樣?

2020-12-20 霓裳鳳羽兮

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中,宗教亦佔據一部分地位,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名氣是最高的,而道教則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分裂成了不同的派系,以正一派和全真派最為聞名。正一派的創立者名為張道陵,在創教之後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稱謂叫張天師,並且規定張天師在張氏子孫中世襲傳承,因此後來他的子子孫孫的嫡系傳人當中都有人繼承了「張天師」的稱號。

從元代開始,官方正式承認了天師稱號,自此之後,張天師成為官方承認的天師。民國時期,蔣介石和第63代天師張恩溥的關係還不錯,那麼在解放戰爭之後,這個張恩溥去了哪裡呢?根據記載,63代「天師」張恩溥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63代天師張恩溥繼承天師位置的時候才二十歲,可以說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歷代的宗教領導人物其實都不太喜歡摻和到與政治相關的事情上的,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可是張恩溥卻意外的有野心。

如果只是和蔣介石走得近解放軍也不會拿他怎麼樣,最重要的是他竟還在解放戰爭中當過國民黨軍隊的副軍長一職。本應該脫離世俗的人,竟被這種種欲望所捆綁,也算是悲哀。因此最後他不得已拋棄他在江西龍虎山的道觀和蔣介石一起逃到了臺灣。

當然,就算是逃難,他也沒忘記帶上自己的祖傳寶貝。張恩溥逃到臺灣時帶上了能夠證明自己身份,也就是歷代天師在繼位時都會得到的玉印和法劍,並且還帶著自己的嫡長子一起逃到了臺灣。

有長子的幫助和法寶做依仗,張恩溥很快就在臺北再次弄起了自己的道教會,他在臺灣大肆宣傳道教文化,尤其是正一派的心法。慢慢他的名氣更是傳到了國外,連東南亞國家都對他的正一教感興趣。

不過,即便道教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張恩溥心中也還是有遺憾的,他始終掛念著自己的家鄉,想再次回到江西龍虎山的天師府。何況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觀念,張恩溥亦是如此。可惜礙於種種原因,他並沒能實現自己的所願。

1969年,張恩溥仙逝,終年65歲。張恩溥仙逝後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無法確定64代天師,這個天師之位本來應該是他長子張允賢繼承的,可是張允賢竟然英年早逝,無福擔任這個「天師」。就在這時,張恩溥的侄子趁虛而入,越庖代俎繼任天師,可很多人都不承認他的天師名號。

雖然張恩溥在臺灣生活也還不錯,可是那始終都不是他的故鄉,所以他才會那麼早就抑鬱而終。要是他當初沒有在解放戰爭中擔任國民黨的副軍長,沒有追隨蔣介石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那麼他就不用背井離鄉,也就不會如此早逝了。善惡到頭終有報,他總是要為自己當初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的。

參考資料:

《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

相關焦點

  • 1949年,63代天師張恩溥逃到臺灣,他在臺灣過得怎麼樣?
    解放戰爭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人很多,大部分都是自願跟隨著蔣介石的,這些人逃到臺灣後多次暗中算計大陸,阻礙新中國的發展。不過,張恩溥卻不是這樣的人,他跟蔣介石逃到臺灣後致力於兩岸關係的發展,還把道教傳播到更廣闊的世界。
  • 1949年,孫元良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的結局怎麼樣?
    黃埔畢業後,孫元良又趕上東徵和北伐戰爭的爆發,他既有自己的獨到見解又足夠勇猛,很快就升任團長。可是出人意料的是,孫元良竟然在之後的南昌一戰中當了逃兵,蔣介石氣得差點就要把他給處決了,要不是其他黃埔系將領求情,孫元良的小命早就不保了。
  • 「金門王」胡璉,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最終結局如何?
    胡璉從黃埔軍校畢業後參加了北伐戰爭,作戰時有勇有謀,戰績出色,深受陳誠賞識。在陳誠的提拔下,胡璉很快就從一名排長晉升為營長。中原大戰中胡璉也有出色的表現,戰後被陳誠晉升為團長。胡璉所在的軍是國軍的王牌軍18軍,這裡能人很多,不過胡璉依然出色。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胡璉已經由團長晉升為旅長。
  • 蔣介石的十三太保,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各自結局如何?
    經過一系列戰爭的洗禮,蔣介石的十三太保結局迥異,尤其是1949年後,十三太保中有兩人留在大陸,九人逃到臺灣,還有兩人早逝。那麼,作為蔣介石的十三太保,他們各自的結局如何呢?第一,劉健群劉健群屬於蔣介石的黃埔嫡系,不過他的這個黃埔嫡系有點與眾不同,他不是黃埔學生,而是黃埔總教官何應欽的機要秘書。
  • 蔣介石的五虎將的結局怎麼樣?4個逃到了臺灣,1個留在了內地
    蔣介石在國民政府中的地位不是一蹴而就的,而他之所以能在當時軍閥混戰的局面中立足,是因為他打敗了其他軍閥,令其心悅誠服。而蔣介石之所以能夠打敗其他軍閥,這離不開他手下的五員猛將。他們也被稱為蔣介石的五虎將,分別是陳誠、衛立煌、顧祝同、劉峙和蔣鼎文。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三人是誰?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
  • 「兵工之父」俞大維,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晚年結局如何?
    得出答案後的俞大維很是興奮,連連告訴別人自己的腦袋沒有摔壞。90歲還能做微積分,俞大維絕對是一位奇人。俞大維從哈佛大學畢業後前往德國留學,當時蔣介石特別推崇德國的軍事,特意派兵工署長陳儀前往德國考察,陳儀在德國考察期間認識了俞大維,他極其欣賞俞大維的才華,聘請俞大維回國任軍部參事。九一八事變後,民族危機上升為當時社會的主要矛盾。
  •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時,還專門點名帶走了3個人!全都是國寶級人物
    發展臺灣怎能缺少了優秀的人才呢,蔣介石當時還下令必須帶走這三個人。究竟是哪三個人呢?竟然讓蔣介石點名要帶走。下面小編就來介紹下這三位人物。 先介紹第一位孔德成。看到這個名字覺得並不認識,但是蔣介石點名的人肯定不是泛泛之輩。這名先生性孔,應該就能聯想到,他肯定是孔子的後代了。事實上,他確實事赫赫有名的孔老夫子的第七十七代孫子,世襲31代衍聖公。
  • 雲南王龍雲的兒子,追隨父親起義後又逃到臺灣,他的結局怎麼樣?
    龍雲被軟禁的過程中收買了飛虎隊,在飛虎隊的幫助下逃到香港,之後定居香港,於1949年在香港通電起義,正式反對蔣介石。在龍雲通電起義過程中,追隨他通電起義的還有他的長子龍繩武,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龍雲兒子龍繩武的結局。
  • 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
    不過,曾經如日中天的四大家族隨著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最終煙消雲散,今天我們就來說說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在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後過得怎麼樣?四大家族之一的陳氏家族是指陳果夫與陳立夫兄弟,陳氏兄弟把持著國民黨的黨務,因此有「蔣家天下陳家黨」的說法。
  • 國軍空軍總司令周至柔,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結束了,動蕩的時局同時也分割了大陸和臺灣。蔣介石敗退臺灣的同時,他也帶走了很多的同胞。今天主要想跟大家一起分享的是蔣介石手下的空軍總司令,此人名叫周至柔,想必大家也都很好奇,周至柔最終的結局如何?周至柔是浙江臨海人,年少時期他的父親就離開了人世,他是由自己母親一手拉拔長大的。
  • 山東出了三李一王,兩個逃到臺灣,兩個留在大陸,各自結局如何?
    解放戰爭末期,隨著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三李一王」也迎來了不同的結局:李延年與李玉堂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李仙洲與王耀武兵敗被俘,被關進北京功德林戰犯管理所改造,被特赦後主動留在大陸。那麼,山東的「三李一王」各自的結局怎麼樣呢?
  • 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而孔德成被帶到了臺灣省後,成為了臺大的一名老師,他一生只談學術,閉口不談政事,兢兢業業地生活了一輩子,直到2008年去世。張恩溥第二個被老蔣強行帶到臺灣省的,是張恩溥。張恩溥是道教正一派的掌教——既張天師。
  • 1949年大陸解放,這4位軍閥大佬逃到了臺灣,後來結局如何?
    今天要說的就是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後,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的四個軍閥大佬的姓名以及他們最後的結局。下面就來具體講一講這幾個軍閥吧!「小諸葛」白崇禧白崇禧出生於廣西的一個書香大家。從小他就十分的聰明,他的家人把他送到學堂,他學習得十分的認真。
  • 至63代後再無"張天師",龍虎山天師府傳承正統真的斷了?
    到1949年國民政府全線潰退之時,委員長除了運走大量黃金,文物外,還將63代張天師張恩溥帶到了臺灣,但因未將一劍一印隨身攜帶,所以冊封的64代天師張源先的地位一直存有爭議。張恩溥來到臺灣後,不僅創立了臺灣省道教協會,設立"嗣漢天師府駐臺辦事處""道教居士會"和"道教大法師會",並親自向信眾傳授經籙。
  • 國民黨敗逃臺灣,竟然還把這些人也帶走了
    國民黨逃至臺灣1949年國民黨逃至臺灣,人們都認為只有大量黃金、白銀和外匯儲備以及故宮文物被帶過去了。其實除了這些物質之外,如中國儒釋道三家的象徵這種非物質遺產也被帶到臺灣了。1949年,孔子第77代嫡孫孔德成隨國民政府遷臺。2008年,孔德成病逝,其長孫孔垂長接任「奉祀官」。
  • 「黃埔三傑」賀衷寒,跟隨蔣介石逃往臺灣,他的最終結局如何?
    黃埔三傑中,蔣先雲壯烈犧牲,陳賡加入了我黨,只有賀衷寒執迷不悟,一直跟隨在蔣介石身邊,今天我們就來說說「黃埔三傑」賀衷寒的故事。賀衷寒出生於1900年,他是湖南岳陽人。青少年時期的賀衷寒受革命思想影響逐漸成為一名進步人士,一心想改變當時中國的現狀。不過,一次被捕的經歷卻讓他很快認清現實,也讓賀衷寒有了投筆從戎的打算。
  • 道家最後一代天師,49年跟老蔣去了臺灣後,後來發展得怎麼樣?
    一些家族重要的核心內容被世代流傳,今天我們要說的,就是對中國影響頗深的一個家族--天師世家的63代傳人張恩浦,1949年他隨蔣介石一同去臺灣,後來他的晚年生活如何?
  • 「國防部長」俞大維,跟隨蔣介石逃到臺灣後的結局如何?
    從哈佛畢業後俞大維又去了德國,這主要是蔣介石的安排,當時蔣介石覺得德國軍事有很多值得我們國家學習的地方。也是在那裡,俞大維結識了兵工署長陳儀,陳儀覺得俞大維這人特別有才華,就叫他回國,之後俞大維順利回到國內。俞大維回國後發現光有軍事才華沒用呀,國內軍隊的武器跟西方國家的根本沒法比。而且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人開始對中國虎視眈眈,中國迫切需要發展自己的兵工行業。
  • 蔣介石麾下的五虎上將,4人逃到臺灣,一人留在內地,結局如何?
    歷史上更多的把五虎將歸結為劉備的五虎將,而事實上即便《三國志》也沒有五虎將的這種說法,五虎將的說法目前更多的證據是形成於民間,包括蔣介石的五虎上將說法也同樣是如此。中國社會科學院近代史研究所的副所長周溯源曾經出版過一本書《蔣介石的五虎上將》,他甚至將五虎上將貼上了「封號」,幹將陳誠、忠將顧祝同、福將劉峙、飛將蔣鼎文、虎將衛立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