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漫長的歷史文化中,宗教亦佔據一部分地位,其中以佛教和道教的名氣是最高的,而道教則在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分裂成了不同的派系,以正一派和全真派最為聞名。正一派的創立者名為張道陵,在創教之後他給自己起了一個稱謂叫張天師,並且規定張天師在張氏子孫中世襲傳承,因此後來他的子子孫孫的嫡系傳人當中都有人繼承了「張天師」的稱號。
從元代開始,官方正式承認了天師稱號,自此之後,張天師成為官方承認的天師。民國時期,蔣介石和第63代天師張恩溥的關係還不錯,那麼在解放戰爭之後,這個張恩溥去了哪裡呢?根據記載,63代「天師」張恩溥在1949年跟隨蔣介石逃到了臺灣。
63代天師張恩溥繼承天師位置的時候才二十歲,可以說是個相當有能力的人,歷代的宗教領導人物其實都不太喜歡摻和到與政治相關的事情上的,因為一不小心可能就會招來殺身之禍,可是張恩溥卻意外的有野心。
如果只是和蔣介石走得近解放軍也不會拿他怎麼樣,最重要的是他竟還在解放戰爭中當過國民黨軍隊的副軍長一職。本應該脫離世俗的人,竟被這種種欲望所捆綁,也算是悲哀。因此最後他不得已拋棄他在江西龍虎山的道觀和蔣介石一起逃到了臺灣。
當然,就算是逃難,他也沒忘記帶上自己的祖傳寶貝。張恩溥逃到臺灣時帶上了能夠證明自己身份,也就是歷代天師在繼位時都會得到的玉印和法劍,並且還帶著自己的嫡長子一起逃到了臺灣。
有長子的幫助和法寶做依仗,張恩溥很快就在臺北再次弄起了自己的道教會,他在臺灣大肆宣傳道教文化,尤其是正一派的心法。慢慢他的名氣更是傳到了國外,連東南亞國家都對他的正一教感興趣。
不過,即便道教發展到了這種地步,張恩溥心中也還是有遺憾的,他始終掛念著自己的家鄉,想再次回到江西龍虎山的天師府。何況中國人都有落葉歸根的觀念,張恩溥亦是如此。可惜礙於種種原因,他並沒能實現自己的所願。
1969年,張恩溥仙逝,終年65歲。張恩溥仙逝後沒有指定繼承人,因此無法確定64代天師,這個天師之位本來應該是他長子張允賢繼承的,可是張允賢竟然英年早逝,無福擔任這個「天師」。就在這時,張恩溥的侄子趁虛而入,越庖代俎繼任天師,可很多人都不承認他的天師名號。
雖然張恩溥在臺灣生活也還不錯,可是那始終都不是他的故鄉,所以他才會那麼早就抑鬱而終。要是他當初沒有在解放戰爭中擔任國民黨的副軍長,沒有追隨蔣介石站在人民的對立面,那麼他就不用背井離鄉,也就不會如此早逝了。善惡到頭終有報,他總是要為自己當初做過的事情付出代價的。
參考資料:
《第六十三代天師張恩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