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臨走下死命令必須帶走三個人,三人是誰?

2020-12-16 咪咪侃歷史

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而且還強行帶走了三位,被其視為國之重寶的人,那麼這三人是誰呢?會被蔣介石如此看重。

第一人是孔德成,他是孔子的第77代玄孫。眾所周知,孔子的嫡系後人被封為衍聖公,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而當時的孔德成是孔氏家族的希望,他從一出生就被備受國家關注,他也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也就是說,他的存在象徵著中國的正統文化,所以蔣介石在退守臺灣時,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孔德成帶去臺灣。

並且蔣介石在敗退到臺灣後,便開始復建臺北家廟,倡導儒學,主張採用儒家思想教育和統治臺灣,而孔德成就是儒家思想最好的象徵。而孔德成到了臺灣後,非常低調,從不過問政治,一直在大學教書。

第二個人就是張恩溥,因為張恩溥是天師道的實際掌門人,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張恩溥的父親張天旭是天師道的第六十二代傳人,家學淵源深厚,所以,在1924年以後,他一直嗣掌天師道的玉印,是天師道的實際掌門人。並且在他執掌天師道玉印的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將道教發揚光大,並且他還四處宣揚教義,傳授法籙,信眾求度者甚多,威望很高,所以蔣介石在敗退臺灣時,強烈要求帶他一同前往。

第三個人就是第七世章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之最大轉世活佛,章嘉呼圖克圖的第一代,在清朝時代管著內蒙古藏傳佛教,非常受重視,後來在清朝統治中國的200年歷史時間裡,一直是受封為國師的,信徒遍布天下,在佛教領域具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蔣介石在離開大陸時,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帶走。

總之,因為這三個在中國的文化思想領域,以及宗教領域都具有極高的威望,他們象徵著人民的信仰,寓意著民心所向,被蔣介石視之為重要的國寶,所以蔣介石在敗退臺灣時,無論如何也要將他們帶走,以圖自己今後能夠東山再起,再度問鼎中華,這只不過是老將的夢想罷了,從那以後,老將就再也沒有回過大陸了。

相關焦點

  •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1949年蔣介石選擇敗退臺灣,是誰出的主意?之前誰在管理臺灣 在經過三大戰役之後,特別是淮海戰役之後,蔣介石的精銳基本被全殲,因此導致他人生第三次下臺,由李宗仁擔任總統,蔣介石擔任總裁,而此時的蔣介石知道憑一條長江是擋不住中共的,不管怎麼樣他還是想式一式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945年,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鬥,以及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然而,此時心懷野心的蔣介石則假借停戰的名義,邀請中共領導人商談和平事宜。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蔣介石要打是真,和談是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在日記中寫道,此三人是他失敗的罪魁禍首
    945年,在全世界的反法西斯戰鬥,以及中國人民的不懈努力下,終於打敗了日本侵略者。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中國得到了暫時的和平。然而,此時心懷野心的蔣介石則假借停戰的名義,邀請中共領導人商談和平事宜。 其實,明眼人都能看得出來,蔣介石要打是真,和談是假,只不過是他的一個幌子。
  • 國民黨敗退臺灣時,蔣介石帶走了多少黃金?
    1949年,蔣介石帶領國民黨開始退守臺灣,在撤退時帶走了大量的黃金,那麼究竟帶走了多少呢?數量之大,就連臺灣學者李敖都曾放話直言:對不起大陸同胞。蔣介石退守臺灣一事,早就有了謀劃。他知道國民黨敗局已定,提前就給自己找了後路。當時陳誠是蔣介石的心腹,任臺灣省主席,蔣介石屢次聯繫陳誠,讓他在那邊做好準備。有了地方之後,蔣介石開始搶人。
  • 1949年蔣介石逃去臺灣時帶走了多少珍貴文物?
    1949年蔣介石逃去臺灣時帶走了多少珍貴文物?三大戰役之後,蔣介石被迫下野,三大戰役是國共勝敗的轉折點,總共耗時2個月,國民黨損失總共一百五十萬人,其中大多是國民黨的精銳部隊,再加上一些將領帶兵投降,對國民黨的士氣影響很大。
  • 蔣介石戰敗,離開大陸前說億萬黃金可以不要,但這三人一定要帶走
    推薦語:現如今兩岸關係非常的緊張,對於當前的兩岸形勢我們非常的痛心,明明臺灣是屬於中國的領土,在臺灣島上生活的都是華夏兒女,可是從1949年蔣介石退守臺灣之後,臺灣和大陸之間的關係起起伏伏。國民黨和共產黨之間的淵源,相信大家都很清楚。
  • 蔣介石戰敗逃命時,寧願不要寶物,也要帶著三人,他們是誰
    但是比起一些文物,蔣介石更重視這三人,寧願不要寶貝,也要將這三人運到臺灣去。這三人究竟是誰? 第1位跟我們孔聖人有很大的關係,他是孔子的第77代嫡長孫孔德成,眾所周知,孔子在中國古代的社會地位都是超然的,他所代表的儒家文化,在中國更是深入人心,被歷代帝王和文化人推崇。
  • 蔣介石撤退臺灣,不僅帶走了金銀珠寶,還帶走了這三位高人
    抗戰勝利後,大家都沉浸在戰爭勝利的喜悅中,因此對於戰爭深惡痛絕,但是蔣介石卻執意在此時發動內戰,導致民心盡失,而且加上戰略失誤節節敗退,三大戰役全部失敗,蔣介石不得不退守臺灣,但是在走之前他不僅帶走了全國百分之八十的黃金和財富,無數價值連城的文物,還帶走了三位高人,他們個個大有來頭。
  • 蔣介石敗退臺灣後,命人去大陸接一個漂亮女人,她是誰?
    從北伐戰爭初期,戴笠就開始幫助蔣介石打天下,定天下,管天下,蔣介石能夠統一,戴笠功不可沒,戴笠領導的軍統局,負責監管全國官員,大小軍閥,負責刺殺蔣介石政敵,及抹除一些對蔣介石施政有意見的反對者。蔣介石在敗退臺灣之前,曾說:若雨農不死,不至失大陸!周恩來總理曾說:戴笠之死,中國共產黨的革命,可以提前十年成功。
  • 蔣介石逃往臺灣,帶走的這三個人比黃金古董還重要,很少有人明白
    剛剛回國時,蔣介石沒有想到自己以後會有什麼樣的成就。那時候他投資股票失敗,賠掉了自己所有的錢,還欠下了巨額的債務,沒有能力償還。當時很多債主催他還錢,自然也採用了一些比較特殊的手段,為了尋求保護,蔣介石還曾經向上海灘的一位大流氓--黃金榮求助。
  • 「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
    《蔣介石心傳》出版,「臺灣研究蔣介石第一人」的學者王豐解讀蔣介石敗退臺灣之後的艱難自保現代出版社 毛崑崙   關於蔣介石研究極有創新性的系列作品《蔣介石心傳》,從不同時間段、不同側面全面還原了蔣介石的人生際遇與心靈歷程。
  • 這三個人是國之重寶,蔣介石去臺灣時,強行帶走,稱:不帶走不行
    1949年,蔣介石在大陸沒了營盤,只好連夜搬家去了對岸。作為大財主的蔣介石,在搬家過程中,除了將大量從大陸搜刮的金銀細軟裹挾走以外,還一併帶走了三個人。並且蔣介石表示:這仨是國之重寶,必須帶走。那麼,蔣介石到底帶了哪三位大佬,難不成是「天狼星人」,讓老蔣如此重視?
  • 蔣介石退守臺灣之時,還專門點名帶走了3個人!全都是國寶級人物
    最後深得民心的中國共產黨以絕對的優勢戰勝了國民黨的八百多萬裝備精良的大軍,蔣介石慘敗,輸得徹底。敗局已定,蔣介石倉皇逃離大陸,全體撤往臺灣休養生息。在全面撤退之前,他已經把要帶走的東西全部打算好了,並已在籌備之中。 他把大陸銀行裡存儲的大量現金和黃金全部取出來,用軍艦全部運往臺灣。還把故宮裡的許多名貴字畫也順走了,紛紛運到臺北博物院。
  • 1949年蔣介石敗退臺灣時,當時60萬國民黨軍隊還剩下多少戰鬥力?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無條件投降後,盤踞在大西南多年的數百萬國軍,為與八路軍和新四軍搶奪抗戰勝利果實,於是在美軍的幫助下,急急忙忙的往沿海各大中城市搶運軍隊。重慶談判破裂後,國民黨軍隊在蔣介石的授意下,向解放區發動全面進攻。僅僅三年多的時間,數百萬美式裝備武裝下的國民黨軍隊敗往臺灣。
  • 蔣介石敗退後,到底有多少真金白銀被帶到了臺灣?
    1949年,隨著解放軍的高歌猛進,國民黨的節節敗退,蔣介石意識到國民黨的敗亡已經成定局,他開始為以後做打算,開始將大陸的人才和金銀珠寶運往臺灣。1942年2月初的一天,在香港的蔣介石親信俞鴻鈞接到了蔣介石的命令,讓他把國庫裡的黃金提前秘密運往臺灣,因為這時的蔣介石已經意識到李宗仁會把這些黃金作為「和談」談判的條件。2月18,這些黃金被一箱一箱運送到了軍艦上,倆天后軍艦到達了臺灣基隆港,然後被當時的臺灣省主席陳誠的安排下,放進了臺灣銀行的保險庫中。
  • 蔣介石敗退到臺灣後,為什麼要清洗黃埔系將領?
    1949年,國民黨在大陸的節節敗退,一個又一個的省份相繼解放,國民黨終於走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1949年底蔣介石從成都飛往臺灣,在臺灣度過了最後餘生。
  • 蔣介石的連襟孔祥熙,在蔣介石逃往臺灣前到了美國,結局如何?
    1901年,21歲的孔祥熙在教會的幫助下前往美國留學,畢業之後回到老家,孔祥熙回老家後主要從事教育方面的工作,因為他受教會影響很深,所以對革命抱有極大的熱情,尤其是辛亥革命之後的二次革命
  • 蔣介石孫子臨死前回老家溪口探親,臨走前說的話讓人感慨
    隨著解放戰爭的持續進行,共產黨人不斷解放全國各地,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這是蔣介石在家鄉溪口最後一段時光,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他自己深知大陸待不下去了,在這段日子裡,慰問親人、祭拜祖先親人、飽覽祖國河山成為了他的日常活動。
  • 敗走臺灣,蔣介石帶走的8千麻袋破紙是啥?為何被稱為無價國寶
    1949年,蔣政府徹底失敗,不得已帶著人馬逃去了臺灣。但是,當時蔣介石雖然一心想要反攻大陸,但也留了不少小心眼,比如我國值錢的東西都被他打包帶走了。在他帶走的若干寶貝當中,有一樣東西比較特別,那就是被當時人們視為「廢紙」的明清檔案。
  • 1949年蔣介石要逃往菲律賓,此大學教授力勸後說道:還是去臺灣好
    1949年蔣介石要逃往菲律賓,此大學教授力勸後說道:還是去臺灣好 1948年9月開始,解放軍(野戰軍)相繼發起了遼瀋、淮海、平津戰役。解放軍(野戰軍)所到之處,攻勢凌厲,兵鋒所至,所向披靡。國民黨軍隊則元氣大傷,一路潰敗,兵敗如山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