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戰爭時期,隨著人民解放軍的勢如破竹,國民黨兵敗如山倒,中國的局勢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解放軍必將奪取戰爭的最後勝利,此時的蔣介石深知國民黨的敗局一定,於是決定退守臺灣。不過,蔣介石在1949年敗退臺灣時,不僅把那些收斂來的錢財都帶去了臺灣。而且還強行帶走了三位,被其視為國之重寶的人,那麼這三人是誰呢?會被蔣介石如此看重。
第一人是孔德成,他是孔子的第77代玄孫。眾所周知,孔子的嫡系後人被封為衍聖公,而孔子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文化中一直佔據著主導地位,而當時的孔德成是孔氏家族的希望,他從一出生就被備受國家關注,他也代表著儒家文化的傳承。也就是說,他的存在象徵著中國的正統文化,所以蔣介石在退守臺灣時,下了死命令,一定要將孔德成帶去臺灣。
並且蔣介石在敗退到臺灣後,便開始復建臺北家廟,倡導儒學,主張採用儒家思想教育和統治臺灣,而孔德成就是儒家思想最好的象徵。而孔德成到了臺灣後,非常低調,從不過問政治,一直在大學教書。
第二個人就是張恩溥,因為張恩溥是天師道的實際掌門人,他自幼熟讀四書五經。張恩溥的父親張天旭是天師道的第六十二代傳人,家學淵源深厚,所以,在1924年以後,他一直嗣掌天師道的玉印,是天師道的實際掌門人。並且在他執掌天師道玉印的這些年,一直致力於將道教發揚光大,並且他還四處宣揚教義,傳授法籙,信眾求度者甚多,威望很高,所以蔣介石在敗退臺灣時,強烈要求帶他一同前往。
第三個人就是第七世章嘉,是藏傳佛教格魯派(黃教)之最大轉世活佛,章嘉呼圖克圖的第一代,在清朝時代管著內蒙古藏傳佛教,非常受重視,後來在清朝統治中國的200年歷史時間裡,一直是受封為國師的,信徒遍布天下,在佛教領域具有很高的威望,所以蔣介石在離開大陸時,無論如何也要把他帶走。
總之,因為這三個在中國的文化思想領域,以及宗教領域都具有極高的威望,他們象徵著人民的信仰,寓意著民心所向,被蔣介石視之為重要的國寶,所以蔣介石在敗退臺灣時,無論如何也要將他們帶走,以圖自己今後能夠東山再起,再度問鼎中華,這只不過是老將的夢想罷了,從那以後,老將就再也沒有回過大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