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解放戰爭的持續進行,共產黨人不斷解放全國各地,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這是蔣介石在家鄉溪口最後一段時光,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他自己深知大陸待不下去了,在這段日子裡,慰問親人、祭拜祖先親人、飽覽祖國河山成為了他的日常活動。4月25日這天,蔣介石帶著親信部隊逃往臺灣臨走前有人問他「總統什麼時候再回來?」蔣介石沒有回答,只是向大家伸出三根手指。沒有人知道是什麼意思,蔣介石這一去直到去世都沒有再回來大陸。
中國人都講落葉要歸根,大陸始終成了蔣介石晚年的心結,就像臺灣詩人余光中寫的《鄉愁》「鄉愁是一灣淺淺的海峽,
我在這頭,
大陸在那頭。」
蔣介石的靈柩至今在臺灣沒有入土,說明他真的渴望回歸大陸。蔣介石跟兒子蔣經國由於政治原因,一直沒有機會回大陸,後來他的孫子蔣孝勇替他們完成了這個心願。
經過大陸方面的不斷努力,臺灣跟大陸的關係越來越好了,蔣孝勇才有機會回歸大陸,蔣孝勇出生在上海,2歲就被帶到了臺灣,雖然沒有在故鄉溪口生活過,不過他卻會講一口流利的溪口話,據他回憶,蔣介石在他很小的時候,非常寵愛自己,經常用家鄉話教他四書五經,「他很有耐心,一句一句地教,他要我先背,然後再講解句子裡的意思。」1996年初,蔣孝勇經常胃出血且食欲不振,身體感覺很虛弱,他去醫院做了詳細的檢查,被發現時已經是癌症晚期,這時的蔣孝勇才48歲,得知自己時日不多的蔣孝勇,決定要做一件大事,替父親和爺爺回家鄉一趟。
很快媒體就報導了這件事,大陸政府一直提倡祖國統一,臺灣回歸大陸,對蔣孝勇回大陸這件事大陸方面表示極大的歡迎還有重視。大陸方面秘密安排了接待流程,還專門安排了經驗豐富的老中醫為蔣孝勇調理身體,蔣孝勇在大陸政府安排下先從臺灣飛到了香港,再從香港飛往北京,這時候的蔣孝勇身體條件很差,北京方面安排老中醫為他調藥治理身體,一個療程之後蔣孝勇總算回復了體力,蔣孝勇趕緊帶著妻子兒子去浙江奉化溪口鎮探親。
因為臺灣跟大陸還存在政治問題沒有解決,蔣孝勇回到家鄉後沒有公開身份,他就跟普通遊客一樣跟著導遊出發,每人花30元買票參觀了11處重要景點。蔣孝勇很感動,家鄉的建築依然保存完好,祖母墓地也完好無損。
在蔣孝勇遊玩的時候,導遊吃驚地問他,「你不是臺灣人嗎?怎麼你的溪口話這麼地道?」蔣孝勇笑了笑,沒有回答他。因為只有他自己知道,他是溪口人,那種情感別人不會明白。從1949年離開大陸去了臺灣,蔣孝勇這次回鄉已經闊別了47年,而且今天代替父親,祖父回來完成心願,意義重大。
蔣孝勇在回臺灣前跟大陸接待員說「我們身在臺灣,但蔣家人永遠是中國人,永遠是炎黃子孫的後代」。這兩句話簡單又真誠,讓在場的人無比感慨。
1996年12月22日,蔣孝勇病逝,時年48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