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年前,蔣介石的孫子回溪口祭祖,返程前說了一句話令人感慨不已
從1949年1月21日到4月25日,老蔣在溪口老家呆了三個月零四天。這期間,他除了安排撤退事宜外,還舉行了祭祖和掃墓等活動。4月25日這天,老蔣無限眷戀地離開了溪口,撤往臺灣。臨行前,族人紛紛前來送行,有人問道:「總統,你什麼時候再回來呀?」蔣介石沒有直接回答,而是伸出了三根手指,眾人都不明白這是什麼意思,蔣介石也沒有做解釋。
-
蔣介石後人回大陸祭祖,買門票參觀老宅,一句話令國人感動
自小深得蔣介石、宋美齡夫婦的疼愛。長大後入讀軍校,後插班進入臺灣大學就讀。蔣經國去世後,蔣孝勇在中國臺灣政商兩界都受到排擠,於是舉家避居加拿大,後又遷往美國。其間,隨著李阿輝不斷暴露出「獨」真面目,蔣孝勇對臺灣的現狀更加不滿,回大陸故鄉的念頭也更加強烈。1995年4月的一天,妻子方智怡告訴蔣孝勇,她想隨同父母到大陸訪問遊覽。
-
蔣介石孫子臨死前回老家溪口探親,臨走前說的話讓人感慨
隨著解放戰爭的持續進行,共產黨人不斷解放全國各地,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這是蔣介石在家鄉溪口最後一段時光,蔣介石的軍隊節節敗退,他自己深知大陸待不下去了,在這段日子裡,慰問親人、祭拜祖先親人、飽覽祖國河山成為了他的日常活動。
-
蔣介石江蘇宜興尋根祭祖只見族人不見官(圖)
蔣介石來了,柴油機聲嚇得族人家家閉戶祭祖儀式很簡單,結束後,老蔣和族人合影了幾十張蔣氏夫婦宜興祭祖,因為種種原因,今時很少能在史書中看到蔣建中告訴記者,蔣耀坤和另外一位蔣家長輩後曾兩次到南京找蔣介石,都得到了接見。蔣介石還曾親筆題「世德清芬」匾額讓其帶回,「落款為蔣中正,沒有署幾世孫,而是在匾額上方正中加一朱紅篆體大方印『民國總統之璽』,高懸在祠堂進門大廳的正中。」奉化蔣介石為何宜興祭祖?[page]
-
蔣介石的孫子回大陸祭祖,卻忍不住抱頭痛哭,寫下5個字,字字戳心
因為政治原因,臺灣和大陸分別了幾十年,從解放戰爭結束後,到現在已經是半個多世紀了,其實,早在蔣介石統治臺灣的時候,就有很多的老兵都嚷嚷著要回祖國探親,但是,當時的蔣介石,絲毫不在乎這些老兵的心情,說不能回就不能,即便蔣介石自己也是想要回到大陸看看的,但是,他卻採取了強硬的政策,不允許任何人回到大陸。
-
蔣介石的棺材是運回大陸?還是繼續放臺灣?聽聽蔣家人怎麼說的
世人如何評價蔣介石呢?他平北伐、定中華、驅日寇、捍三民,說蔣公是一代英豪,應該不算太過。1949年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第三次蟄居溪口老家,這次返鄉並未給蔣帶來好運和轉機。蔣介石棺材40餘年未入土,入土臺灣還是運回大陸?蔣家4代這7個人這麼說的。第一代1975年清明節,老蔣病逝臺北士林官邸。他臨終交代兒子,死後棺不落地,暫放臺灣慈湖寢陵,等時機回大陸安葬。
-
1996年老蔣的孫子首次回大陸祭祖,跪在墓前痛哭:我們回來了
而失敗了的蔣介石一方則退到了臺灣生活,雖然已經構不成什麼大的威脅了,但還是有些勢力盤踞在臺灣。雖然蔣介石在歷史中的風評並不是很好,犯過很多的錯誤,但是在抗日戰爭時期,也終究是奉獻過自己的一份力量。雖然國民黨後來隱居到了臺灣,但是在中國內陸生活過的蔣介石的後輩們從來沒有忘記過回到家鄉祭祖,並真真切切的用自己的身體去感受故鄉的一磚一瓦。
-
過年,回祖宅祭祖
與以往不同,今年特意帶著下一代前往祖宅,回老家祭祖。回鄉老宅祭祖《朱子治家格言》講,「祖宗雖遠,祭祀不可不誠。」在我的記憶裡,每年的除夕,太陽落山後,家裡的晚輩要帶著金箔紙折成的紙錢和鞭炮到祖墳前祭拜,燒紙錢放鞭炮磕頭。
-
蔣介石歸葬大陸很難辦,何時能實現?他的孫子首次回應臺灣媒體
1975年4月,蔣介石病逝,蔣夫人宋美齡和蔣經國按他生前的交代,暫時不下葬,浮棺厝於臺灣慈湖蔣家寢陵。 兩年前,老蔣有預感,自知時日不多,留下遺言,生不能回大陸,就待死後葬於大陸。
-
蔣介石一語破天機!
迫於形勢,蔣介石開始考慮下野問題。1948年12月29日,蔣要張群、張治中、吳忠信去見李宗仁,以探桂系底牌。得知李確有意要自己下野,代理總統一職,以推動和平,蔣不得不在1949年1月1日新年文告中,直言表示願意有條件與中共商討停止戰事,恢復和平的具體方法 ,且在文字中透露了可以下野的意思,即所謂 個人的進退出處,絕不緬懷。1949年1月19日,蔣介石正式決定引退了。
-
蔣介石孫子被抓進警察局,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警察一聽抽皮帶
蔣介石孫子被抓進警察局,說:你知道我爸是誰嗎?警察一聽抽皮帶 在蔣經國的日記中,曾經說過這樣的話:「孝文糊塗,孝武荒唐,孝勇可愛」,他一共三個兒子,要論誰才是最過分的,莫過於額蔣介石的長孫,蔣經國的長子,蔣孝文,在蔣介石所有的孫子輩之中,蔣孝文是最受寵的,盛行熱情,聰明,頑皮,可愛,但是,在大眾看來,蔣孝文不是什麼好人,今天,我們就來跟大家講解一下蔣孝文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吧!
-
蔣介石去世後,是魂歸大陸,還是留在臺灣,蔣家人是這樣決定的
抗日戰爭之後,我們還沒有緩過來,解放戰爭就爆發,但是當時我黨的力量已經足以去國民黨抗衡,所以經過幾年的角逐,我黨終於在1949年拿下了最後的勝利,那一年應該是蔣介石最傷心的一年,當時由於形勢急迫i,他不得不帶領他手下的一種將領逃亡臺灣,只是在臨走之前來到溪口老家去慈母的墓前祭拜老人
-
1949年,解放軍進入蔣介石故裡,主席的一道命令讓蔣經國很感激
4月23日,人民解放軍勝利進佔南京,衝進蔣介石的總統府,降下國民黨的青天白日旗,宣告統治中國22年之久的蔣家王朝覆滅。 5月6日,蔣介石前腳走,後腳解放軍就來到了奉化他老家,毛主席聞聽奉化解放,當即電致陳毅、粟裕,要求「告誡」第三野戰軍指戰員佔領奉化時,「不要破壞蔣介石的住宅、祠堂和其他建築物
-
「到閩南拜祖先」——兩位臺胞的祭祖故事
新華社福州4月3日電(記者許雪毅)上世紀90年代初來福州創業,臺灣宜蘭人張傳來想著,一定要抽空到閩南「拜拜祖先」,但祭祖的願望直到近20年後才得以完成。不著急也許是因為篤定。張傳來隨身攜帶著一本《張氏族譜》,上面清楚地顯示,祖籍地在福建漳州詔安縣,他是祖先遷臺的第17代。
-
蔣介石故裡:風景如畫,人傑地靈,圖8蔣經國寫的四個字寓意深刻
【剡溪】浙江奉化溪口古鎮,這裡是蔣介石故鄉,風景美如畫,人傑地靈。民國期間,蔣介石在每逢人生的重大抉擇時刻,他總會回到溪口鎮生活一段時間。1949年1月21日至4月25日,蔣介石度過了他在家鄉的最後歲月。離開時,當鄉民問他何時再回來,蔣介石沒有回答,只是伸出了三根手指,寓意至今成謎。
-
短史記丨蔣介石原名「鄭三發子」這個謠言 是誰捏造的?
這個女僕就是蔣介石的母親,這個小孩也就是蔣介石本人。不久,縣官卸任,這位師爺亦隨同回到開封。據說,這位師爺的妻子那時已經去世,生活乏人照料,便把所僱女僕帶到開封,以後就成為他的眷屬,跟回浙江。」 文章說,鄭發後來被戴笠軟禁起來,直到抗戰結束。其人多次求見蔣介石,都未獲準。
-
臺灣苗慄縣縣長徐耀昌回梅祭祖
3月16日至18日,臺灣苗慄縣縣長徐耀昌率徐氏宗親一行41人回梅祭祖,開展宗親文化交流。16日晚,市委書記陳敏,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陳俊欽等會見並宴請了徐耀昌一行。梅州市委臺港澳辦主任王忠豪全程陪同。
-
這裡是蔣介石的出生地,是蔣氏的「後花園」,裡面極其奢華
溪口在浙江省寧波市的奉化區內, 這裡是蔣介石出生成長的地方,也是蔣介石發揮權謀的舞臺, 這裡留下了蔣介石太多的影子和回憶, 蔣介石下野三次後,回到自己的舊居溪口,很多重要的決定和會議也從這裡召開,溪口和民國史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
沿著歷史路線,去探尋古鎮,寧波奉化溪口2日遊攻略
寧波周邊的一個小鎮——溪口,溪口鎮是一個吃宿遊玩一體的民國小鎮,作為蔣氏故居的它,也為這座小鎮留下了很多的歷史足跡,帶你享受小短假的旅行攻略。門票費用溪口通票220元+徐鳧巖門票30元(不包括遊玩項目,吃住)蔣氏故居景區開放時間:7:45—17:30武嶺門清晨的第一縷陽光通過大門照射進來,仿佛一道金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