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家寰: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

2020-12-17 華夏經緯網

  家族要傳承的不只是錢,更多的是「價值」,對社會來說,也是極大的貢獻關係和責任

  韓家寰:大成食品(亞洲)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

  1948年,家父從東北到臺灣,辛苦工作,到1957年創業。我算是家族第二代傳承者,目前我的小孩也在公司做,算第三代了。我身為第二代,父輩和前輩給我的最大資產,一個是「價值」,這非常重要;另外一個是「關係」;同時,也要擔負更多的「責任」。

  在臺灣,「外省人」的企業可簡單分為兩類,一類是聰明的上海人,他們到臺灣之後從織造、百貨開始,做得非常好;另外一類是「山東邦」,他們做糧食、榨油這樣的傳統生意。家父自1957年開始,創辦一個非常小的榨油廠,做豆油(5860, 24.00, 0.41%)、麵粉生意,發展至今,我們在臺灣已是最領先的食品公司之一,逐漸地,我們的生意發展到整個亞洲。

  1977年,我大學畢業進入公司,後來有5年在國外念書,但一直都在這個公司裡。開始我非常不喜歡我的公司,我甚至不喜歡回到一個所謂的家族企業裡面。所謂家族企業代表什麼呢?當時的我認為,家族企業代表一個很兇的暴發戶式的老闆,要麼一堆親戚彼此勾心鬥角、吵架,要麼是表面和諧,卻永遠不做決定,找不到企業的正確方向。後來,我進入家族的公司工作,慢慢發現家族企業有很多責任,職業經理人無法承擔這些責任,因為這些責任要求你要做到無私,要去奉獻。這些責任非常重大,幾乎等同生命,你會愛護它,去照顧每個人,照顧這個企業。我聽過幾次前輩、長輩講他們為這個企業的奮鬥經歷,很讓我感動。

  我常常在想,什麼是家族企業?我在很多年前看過一部影片,講非洲有一群大象,象群的家長要帶象群走過各種草地覓食,其中一頭象鼻子斷了,樹太高,它吃不到葉子,象群的家長便在每次選路線的時候,選那些比較低的樹叢,以便讓這個殘疾的象也能吃得到。從某一個角度來說,我認為這就是一個家族企業,他會很用心地照顧每個成員,但是還是要達成企業成長的目的。

  我們的家族中當然會吵架,這很正常,大家都有很強的使命感和決心,所以,關著門吵架,開了門還要對大家微笑,對外要保持一致,但是,彼此有一個基本的共識,都希望公司向好的方向發展。我父母親兩年前都離世了,如果他們泉下有知,也會覺得很欣慰,我們的家族成員都比較團結。

  我們在臺灣開始做的是農業,賣豆餅給農民。我父親是大連人,會講一點點日文,可以跟臺灣當地一些人進行簡單溝通。他是一個淳樸的人,謙和低調,對人誠懇,也非常強調誠信,這也是我們公司最大的資產,是我們企業的一個重要的基因。

  最近與好友聊天,他來自一個大家族,其家族企業的一個特性是很容易產生特別的管理風格跟價值,他們的老闆強調兩件事情,一個是要求每一個公司、工廠每年要拿出相當的資金用於工廠的維修、設備維護;另一個是按時發薪水,他認為公司不應佔員工的便宜。對他來說,這是非常重要的價值,整個傳承最重要的是核心價值的傳承,至於做什麼事業,都可以慢慢調整。

  我們這一代怎樣才能更好地治理企業?如何讓家業得以傳承?我想這是企業家族和家族企業面臨的挑戰。

  家族企業發展過程中,「關係」尤為重要。我的一個好朋友,是索尼家族的長子,他的父親就是盛田昭夫,索尼創始人。其家族做食品起家,在日本有三百多年的歷史。二戰後,美軍佔領日本,日本整個飲食的習慣都被改變了,他們的家族開始擔心以後都要吃西餐,就叫盛田昭夫去創業,於是有了索尼。有趣的是,其家族事業仍以食品行業為主。

  我們企業有個合作夥伴,來自美國一個很大的家族,主營農業,其家族企業曾是全世界前兩名的糧食公司,家族內所有人的企業、公司都是合作夥伴式的。他接班後,把企業的食品業務賣掉,做單純的投資公司,但他仍專注於整個農業食品行業,因為在此行業,他有非常強大的關係網絡。

  歐洲的公司都有一、兩百年的經驗了,而大部分華人企業都是在「二戰」以後開始,在1950年以後,甚至更晚,經驗太少。若要家族企業得以傳承,治理顯得尤為重要,而家族企業成功的關鍵之一,是能夠組建優秀的管理團隊。哈佛大學有一個家庭學校,鼓勵企業家族的成員及主要經理人一起參加,討論很多案例,也討論彼此扮演的角色。

  20多年前,我們公司正式到大陸投資,在臺灣算比較早的。深入後,我們發現有很多挑戰,從臺灣到大陸,我們像是從溫文儒雅的《紅樓夢》一腳踩進了《水滸傳》裡,要重新學習。 我有四個兄弟,「第三代」則有40多人,有6位在北京。他們在外面念書,回來做事,希望在大陸發展。但在適應能力上,他們有所欠缺。有種現象,從國外回來的大部分人好像都有所「退化」,缺乏戰鬥力,不知道在中國的環境下如何競爭。我的兒子高中時就跟我講,說他要做音樂家,不要在公司工作,我說你自己決定。後來他在美國念了音樂學院,也很難得找到一個很棒的樂團,當了一個黑管手,工作了幾年,有一天他說想回到公司來工作,我同樣敞開大門。對於下一代,如何幫助他們適應環境?我們每兩年會有一個大的家族會議,當然平時也有一些定期的財務報告,還會定期召開小型會議,大家討論,每一次都有一個特別的講者來輔導培訓,以便讓第三代儘快進入角色。

  在大陸,有很多非常優秀的二代企業家,當然,在我看來也有一部分太安逸,或者說太享受了,做事情不是很踏實,我不覺得這是一個好的現象。

  中國似乎經濟成長太快,財富來的也比較快,傳承過程中,尤其是在國內,怎樣能讓接班人更了解創業辛苦,這是個循序漸進的過程。

  我有一個好朋友,她是臺塑集團創始人王永慶的女兒,有一次乘飛機,我在商務艙,我發現她跟先生、孩子一家三口坐經濟艙,我說你們為什麼不坐商務艙?她說小孩子還這麼小,要訓練他勤儉。我很感動。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方式在教育下一代,用不同的方式引導他們,讓他們了解自己的家族以及家族企業。

  家族要傳承的不只是錢,更多的是「價值」,對社會來說,也是極大的貢獻。 (本文系韓家寰在2014中國家族財富傳承峰會的演講,記者白筱整理)

    來源:《中國慈善家》

 

責任編輯:李欣

相關焦點

  • Augustea: 一家面臨全球航運業重大挑戰的家族企業
    來源:家族企業作者:莫頓·班納德森 布萊恩·亨利Augustea是一家家族航運公司,其歷史可以追溯到1629年,當時,義大利索倫託省( Sorrento)的船主皮埃特羅·安東尼奧卡費羅(Pietro Antonio Cafiero)建立了一個慈善基金,致力於確保在地中海被海盜俘獲並被勒索贖金的船員獲釋
  • 家族傳承|家族企業人才管理的挑戰
    前三篇從家族企業主角度,分享家族企業如何考量家族治理特徵與人力管理議題;後兩篇則針對非家族專業經理人,建議如何管理人才與發揮專長。 本導讀跳脫家族企業是否選任家族成員擔任執行長的討論,引導讀者以企業競爭力為導向,思考家族企業人才管理的特殊性與挑戰。
  • 中國家族企業如何擁抱科技變革
    普華永道在12月3日發布的主題為「新生代如何能在數字浪潮中充當轉型推動者」的2019年全球新生代調研中國報告中指出,中國私營企業尤其是傳統的家族企業正面臨數字轉型浪潮帶來的挑戰。然而,在應對該挑戰方面有著先天優勢的中國家族企業新生代參與家族事務的比例卻整體偏低,只有56%,遠低於全球70%的平均水平。報告進而建議,中國家族企業當前一代的企業經營者不妨多給新生代機會,這樣才能保證家族企業的可持續發展。
  • 家族企業的悖論管理
    (微信公眾號ID: jiazuqiyezazhi) 作者:《家族企業》雜誌 由於家族企業定位獨特,家族和企業的結合本身就構成一個悖論,因此家族企業主們必須勇敢地面對悖論,這樣他們的家族以及企業才能變得更加強大和生機勃勃。
  • 「疫情」之下,企業面臨的挑戰與對策
    中國企業進出口因此面臨的風險主要有:(1)更多國家或地區可能會對於來自於中國或者中國部分地區的運輸工具、出口貨物以及出入境人員等提高檢疫標準、增加檢疫流程,中國出口的貨物可能面臨額外的安全性檢測,導致企業運營成本增加,市場競爭力降低。(2)部分國家或地區可能不聽取此次世衛組織「沒有必要採取限制國際人員流動和國際貿易的措施」的臨時建議,從而對中國外貿採取過度限制。
  • 中國家族企業如何彌合代溝
    然而,根據筆者進行的研究,就在第一代企業家與下一代苦心經營家族企業的時候,中國現在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因為這些企業家缺乏為其子女作為高管、經理或者企業所有者參與企業運作制訂規劃的關注。在亞洲的其他地區,中國移民已經建立了強大的家族企業財富。因此,我們確信,儘管在對人的尊重、溝通和等級制度等方面存在著文化障礙,但家族企業同樣也會是中國的一種重要經濟組織形式。
  • 倪雲華:5G時代企業和組織面臨的六個挑戰
    今天這個主題當中,我們想在疫情和5G時代,我們將面臨六個重要的挑戰。我們一起來看一下我想在這個過程當中,請你也思考一下你的組織目前有沒有這樣的挑戰,你的組織是如何接下來去應對這樣的挑戰。所以這一系列的這些變化讓我們帶來的挑戰就是,技術已經不是一個企業的部門,而是企業的內在的組織的機理,你通過技術去更好的了解客戶的需求,你通過技術去判斷。我們如何去組織我們的內部的資源和流程,你通過技術去進行甚至內部的管理,員工的招聘和培訓。所以這是第一個我想你要面臨的挑戰,這個挑戰如果今天我們還把它當成是一個我們可有可無的行為。
  • 在新生代企業家眼中,與父輩理念不同是家族企業傳承最大的障礙
    2020年12月1日,在《家族企業》雜誌和中歐國際商學院聯合主辦的「2020第七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暨中歐第九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上,《2020第五屆中國新生代企業家組織調研暨中國新生代企業家調研白皮書》正式發布。本屆白皮書由《家族企業》雜誌和北京銀行聯合發布,安永為本次調研提供智慧支持。
  • 跨國企業在中國正面臨人力資源的挑戰
    與那些有海外工作經驗的同事相比,我認為本土人才正面臨著五大挑戰Challenges facing local talents I would first like to define the term of 「local talent」 which means those professionals without
  • 臺灣新五大家族企業傳承之秘
    家族企業的不同形態、類型和所處的產業結構對接班人的素質能力有不同的要求,也影響著企業股權設計和治理結構的完善,從而影響代際傳承的難易程度。相比臺灣家族企業,大陸家族企業的傳承顯然面臨更大的挑戰  2013年5月22日,新希望(第六屆董事會第一次會議公布新的人事安排,選舉劉暢為新任董事長,劉永好不再擔任新希望集團董事長。
  • 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針對家族企業推出全球EMBA
    巴黎2014年6月20日電 /美通社/ -- 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 (EDHEC) 自豪地宣布推出EDHEC Family Business Global Executive MBA(法國北方高等商學院家族企業全球高層管理人員工商管理碩士)課程,為下一代家族企業領導人定製的全新學術課程。
  • 專注家族企業管理研究二十年,破解家族企業「代際傳承」難題——第八屆教育部人文社科研究二等獎成果介紹
    根據2011年的《中國家族企業發展報告》,隨著第一代創業者逐漸年近花甲,全國性的家族企業「接班」時代已經到來。能否順利傳承是關係到成千上萬家族企業生死存亡的大事,也會從整體上影響我國宏觀經濟的發展。然而,來自世界各地大量的經驗表明,二代繼承之路常常是荊棘密布的。一方面,雖然年輕的一輩往往比父輩有更高的學歷和國際視野,但自身的權威合法性不足,面臨著「少主難以服眾」的尷尬局面。
  • 家族企業接班人養成的七個階段
    兒子林傑人是一個對學習和事業格外認真的孩子,即使面臨著巨大的壓力也要堅持完成學習任務。他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了南洋理工大學,並獲得密西根大學羅斯商學院MBA學位。兩個孩子優秀的教育基礎,為其在家族企業經營中打下了堅實的學習基礎,在後來的企業經營中他們從容去面對市場的變化和需求,為其家族企業發展帶來許多新的管理和經營理念,助力家族企業的發展。
  • 民營科技企業人才創業面臨的關鍵問題與挑戰
    如何在國際化與地區化之間尋找平衡,在充滿不確定性的商業環境中,在全國各科技園區竟爭優勢趨同的情況下取得成功,是創業者面臨的難題。就中關村而言,潛在創業者、初創階段的創業者、成長階段的創業者日前主要面臨著四大挑戰:法律與政策環境不完善、體制障群、資金瓶頸、自身素質。
  • 創富者面臨財富傳承難題:家族信託將財產安全隔離
    家族信託:將財產安全隔離  家族財富傳承永遠是一個世界性的難題,如今,中國的第一批「創富者」也開始面臨類似難題。香港有216家上市家族企業,其中1/3的企業以家族信託的形式控股。細數香港上市公司富豪夫妻檔,龍湖地產董事局主席吳亞軍與丈夫蔡奎應是最為惹眼的夫妻之一。2012年福布斯富豪榜上,二人曾以390.6億元成為中國最富有的夫妻。不過,2012年年底,龍湖地產證實,吳亞軍與蔡奎「已經以和平、友好的方式解除婚姻關係」。
  • 論道「矛盾與和諧」,家族企業雜誌與中歐商學院再度聯袂舉辦家族...
    (財見2020年12月1日訊)2020年12月1日-2日,由《家族企業》雜誌和中歐國際工商學院聯合主辦的「2020第七屆中國家族企業傳承主題論壇暨中歐第九屆中國家族傳承論壇」將於廈門舉行。屆時將邀請來自歐洲、東南亞、美國、日本以及中國內地和香港地區的家族企業掌門人、接 班人與專家學者,圍繞「矛盾與和諧-平衡的藝術」這一主題,通過主題演講、連線討論、圓桌會議、兩代人對話、傳承夜話等環節,從多重角度分享家族企業的創新與創業,共同探尋後疫情時代的家族企業發展與傳承之道。
  • 未來中國金融監管面臨挑戰
    安邦諮詢(ANBOUND)的研究人員同時注意到,未來金融政策和貨幣政策還將面臨幾個方面的挑戰,這些問題和困難將在未來一段時間變得更加嚴峻。從今年一系列政策的變化來看,整個中國金融體系監管正在從分業監管轉向混業和分業相結合的方向轉變。
  • 演講 | 新鳳祥劉志光:一個「家族企業」的自我修養
    我讀研究生的時候學的是管理,2005年回國之後我第一次聚焦參加家族企業這個活動,我總是覺得時機未到,我自己還有背後的新鳳祥都是成長和發展之中,更重要的我認為家族企業其實也是企業,家族公司也是一個公司,大家面臨的市場競爭壓力是一樣的。
  • 中國信保發布報告稱:我國外貿企業發展面臨新挑戰
    該《報告》按照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總要求,從防範和化解國別風險、保護國家和企業海外權益,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高度,對重點國別和行業進行了深入分析。同時,著眼於全球國家風險大勢,深入研究2019年下半年特別是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席捲全球以來,國家風險、行業風險和海外買方(企業)風險的變化,為我國企業「走出去」提供全方位的信息服務。
  • 吳麗雲談旅遊產業趨勢:傳統旅遊企業業態面臨挑戰
    吳麗雲談旅遊產業趨勢:傳統旅遊企業業態面臨挑戰 2017-09-28  吳麗雲指出,從供給端看,近年來,全國的星級酒店整體淨利潤都不甚理想,全國2萬多家旅行社的利潤也不過十幾個億,這說明在新的形勢下,旅遊企業的業態正面臨挑戰。而從需求端看,遊客的年輕化要求產品更個性化和多元化,遊客的消費需求也從過去的觀光旅遊向休閒度假旅遊轉變,散客化也成為明顯趨勢。  吳麗雲認為,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全域旅遊應運而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