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6英寸4K解析度,摺疊廣色域便攜顯示器是一種什麼體驗
將4K解析度濃縮到一塊15.6英寸屏幕,是一種怎麼樣的視覺體驗?
這個問題很好回答,那就是高PPI,視網膜屏的視覺享受。
在顯示器領域,便攜顯示器一直是一個小眾領域,論性價比,比不上桌面顯示器;論用途,好像又偏少,但其實便攜顯示器主要在於你個人,有需求的場景下,這類便攜顯示器拓展場景還是挺多。
INNOCN N1U Pro後綴了Pro,意味這是一臺專業機型,這臺便攜顯示器能否滿足你的需求?
除了常規的體驗內容,我還總結了一些常用和不常用的場景,總有一兩個場景會匹配你的需求。
外觀與細節的初體驗
拿到手的第一感覺是重,外包裝尺寸也是驚人的,打開後才發現INNOCN N1U Pro直接提供了一個收納包,這個收納包本體就不輕,質量很好,就是考慮到收納的一堆配件,加上本體不菲的重量,有點喪失便攜性,不過我拿到這款產品幾天後,廠家有公布要推出一款輕薄的收納包,後期應該可以解決這個小遺憾。
對於收據線和配件都提供了相對應的精確凹槽,收納起來不亂,配件各司其職,屬於加分項。
INNOCN N1U Pro初見,我最感興趣,並且最實用的方面是這個一體化翻折支架,便攜屏幕通常會採用附送支架或者提供類似ipad的摺疊保護套來滿足日常使用需求,如果你忘記攜帶支架,摺疊保護套有時候用起來也沒那麼順手,這感覺並不舒服。
一體化翻折支架就沒那麼多問題,相對於獨立支架少了麻煩,相對於保護套則多了多角度調節的優勢。
回到INNOCN N1U Pro本體上,整體採用了鋁合金材質,和類膚材質手感各有千秋,不過後者時間久了會粘手,前者並不會,至於我,因為用慣了蘋果筆記本,這麼多年還是偏好鋁合金的手感。
一體化翻折支架底部增加了兩塊防滑橡膠墊,放置桌面上可以有效防滑。
兩個揚聲器位於轉軸左右側,定位是聽個響,畢竟體積有限,雙揚聲器的定位,多多少少還有些立體聲的聽感。
接口和OSD菜單按鍵被整合在了翻折一體化支架的兩邊,很有效的利用了空間。
接口方面,提供了一個3.5mm耳機接口、兩個Type-C接口,以及一個不是很常見的Mini HDMI接口,這是受限於機體厚度所做的妥協。
INNOCN N1U Pro提供了三個按鍵,電源兼顧多功能按鍵,上下兼顧多功能按鍵,通過組合方式實現開關機、OSD菜單的調整。
正面這塊4k屏幕並非超窄邊框屏幕,這點也是可以理解的,畢竟是隨時帶出去使用的設備,太窄的邊框受力不均勻,可能會導致屏幕破裂。
屏幕四個角都做了圓滑處理,避免使用中割傷手指。
同14寸的vaio以及15寸的Macbook Pro對比,和Macbook Pro三圍接近。
INNOCN N1U Pro機身比較輕薄,屏幕方面厚度僅為6.49mm,最厚的一體化翻折支架厚度為8.80mm。
不考慮其他附件,單機身重量為1092g。
INNOCN N1U Pro的配件異常豐富,包含了一塊PD協議的20000毫安時移動電源,一個鋁合金材質的支架及夾具,另有PD快充頭一塊,四根用途各異的線材,包含了C2C供電線,HDMI轉Mini HDMI,HDMI轉Micro HDMI以及C2C視頻線。
這塊移動電源純粹是為了外出攜帶準備的,可以為便攜顯示器供電,容量20000mah可以支持很長時間,不過這塊移動電源僅僅提供了一個供電C口,是不是忘記考慮這塊便攜屏幕的使用場景了?理論上兩個C口才能更好的發揮作用,比如外接作為switch的主機,激活底座模式才可以使用外接屏幕;而如果用於筆記本拓展,C口完全可以直接供電+視頻。
這塊鋁合金材質支架做工手感是真的不錯,不過配套的夾具是個塑料的,儘管如此,這個支架還是很良心了。
Pro之屏幕專業性測試
Pro定位主要在於廣色域,這塊IPS屏幕提供了4K級別解析度,也是目前民用專業顯示器的高規格了。
相對於蘋果設備,比如iMac和MacBook pro的P3(Display P3)色域,INNOCN N1U Pro的色域更廣,經過紅蜘蛛5測試可以達到100%Adobe RGB以及100%sRGB,以及91%P3(DCI-P3)。
廣色域是個老生產談的話題,對於絕大多數人來說Adobe RGB廣色域反而一無是處,用的不好容易翻車,簡單來說在廣色域下色彩異常豐富的圖片,換回窄色域顯示器會顯得黯淡無光;反之則會一定程度的飽和度增加甚至飽和度溢出,但是對於喜歡處理圖片,拍攝的人來說,廣色域下帶來的豐富色彩程度,自己欣賞還是很舒服的,分享的時候可以另外輸出一套窄色域圖片。
其實這個問題,在我們設備都全面普及至廣色域的場景下,就可以完美解決,可以說廣色域顯示器是未來的一個普及方向。
在色彩精確度測試中(標準模式,色溫為設計師模式),紅蜘蛛測得的色彩精確度確實小於2,為1.36,最大值3.82,最小值0.37,屬於優秀的範疇,另外在sRGB和Adobe RGB中色彩精確度會有不同程度的變化。
色彩精確度保證了色彩的一致性,也就說,圖片不會顯示為偏差過大的其他顏色,這個數值越小越好,所以在和mac的對比中只是因為色域覆蓋面問題導致的飽和度有偏差,但是顏色本身該是什麼顏色還是什麼顏色。
亮度均勻性方面,上圖從左到右,100%、83%,下圖,67%以及50%亮度下測得的亮度均勻性,從結果來看,在83%以上亮度均勻性表現比較優秀,50%亮度下表現略差一些。日常使用建議將亮度數值設置偏高一些。
4K解析度濃縮到一塊15.6寸屏幕上,意味著高PPI, INNOCN N1U Pro的PPI高達282PPI,同時還提供了600nit的高亮度,後者意味著在光線充足的室內外都可以正常使用。
比如這張圖片就是在天氣晴好的客廳拍攝的,雖然此刻室內光線很充足,亮度設置55%左右,照片未調色。
4k解析度欣賞這些4K規格的圖片,或者你自己拍攝的照片,細節表現會非常細膩。
上圖均為客廳一個晴好的早晨拍攝,圖片均未做調色處理,屏幕曝光基本沒有處理,手動擋同條件下拍攝。
當然和Macbook Pro對比也是一個方面,我對比了sRGB以及Adobe RGB模式下圖片的顏色,另外根據官方的說辭,在標準模式下才會接近Macbook Pro顏色。
蘋果的Display P3色域雖然基於DCI-P3色域創立出來的,但是色溫和伽馬數值和sRGB標準是一致的,也就說Display P3相對於DCI-P3顯示色彩會更加偏冷。
左側為蘋果Macbook Pro,右側為 INNOCN N1U Pro,全圖為SRGB模式下對比,排出蘋果本身亮度的差異性,INNOCN N1U Pro整體色彩會偏飽和度高一些,偏紅,冷色調方面和蘋果接近。
而在Adobe RGB色域對比上,因為本身圖片後就是sRGB色域,在INNOCN N1U Pro會出現我說的飽和度一定程度溢出的場景,相對蘋果色域更濃鬱,也更加偏紅一些,但這並非圖片原本的顏色。
C口的意義
INNOCN N1U Pro具備兩個Type-c接口,雖然兩個C口只有一個標識了供電,但其實兩個C口均可以供電和傳輸視頻數據。
關於C2C線我也想稍微吐槽一下,可能是出於成本考慮,隨機的線是標註了供電和視頻傳輸兩類規格,我沒詳細測試兩根線是否都同時支持供電和視頻傳輸規格,但是在接口大一統的未來,相同接口的線,不一定通用是個麻煩事。
INNOCN N1U Pro附送的PD充電頭最高支持30W供電規格。
附送的2W毫安時移動電源則是支持最高45W的PD供電,不過也可以理解,畢竟這塊移動電源不僅要給便攜屏幕供電,還要提供額外的供電電力給其他設備。
實際測試中屏幕單獨供電也只有20W左右的功率,並不高。
在USB 4.0和雷電四完全融合的未來,便攜顯示器只要一根線就可以輕鬆直連,目前C口一樣可以實現同時供電和視頻傳輸。
在我的測試中,配合10Gbps的C2C數據線,雷電三的Macbook pro和雷電四的Vaio 侍14都可以輕鬆溝通便攜顯示器,同時供電和輸出視頻。
應用場景一覽
外接設備的拓展是種草便攜屏幕潛在消費者比較在意的地方,INNOCN N1U Pro具備兩個Type-c接口以及一個Mini HDMI接口,理論上可以接駁任何設備。
比如帶Type-C的筆記本電腦,可以直接一根線連接便攜屏幕,無需單獨為便攜屏幕供電。這樣狀態下作為筆記本的副屏,進行屏幕拓展,比如剪輯視頻所用。
同理也可以連接Type-C口的手機,同時連接藍牙鍵盤進行應急辦公,我這裡用iPhone為例,不過iPhone需要一個lighting轉HDMI的接口,這樣可以用手機應急處理office軟體,也可以看電影。
作為監視器也是合格的,比如我手頭的R6,拍攝固定場景一個15.6寸的監視器肯定比R6那塊小小的3寸屏幕看的舒服多了。
另外就是接駁遊戲機了,比如switch,底座模式下1080P玩遊戲不比小屏幕720P更香嘛,聚會玩遊戲也更方便了。
我還發掘了一些用途,比如搭配微型主機,配合藍牙鍵鼠,甚至可以通過一個大功率移動電源同時為微型主機和便攜屏幕供電,圖中的微型主機我用了一個PD誘導轉接頭,這樣兩臺設備均可以通過PD接口供電,異常方便。
DELL老款的微型主機不具備C口, 無法實現C口供電,但是我們只需要一個PD誘導頭,就可以實現PD供電,不過可惜的是INNOCN N1U Pro提供的移動電源和PD快充頭只有一個C口。
至於現在很多微型主機都有C口,那麼就可以直接實現C口供電。
總結
這塊屏幕合格嗎?
合格,也足夠優秀,優秀的定義不只是說參數足夠強勁,而是綜合使用維度度多方面考究。
但是並不是說INNOCN N1U Pro就是最適合你的產品,如果你喜歡switch,那麼1080P足夠了,畢竟底座模式下switch只能輸出1080P規格。
搭配微型主機的成本,可能也夠入手一個筆記本了。
在我看來,INNOCN N1U Pro更適合需要一個副屏的生產力工作者,並且經常需要外出。
以上就是全部內容了,不知道這塊便攜屏幕是否能滿足你的需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