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8年6月,皇姑屯事件爆發,東北大帥張作霖當場殞命,從此東北成了日本人的囊中之物。
但是,當日本軍部在為終於掃除了張作霖這個障礙而慶幸的時候,有一個日本人卻痛哭道:「完了!一切都完了!」
這個日本人,就是當時的日本首相:田中義一。
不過,不要以為田中義一這是在可憐張作霖,或者說是因為即將到來的戰爭而痛心,他之所以會如此惱火,純粹是因為自己想要以和平手段控制中國東北的構想泡湯了!
早在1927年6月,田中義一便以內閣首相的身份,召開了針對滿蒙地區治理的東方會議,並主持籤訂了《對華政策綱領》。簡而言之,田中義一的目的是想通過經濟手段實現不戰而屈人之兵,從而達到對滿蒙地區的實際控制。
具體來說,田中義一計劃在東北地區鋪設五條主幹鐵路,形成東北地區的鐵路運輸網,進而實現該地區的經濟自治。田中義一自詡自己的算盤天衣無縫,只要這一方案得以執行,假以時日,日本操縱中國東北就是手到擒來的事。
看到這兒,不知道各位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這個方案聽著是不錯,但是好像忽略了一個關鍵性的人物——張作霖。那時候張作霖還沒死,手裡還握有兵馬大權,他會乖乖地同意嗎?
實際上,田中義一差不多有百分之百的把握能讓張作霖同意。為啥呢?因為這兩人可是老相識了,甚至到了稱兄道弟拜把子的份兒上。
這話還得從1904年的日俄戰爭說起,當時張作霖尚未得勢,還是個周旋於列強之間的小嘍囉。有一次,張作霖被日軍抓住,眼看就要被當作俄國人的細作給處死了,結果被當時還僅僅是一名陸軍參謀的田中義一給救了。所以說,張作霖可是欠了人家一條命的。
後來一晃二十多年,張作霖稱霸一方當上了東北王,而田中義一也成了日本首相,這兩人又慢慢勾搭上了。
在兩次直奉戰爭中,日本人站在張作霖一邊,不光提供武器彈藥和作戰計劃,甚至數次直接出兵,協助張作霖大敗直系。不誇張地說,張作霖後來能入主北京,雄霸一時,得分一半功勞給日本人。而一旦離開了日本人的支持,張作霖的好日子能過得了幾時,估計連他自己也說不準。
所以,田中義一正是抓住了張作霖的這個心理,步步緊逼。事實上,張作霖也的確是動搖了,一度口頭答應了田中義一提出的條件。
只可惜,田中義一高興得太早了。
就在他按部就班緊逼張作霖的時候,日本軍部早已是失去了耐心,他們選中了特務出身的關東軍高級參謀河本大作,準備用最直截了當的方式掃清障礙。因此,在田中義一毫不知情的情況下,河本大作一手炮製了皇姑屯事件,炸死了張作霖。
眼看著自己多年來的經營毀於一旦,惱羞成怒的田中義一把河本大作告到了日本天皇那裡,要求一定要嚴懲這個傢伙。
然而,日本陸軍參謀總長宇桓一成突然跳了出來,公然袒護河本大作。
任憑田中義一再糊塗,此刻他也明白了,河本大作的所作所為必然是由陸軍授意的,否則憑他一個小小的參謀,怎麼也不可能擅自拿定這樣的主意。形勢瞬間明朗了,如果田中義一繼續控訴河本大作的話,那無疑就是跟陸軍過不去了,那樣的話,別說是自己的計劃泡湯,估計自己的小命也難保了。
關於河本大作的控告,就這樣草草結束了,與此同時,田中義一的首相之路也走到了盡頭。因為缺少了軍部的支持,再多的構想到最後也是空想,這一點田中義一看得還算明白,所以在1929年7月2日,田中義一引咎辭職,匆匆結束了自己不足兩年的首相生涯。
歷史客棧作者:水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