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溼氣重,自製糕點,健脾和胃又祛溼

2020-12-23 樂樂養生小知識

小孩的脾胃問題對於孩子的健康影響是很大的,脾胃是孩子後天之本,直接與孩子的正氣相關,所以脾胃養護非常重要。另一方面來說,現在很多孩子因為餵養不當引起的脾胃問題是非常多的,那麼孩子的脾胃該如何養護呢?

經常會跟大家分享一些食療方法,但是很多人會覺得麻煩,其實食療對於小孩是很重要的。對於孩子一些疾病的調養來說,如果這個過程有一百天的話,那麼急症有5-6天,需要服用藥物,剩下的時間全部需要食療、鍛鍊、外治來調養。

家長們首先需要有一個正確的認識,調理孩子的身體不要長期去靠服藥,要選擇食療、鍛鍊等的方式才是正確的。

給孩子選擇食療的食材,首先要選擇的就是能夠補脾的食物,比如說:薏米(薏苡仁)、粳米、胡蘿蔔、熟藕、南瓜、扁豆、紅薯、山藥、蓮子肉、紅棗、牛肉等,都是不錯的選擇。

今天想跟大家分享的一個食療方叫做蓮肉糕,就選擇了粳米、蓮子肉、懷山藥與茯苓製作而成,具有健脾和胃的功效。接下來我們一起來看看具體該怎麼做。

蓮肉糕

準備食材:粳米120g、懷山藥粉30g、蓮子120g、茯苓30g

製作方法:

1、先將粳米和蓮子肉用小火微微炒制一下備用;

2、將炒制好的粳米、蓮子肉同茯苓一起打成粉,之後將準備好的淮山藥粉攪拌均勻;

3、在攪拌均勻的粉末裡加入白糖,然後加清水攪拌均勻;

4、製作成圓餅狀,放在蒸屜上用武火蒸熟;

5、蒸熟取出放溫切塊就可以吃了。

食材介紹

粳米:健脾和胃、補中益氣

粳米歸脾胃經,具有健脾和胃、補中益氣的作用。很多人在很多食療方裡面都見到過粳米,很疑惑只知道大米,粳米是什麼米,其實粳米是東北的大米。因為古人認為粳米可以除煩渴、益脾胃,在很多醫書中也有記載,所以很適合來調理脾胃。

另外用粳米煮粥也是很好的,煮好粥之後會發現上面也有一層漂浮的米油,那層米油對於身體也有很好的補益的效果。這層米油在我們平時吃的大米煮粥的時候是看不到的。

茯苓:健脾和胃、滲溼利水

茯苓歸脾、腎、心經,具有健脾和胃、滲溼利水、強精益髓、寧心安神的功效。

夏天的時候暑溼很重,不論對於小孩還是大人,都要注意防溼祛溼。所以對於家長來說可以平時多觀察一下孩子的舌象,如果孩子舌苔厚,除了考慮積食,還要考慮溼氣的問題。

對於積食和溼氣重的舌象是很相似的,都表現出舌苔厚,但是我們可以細心的看一下就會發現是有區別的。

溼氣有一個典型的舌象特點,不僅表現舌苔厚,還會比較粘膩。溼氣重的人會明顯看到舌頭上「絲狀乳頭」比較明顯,就像絲絨狀的物質一樣。所以家長可以細心的辨別一下,不要在孩子出現舌苔厚的時候都當做積食,這樣是對孩子不利的。

蓮子:養心安神、補脾

蓮子歸脾、腎、心經,具有養心安神、益腎澀精、補脾止瀉的功效。

夏季大家會發現菜市場會有很多賣蓮蓬的,夏季是吃蓮子的好季節,另外古人還認為經常吃蓮子百病可祛,所以我們可以用蓮子去煮粥,做銀耳蓮子羹、冰糖蓮子湯等等,都是夏季不錯的食物選擇。

蓮子的肉主要是可以補脾胃,另外還可以養心安神,正適合夏天這種容易傷脾胃,而且天熱煩躁的季節食用。注意的是我們這款食療方裡面的蓮子肉是去蓮子心的那種喲。

懷山藥:健脾、補肺

懷山藥入脾、腎、肺經,具有健脾、固腎、益精、補肺的功效。

對於懷山藥想必大家並不陌生,在補脾胃的食療方中屬於常駐嘉賓了。可能很多人經常會吃新鮮的山藥,平時用鮮山藥給孩子做山藥泥或者煲湯都是不錯的。對於幹的懷山藥可能很少用到,其實家裡有小孩的可以作為常備品,比如小孩剛剛受外寒的階段,可以用幹的懷山藥片來煮水喝,能夠祛除外寒;另外很多孩子在感冒最後階段也可以煮水喝,可以幫助孩子補脾胃、扶正氣,別覺得感冒好了就沒事了。

今天我們所用到的是山藥粉,服用其實更方便,可以直接用水衝成糊狀服用,這樣散寒的效果更好,平時在給孩子做麵食、小餅等的時候都可以加進去,可以增加補脾胃的功效,是非常不錯的。

功效:今天這款蓮肉糕就這樣做好了,重點的功效在於給孩子補脾,比較適合有溼氣、脾胃差的孩子服用。

夏天溼氣重,冰涼的食物又充斥著我們整個夏天,損傷脾胃的事情經常在做,所以要想給孩子補脾、祛溼,就可以做這款小糕點吧。#百裡挑一#

相關焦點

  • 「一米、一豆」搭配好,夏季祛溼健脾最有效!
    褲子都扣不上~小編想告訴你,這不是你一個人的問題,這是夏季溼氣重的表現。夏季可以說是體內溼氣最盛的季節。那麼為什麼夏季溼氣重?而且早在《神農本草經》就有記載,薏米能健脾胃、消水腫,久服可以輕身益氣。由7位老中醫嚴格審方,精選11種食材,歷時多年多次調配而成的祛溼代茶飲——雷允上 赤小豆薏米茯苓茶,就兼顧了祛溼和健脾,它以薏米和赤小豆為主材料,搭配健脾補腎、理氣溫性的茯苓、橘皮、甘草、白扁豆、山藥等輔助材料,使祛溼健脾、利水消腫效用達到最佳
  • 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
    春季溼氣重,尤其是南方,近日更是陰雨綿綿,大家又開始關注祛溼的話題了。如果您也有溼氣重的困擾,不妨花5分鐘學習一道祛溼名方。溼氣重的人,把五種食材煮一煮,健脾胃袪溼氣,隔三差五喝一回。皮膚變差、起疹子或斑點、全身無力,腰腹部的贅肉越來越多,黏膩的大便並且粘馬桶,抵抗力越來越差……溼氣重著實令人痛苦。
  • 《本草綱目》:夏季溼氣重,此物芳香化溼、健脾開胃,不是砂仁
    《本草綱目》:夏季溼氣重,此物芳香化溼、健脾開胃,不是砂仁。在中醫養生裡,夏季養生有2個主要方面:一是夏季養心,二是避暑祛溼。關於夏季養心、養陽方面,大家說得比較多。而避暑祛溼則是解決眼前的問題,更多是身體有了少許的不適、或者有不適的趨勢時需要做的。所以,更偏向於「治標」方面。那麼,夏季如何避暑祛溼?有一定中醫基礎的朋友都知道,暑為陽邪,其實就是屬於「陽熱」的範疇。
  • 早起後,哪些變化,提醒你溼氣重?健脾祛溼,應該怎麼做?
    透過身上的一些變化,可以判斷出溼氣重不重,此時,早起後,身體的異常,可以提前判斷出來,如果你出現了,該健脾祛溼了,那麼早起後,如何得知身體溼氣重呢?在刷牙的時候,會感覺到很噁心,這樣的情況,也需要注意,刷牙時的噁心感覺加重,需要注意,也暗示身體出現異常,事實上,隨著溼氣重,會發現人們的舌頭上,出現了齒痕,這樣的齒痕加重,提醒該祛溼了。
  • 體內溼氣重的人,日常多吃5種食物,或能有效幫助祛溼健脾
    3、口味重的食物鹽吃太多不僅會影響腎臟,還會使體內溼氣加重,因為腎是先天之本,脾是後天之本,脾腎和脾胃是相輔相成的,如果腎臟不好就會影響脾胃功能,加重脾臟負擔,溼氣也會加重,因此溼氣重的人一定要以清淡飲食為主,忌重口味的食物體內溼氣重的人,日常多吃5種食物,或能有效幫助祛溼健脾1、多吃白扁豆白扁豆可健脾利水,化溼消暑,補中益氣,也是一種藥食同源食材
  • 它是天然的「祛溼藥」,溼氣重的人喝了,排出溼氣身體清爽
    溼氣重直接會影響到人的代謝功能,人體內的毒素無法排出,所以會引起很多不舒服的症狀,比如消化不良大便不成形,身體乏力容易疲憊,臉上長出痘痘粉刺,頭昏腦重沒精神等等,都與溼氣有關。溼氣可通過拔罐,艾灸等方式來強行祛除,也可以通過食物調理來改善祛溼恢復健康。它是天然的「祛溼藥」,溼氣重的人喝了,排出老溼氣身體也清爽了。
  • 健脾祛溼的食物 健脾祛溼的茶
    健脾祛溼的食物 1、薏米 薏米的祛溼效果非常好,比較常見的食用方法是和紅豆一起熬粥,也可以將薏米炒熟泡茶喝,或打成粉,衝泡來飲用,都是不錯的方法。
  • 薏仁泡茶祛溼效果更佳 教你自製芡實薏仁茶
    原標題:薏仁泡茶祛溼效果更佳 教你自製芡實薏仁茶   薏仁又名薏苡仁、苡米、苡仁,是常用的中藥。又是普遍、常吃的食物,有利水消腫、健脾 去溼、舒筋除痺、清熱排膿等功效,為常用的利水滲溼藥。究竟薏仁怎麼吃祛溼效果更好?吃薏仁又有什麼注意事項?下面一起來來了解下。
  • 溼氣重吃什麼 三種食療祛溼效果更好
    我們都知道飲食在我們的日常生活是比較重要的,那麼在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應該吃什麼進行祛溼呢?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吧。溼氣重吃什麼第一:清熱祛溼粥我們都知道體內發生溼氣重的時候我們可以通過飲食食療的方法來進行有效的去除,清熱祛溼粥就是其中的一種食療,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一下吧。
  • 學廣東人的做法,理氣健脾,化痰祛溼一身輕
    廣東那邊是偏溼熱的,很容易就會出現體內溼氣重的現象,也就讓很多的廣東人,學會了養生。說到他們的養生之道,還是值得學習的。廣東人的飲食都是比較清淡的,平時就喜歡吃茶點,或者是煲湯喝,可以說很養人了。其中有一個食物,就常常被用到,這個食物就是陳皮了。不管是泡茶喝,還是在飲食當中,都能夠經常看到,甚至是有些糕點、甜點當中都會有。
  • 中醫建議:脾虛溼氣重的人,常喝4杯水,健脾又去溼!
    1、陳皮茶 陳皮作為中藥,具有理氣和中,燥溼化痰,利水通便等功效,常用於脾胃虛弱的患者,尤其適合夏季飲用。 3、紅豆薏米茶 紅豆性質偏溫,含有多種礦物質和膳食纖維及鐵元素,紅豆搭配薏米,有清熱除溼,利水消腫,健脾和胃,補氣養血等功效。 紅豆薏米茶,對於平常脾虛溼重、容易有腹瀉,伴有輕微水腫的朋友比較適合大,但不太適合內熱比較重,大便黏膩的人群。
  • 健脾才是祛溼的「根本」,多做3堅持喝1水
    夏季吃薑祛溼也是藉助了姜的溫性。姜具有昇陽助陽、溫中祛寒的功效,又可以溫胃散寒,解除胃中虛冷的現象,因此吃薑也是化解體內溼氣的一種好方法。那麼,溼氣重有哪些表現呢?除了日常多做上面的3件事,多吃一些祛溼食物外,以乾薑、大棗、茯苓、薏苡仁,溫陽、補氣、健脾要藥為主,輔助以祛除溼氣的白扁豆、赤小豆等藥物,一邊一邊溫陽,扶正,一邊祛邪,會起到四兩撥千斤,事倍功倍的效果。
  • 紅豆薏米粥健脾祛溼,有「兩點注意,六種加減」,了解一下
    現代人說得多的養生問題,一般以脾虛、溼氣重、上火等幾個方面居多。而且,脾虛和溼氣重兩個問題,經常又是同時出現的。甚至我們很難區分它們到底是誰先出現。無論是脾虛還是溼氣重,都需要健脾祛溼。怎麼健脾祛溼呢?關於健脾祛溼的養生藥食,相信大家都聽得很多。
  • 養生有道,巧妙祛溼,淺談幾味能健脾祛溼的中藥
    中醫認為,溼氣通過脾臟,所以老年人在夏季容易出現脾虛的情況。脾氣虛是指脾功能不足,它的特點是進食少而不香,進食後腹脹,人懶惰無力,四肢無力。如果繼續發展,將出現四肢發冷,大便稀疏,腹部發冷和腫脹。因此,脾氣虛的老年人應及時進行調整和補充。據醫生介紹,漫長的夏季(即陰曆的六月、七月和八月)是最適合養脾的方法。漫長的夏季的氣候特徵是潮溼,這與人體的脾臟息息相關。所謂的溼氣可以通過脾臟。
  • 溼氣重的人,少碰「3果」,忌口3物,學會3招,祛溼排毒,更健康
    溼氣重的人,少碰「3果」,忌口3物,學會3招,祛溼排毒,更健康。大多數人在夏季吃西瓜都喜歡用冰鎮的方式,無異於「雪上加霜」,也會加重西瓜的寒涼,如果經常吃冰鎮西瓜,也會導致溼氣越來越重,影響身體正常運轉。菠蘿蜜菠蘿蜜在最近幾年是比較流行的一種水果,雖然和榴槤的外形特別相似,但是口感和味道完全不一樣,比較香脆,沒有濃烈的臭味,所以很受大眾歡迎。
  • 這5種中成藥可助你「健脾祛溼」
    當出現脾虛溼困時,應健脾祛溼,把多餘的水分排出體外或者減少、清楚引起身體免疫反應的物資,而中成藥就成了人們的首要選擇,那麼有哪些中成藥可一健脾祛溼呢?中醫認為,溼邪是最為常見,也是最難治療。導致體內溼氣的形成可分外因和內因,外因是空氣中的溼度大而致,內因則是脾胃不健,運化祛溼能力差而導致溼氣內滯。飲食不當,因喜食冷飲,貪吃生冷瓜果等寒涼之物,損傷*陽氣也會導致溼症。
  • 溼氣重的人如何過夏天?中醫:3個方法來助力
    3.調理溼氣體質——四神湯記錄分享一個方子——「四神湯」,此為健脾祛溼名方,乃調理溼氣體質的對症方子。此「四神」乃四種藥食兩用的食材:茯苓、山藥、蓮子、薏米。四種食材比例為1:1:1:1。這四位「神仙」,以甘平為主,甘能治水,四位混在一起,相互取長補短,製成的湯水對人體具有健脾祛溼、美容養顏,除煩降燥等許多好處。茯苓以去溼為長,通利三焦。山藥以補虛為長,健脾和胃。
  • 溼氣重的人,5種水果儘量少吃,堅持2件事,對於健脾祛溼有好處
    溼氣,跟日常的一些不良生活飲食習慣有關,如果體內溼氣過重,就會影響身體機能的正常運轉,防禦系統也會出現異常,影響身體健康,例如:手心出汗,關節酸痛,肥胖等,想要改善這種症狀,日常一定要好好調理身體一、醫生提醒:溼氣重的人,這5種水果儘量不要吃,別不放在心上1、西瓜
  •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7表現,堅持做2事,或許對於健脾祛溼有幫助
    溼氣重的人,身體會有7表現,堅持做2事,或許對於健脾祛溼有幫助1、大便不成形如果得了急性胃炎,拉肚子就會出現大便不成形,如果經常這樣,可能體內溼氣過重,導致脾胃虛弱,出現大便不成形的情況,平時一定要好好調理脾胃2、容易困、四肢無力如果體內溼氣過重,就會使血液循環速度減慢,出現精神萎靡,倦怠乏力,睏倦不堪的狀態3、頭暈
  • 溼氣重的人,四類傷脾生溼的飲食,能傷陽氣,最好少吃,健脾
    溼氣重的人,四類傷脾生溼的飲食,能傷陽氣,最好少吃,健脾。我們常說溼氣重,但是您知道溼氣是怎麼「重」的嗎?正常成年人的身體,「水」的佔比大概在70%以上。而溼氣也是一種水溼之邪,看上去似乎避無可避。能損傷脾之陽氣滋生水溼的食物,一般有四個特徵:生、冷、粘、膩,也就是說,這四類食物,比較容易損傷脾之陽氣,繼而在體內形成「溼氣重」。所以,想要去除溼氣,改變溼氣重的體質,和四類食物是需要儘量控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