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小說基本概念和「三要素」
小說是通過完整的故事情節和典型的環境描寫來塑造具有典型性格的人物、多角度多層次地反映現實生活的文學體裁,是一種與詩歌、散文、戲劇並列的敘事性文學體裁。
生動的人物形象、完整的故事情節和人物活動的具體環境是小說必須具備的三要素。在三要素中,人物是小說的核心,情節是小說的骨架,環境是小說的依託。
二、小說的種類
1.按篇幅分:長篇小說(深刻廣泛地反映社會生活)、中篇小說(展示人生長河中的一個片段)、短篇小說(截取一個生活片段,以小見大)和小小說(也叫微型小說,聚焦生活中的一個小「鏡頭」,見微知著)。
2.按題材分:歷史小說、現代小說、科幻小說、推理小說、神魔小說、言情小說、偵探小說、武俠小說等。
3.按體制分:章回體小說、日記體小說、書信體小說、自傳體小說。
4.按表現手法分:現實主義小說、浪漫主義小說、現代主義小說。
5.按語言形式分:文言小說、白話小說。
6.按國別分:中國小說、外國小說。
三、高考所選小說體裁的文體特徵
1.微型小說
微型小說也叫小小說、超短篇小說。它篇幅短小,情節單一,人物僅三兩個,多取材於日常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形象地表現一個簡單的主題。其特點有:①篇幅短小,②立意奇特,③選材小中見大,④情節完整,⑤結局出人意料。
千字左右的微型小說是高考常考的體裁之一。閱讀時除要抓住小說的三要素外,還要重點品讀小說的結尾,它往往是小說情節的匠心之處、主題的集中表達之處。
2.散文化小說
散文化小說(也稱抒情小說),是介於散文與小說之間的一種小說文體,是中國現當代小說的新樣式。這類小說情節散文化(或淡化情節),結構散化,不以曲折的故事情節取勝,也少有衝突,缺乏懸念,呈現給讀者的多是日常生活的自然狀態,主張「不裝假,事實都恢復原狀,展示生活的本色」,敘述者的情致,自然地融注、浸灑在色調平淡的描寫中。
四、小說與散文的文體區別
1.散文所述的事件不要求情節完整,而小說一般有相對完整的情節。
2.散文在敘事的時候飽蘸情感;而小說的情感則主要由人物體現出來,不需作者明確抒發。
3.散文中的人物是在真人真事的基礎上,進行剪裁加工,寫意式的描繪;而小說要求努力塑造典型人物形象,典型人物往往是作者虛構出來的。
4.寫景狀物對於散文而言,即運用描寫、抒情、記敘等表達方式來表達作者對某些景物或事物的讚美以及自身情感,最重要的是突出景物的特點;寫景狀物對於小說而言,是小說的環境描寫,主要起交代時間、地點、寫作背景,烘託心情,渲染氣氛,推動情節發展,深化主題等作用。
五、小說的閱讀要領
閱讀小說,要看到小說三要素之間的滲透和相互作用。人物塑造是小說創作的核心任務。人物在這三要素中居於第一重要地位。情節的設置和環境的描寫,都是為塑造人物服務的。人物常常是情節和環境的核心和主體,而情節則應該看作人物性格的延伸和發展史,環境則是人物和情節發展的舞臺。沒有環境,情節則不可能發生,人物也不可能存在。不要把這三要素割裂或孤立起來看待,而應該把它們看作是一個有機的活生生的整體。這樣,你就會真正地感覺到小說中情節和環境的任何一筆描寫都與人物息息相關,而不是多餘的敘述。
小說的閱讀,需要注意三點。第一,要了解小說所反映的社會背景,作品寫作、發表時的社會背景及作者的寫作意圖,在此基礎上領會小說所揭示的主題思想。第二,要認真分析人物形象:一是揭示人物的典型意義,二是簡要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徵。通過對有關描寫方法的研究,剖析人物形象,理解典型環境中的典型性格,從而深入領會小說的思想和藝術。第三,要研究小說的故事情節、線索、結構是怎樣為塑造形象、表達主題服務的。
考場小說整體閱讀
一、考場小說整體閱讀的要求和方法
考場閱讀與平時閱讀有所不同,一般分為兩步閱讀:第一步是整體閱讀,第二步是帶題閱讀。第一步整體閱讀至關重要。一篇文章是一個有機的整體。讀一篇文章如果沒有著眼於全篇的目光,沒有整體把握的意識,其結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體把握了全文,將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徹、明白,才能把命題人的命題指向、意圖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準確地答題。
整體閱讀的要求在於快速閱讀,整體把握。所謂快速閱讀,就是要求用10分鐘左右的時間對一篇千字文讀兩遍。它是考生必須練就的本領,只有在平時有意識地訓練快速閱讀,才能在考場上方寸不亂,成竹在胸。快速閱讀的目的在於整體把握。所謂整體把握,就是能初步把握小說情節,初步認識人物形象,初步概括小說主題。
1.初步把握小說情節
小說本質上也是一種記敘文,可以按照記敘文閱讀先明確記敘的對象、事件及其前因後果,把握事件「發生——經過——結果」的完整過程;也可以按照小說情節的基本結構——開端、發展、高潮、結局來把握。無論選擇哪種方式,都必須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2.初步認識人物形象
通過情節的發展及人物自身的言行心理描寫,初步判斷人物的身份、地位、職業,生活的具體環境,他有哪些言行和想法,他與其他人有著怎樣的關係,在此基礎上初步把握人物的性格特點。
3.初步概括小說主題
小說好讀不好懂,這「不好懂」主要體現在對小說主題的把握上。且不說小說主題本身就具有多義性、複雜性、模糊性,單就文本本身的表現,它不像散文主題,作者可以在文中以直接議論、抒情的方式表達出來。在小說中,作者不能直接告訴讀者寫作意圖,至多可以借側面告訴,其主題只能靠讀者自己藉助情節、人物等感悟出來。從這個角度來說,概括小說主題的具體方法有:
(1)從題材內容看主題
小說的作者選取怎樣的題材來反映怎樣的生活,來傳達怎樣的感情,來表現怎樣的思想,是在小說創作之前就擬定好的。所以從小說的題材著眼,可以把握其主題方向。具體需「兩抓」:
①抓標題。有的小說的標題除了表面意思外,還有比喻象徵義或雙關義,隱含著小說的主題,如《祝福》。
②抓主要事件。小說敘述的主要事件把人物、環境、作者的看法等都包括其中,把握住故事的主要事件,也就確定了小說的主題方向。
(2)從人物塑造看主題
在小說中,由於作者把濃墨重彩皆潑灑在人物身上,因此,主要人物也就是「主題性人物」。在故事小說中,主要人物是故事的主角,他的際遇遭逢、命運歸宿常常聯繫著社會生活的本質,顯示著作品的主題。在性格小說中,主要人物是某種典型性格的代表與化身。這種典型性格及其生成發展的歷史,是作品主題所要展現的內容。如《水滸傳》中林衝的性格轉變就暗示了主題。
①尋找小說中主要人物的身份、地位、經歷、教養、氣質等要素。這些要素直接決定著人物的言行,影響著人物的性格。主要人物的性格走向和人物所處的社會生活的本質關聯著。
②尋找作者對人物的介紹評價。作者對人物的介紹評價很明顯地帶有作者主觀情感的傾向性,蘊含著作品主題的重要信息。
③辨析小說中的人物關係。小說中的人物關係如何,為什麼要這樣安排人物,這都和表現主題有關聯。
(3)從情節發展看主題
小說的某些典型情節,常常有揭示主題的作用。情節的發展變化是矛盾衝突發展的體現,分析小說的情節時必須抓住主要的矛盾衝突,通過分析典型情節的階段性意義,所涉及的人物關係、人物的心理狀況等等,可以領悟情節的主題內涵。
(4)從環境看對主題的暗示
環境描寫最終是為表現主題服務的。在大多數情況下,環境描寫可能主要是為展示人物行動和命運及刻畫人物性格創造必要的條件,提供生動的襯景,但同時也是以間接的形式表現主題,有時可能帶有象徵或隱喻性質,可以從中揣摩主題。具體需要「一分一抓」:
①分析環境的特點。小說中的環境為小說的人物提供了活動的背景,怎樣的環境生成怎樣的性格,怎樣的性格決定人物怎樣的命運,而小說人物的命運蘊含作品的主題。分析環境的特點可以窺見人物的性格,進而能揭示主題。如《祝福》中祥林嫂的命運。
②抓背景介紹。小說中故事的發生離不開它的社會土壤,把故事放在一定的社會背景下去理解,才能準確把握作品的主題。抓背景時要關注文章後的注釋和寫作時間等。
(5)從文中重要語句挖掘主題
小說主題雖然不能像散文那樣靠議論、抒情句直接表現出來,但藉助文中重要語句還是能或多或少地表現出來的。如一些感情強烈的句子、描寫人物心理活動的句子等。
二、整體閱讀示例
示例一: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掌 眼
劉志學
①好字畫的陳四仙,是騎河鎮上唯一的看病先生。因為診病、進藥、買字畫一類的事兒,常到七十裡外、黃河對岸的省城開封去,因而,很多外邊的消息,都是陳四仙帶到鎮上來的。比如說京城裡的宣統爺退位、從陳州府起家的洪憲大皇帝被氣死、馮玉祥打下開封等等,但這次,陳四仙卻從城裡帶來了一個旗人。
②旗人是陳四仙多年的老朋友,漢名叫金辨芝,三十多歲,隨手端著一個銀制的大水菸袋,說起話來,一口的「裡城音兒」,一聽就知道是從北京城裡出來的。金辨芝的高祖是穿四爪正蟒袍的貝勒爺,到他這一輩兒,才搬來開封府。金辨芝見多識廣,過手的名人字畫不計其數,自小練成了一雙法眼。開封城裡的官宦商賈,手裡有了貨又拿不準時,都要請金辨芝去一眼。前段日子,陳四仙用古方治癒了自己的肺癆,一高興,去大相國寺後頭的寺后街撿漏,花二百現洋買了一幅徐渭的《古道青藤圖》,正有心想請金辨芝給看看,碰巧馮玉祥在開封遣散旗營,於是,倆人就到了騎河鎮。
③好茶好酒為伴兒,與金辨芝神聊了幾日後,陳四仙終於掛出了那幅《古道青藤圖》:「辨芝兄,您給搭個眼兒。」
④金辨芝端著自己那個大水菸袋,咕嚕咕嚕地抽了幾口煙之後,在那幅畫前踱來踱去,眯著眼睛,看款識,看筆韻,看墨色;再踱一陣,再看……
⑤陳四仙屏著氣,看金辨芝走來走去,只看不語,頓時呼吸粗了起來。
⑥終於,金辨芝扭過身來,咕嚕咕嚕又抽了幾口煙,問:「四哥,您多少錢到手的?」
⑦「二……二百塊現洋!」陳四仙伸出倆手指,衝金辨芝晃了晃,另一隻手撫著胸口,嗓子裡嘶嘶地開始發喘。
⑧「緣分!能在這小鎮上見到徐渭神品,緣分啊!」金辨芝這些話出口後,陳四仙嗓子裡的嘶嘶聲漸漸落了。
⑨在騎河鎮小住了幾個月後,金辨芝要走了。臨走,他要了陳四仙灸病用的幾根銀針,說:「四哥,行裡規矩,替人掌眼,不能落空。這針,算是我的酬勞吧。」
⑩金辨芝這一走,陳四仙就再也沒見過他。聽開封城行裡人說,他去了天津衛。
⑪十六年過去了,日本人打開封,從黃河北岸調兵,在騎河鎮以南的貫臺口架浮橋。騎河鎮被日本人佔了後,鎮上的人都逃了,但陳四仙被日本人扣了,要他給受傷的日本兵治刀槍傷。日本人在搜查他的診所時,發現了那幅《古道青藤圖》。陳四仙見了,胸口忽地一悶,嗓子嘶嘶地響,肺癆犯了。
⑫一個日軍大佐看到那畫時,立即驚呼:「徐渭,支那明朝大畫家!金辨芝的,有請!」
⑬一聽「金辨芝」三個字,陳四仙心裡咯噔一下,刺疼!
⑭不一會兒,一個日軍下士跑來,伏在大佐耳朵上說了一通陳四仙聽不懂的日本話之後,大佐的臉色突然變了。
⑮等陳四仙再見到金辨芝時,他已經瞎了,但他手裡,依然端著那個銀制的大水菸袋。
⑯夜裡,陳四仙和金辨芝被關在一起,這才知道,還在天津衛的時候,金辨芝就被日軍抓住來為他們劫得的古玩珍寶掌眼,一路到了騎河鎮,他聽說日軍掠了《古道青藤圖》,就趁人不備,用當年從陳四仙這兒拿走的銀針刺瞎了雙眼。
⑰「辨芝兄弟,你這是……」陳四仙不解。
⑱「我如果說實話,他們就會殺了你!」十餘年沒見,金辨芝還是一口的「裡城音兒」。
⑲「啊?!」陳四仙猛咳了幾聲,吐出一口血來。
⑳「那幅畫,是新活兒!」金辨芝忽然說。
21(○)「你說啥?!那你當年……」陳四仙忽然覺得心裡一陣輕鬆,呼吸也暢快了不少。
22(○)「我那時要說實話,你肺癆剛好,又花了二百塊現洋,會經受不起,有性命之虞。」金辨芝一隻手捂著還在作疼的眼睛,另一隻手託著水菸袋,慢吞吞地說。
23(○)「那這次,你何苦刺目?還那樣說,不就得了?」陳四仙已經不喘了,他撫摸著老友的盲眼。
24(○)金辨芝苦笑了一聲,說:「這次?日軍中也有不少行家。我說實話,你一個人活不成;我說假話,咱倆都得送命!唉……掌眼,掌眼,給畜生掌眼,不如瞎掉!」
25(○)陳四仙長嘆一聲,落下淚來。(有刪改)
1.標段畫句:標出段數,畫出有關人物、情節、環境、主題方面的關鍵性句子。(見文中畫波浪線處)
2.梳理情節: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文共25段,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段):介紹陳四仙及金辨芝的身份、職業,引出陳四仙請金辨芝為自己鑑畫。
第二部分(3~10段):金辨芝鑑定陳四仙所購《古道青藤圖》為真品。
第三部分(11~25段):金辨芝刺瞎自己的雙眼,拒絕為日本侵略者鑑畫,在獄中告訴陳四仙當年鑑畫的真相。
3.感知形象:金辨芝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金辨芝是位旗人,見多識廣,在鑑畫方面有一雙法眼;他重友情,有民族大節。
4.探知主題:請初步概括小說主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說通過鑑畫高手金辨芝兩次為朋友鑑畫的故事,讚揚了中華民族兒女在侵略者面前不屈的大節,以及純真的友情。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隨手端著一個銀制的大水菸袋」「一口的『裡城音兒』」等描寫充分體現了旗人金辨芝的風採神韻。
B.金辨芝為《古道青藤圖》「搭個眼兒」時「只看不語」這一細節為小說結尾揭示畫作是「新活兒」埋下了伏筆。
C.金辨芝擅長鑑定字畫,明知畫作是贗品,卻做出了違心的判別,是出於對朋友的保護,怕陳四仙得知真相後有性命之虞。
D.小說寫金辨芝有「一雙法眼」,看畫也看人,到最後「刺瞎了雙眼」,在照應題目的同時,塑造了金辨芝的光彩形象。
答案A
解析 「充分」不確切,金辨芝的風採神韻主要是通過兩次「掌眼」情節表現出來的。
2.文中畫橫線的句子著重描寫了陳四仙的呼吸,請逐一分析其內涵。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第一處:表現出陳四仙聽到畫被鑑定為真品後的放鬆。第二處:表現出陳四仙對古畫落入日本人手中的擔心。第三處:表現出陳四仙得知真相之後的釋然。
3.有人認為小說結尾金辨芝刺瞎雙眼這一情節的設置並不合理,請結合文章內容談談你的看法。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一)合理。(1)從情節看:前文金辨芝向陳四仙要銀針已埋下伏筆,「刺眼」應是情節發展的必然結果。前後呼應,結構謹嚴。(2)從人物形象看:金辨芝重友情,講義氣,愛國家,在「掌眼」和「刺眼」之間,必然選擇後者。(3)從主旨看:「刺眼」這一情節彰顯了對在外來侵略者面前堅持民族氣節的精神的褒揚。
(示例二)不合理。(1)從情節看:「日軍中也有不少行家」,說明金辨芝的「刺眼」於事無補。(2)從人物形象看:「刺眼」這一魯莽的舉動不符合金辨芝人情練達的形象特點。(3)從主旨看:金辨芝的無奈的「刺眼」之舉無法表現人物在侵略者面前的鬥爭智慧和民族血性。
示例二: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後題目。
亮麗家園
[加拿大]愛麗絲·門羅
①花園宮的一切是如此的完美無瑕,每座房子的表情都驕傲地指出了這一點。在新蓋的大房子中間,經常還能看見另一種屋子,那就是老城區像富勒頓太太那樣的老房子。這些倖存下來的老房子陰沉沉的,被圍困著,顯示出歲月長短不同的沉積。它們的無序和突兀、不協調的屋頂角度和斜坡,露出某種近似原始的氣息,與這些街道格格不入。
②一群鄰居家的女人坐在起居室裡,還有一些男人也在。瑪麗知道她們在說富勒頓太太的房子。她絕望地看著窗戶外頭,或者盯著自己的膝蓋,想方設法地找出幾句漂亮的解釋中止這個話題。她沒有成功。
③「要是我住她隔壁,」史蒂夫表情愉快而溫和,顯然在期待隨後的笑聲,「我把孩子帶過去,讓他們帶上火柴。」
④伊迪斯道:「親愛的,你在開玩笑,我卻努力做了點什麼,我給市政廳打過電話了。我說,他們至少可以讓她刷刷牆,或者把那些棚屋推掉一些。」
⑤「還有那些雞。」賈妮·英奇說,「我的天哪,那個味道。我知道我們住在邊遠地區,但怎麼也沒想到,我們隔壁就是家畜棚。」
⑥「街對過可比住隔壁更糟糕。我都納悶,我們幹嗎費半天勁兒要景觀窗。」另一個女人說。
⑦史蒂夫竟然說:「按規定市政廳得給我們修條路,她的房子正好擋在我們的必經之路上。只要我們現在讓市政廳通路,這樣,她就得走。這是法律。」愉快的笑聲響起來。
⑧瑪麗開口之前,希望自己的聲音聽起來正常,既不要感情用事,也不要哆哆嗦嗦。「不過,你們想沒想過,她在這裡住了很久了。我們大部分人還沒生出來的時候,她就已經住在這裡了。」
⑨她拼命地想找一些別的話,比現在這些話更有力、更理智的話,但她就是找不到一句。他們的話從四面八方向她侵襲。棚屋。扎眼。骯髒。私有產權。價格。
⑩「她的時代已經走了。」卡爾說,「不管你明白不明白,這棟房子壓低了這條街每一座房子的價格。我做這行,我知道。」
⑪另外一些聲音也參與進來。憤怒的情緒在他們之間蔓延,在他們的聲音中散發,如同一股狂熱的洪流席捲了他們。
⑫「我們現在已經爭取到每一個人了,」史蒂夫說,「用不著一家一家跑了。」道路申請書開始在他們手中傳來傳去。
⑬瑪麗跪在地板上,和丹尼的拉鏈鬥爭了半天,然後站了起來,穿上外套,理了理頭髮,戴上手套,隨即又摘了下來;她再也想不到什麼能做的了,於是走向餐廳的桌子,那是通往大門的必經之路。卡爾把筆遞給了她。
⑭「我不能籤字。」她回答。她的臉刷地紅了,聲音戰慄。「我不覺得我們有這個權利。我們沒有權利。」
⑮「瑪麗,你不在乎這裡的環境嗎?你也住在這裡呀。」
⑯「哦,我,我不在乎。」想像之中,每當你支持什麼的時候,總是會聲音洪亮,而周圍的人被你驚醒,感到羞愧不安。但,在真實生活裡卻不是這樣。你所做的一切,不過是讓自己變成大家下次一起喝咖啡時的笑料。
⑰「大家不是為了好玩才想趕她走。」卡爾說,「這很不幸,我們都知道。但我們得為社區著想。」
⑱「沒錯。」瑪麗回答道。但是,她把雙手塞進了外衣口袋,她突然想到了,他們是對的,為了他們自己,這都是他們必須做的。瑪麗帶上丹尼,走出了門。
⑲現在,你什麼也做不了,除了把手插進口袋裡,保留一顆不打算服從的心以外。(有刪改)
1.標段畫句:標出段數,畫出有關人物、情節、環境、主題方面的關鍵性句子。(見文中畫波浪線處)
2.梳理情節:劃分層次,概括層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全文圍繞著富勒頓太太的老房子拆遷的問題,可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①段):寫富勒頓太太的老房子與花園宮嶄新、完美的建築格格不入,為故事的展開提供背景。
第二部分(②~⑫段):寫瑪麗同鄰居們據理力爭,試圖說服鄰居們改變要求拆掉富勒頓太太的老房子的決定。
第三部分(⑬~⑲段):寫瑪麗拒絕在道路申請書上簽字而走出家門。
3.感知形象:瑪麗是怎樣的一個人?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瑪麗是一位普通的家庭婦女,她溫柔而堅定,富有良知與同情心。
4.探知主題:請初步概括小說主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小說通過瑪麗在鄰居富勒頓太太的老房子拆遷的問題上同其他鄰居的爭論、拒絕籤字的故事敘述,歌頌了人性的美好,揭示了人性中的自私、冷漠,希望鄰裡之間寬容友善,和諧相處。
1.下列對小說相關內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鑑賞,不正確的一項是( )
A.第①段以對比手法交代故事發生的環境,寫出了新舊城區截然不同的面貌,暗示了兩個城區間的矛盾對立,為下文故事的發展設置了背景。
B.故事情節主要靠簡單的對話和心理描寫推進,情節看似平淡實則波瀾湧動,各個人物的形象特點慢慢凸顯,即便未正面出場的富勒頓太太也形象鮮明。
C.小說文筆簡潔細膩,背景設定只是一個社區,情節發展只在一間房裡,人物不多,寫作空間有限,但卻在限定的空間裡寫出了豐富的意味,富有創意。
D.小說通過瑪麗寫出了個人在群體面前的無力與堅持,凸顯了她的善良,展現了新舊城區對峙時矛盾雙方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鬥爭的社會現實。
答案D
解析「展現了新舊城區對峙時矛盾雙方為各自的生活方式和利益激烈鬥爭的社會現實」概括有誤,富勒頓太太並未加入鬥爭,爭論的雙方是瑪麗和她的鄰居們,她們都是在新城區。
2.小說的最後寫了兩次瑪麗把手塞進外衣口袋的細節,這樣寫有什麼用意?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心理描寫上,表現了瑪麗發現無法改變鄰居們的決定之後放棄爭辯的心理;(2)情節發展上,表現了瑪麗內心的抗拒和堅決,她不會服從鄰居們的決定;(3)人物形象上,塑造了瑪麗溫柔、堅定、富有良知和同情心的女性形象。
3.結合全文,概括說明小說的題目「亮麗家園」有什麼豐富的含義。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內容上:瑪麗生活的花園宮是新興建的漂亮美麗的社區,隱含了對生活在其中的舊房子老居民的排斥與嫌惡。(2)人物形象上:住在「亮麗家園」的鄰居們有的卻顯露出了自私刻薄的醜陋人性,他們對待富勒頓太太既不友善也不寬容,題目隱含了對這些人的批評和諷刺。(3)主題上:真正的「亮麗家園」應該是居民們都如瑪麗那樣寬容和友善,彼此尊重,和諧相處,題目隱含了作者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