呆丸,是「臺灣」用閩南語的發音,一個念想了好久好久的旅行地。
『臺中,最悠閒都市』
『府城臺南,凝固的舊時光』
『墾丁,南臺灣的豔陽天』
再美的風光哪都有,臺灣之所以能夠吸引全世界的背包客依賴的除了風土更重要的是人情味十足。不是都說,臺灣最美的風景是人,大陸最美的風景是沒有人。對臺灣之行的期盼和之前去過的其他任何地方都不一樣,我的家鄉是福建省最東北角的一處海港小鎮,與臺灣的語言相通,因為兩岸的經貿關係,自小在家鄉就經常可以見到臺灣同胞,品嘗到產自臺灣的美味水果,家裡的電視、冰箱、錄影機等電器也大多是來自於臺灣的日系品牌。如此近在咫尺卻遠在天際的臺灣,也因為以上種種我對她產生了一種特殊的情愫。在南航官網剛好看到深圳 – 臺北往返的優惠機票,人均往返含稅價CNY 1343,立刻購票,就此不給自己任何退路,接下來辦理大通證、入臺證,規劃大致的行程,預訂住宿,考慮在臺灣的交通工具。最後確定了16天15夜的逆時針環島行程,臺中 - 臺南 - 墾丁 - 花蓮 - 九份 - 臺北各宿2-3晚。其實並沒有刻意要環島,純粹只是因為這樣的路線比較合理。不甘心流於一名觀光客且行程比較機動沒有固定每天要去哪裡的我們,特別需要機車作為在臺灣每座城市旅行的代步工具。點對點的交通方式比計程車、公車、捷運都要來的方便。【關於自由行】: 大陸到臺灣自由行的旅遊籤證最多允許15日(從入境第二日算起)。我們充分利用了這最長的時間,一天也不想浪費。
在排行程的時候我已深刻地明白對於我這種想多體驗在地人的生活方式和文化,每個城市只呆兩到三天是絕對遠遠不夠的,我仍嘗試著儘量平衡。
我的旅行觀念並不在乎去過多少地方,真正的旅行一定要慢下來。而且喜歡的地方我還會去第二次、第三次。儘管如此,這次的行程某些地方還是有點趕。至於跟團,有個臺灣的同學寫的比較貼切「那種奔波式的走馬看花,不只是疲累,而且很容易變成踩點之旅,結果只是在自己的遊歷裡又多收集了一個點而已」。
【交通】每次外出旅行我都會特別關注交通的問題。『高鐵』 最省時也最昂貴的交通工具,僅在臺灣西線有,可提前28日預定。除了臺北和高雄外,大部分高鐵的站點都不在市區,到市區還需要接駁的交通。對於短途旅行不是很推薦,我們的本次行程就正好都不需要高鐵。但如果是諸如從臺北直接往返高雄等較長的旅途,高鐵仍是很贊的選擇。『臺鐵』事先了解臺鐵的時刻表很重要,可以到臺鐵的網站下載各幹線和支線的時刻表(需要翻牆)。我早早地將「西部幹線逆行」、「東部幹線逆行」、 「南迴線逆行」、 「平溪線」等可能會用到的時刻表下載到手機中隨時翻閱。臺鐵非常準時,有晚點一般也就是幾分鐘的事情。由於臺灣東部沒有鋪設高鐵,東部的交通主要靠臺鐵。臺鐵的窗戶超大,座位舒適寬敞。
高鐵和臺鐵的預訂教程網上一堆,有需要的同學自行搜索哈。臺鐵網路預訂有9.5折。特別提醒:臺灣東部幹線枋寮到花蓮一段的臺鐵票非常緊俏,如確定行程建議儘早預訂,臺鐵開放提前兩周的網路預訂,遇到周五可多預訂兩天,比如這個周五就可以預訂到下下個周日的臺鐵票。『客運巴士』 機場和各市區之間的接駁基本還是要靠客運巴士。此外,由於高鐵和臺鐵的競爭,臺灣的客運巴士票價低廉,服務也很好。臺灣比較大的幾家客運公司應該是統聯客運、國光客運和和欣客運。
本次行程我們有搭乘統聯客運和國光客運。統聯的車次很密集,座椅靠背上左右兩側近耳處有內置的小喇叭,觀看車載影片時可以自行座位喇叭的音量,因為是內置的喇叭只有自己能聽到不會影響其他乘客,實在是讓我這種沒見過世面的土人大為讚嘆。國光客運的車型則底盤很低,行駛平穩,且大多是美國原產的,耐撞係數極高。
客運巴士本身價格已經比較低,有些路線平常日還實行優惠價,比方我們從臺中到臺南,搭乘客運兩個小時多一點,星期二整天都是優惠時段,票價只要100臺幣,隨買隨走,而且離我們住的地方都比較近;臺鐵網絡預訂折扣後需要345臺幣。
時間也是兩個多小時;高鐵全價則需要650臺幣,運行時間42分鐘。這只是個例子,如何選擇則需要看各自的需求了。客運的時刻表、票價、路線和上下車可以在各客運的官網查詢。